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共识2011

阅读: 评论:0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第一次发表的女性心血管病预防建议,提高了美国民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公众意识,并促进了预防和的进步。2007年,心血管疾病每分钟仍会导致一名美国女性死亡。2011年AHA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将“循证为基础”转化为“效果为基础”的指南,更加关注预防的有效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女性心血管病的发病、死亡率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中国女性占全世界35亿女性总数的1/5,我国女性心血管健康促进、防控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目前,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女性的第一位死因尚未得到公众的足够关注和重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和防治策略有别于男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中国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共识”,旨在加强并推动我国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
一、我国女性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世界中年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的达220万人,中国女性占20%。2004年,全世界女性86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女性死亡总人数的1/3;其中,337.1万死于缺血性心脏病、305.1万死于脑卒中,分别占总死亡的第1位和第2位。我国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城市及农村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分别为总死亡的39.1%和29.5%;2009年城市及农村女性心血管病死亡分
别增加至总死亡的44.1%和44.6%;城市女性心脏病死亡率为124.37/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6.93/10万;农村女性心脏病死亡率为109.2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7.35/10万。
近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心血管病死亡率呈增加趋势。其中,农村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幅度大于城市人,女性冠心病死亡率增加的幅度大于男性。女性冠心病的病死率高于男性。
我国人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不良变化将使心血管疾病急剧增加。通过模型对我国未来2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的预测显示:2010年至2030年,仅考虑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加的因素,心血管疾病事件数每年增加超过50%;如果考虑血压、总胆固醇、糖尿病(上升变化)、吸烟(下降)的因素,心血管疾病事件每年额外增加23%;20年间,心血管疾病事件约增加2130万,心血管疾病死亡约增加770万;其中,女性心血管疾病事件增加约973.7万。
脑卒中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是我国人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类型。卫生部对全国36个城市90个县的死亡监测资料显示,脑卒中是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WHO -MONICA研究显示:我国人的心血管疾病特点有别于西方人;与西方人比较,我国人冠心病发病率低而脑卒中发病率高;出血性卒中占总卒中的构成比高;我国女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高,居于MONICA多个协作中心的首位。目前,我国人心血管疾病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主要表现为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持续增加;而出血
性脑卒中发病率下降;冠心病上升幅度大于缺血性卒中的上升幅度。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
4-5倍,15%-20%缺血性卒中与房颤有关,抗凝不充分导致卒中再发率成倍增加、房颤住院病人的脑卒中患病率达24.8%。此外,女性妊娠、雌激素替代以及老年高血压均使女性卒中的风险增加,相应措施的获益有别于男性。
高血压是我国人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3.7%的急性冠心病事件、44.0%的急性脑卒中事件和36.1%的总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归因于高血压。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女性人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1991年到2002年,女性高血压患病率由10.2%增加到25.8%。2008年资料显示,60岁以上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5.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分别为24.6%和18%;女性高血压知晓率和率分别为25%和22% 。
我国人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冠心病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我国35-59岁成人中:经年龄调整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女性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9.2%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27.1%,1998年上升到31.7%;10年间平均上升了65%。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16,在50岁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高TG分别使男性和女性的心血管危险事件增加30%和75%。2007年对10054名北京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患
病率女性高于男性(12.35% vs 7.32%),低HDL-C的患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12.39% vs 24.28%)。HDL-C与女性冠心病呈负相关22:女性HDL-C<0.91mmol/L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防治现状需要改善,InterASIA研究显示,中国女性对高胆固醇血症的知晓率、率、达标率分别仅为7.5%、1.9%和1.5%。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人中呈快速增加变化。随年龄的增加,我国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趋势高于男性;相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8倍,而男性仅为3倍。荟萃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女性死于冠心病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50%。妊娠糖尿病相关的代谢紊乱多在产后可以恢复正常,但产后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几率明显增加,暴露在高糖环境中的胎儿将来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显著增加。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重要原因。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16:我国城市女性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为28.5%,农村女性为21.6%。我国一项包括了24万成人数据汇总分析表明,女性腰围≥80cm 者高血压的危险增加3.5 倍,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2.5 倍。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结果显示,18~55岁男女人中职业和家务体力活动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职业和家务体力活动量的减少并导致体重增加。
吸烟及二手烟吸入是我国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尽管目前我国女性吸烟率远低于西方国家,
