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_关于西部大开发一些问题的思考

阅读: 评论:0

  西北民族研究
2002年第3期(总第34期)N.W.Minoritie s Re search 2002.No.3(Total No.34)
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
  —
——关于西部大开发一些问题的思考[文章编号]1001-5558(2002)03-0176-10
●降边嘉措  [摘要] 
本文就藏族传统文化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论述,并对当前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藏族传统文化;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党中央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2001年6月,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指导下,召开了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为我们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宏伟蓝图。作为一个藏学工作者,我们深受鼓舞,深受激励。
青藏高原是孕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就我们从事的专业来讲,也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最主要的流传地区,是《格萨尔》的故乡。
青藏高原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做好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对西部大开发、建设大西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青藏高原和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能否得到很好的保护,那里珍贵的、丰富的资源能否得到合理使用,关系到西部地区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成败。因此,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大事。每一个关心西部大开发、热切希望我们亲爱的祖国繁荣昌盛的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十多年来,为了从事《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我与我的同事们,曾多次到青藏高原进行学术考察;也有机会到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即喜马拉雅山南部藏族同胞居住和《格萨尔》流传的
地区进行学术考察。除了自己的专业,所到之处,所见、所闻、所议、所思、所虑、所忧的一个经常
性问题,就是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于是便产生了这篇文章,贡献我的一点肤浅的意见,愿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边疆、建设祖国、造福各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尽匹夫之责。
青藏高原被称作“世界屋脊”,而阿里地区又被称作“屋脊上的屋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那里有闻名世界的冈底斯山和玛旁雍措湖。冈底斯山没有珠穆朗玛峰高,玛旁雍措湖没有羊卓雍措湖大,但是,藏族传统的说法,将冈底斯山称作“万山之父”,将玛旁雍措湖称作“万水之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山、一切水,都源于此。这当然是一种远古的传说。这种传说的产生,可能与藏族的原始宗教苯教有关,因为,阿里地区是象雄文化和苯教的发祥地。
在说唱《格萨尔》的故事时,民间艺人们也把最热情的语言、最真挚的感情、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万山之父”、“万水之源”———冈底斯神山和玛旁雍措神湖。当代最著名的说唱艺人扎巴、桑珠、才让旺堆等人,一边吟诵古老的史诗,一边与朝佛的香客一起,朝拜过这神山和神湖。
印度的信教众,也把冈底斯山和玛旁雍措湖看作是神山和神湖,每年都有很多人来朝佛。即使中印关系最不好的时候,边民的宗教活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在,冈底斯山的口岸,是中印边境西段唯一开放的一个季节性口岸。
亚特兰大足球俱乐部
玛旁雍措湖是不是“万水之源”姑且不论,发源于阿里地区的四条河———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被藏族众称为四条“圣河”。它们分别流向西藏本土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对于这些地区和国家文明的发展,曾经做出过重要贡献,对于喜马拉雅山多民族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水,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有着密切联系。一条河孕育一个文明。印度河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它发源于西藏的冈底斯山,流经克什米尔,到巴尔蒂地区,再与其他河流汇合,然后横贯巴基斯坦,流入阿拉伯海。
在古代印度,人们把印度河称作“河王”。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之间,较先进的文明沿着印度河下游传入印度,因此,人们往往把印度河叫作“通向印度的门户”。
印度河全长3180公里,横贯巴基斯坦境内,流域面积约九十六万平方公里。
巴基斯坦人称印度河为“茵达斯”,但巴尔蒂人至今仍称印度河为“狮子河”,与我国阿里地区和拉达克地区的称谓是相同的。由此也可以看到巴尔蒂地区与西藏本土的渊源关系。
如果说居住在巴尔蒂地区的藏族同胞对巴基斯坦人民有过什么贡献,那么,最大、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保护了印度河上游的水资源,没有使它枯竭,没有让它遭受污染。
这也是喜马拉雅山民和藏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对中印两国人民、对全人类的一个伟大贡献。在这一过程中,藏族的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香蕉猫咪福利免费观看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好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对于这一点,不分国家和民族,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并为保护好地球而做出各种努力。
