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气象新闻传播-三贴近-六大要素

阅读: 评论:0

浅论气象新闻传播“三贴近”
的六大要素
刘立成
[内容提要]气象新闻作为科技新闻的一种,已经越来越为广大人民众所熟悉和迫切需求.如何使气象科技新闻传播做到“三贴近”,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客观分析了气象新闻传播如何做到“三贴近”,认为要把握六大要素。即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新奇性,传播科学新知;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实用性,传递实际价值;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期待性,传达发展信息;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情趣性.传导情感娱乐: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接近性,传布分众信息;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探究性.传播深度信息。}
关键词:气象新闻传播贴近性要素分析
所谓气象新闻,是指涉及气象事业发展或由于天气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事件的新近变动的信息。气象新闻属于科技新闻的一种,但是由于气象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出现频次高、数量多、种类全,气象新闻实际上又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品种而存在。世界上每天都会有数以亿计的人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打电话来了解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天气,社会越发达,人们对以传播气象信息
为主要内容的气象新闻的需求就越多,所以人们称信息时代为天气敏感(WeatherSensitive)时代。气象新闻的传播由于具有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在当今信息时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进一步在“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众、贴近生活)上下工夫,做好气象新闻传播?本文认为,要把握六大要素,即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新奇性,传播科学新知;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实用性,传递实际价值;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期待性,传达发展信息;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情趣性,传导情感娱乐;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接近性,传布分众信息;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探究性,传播深度信息。
一、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新奇性,传播科学新知
气象新闻所以和其他新闻相区别,就在于它是对于未来世界的预测和探索,其信息本身就能满足受众的新奇性,要最大限度地贴近众和实际,必须深刻认识气象新闻的独特性,在传播气象科学新知上做文章。这也是气象新闻独步于新闻之林的显著特点。因此,气象科技的最新动态、气象科技人员的最新动态必须成为气象新闻传播的着重点和始终的
一279—
亮点。这也就是《中国气象报》的科技版面所以受到气象行业内外人士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气象科技口昌主角,不光是在一个科技版唱主角,而是在整张报纸上唱主角,这应该成为气象新闻报纸的重
中之重。是否有科技味、是否站在气象科技的最新前沿、是否将气象科技融人社会,应该成为检验稿件重大与否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中国气象报陆续刊登的气象科学抗旱、防汛、追风计划、国债雷达等,均包含科技新知,在显著位置发表.足以吸引受众。
二、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实用性,传递实际价值
气象新闻和百姓密切相关,还体现在其实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本身能带来实际价值,满足受众得益心理。如“今年冬天不太冷”的报道,可以使受众明确获知长期天气预测信息,科学安排生产生活。二是社会各界利用气象信息和知识产生不同效益的新闻,能为受众所借鉴,具备实际价值。因此,要贴近实际、贴近众、贴近生活,必须抓住众对气象新闻的得益心理,从上述两方面进行精心选择,采访和提供。
由于出版周期较长,中国气象报无法和常规日报在天气新闻的动态反映上比拼,对百姓最关切且气象部门预报最准确的三两天的天气预测信息无法及时传播,但是在周预测、农业气象预测、旅游气象预测、疾病指数预测等方面,仍然可以有提供实用信息的较大空间,而且中国气象报具有背靠权威气象科技部门、信息准确、获取方便等优势,在此方面多作文章,是可能而且可行的。
如何利用气象信息管理、决策、生产、生活、娱乐,中国气象报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报道,火力强、稿源丰富,但是大部分是出于工作信息的角度,没有从百姓和民生的角度去考虑选择与传播,容易产生
脱离众的倾向。因此,设立渚如“百姓点采”的栏目,从百姓的角度看待上述信息,自然更容易为百姓接受。
三、把扭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期待性,传达发展信息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十分关注的重点。气象新闻,在如何满足受众的发展方面,有很好的开掘前景。清远黄腾峡漂流开放了吗