但女性吸烟率增加及二手烟吸入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国人2002年吸烟现状调查显示,15岁以上吸烟者达到3.5亿人;男性吸烟率为66. 0 %,女性吸烟率为3. 08 %。北京地区一组队列人在1992-2002 年间的危险因素变化研究显示,男性吸烟率10 年减少24.1%,而女性增加100%。与男性相比,女性吸烟者心肌梗死的相对风险明显升高。接触环境烟草烟雾(ETS)使不吸烟女性的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2008年的资料显示29,中国女性的被动吸烟率高达39.5%,二手烟使女性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生明显增加(OR分别为1.6,1.56和1.47-1.87)。对我国上海60377名40-70岁女性的调查显示,
每天吸烟量为1-9支,10-19支和20支,妻子脑卒中患病危险分别为28%,32%和62%。
女性的初潮、妊娠、绝经等对女性疾病诊断和预防均有临床价值。子痫前期患者妊娠后5至15年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及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加倍。北京一项入选33416名孕妇的研究显示,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53/10万,其中17%源自子痫前期及子痫。妊娠代谢综合征可触发妊娠合并症,如血管、代谢疾病。绝经是女性独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显著低于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绝经后接近男性水平,至60岁时男女患病率已无明显差别。多项随机前瞻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激素替代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HERS-1 、HERS II试验提示雌激素不减少绝经期冠心病女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反而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另有研究表明在初始用药1年内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更高。WHI(妇女健康行动)为健康绝经期后女性冠心病一级预防的
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因雌激素组乳腺癌发病率增加且风险超过获益提前终止,结果提示雌激素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焦虑和抑郁是最为常见影响心血管疾病的精神疾患。多项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是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患抑郁症的女性,尤其更年期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显著增加;患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合并抑郁症。荟萃分析显示,女性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率是非糖尿病女性患者的2倍,女性冠心病抑郁患者长期死亡率增加84%,有抑郁情绪的女性更容易体验心绞痛。
二、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及评估流程
5月哪里比较适合旅游
加强女性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和控制,对保持理想健康状态、提高健康人比例、减少心血管病的危害有重要意义。对女性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及评估、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基于女性个体危险因素及危险分层制定干预措施,应成为女性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
1、危险分层
高危状态:定义为存在1个或以上高危条件。高危条件包括:临床诊断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慢性肾脏病、糖尿病、或10年心血管病预测风险≥10%。
存在危险状态:定义为存在1个或以上主要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SBP≥120mmHg,D
BP≥80mmHg,或正在的高血压,TCHO≥200mg/dL(5.2mmol/L),HDL-C<50mg/dL(1.3mmol/L),或正在的血脂异常,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一级亲属存在早发心血管疾病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代谢综合征,有进展性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证据(例如,冠脉钙化,颈动脉斑块,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运动试验运动耐量差*和/或停止运动后心率恢复异常*,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注:运动耐量差定义为运动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面苍白、头晕、疲劳不能坚持、胸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视物模糊、晕厥等。心率恢复异常指运动试验结束后运动时最高心率与恢复期的第1分钟内心率的差值<18。
TC<200mg/dL(5.2mmol/L)、BP<120/80mmHg、快速血糖<100mg/dL(5.6mmol/L)、BMI<24kg/m2、不吸烟、体力活动达标(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量体力活动*,或至少75分钟强体力活动,或二者结合)、健康饮食(DASH饮食*)。
*注:中等量体力活动指代谢当量为3-6METs的活动量。DASH饮食指食物中以多种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为主,限制肉类、饱和脂肪和含糖饮料摄入。
2、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及防治流程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医院就诊史/家族史/妊娠并发症史
心血管疾病症状
明仕田园旅游攻略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状态
体格检查:血压、体重指数、腰围
实验室检查:血糖和血脂检测
如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进行Framingham风险评估
对所有女性,推荐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
DASH饮食
适量体力活动
控制体重
房颤、阵发房颤史
是否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
承德一日游最佳景点一览表
(存在以下一条或以上)
确诊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
腹主动脉瘤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
I级推荐:使用
华法林
或阿司匹林
或达比加
I级推荐:
控制血压
LDL-C≥190mg/dl,进行降脂贵州著名景点排行榜
世界十大顶级著名酒店II级推荐
LDL-C目标值<80mg/dl)
降低非HDL-C(对于近期出现急性综合征或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不良的极高危女性,目标值<130mg/dl)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
服用Omega-3脂肪酸
II级推荐:
调脂
阿司匹林
进行心脏康复
近期是否存在心血管事件或充血性心衰症状?
I级推荐:
控制血压
降脂(LDL-C目标值<100mg/dl)
三、防治建议
1、生活方式干预
吸烟
建议女性不吸烟并避免吸二手烟。应对吸烟者提供咨询服务,可使用尼古丁替代或戒烟药物(I级推荐,证据级别B)。
体力活动建议
惠州一日游最佳路线
女性每周至少坚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75分钟的强体力活动,或二者结合的有氧运动;最好每日进行每次持续10分钟以上(I级推荐,证据级别B)。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增加至每周300分钟,强体力活动增加至每周150分钟,或二者结合,更有益于心血管健康(I级推荐,证据级别B)。
*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可选择: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
女性每周至少进行两天肌肉张力训练(I级推荐,证据级别B)。
建议需要减重的女性,建议每日进行60-9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I级推荐,证据级别B)。
康复

本文发布于:2023-08-18 02:5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861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女性   心血管   疾病   增加   冠心病   人群   显示   治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