同样,我们祖国,我们中华民族,也只有一个黄河、一个长江、一个雅鲁藏布江。
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水利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我在长江、黄河的源头,在青藏高原,在环绕喜马拉雅山进行学术考察过程中,感触最深、思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因此,不妨多花一些笔墨,进行必要的论述,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人类首先只有争取生存下去,才能求得发展。
呼和浩特地图—
771—降边嘉措・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 ———关于西部大开发一些问题的思考 
离开了水和土地,人类就无法生存。其他动物和植物离开了水,也无法生存。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道理。
一条河孕育一个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法拉底河流域是产生古代巴比伦文明的土壤,也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尼罗河造就了古埃及文明的辉煌。高度发达的古希腊文明,受益于地中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中国和印度是东方两个伟大的文明古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人口最众多的两个国家,对人类的发展进步曾经做出过不可估量的伟大贡献。大家知道: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恒河、印度河孕育了印度文明,而这四条江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因此,青藏高原的资源保护和利用得如何,生态环境保护得怎样,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发展与兴衰,也就是说,关系到东方两个文明古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具有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她是生活在广袤的土地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复合民族,是创造人类古代文明的少数几个民族之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中华民族成功地维护和保卫了自己的独立和统一,从而使中华文化成为几千年来唯一能够保持其历史连续性的灿烂文化,在科学技术的很多方面,曾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人民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亲密团结,休戚相关,患难相助,艰苦奋斗,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与其他各兄弟民族一样,藏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我认为,藏族人民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最大的历史功绩在
于:开拓和保卫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这块宝地,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此同时,保护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和污染。也就是说,保护了孕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两条伟大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使长江、黄河的源头没有被破坏,被污染。
机票预订网
现在除南极和北极以外,青藏高原也是人类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唯一没有遭受工业污染的地方、最后一片净土。
到目前为止,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比较好的保护,原因是多方面的。全面分析研究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可以写厚厚的一本甚至几本书。本文想着重从藏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出发,来分析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一些问题。
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天人合一”,主张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观念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追溯到古代藏族先民的灵魂观念。
在邈远的太古时代,当人类的祖先从莽莽的原始森林走出来,第一次伸直弯曲的脊背,直立行走的时候,他们便以惊异的目光,凝望浩瀚幽远的苍穹,扫视苍茫壮阔的大地,环顾刚刚从动物中分离出来的同伴,用大脑思考,从两个方面进行艰苦卓绝的探索:一是人类的生存空间,即外部世界,哲学
家们称之为第一宇宙。观察宇宙的奥秘,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二是探索人生,认识自我,即第二宇宙。贵州黄果树瀑布在哪里
人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能够用大脑进行思维活动。他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天是什么?地是什么?山川河流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是谁在主宰它们?太阳和月亮是怎么升起的?又怎么落下?他们无法科学地回答这样许许多多时时困扰他们的问题,于是便认为:有一个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主宰整个世界,主宰整个宇宙,也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那么,这个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又是什么?依然使他们感到困惑。他们的想象力非常稚弱,没有能力进行概括和抽象。那时还没有宗教,甚至也没有宗教观念。因此,神,也是不存在的。在宗教尚未产生
