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地理课大纲梳理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导言
这一章主要是几个概念比较重要:
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具有一个或多个共同文化特征的人所占据的地区。内
部的文化特性是一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和模糊性。
功能文化区:通过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宗教的功能作用而组织
起来的文化区,文化特征具有异质性,有清晰的节点和
明确的边界。
乡土文化区:主观的,存在于人们脑海中,被相当一部分人共同认可的区域。
文化破碎带:文化要素交错分布的地区,显著特点是文化的混杂性和不稳定性。
文化景观:一组文化作用与自然景观而产生的,文化是动力,自然景观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
文化生态:关于文化要素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1、自然对文化的影响。
2、文化对自然的影响。
关于文化生态的观点:
唐山旅游景点推荐
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和地形,是塑造区域文化特征的决定性力量。
或然论:地理环境只是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最终的人地关系方式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而人类的选择又是在文化的影响下做出的,文化的力量决定了区域景观的特征。(人类文化对自然的选择能力随着人类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大)
环境感知论:人们首先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部地理环境的信息,然后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一系列认知过程,在头脑中形成精神地图,并指导人们在客观地理环境中的行为。
北京自然博物馆门票多少钱
人类作为地球的改造者:文化决定论,人类强烈改变和影响了自然环境。
文化传播扩张传播接触传播:新思想新事物像波浪一样向四面八方传播开
来。如流行的衣服样式。
等级传播:从一个重要的人或地方跳到另一个,略过其
他。
如早期共产主义
刺激传播:新思想中的某些成分被去掉,但主要的或基
本的思想被接受。如植物动物的驯化传播。
移动传播:带着新思想的一个人或一组人,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
地方。
文化整合:构成文化景观的文化要素都被系统地、空间地联系在一起,文化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个文化要素改变了,其他的文化要素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第二章世界文化区的划分
主要是掌握12个文化区中文化亚区的具体分布以及分区的依据。
其中欧洲、北非/西南亚、印度文化区是重点。
1)欧洲文化区:西欧、北欧、东欧、南欧和不列颠诸岛共5个亚区。
2)俄罗斯文化亚区:核心区、东部边疆、西伯利亚、远东共4个亚区。
3)北美文化区:大陆核心、南方、西南、西部沿海、腹地农业、边缘内陆、
法语加拿大、新英格兰沿海共8个亚区。
4)中美文化区:墨西哥、中央美洲、加勒比、小安的列斯共4个亚区。
5)南美文化区:巴西、北部濒加勒比、西部高山、南部共4个亚区。
6)北非/西南亚文化区:埃及、马格里布、过渡带、中东、阿拉伯半岛、
非阿拉伯、突厥斯坦共7个亚区。
7)亚撒哈拉非洲文化区:东非、南非、西非、北非、赤道非洲,5个亚区。
8)南亚文化区:恒河平原、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达罗毗荼
-斯里兰卡共5个亚区。
9)东亚文化区:中国核心、新疆、西藏、蒙古、韩国-日本-共
5个亚区。
10)东南亚文化区:大陆半岛与海岛2个亚区。
11)澳大利亚文化区:核心、边缘、新西兰北和南岛共4个亚区。
12)太平洋文化区: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里尼西亚共3个亚区。
第三章世界人口的空间分布与迁移
涉及名词解释中的概念问题。
1)算术人口密度:一个地区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通常用每平方
千米的人口数量来表示。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反映一定
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
2)生理人口密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作
为分析人口承载力的指标,更能揭示人口集聚的实际情况,可以
用来衡量人口压力和人地之间的关系。
3)农业人口密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人口与可耕地面积的比,
反映农业的发达程度。
4)总出生率:每年、每千人中的总成活出生人数。
5)总死亡率:每年、每千人中的总死亡人数。
6)自然增长率:每年人口增加的百分比,总出生率减去总死亡率。
7)总生育率:一名妇女在育龄期生育婴儿的平均数,总生育率为2.1
左右一个国家的人口就基本不再增长,我国的总生育率大约为
1.3。
8)婴儿死亡率:每年一岁以下婴儿的死亡人数与总出生人数的比值。
9)期望寿命:当年0岁的新生儿预期存活的年限。
第四章农业的起源、传播与区域差异
注意农业类型与分区及其分布地区:
生存农业:游耕农业(秘鲁、亚马逊热带雨林)、粗放型农业(原来的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现在发展为精耕农业)、游牧业(亚欧大陆的草原地区,非洲北部沙漠边缘地区)、精耕农业(稻作:亚洲。如中国长江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旱作:东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主发展中国家)
商业农业:
商业大牧场(美国西部干旱地区、南美、南非、澳大利亚的草原地区。如阿拉伯的潘帕斯草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草原)、
商业乳品业(美国的五大湖周边地区、北欧沿海至中欧地区)、
商业谷物种植农业(北美大平原西部的小麦带...)、
肉品牲畜养殖业(美国五大湖以南的大片区域、欧洲商业乳品业以南,即是西班牙北部的大西洋沿岸至波罗的海沿岸及其以东地区、巴西东南部、南非东南部)、
地中海农业(地中海气候区)、
蔬菜水果种植业(美国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州、法国盆地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沿岸...)、
经济作物种植园(中美洲、非洲、东南亚)、
临沧景点有哪些地方种植业(南美的哥伦比亚、中亚的阿富汗、东南亚的缅甸)。
第五章城市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城市的地理属性:1、城市是一个文化功能区。2、城市具有独特的形态。3、城市具有自己的内容。4、城市内部存在空间差异。
城市起源理论:1、水利文明理论。2、宗教因素理论。3、政治因素理论。城市起源于山前丘陵地区,
城市的起源是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的。
城市的发展过程与不同类型:
一、宇宙-魔力城市
特点:(1)城市内部修建高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心建筑。
(2)城市布局规整、注重方位和朝向。
(3)城市形态模拟天象。
具体分类:
●两河流域城市:由堡城和郭城组成,二元分化,堡城以塔庙为核心。城市
天邦股份是封闭的与农业区分离。
●印度河流域城市:堡城和郭城组成,堡城以窣堵波为代表。
●中国古代城市
张家界三日游最佳路线
●尼罗河流域城市:(1)以高大的金字塔为标志性建筑物
(2)以死人为城市的中心,所有活人的活动都是围绕着死人展开的。
水上漂流(3)以沙漠为城市边缘,城市没有城墙
●中美洲城市:城市空间并没有封闭,核心建筑以金字塔为主。
二、古希腊城市
●雅典:封闭、卫城和集会场的二元结构
●殖民地:以集会场为中心,街道布局呈网格状,整个城市设计建造规整平
衡,显示出秩序和民主。
三、古罗马城市:一元结构,城市核心公众集会场得到巨大发展。
四、欧洲中世纪城市:城墙、城门包围的狭小空间。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公共市场、教堂和市政厅。居民主要是自由民
五、巴洛克城市:城市呈放射状八角形,体现了欧洲人的宇宙观。规则的八角街道布局、大型的标志性建筑、开放的街道空间。
第六章城市化及其区域差异
城市的发展模式:
(1)北美的城市发展模式
●同心环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边缘理论
(2)西欧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的中心是历史核心区。城市中心因为文化遗产而没有出现空心化。
(3)东欧城市发展模式:分散式集团布局统一规划。不同工业类型分开并配置相应的住宅区,中间以绿地隔开。人民广场。
“花园城市”理念:城市由城市核心和周边乡村组成,从中心向周围
成同心环结构,每一个圈层由中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业

本文发布于:2023-08-07 16:49: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704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文化   文化区   农业   地区   人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