_内_与_外_的改造_对澳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一次城市更新设计

阅读: 评论:0

“内”与“外”的改造 ——对澳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一次城市更新设计
■  龚  恺  ■  Gong Kai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 · 210096)收稿日期:2008-12-15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A City Renewal Design for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Block in Macao
2008年6月到8月期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组织建立澳门历史文化街区触媒空间设计工作坊,邀请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大学和台湾大学5个建筑设计工作室参加,围绕当地传统华人居住区的“围”“里”空间进行一次概念性的城市更新设计。澳门政府进行这项工作的目的除了为日后城市规划提供参考资料外,更是激发民间团体和居民关注身边传统的地区。一、澳门历史文化街区的状况
到澳门之前,通过宣传书籍和网络了解到一些有关澳门的知识,这些都是平面的、数据的和间接的,而当我们亲身踏上澳门土地,接受的信息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例如:难以想象的高居住密度,中式和葡式建筑之混杂,以及和内地完全不同的规划方法等。当然给我们或大多数来访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澳门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业,文化学者赵鑫珊曾将其生动地比喻为“澳门魂”,认为这座城市就是辆手推车,安放在这两个轮子上。他设问:如果没有这两个轮子,这些特,每年近千万的游客干嘛要跑到澳
门来?
我们这次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似乎和这“两个轮子”没有关系,所谓的澳门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些夹在世界文化遗产区和区的中间地带。一百多年前,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原是澳门社会地位不是太高的传统华人聚居区,随着时代的演变,近年来这些地区内人口老化、房屋年久失修以及住宅空置的矛盾日趋突出,从而成为城市更新的对象。
业是澳门的第一个“轮子”,目前也仍然是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如果城市仅靠这一个“轮子”,那是不稳当的“独轮车”。因此,澳门当局及时将这座城市最精华的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第二个“轮子”,澳门因此在的基础上,又有了文化的内涵。但一个城市不光是给外来者观光的,它的价值更应该使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感到舒适、有归属感。而澳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中最有特的“围”与“里”,其典型特征既保留了当初城市的
肌理,又保存了当地的生活习俗,完全有理由成为澳门的第三个“轮子”,与前两个“轮子”共同形成一架“三轮车”。
“围”和“里”是澳门由巷弄组成的典型传统城市空间,具有本土特。“围”和“里”最初可能是由中国传统聚居发展而来的,其通常是由数十幢住宅组合形成的一个居住单元,由一个入口标识作为空间的界定。“里”的巷弄一般是穿通的,而“围”多是口袋形空间。它的密度很高,在街巷的两旁,是大进深的两
层楼建筑。房子后侧通常会有一个小天井,便于通风和采光,也可用作服务空间。这些建筑大多采用传统的建造方式,两侧以砖石墙为承重结构,屋顶采用木桁条和灰瓦,窗户和门均开向入口方向。其中外部空间(巷弄)宽度为分别1.5m ~3m 不等(图1)。
二、场地问题与设计对策
澳门目前保存较好的“围”“里”仅有二十来处。我们这次工作的“蠔里”和“光复围”两处场地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澳门目前这类地段的生存状况(图2)。“蠔里”占地较小,约0.77hm 2,紧靠着旅游胜地大三巴牌坊。“里”的形态在内部还比较完整,但外围已有不少在原房基上拆除重建的五六层新房(澳门规定新建房的高度不得超过20.5m)。内的居民不多,多处房屋被空置或拆毁。“光复围”规模相比于蠔里稍大,有0.81hm 2。是澳门赌王旗下的慈善住宅,因此房租较低、居民较多,“围”的形态也保存得较好。澳门夏季天气炎热,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两处的居民午后纷纷来到户外,或聊天、或打麻将,这样一直延续到午夜。
澳门的旧城改造不同于内地,其有各种层级的规划,改造建设更多靠设计师的自律和一些建筑设计规范的制约。而这些地段有明显衰败的迹象,因此,澳门政府提出“活化”的设想,希望引入新功能、新内容、新理念,以次避免其自然消亡的命运。
我们这次设计研究的出发点是城市原有肌理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在传统的“围”“里”空间中容纳了怎
样的城市生活?在新的条件下,它又能以怎样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并可以延伸或转换成一个新的场所。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研究了澳门传统“围”“里”的密度和容积率,这两个关键的参数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的肌理。“围”“里”更新的密度和容积率都偏差不应太大,否则即使在建筑上采取一些传统的符号,原来的城市空间仍将荡然无存,而在保持原有城市肌理的基础上,我们并不反对新增加的建筑或构筑物采用全新的形式。研究“围”“里”密度和容积率,到它们之间的平均值,循着M V R D V 的想法,还可以探索它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就是“极限”的概念,如果超出极限“围”“里”的特空间就将不复存在了。