871— 降边嘉措・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 ———关于西部大开发一些问题的思考
以前,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前宗教时期。随着人们的物质实践即生产劳动和精神需要的发展,才逐渐萌发了艺术胚芽和宗教胚芽。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先民,和整个人类一样,大体上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认识过程。他们首先面对
的是高耸入云的雪山、广袤无垠的草原,还有高寒缺氧的严峻的生存空间、瞬息万变的恶劣气候。他们无法理解、无法解释如此复杂的客观环境和自然现象,于是产生了各种幻觉、幻想、假设和想象。他们认为:日月星辰的时出时没,是因为有一个超自然的神灵在主宰;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风有风神,雷有雷神,各个村寨、各个部落,也都有各自的神灵。总之,世界万物都有主宰它们的神灵,对它们的信仰、依赖、崇敬,或恐惧、憎恨、厌恶,逐渐演变成对自然的崇拜。他们把自然界神灵化,又把神灵人格化。就是说,他们赋予自然万物以神的品格,然后又心甘情愿地匍匐在神的脚下。藏族先民的造神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青藏高原的每一座大的山脉,每一条大的河流,每一个大的湖泊,几乎都伴随着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由此产生了无数个神山神湖。对神山神湖的崇拜,是藏族先民自然崇拜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藏族先民的观念中,神话传说、神山神湖、超自然的神灵,这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许多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信奉、崇拜的神山、神湖,但他们的神山神湖似乎没有藏族这么为数众多、这么普遍。它们同人民众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藏族人民仿佛就生活在以神山神湖为中心的神灵世界之中。从对神山神湖的崇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藏族人民的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
古代藏族人民的这种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引导人们热爱生他养他的土地,热爱雪域之邦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要去破坏、去伤害自然界的一切,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藏族的传统观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包括花草树木,与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因而也是有灵魂的。既然有灵魂,那么它们就有感知,就能够转世。
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以后,与“六道轮回”和佛教的各种戒律相结合,这种古老的观念更系统化,也更理论化,因此也更容易为大多数信教众所接受,不但渗透到他们的意识形态之中,而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藏区的民宅、各寺院的壁画和传统的卷轴画即“唐卡”里,有一幅常见的图画,叫“四兄弟图”,即大象、猴子、山兔和羊角鸡,佛语又称之为“和气四瑞”。按照传统的说法,这四种动物互相尊重,互救互助,和睦相处,能够招致地方安宁,人寿年丰。
为了翻译的方便,简化为“四兄弟图”。按藏文字面翻译,应为“亲密地、和谐地相处的四兄弟图”。就是说,他们不但是四兄弟,而且是“亲密地、和谐地相处”的“四兄弟”。
此外,藏族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六长寿图”的故事。“六长寿图”与“四兄弟图”一样,流传广泛。六长寿即:岩长寿、水长寿、树长寿、人长寿、鸟长寿、兽长寿。
岩石代表大地,扩大来讲,代表人类生存的空间,亦即大自然;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树代表一切植物;人是世间万物的主体;鸟,在藏族传统的观念里,象征和平、欢乐和吉祥;兽代表一切动物。这幅图画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类与一切生物和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就能健康长寿,怡享天年。
这是从正面来讲。从反面来讲,佛教的各种戒律中,第一条,也是最重要一条,是戒“杀生”。藏族传统的观念认为:人是有生命的,动物是有生命的,一切植物也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应该像爱护人的生命一样,爱护一切生物,爱护一草一木。按照藏族传统的观念,杀生是有罪的,是万恶之首。杀人
971—降边嘉措・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 ———关于西部大开发一些问题的思考 
有罪,杀动物有罪,同样,践踏一棵小草、砍伐一棵幼苗,也是一种罪孽,也等于犯了“杀生”之罪,因为它们也是有生命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度过漫长的严冬,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都要到户外,到郊区,若有条件,还要到草原,到森林去游玩,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这叫春游,汉族叫“踏春”。南方各少数民族中,这种民俗活动非常普遍。但是,藏族与此相反,有一种习俗,叫“禁春”。到
了春天,劝人们不要到户外去。对僧尼大众和信教众,还要求他们“闭关静修”。因为,春天是生长的季节,嫩草吐绿,幼虫蠕动,而它们的生命又是最柔弱的时候,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如果这个时候人们去郊游,就会践踏这些柔弱的生命。
这种习俗对于保护植物的生长,客观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和土,生活在世界屋脊之上的藏族人民,更知道水和土的珍贵。这从民间习俗和节日文化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比如,藏历大年初一,人们的第一个活动是到河边取水,叫作“大年新水”。黎明时分,家家户户都要背着水桶到河边背水。当红日从东山升起的时候,桶里的水要刚好舀满,叫“日出新水”,那被认为是最吉祥的。“新水”背回来,首先要供奉在佛龛上敬神,然后烧茶,全家人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喝新的一年中的第一碗香喷喷的酥油茶。