国家如何发展?站在国家层面上考虑气象事业如何发展的新闻,必然引起普遍关注,这里大有文章可做。如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如何出台?哪些方面的战略为前所未有?哪些战略与众关系最密切?与国家最相关联?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开辟许多新闻领域。
在国家发展层面上,如何科学防范气象灾害包括客观报道灾害性天气现象、政府防范措施、百姓面对状况,都是气象新闻的绝好卖点和看点。所谓灾害性天气新闻,是指已经造成气象灾害或可能造成气象灾害的天气及其相关的最新传播的信息。灾害性天气新闻因为其可能对国计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直接为人民众所迫切关注,具有满足观众对不确定因素的强烈欲求的知情功能,以及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普及气象科学基础知识的功能,为全社会提出科学分析、引导人们思索的功能。灾害性天气新
一2∞一
闻,因为天气的不确定性和人们对可能面临的更大的气象灾难的预期防范心理,把观众牢牢地锁定,随灾害性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如中国气象报2001年7月16日的报道.2001年7月初,台风“榴莲”和“尤特”先后正面袭击了广西,给全区人民生活和工作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台风及其带来的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天气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格外关注的热点。从7月5日开始,广西电视台先后请来广西气象部门的专家10余人次,把对全区未来天气变化的预报信息,特别是台风“尤特”的移动变化及其带来的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天气的信息及时地进行了现场直播,很好地满足了电视观众的期待心理,实现了观众知情功能。在广西的灾害性天气新闻电视现场直播中,气象专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逼真的卫星云图和科学可靠的气象资料数据,向全区广大电视观众特别是抗洪抢险将士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气象预报信息,为夺取全区抗洪抢险工作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全区抗洪抢险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气象依据。电视直播,实现了现场同步性,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当事人被第一时间请进演播厅,或通过连线接通现场,即时回答观众所广泛关心的问题,解读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发展趋势,提供详尽的新闻背景,事件发生和报道是同步的,报道和传播也是同步的,观众和政府官员仿佛就置身于气象台,气象员把最快最新的天气信息传递出来,成为决策的良好依据。
个人如何发展?这里面应该说更有文章可做。如上海的气象经纪人方面的报道,除了客观报道涌现经纪人这一新闻事件外,还应从这一新行当为个人发展提供了什么机遇?有怎样的发展前景方面做陆续
的报道,甚至可以跟踪经纪人,看看他们的生活,为更多的人提供借鉴。此外,蓬勃发展的商业气象服务,有大量新鲜的事件,有非常成功的个人创业个案;气象科学研究领域的拓宽;百姓爱好气象科学的事例等等,都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都能传达发展信息,满足人们的发展欲望。
四、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情趣性,传导情感娱乐
气象新闻本身应是富有人情味的。把人情味做足、做透,会吸引受众,产生亲近感。情感彩是新闻作品的一种附加信息。新闻作品的情感信息比较复杂,并不是所有的情感信息都是附加信息。在相当多的新闻作品中,情感本身就是独立的信息元素。但在另外一些新闻作品中,情感的确处在“附加”的地位。新闻不是无情物。在准确报道事实的同时,好的新闻作品也应包含感情彩,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不仅通讯、言论等作品是这样,许多好的消息也是笔端含情的。1980年9月22日《羊城晚报》刊登了一则气象消息,全文不到100字:“据省气象台报告,中秋之夜,月明无雨,天空会有一些白云,并伴有微微东北风。如果要到白云山或其他高处赏月,会有阵阵小北风。半夜气温可降到19—2l℃,要注意多带一件外衣,以御半夜秋凉。”中秋佳节的情趣、作者对读者的关切之情充盈在字里行间。显然,这里的信息含量远高于一般的天气报道,读者也无形中感觉到了某种人文关怀和体贴。
气象新闻本身也蕴涵趣昧,把握其趣味性,也是接近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的好途径。近几年刊
登在《钱江晚报》上的气象新闻,就在形象比喻、活用谚语、形式多样上做文章,充分挖掘气象新闻的趣味性,很受众欢迎。如报道“副热带高压”.特意选
一287—
用了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将“副热带高压”比作“大气球”,将台风比作“乒乓球”,然后说明这次“乒乓球”没有击破“大气球”,反而被“大气球”推开的道理,形象地解释了天气变热的原因,帮助读者迅速了解这一天气现象。有篇反映暖冬现象的新闻报道,冷空气在报道中变成了“北极熊”.暖空气则成了“华南虎”,用《“北极熊”装“熊”,“华南虎”呈威》作新闻肩题来反映当时的天气形势,读者一看就知道该冷的天气为何暖和了。脍炙人口的谚语,用在报道中也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在表现形式上也可不拘~格,可以是消息,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整篇文章都是“对话”。如《关于天热的对话》,以甲乙两人一问一答的形式.叙述了“昨日闷,今日热,闷热不奇怪;看云图,测天气,明日会凉快”的道理,解答了读者的疑问。再如一则反映杭州几个小时里天气忽晴忽雨反复无常的新闻,是以相声形式开头的:
甲:你说.昨天天气如何?
