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地区专用玉米品种筛选

阅读: 评论:0

试验研究2021年第2期
三江平原地区专用玉米品种筛选
泰宁大金湖天气预报吴丽丽蒋佰福牛忠林邱磊靳晓春李如来王庆胜高雪冬香港迪士尼酒店价格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对10个甜糯玉米和10个高淀粉玉米进行筛选,通过对感官品质、蒸煮品质和产量的测定,参
试的10个甜糯玉米品种,综合评价分值都很高,均可作为三江平原地区甜糯玉米品种进行推广,其中,综合品质排在前3位的是金糯262、垦粘1号、大花糯。对高淀粉品种筛选得出,高于对照的品种有合玉148、吉农大115、农原80、先达203、鹏玉2号,可以作为本地区高淀粉品种推广利用遥
关键词:专用玉米筛选;高淀粉玉米;甜糯玉米黄山西递宏村简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优质专用玉米的需求量逐步增加。推广糯玉米、优质高淀粉玉米、甜玉米等优质高产专用玉米,不仅能增加农民收50kg/hm2,钾肥50kg/hm2;追肥:6月20日追施尿素300kg/hm2;施用苞卫除草;其他田间管理方法同大田。凤凰古城张家界自驾游
2结果与分析
今日日本9级地震甜糯玉米收获后,对其感官品质、蒸煮品质(气味、泽、风味、糯性或甜度、柔软度、皮薄厚)进行评价;高淀粉玉米品种对其产量性状进行评价。
2.1甜糯玉米品质评价。通过表1可以看岀,感官品质表现最优的为哈白粘1号,其次为金糯262;蒸煮品质表现最优的为金糯262,其次为垦粘1号。10个甜糯品种感官品质和蒸煮品质综合评分:金糯262>垦粘1号>大花糯>哈白粘1号>荆花甜糯6号>垦
感官品质蒸煮品质(项目和分值)
表1鲜食玉米品质评价表
种彳屮
21〜30(分值)气味(4〜7)泽(4〜7)风味(7〜10)糯性或甜度(10-〜18)柔嫩性(7〜10)
尼、艸分皮薄厚(10〜18)
万黄甜糯101525.2  6.5  6.07.714.791584.03万糯200025.6  6.5  5.38.016.79.31687.27金糯26227.67.0  6.69.317.09.316.593.43垦粘1号267.0  6.58.716.79.816.891.33垦粘7号26.2  6.75  5.38.716.79.316.088.78京科糯200025.8  6.5  5.38.716.79.316.088.13哈白粘1号28.8  6.5  5.87.716.7
9.315.590.13米糯62625.67.0  6.58.316.08.014.085.43大花糯26.6  6.75  5.88.716.79.316.590.18荆花甜糯6号26.8  6.5  5.09.318.09.314.889.63
入,而且能推动经济迅速发展,因此,筛选岀适宜三江平原地区的优质玉米品种至关重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该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进行。试验材料为20个玉米品种,分别为万黄甜糯1015、万糯2000、金糯262、垦粘1号、垦粘7号、京科糯2000、哈白粘1号、米糯626、大花糯、荆花甜糯6号、省原80、鑫鑫1号、鹏玉2号、吉农大115、禾田4、江单13、先达203、丰禾7、合玉123、合玉148o其中,前10个品种为专用甜糯型,后10个品种为高淀粉型,试验品种为审定品种或正在参试的品种。鑫鑫1号为对照品种。
1.2试验方法。试验设3次重复。甜糯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高淀粉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6.5万株/hm2,行间距65cm,产量折合为标准水(14%)产量。
1.3管理方法。种肥:二铵150kg/hm2,尿素
・71・粘7号>京科糯2000>万糯2000>米糯626>万黄甜糯1015o
表2高淀粉玉米品种产量性状
品种
百粒重籽粒率产量比对照
(g)(%)(14%)(kg/hm2)(±%)
鑫鑫1号(CK)3680.612745.6—
鹏玉2号3881.412956.4  1.65
吉农大1154282.313045.1  2.35
省原804080.512902.3  1.23
禾田44082.510318.4-19.04
江单133879.911365.1-10.83
先达2033381.912967.9  1.74
丰禾74475.910938.7-14.18
合玉1233484.514562.814.26
合玉1483483.012582.8-1.3
2.2高淀粉玉米田间性状表现。高淀粉玉米品种收获前期,对玉米常见病害及田间倒伏情况进行调查,10个玉米品种大斑病、灰斑病都是1级,丝黑穗病、瘤黑粉病、茎腐病都很轻,都在1%以下,符合标准。田间倒折、倒伏发生也很少。田间收获后,进行测
2021年第2期试验研究
衡水藻类叶绿素a动态变化分析及建议
吴孟璇赵笑怡王程怡安莹关红强芦站根*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为了了解衡水湖水质状况,本试验从2018年7~10月底分别采集水样共10次,测定了藻类数量及叶绿素a的动态变化,为水质变化进行监测,并为防止蓝藻暴发提供了建议。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藻类数量和叶绿素a的含量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均变化很大,叶绿素a含量9月28日达到最高,10月29日达到最低。位点10(小湖)叶绿素a含量最高,位点1、2含量较低。藻密度变化趋势基本和叶绿素a含量变化一致。