在去背水的同时,家中的另一些成员要到附近的“神山”上去焚香祭神。当太阳刚刚升起时,点上松柏,那也被认为是最吉祥的。然后从“神山”上捧回一把“新土”,供奉在神龛上。一般的情况下,总是女的去背水,男的去烧香敬神,捧“新土”。这就是说,藏族老百姓在新年第一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敬“新水”和“新土”,而不是去敬神佛,朝拜喇嘛活佛,更不是访亲问友,祝贺新年。这说明藏族人民对他们赖以生存的水和土地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他们多么热爱并珍视宝贵的资源!远古时代的藏族人民并不一定有保护“生态环境”这样的自觉意识,但是,他们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深深懂得水和土的重
要性,人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它们。此外,汉族的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藏族有“四大种”的说法,即“土、水、火、风”,也有“五大种”之说,加上“空”,指太空,认为它们是构成宇宙的五大要素。其中以土和水为首,把两者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宣扬爱土爱水的观念。
关于古代藏族人民的这种不自觉的“环保意识”,在《格萨尔》这部古老的史诗里,也有很多描写。关于黄河河源地区的神山神湖以及古代藏族人民的自然崇拜,史诗中有很多生动而形象的描述。按照《格萨尔》里的描写,“岭国”(格萨尔的故乡,泛指古代藏族地区)是“世界的中心”,“玛域”(rma -yul )———黄河源头,又是岭国的中心。岭国就是以“玛域”为核心向四周扩展而成的。在黄河源头有三个湖———嘉仁湖、鄂仁湖、卓仁湖,分别是嘉洛、鄂洛、卓洛三大部落的寄魂湖。环绕着这三大神湖,山起伏,雄伟壮观。其中有13座山峰,傲然高耸于山之上,是岭国的保护神,当地众称它们为
“十三山神”。
①每年夏秋之交,藏族众都要转山转湖,煨桑祭神。这种古老的习俗,保留至今。而格萨尔大王的灵魂则寄存在雄伟的阿沁雪山。
什么叫“寄魂湖”、“寄魂山”?有必要作一些说明。
与灵魂不灭的观念相联系,古代藏民也就产生了灵魂外寄的观念。他们认为,生命是灵魂的存在形式,灵魂和某个躯体(人或动物)相结合,就产生了生命;一旦灵魂离开了物体,生命也不复存在。一个人(或动物)可以只有一个灵魂,也可以有很多个灵魂,他(它)们的灵魂可以寄放在自身,也可以
081— 降边嘉措・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 ———关于西部大开发一些问题的思考
①传———英雄诞生篇[M ].
寄存在别处。灵魂越多,生命力越顽强,越不容易受到伤害。
按照这种古老的灵魂观念,要伤害一个人,首先要消灭他的灵魂,只有消灭他的灵魂,这个人的生命才能终结,否则,不论你怎样伤害、摧残他的躯体,甚至把他烧成灰烬,他的生命将也会继续存在,灵魂可以“寄存”在别处。
古代“岭国”的三大部落———黄河源头的藏族居民,既然他们的“灵魂”“存放”在河源地区的三大湖泊,那么只要湖泊不干枯,他们就永远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总是能够生存下去。反之,一旦湖水干枯,他们———黄河源头的所有居民的生命也将结束,整个部落也将不复
存在。那么,为了自身的利益,那里的居民也应该很好地保护“神湖”的水不枯竭,不被污染,要很好地保护神山、神湖。
这种从古老的灵魂观念产生、演变出来的自然崇拜,对神山、神湖的敬仰,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而流传至今的古老的民风民俗,自觉不自觉地对黄河源头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是哺育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母亲河。但是,关于黄河的名称、对黄河的认识和感情,生活在河源地区的藏族与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在古代,汉族的先民还不知道黄河源头的确切方位,因此才有“河出昆仑”及“伏流重源”的臆说。我国最早的自然地理著作《山经》里说:“昆仑之丘,……河水出焉。”①《尔雅・释水》里也说:“河出昆仑虚。”《淮南子》里有这样的记载:“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
据胡渭考证,“自汉以前,但知昆仑在中国西北,终未明在外国某地也。”
就是说,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和交通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祖国内地的人们,还不知道河源究竟在什么地方,还以为在“外国某地”。著名诗人李白发出这样的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将进酒》)“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霍尔木兹海峡)“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此外,李白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这首著名的写景诗里写道:  西岳②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③。
  巨灵④咆哮擘两山⑤,洪波喷流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⑥⑦。
这是诗人的夸张。实际上,在《尚书・禹贡》里,就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
⑧。这就说明,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我国内地人们就已经知道黄河是发源于今青海东部积石山一带。
—181—降边嘉措・藏族传统文化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 ———关于西部大开发一些问题的思考 
②③④⑤⑥⑦⑧
顾颉刚.禹贡注释[M ].以上诗句均引自王运熙,李宝均编写.李白[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石作莲花云作台:华山有莲花峰和云台峰。
两山:华山和首阳山。
巨灵:汉族民间传说中的“黄河之神”。
汉族古代有“黄河千年一清,圣人之大瑞也”的说法。
西岳:指华山。
山海经・西山经[M ].转引自王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45.

本文发布于:2023-08-17 04:4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849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青藏高原   人类   黄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