乙:睛到多云,转阴,有时有雨,局部雨量较大(转过头来向甲作一个得意的表情)。香港通关
甲:(瞪大了眼睛作惊讶状)……
凤凰卫视佳佳说天气、南京电视台小璐说天气、南京电视台以美女出镜全新包装《气象新感觉》,都注重挖掘气象新闻信息的趣味性和与时尚生活的联系,其新锐手法值得气象新闻传播者借鉴。
五、把握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接近性。传播分众信息
一位企业经理在选择订报时,对什么是接近性做了很好的阐明。他说:“我们企业不足所有的报都订,在订报有限资金的使用上是很认真选择的。我们想订的报纸,是既登国家夫事,又登同企业生产、经营相贴近的内容的报纸,你一味地去追求什么可读性,自以为是‘三贴近’,其实是‘三脱离’,久而久之,企业就觉得你不是他的报纸,那他就不订你的报,因为你给他的,他不需要;他需要的,你没有。”同样道理,中国气象报也应该清楚,气象行业各单位和气象工作者仍然是报纸的主要订户,必须分析其心理,分众进行传播。如领导管理层需求工作管理信息,基层员工需求与自身业务服务相关的信息.应合理配置,满足不同层次的众的需求。
气象管理层可能非常关心高层的一些会议和领导的行踪,但是如果将报纸办成公仆的“行fE录”和程式化的会议报道,那就没人去看。因此,需要贯彻中央精神,加强和改进领导活动及会议报道,改革那种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把本该突出的会议“亮点”淹没在材料堆砌之中的报道形式。必须对会议内容进行取舍,努力挖掘会议中富有新闻性的“亮点”进行重点报道,而把一些重复性、枝节性的内容省去。这些“亮点”既包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也包含政策法规的新信息,而这些正是受众感兴趣的
东西,记者应该对这些新闻要素以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生动的报道,从而增加信息含量,提高报道质量。
气象业务服务人员可能非常关心业务服务动态和经验,但是如果满纸专业术语和行话,大众看不懂,甚至某专业之外的人也看不懂,那样的新闻传播力要大打折扣。传播者应该用最通俗和凝练的语言,将科技术语翻译成大众都能懂且符合科学性的语言,从而保
怎么三亚当地的导游一282—
证其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努力为不同岗位体提供某类新闻。
塞浦路斯
同时,传播者还应仔细考察社会各界对气象新闻的需求心理,分众传播。如可以设立气象与投资,气象与建筑,气象与旅游等各种小众周刊,吸引某一类人,从而从总体上达到吸引众多人的目的。
六、把攫气象新闻满足受众的探究性,传播深度信息
一些周报周刊,利用日报总是以动态新闻为版面主角的传统思路与做法,进行“错位竞争”,将深度报道作为主打产品。这值得我们周三刊的中国气象报学习。中国气象报要和日报以动态天气新闻为主角的传统进行竞争,要和广播特别是电视传播的形象、蓖观、生动的气象新闻进行竞争,唯有选择深度报道,而深度报道恰恰最能满足受众对气象新闻的探究性,达到传播深度信息目的的。美国的一位新
闻教授做了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好比面对一块丰收的麦田,广播记者站在田头,对他的听众说,这块麦田成熟r,收割在即。电视记者(那时代的电视尚不能直播)可以下到麦田的一角,向他的观众展示麦穗的生长状况。报纸的记者可以将整块麦田的麦子收割回家,脱粒、扬场、称重,然后告诉读者这块麦田共打了多少斤麦子。而新闻杂志的记者可以一粒一粒地给读者数麦粒!因而,他的结论是,“报纸和杂志永远投有广播和电视那么快!”他强调说,“但是,广播和电视也永远没有报纸和杂志那么深刻!”结论出来了:报纸和新闻杂志不被广播和电视取代的重要砝码之一,是它们的“深刻”,亦即“深度报道”。
因此,我们在传播气象新闻时,要联系实际,分析情况,提出问题,抓住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采写分析性、解释性、问题性的新闻报道。过去,许多媒体曾采用“采访扎记”、“工作研究”、“热点追踪”、“新闻观察”等形式,撰写分析性、解释性、问题性报道,分析和提出问题,具有一定深度。新闻宣传贴近实际,从实际出发,就必须了解实际情况,研究实际问题,采写报道,组织宣传。在改革开放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记者要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实际情况,采写问题报道、深度报道。
烟台到大连船票时刻表和价格表在天气和气候足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出现许多焦点、热点、难点、疑点时,简明的一事一报的气象新闻已无法满足众需求。气象新闻传播者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和导向作用,为广大人民众解惑释疑。如就“暖冬”、“厄尔尼诺”、“热岛效应”等话题进行纵深挖掘、讨论,形成深度报道,很好
广州天河区一日游攻略
地解释连续暖冬的困惑,解释特大洪水发生的气象原因。又如1999年关于“下击暴流”的报道。气象新闻传播者协助《湖北日报》记者深入实地采访目击者,同时采访了武汉地区的资深气象专家,对“下击暴流”这种能瞬间摧毁自然物的特殊气象灾害进行了科学分析,及时解除了众心中的疑团。
深度报道还有助于树立气象行业形象。在一些媒体对气象部门的工作已经做了一些简要报道时,气象新闻传播者要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力求进行“深”报道,在理论深度、认识深度、实践深度上作文章。可以推出一批站在时代高度、进行深度报道的通讯以及其他形式的深度报道,把人们引入理性思考之中,从而比较集中、深入地宣传气象部门的整体形象。如《湖北日报》关于2001年的抗旱气象服务报道。
一脚一

本文发布于:2023-08-10 09:1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746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象   新闻   报道   信息   满足   受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