目前中国在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对旧城的改造大多采用全盘拆除的方式,对传统的城市肌理以及建筑风貌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本次设计既不是一般维持过去形态的保护设计,更不是推倒重来的全新设计,而是以重新创造建筑物生命与类型为目的,通过转变既有的形式来容纳新的城市要求,来面对新挑战。
三、相关的两个设计方案
由于本次设计是概念性的研究,在两块场地中我们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构思,即“内”与“外”的改造方法。
“蠔里”的更新是一种“内”的改造,即以内部空间重组为目标。我们对原有建筑和空间提出“填充”的概念。在这里,城市肌理是基础、“填充”是手段和方法,并且同时采用“触媒空间”的设计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方法并不一定是“拷贝”传统的形式,我们乐于见到多样性的结果。
在设计中我们采用类型学的方法,首先提炼出能表现传统肌理的重点要素,如街道、网格、天井、内外界面以及中间界面等,研究它们如何能独立地运作,并同时能合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放空间的填充、嵌入实体建筑的填充和老建筑梳理式填充等三种设计模式(图3~图5)。在这个设计中,着眼点主要在城市的物化层面,即保持原有肌理,适当提高容积率,寻合适的改造模式。“光复围”的更新设计则更多侧重“外”的改造,希望从探索城市生活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在对澳门的调查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围仍有居民居住,而
且居民迫切需要改善生活条件。因此,迁出原住民的改造是不可取的,虽然内地经常这样改造。保护“围”“里”必然牵涉到其周边地区。我们希望可在“围”“里”的外部建立缓冲区(Buffer Zone),既缓解了因保护无法新增建筑面积的矛盾,又可在缓冲区增加更多的社区交往功能,在城市设计上用拼贴的手法解决新和旧的关系。
印度建筑师柯里亚曾经说过:“一个亚洲城市的居住空间不仅仅是使用的小房间。这样一个鸟巢似的房间只是人们需要的整个空间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作为一个序列,这个体系由四个主要元素组
成:家庭需要有排他性的私人空间(如做饭和睡觉的地方);有亲密接触的地方(如孩子们玩耍、和邻里聊天的门前台阶);邻里地方(如城市里的打水处)便于融入到社区生活中;基本的城市空间(如绿化广场)由整个城市共同使用。”这种邻里的规划设计能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更有归属感。
目前,澳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已超越联合国订定的8%的老龄化标准,社会发展也转换着家庭功能、冲击着传统的人际关系,“光复围”
的更新设计就是要建立一个以老人为主的混合型居
住社区。
更新后的“光复围”,用混合居住的方式鼓励更
多的家庭与长辈共同生活,在混居的环境下使得独
居老人的生活保障措施和应急处理机制得到改善。
居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管理“光复围”的日常事务
和修缮计划,并根据居住时间的长短交纳维修基金。
政府、居民、设计者和开发商在邻里改善更新的不
同阶段和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角和作用,而邻里的
完善更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图6~图9)。创造
新的生活方式是该设计中我们的希望所在。
“蠔里”“光复围”这两个设计基于不同的构思
和设计方法,我们设想在每个方案中突出所研究的
厦门五星级酒店排名内容,探索城市更新中的可能方式。
在这项工作结束时,我们提交给澳门特别行政
梅河口市区政府文化局的报告中提到两条建议,这在内地的
城市改造中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关注点。首先,应
该适时开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评估。香港大学的王
维仁先生对澳门历史文化街区作了较好的前期调查
研究,查明在这个区域中还保存着180余个“围”适合夏天旅游的城市
和“里”(至少名称还在),这么多的“围”“里”,在
短期内同时开展工作是不可能的,评估能对它们的
价值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将工作分级、分层来进行。
青岛房产网其中研究评价的方法或标准也十分重要。因为针对
不同的评估对象,其评价的方面(包括敏感因子、普
通因子)都是不同的,通过确立评价标准,可明确
历史文化街区各部分的真实价值。
其次,基于初步的社会调查,把澳门历史文化
街区中的“围”“里”改造成居住以外的其他功能载
体,我们从开始设计就持谨慎的态度,但也觉得目前
这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应该有所改善。妥
善的方法就是先建立一套“围”“里”独有的标识系
统,让更多人对澳门历史文化街区中有价值的“围”
“里”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根据内地的经验和教
训,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仅靠政府方面的意愿
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这样
才会使它更有活力。■
德夯大峡谷旅游攻略
珠海市
蠔里光复围澳门岛
1 文化街区的空间结构
2 蠔里和光复围的城市区位
3 蠔里肌理分析
城市建筑|设计作品|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WORKS OF DESIGN
4 光复围改造概念模式
6 光复围外围改造
5 蠔里梳理式“填充”
8 光复围居住建筑改造
7 光复围外围改造后的示意图
9 光复围节点改造
本次项目研究由GKSTUDIO工作室的龚恺、陈君、闵
铭、胡宏和武宏伟共同设计完成,感谢澳门特别行政
区政府文化局文化财产厅张鹊桥厅长和香港大学王维
仁教授的组织。
重庆各区县旅游景点大全

本文发布于:2023-08-04 14:3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652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澳门   城市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