关键词:衡水湖;叶绿素a;藻密度;蓝藻爆发
淡水藻类是反映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有些藻类还是重要的指示生物。根据水体中藻类数量,可以了解水质现状和变动趋势,因此开展水质监测和水环境评价时都应开展藻类监测。藻类数量常用藻类生物密度(简称藻密度)来表示,也用叶绿素a的含量来代替,所以可通过监测水体中的藻类叶绿素a含量来间接地反映水体中的藻类数量(生物量)。
衡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城市湖泊水体,流动性较差,水域面积较小,容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较低[1]。但由于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衡水湖的水质也随之变化,因而要密切监测。湖泊中的浮游藻类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通过研究其水体浮游藻类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可了解衡水湖水质状况、富营养化程度,从而及时预警,防止蓝藻水华的发生。
产,产量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岀,高于对照的品种有合玉123、吉农大115、省原80、先达203、鹏玉2号;产量低于对照的有合玉148、江单13、禾田4、丰禾7。
3结论与讨论
参试的10个甜糯玉米品种,综合评价分值都很高,均可作为三江平原地区甜糯玉米品种进行推广,其中,综合品质排在前3位的是金糯262、垦粘1号、大花糯。对高淀粉玉米品种筛选得岀,高于对照的
品种有合玉123、吉农大115、先达203、鹏玉2号、省原80,分别增产14.26%、2.35%、1.74%、1.65%、1.23%,均可作为本地区高淀粉品种推广利用,其中,合玉123可重点开发利用。下一步,将对筛选岀的优异品种,在三江平原地区多点示范种植,为品种的推广奠定基础。1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特征。衡水湖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内,占地120km2,蓄水面积为75km2,位于东经115°30'-115°40',北纬37°33'〜37°40'[2]。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C,年降雨量518.9mm。
1.2监测手段及方法
1.2.1采样时间及地点。本研究于2018年7月24日、8月6日、8月15日、8月24日、9月7日、9月17日、9月28日、10月9日、10月19日、10月29日对衡水湖水样进行样品采集,共计采样10次。根据衡水湖的形态,结合采样的实际情况,共设置了10个位点,基本覆盖了衡水湖的不同生境。其中1〜9号位点位于大湖,10号位点位于小湖。北部湖区(1号位点、2号位点、5号位点、6号位点)、中部湖区(3号位点、4号位点)、南部湖区(7号位点、8号位点、9号位点)和小湖区(10号位点)。
1.2.2采样方法。水样为各采样点50cm左右的上层水,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后,分别倒入2个1L广口瓶中,其中一个立即加入9ml鲁哥氏液,倒入水样后轻轻晃动,对水样中的藻类进行固定染,另一个则不加鲁哥氏液,迅速带回实验室进行测定。
1.2.3测定方法。藻类叶绿素a测定方法[3]:分光光
基金项目:“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玉米科技创新专项项目(HNK2019CX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龙江玉米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栽培技术与实证研究2017YFD0300303-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龙江湿润区春玉米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2018YFD0300103”。
参考文献
抱犊寨
[1]冯延江,王俊河,藤桂荣.优质高产专用玉米品种筛选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6(1):1~3.[2]李中建,于广军.抗逆丰产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21~23.[3]李国,彭雅婷,刘琴,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镇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J].中国乳业,2020,2(218):61~63.
[4]王卫国,刘来亭,曹振华,等.饲料专用玉米品种的筛选[J].中国粮油学报,2001,6(16):56~59.
72・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02:5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819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衡水文化
标签:品种   藻类   进行   衡水   品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