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鼎湖山简介

阅读: 评论:0

鼎湖山福建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简介
08地震死了多少熊猫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2°30′39"~112°33′41",北纬23°09′21"~23°11′30",这里峰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在北回归沙漠带上有这么一个生意盎然、碧绿青翠的世界实为奇观、弥足珍贵。因此,1956年鼎湖山便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中科院属下唯一的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韩国旅行综艺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保护区蕴藏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
  全区1133公顷的面积内生长着约占广东植物种数1/3的高等植物,其中,桫椤、紫荆木、土沉香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68种,其中一级保护6种、二级保护62种。有兽类43种、鸟类267种、两栖类23种、爬行类54种、蝶类117种、已鉴定的昆虫713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2种,其中一级保护7种、二级保护55种;已鉴定的大型真菌836种,占广东省总种数的70%;有华南特有种和模式产地种48种。总之,这里是植物的天堂、动物的乐园、生命的摇篮。
  二、地带性的独一无二,保护区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明珠”
迪拜在地图上哪个位置  打开世界植被图,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影响,整个北回归线附近的纬度带2/3以上的陆地属于沙漠、半沙漠或干旱草原,只在印度、中印半岛和我国因受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湿润多雨,分布有森林,因此在“沙漠带”上出现绿洲。然而,其他地方的森林数量少且森林残缺不全,唯独鼎湖山保护区内有400多年记录历史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其他多种森林类型保存完好,在地球上绝无仅有。许多国际合作研究和国内重大的研究项目都选择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基地。
  三、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完整的演替系列和垂直分布带
摩锐水世界  区内所拥有的植被类型包括属于本气候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以及多种过渡植被类型,是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及植被演替研究极为理想的基地,是气候对植被演化在纬度序列上产生的重要一环而不可替代。具体而言,鼎湖山保存有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针叶与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溪边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灌丛、山地常绿灌草丛等8种天然森林植被类型。不仅如此,鼎湖山拥有从海拔14米到1000米的垂直植被带谱,包括溪边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
阔叶林、山地常绿灌丛、山地常绿灌草丛等植被类型。此外,鼎湖山是离城市最近的森林类型保护区。因此,鼎湖山是研究植被时间演替和空间格局变化以及人为干扰对其影响的理想基地。
  四、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周边城市居民优越的休闲圣地
  基于长期的自然保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林绿、气新、水清、负氧离子含量甚高,是人们旅游休憩的好去处。每年约有百万游客到鼎湖山参观考察、观光度假。为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经过60多年的发展,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的贡献体现在:
  一、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起到探索和榜样的作用,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方向起引领作用
1956年6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第92号提案”,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从此,作为自然保护区的鼎湖山,在国家没有任何法律可用的环境下,依靠保护区管理局集体保护的决心和意志,艰难度过了1958年
scenery开始的“大炼钢铁”、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和20世纪80年代初的开发热潮等三次大的森林“劫难”。鼎湖山保护区用自身的实践提供且不断强化出一条自然保护区建设既简单又实用的经验――只要有决心和毅力,自然保护事业一定会成功;同时也证明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方式”,为全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范例。
  二、科研成果产出丰富、影响卓著,在国际国内知名度高
鼎湖山保护区作为一个具有显著区域特和重要价值的科研基地,是我国最早加入“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许多国内重大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研究都在鼎湖山这个基地开展。同时,作为唯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具有突出的科研背景与科研重任;既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又吸引国内外不同的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在此开展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迄今,以鼎湖山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已发表2200多篇,其中大部分是非常高层次或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尤其以2004年王英强博士发表在《Nature》和2006年周国逸研究员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成果最有影响力;以鼎湖山研究成果出版的专著达20多部;鼎湖山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多项省部级奖励。
  三、率先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新思维与宝贵经验
鼎湖山保护区很早就注意应用科学理论和科研成果来指导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在全国最早(1992年)开始在保护区建立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根据样地监测结果进行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完善。在全国也是最早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于1996年10月成功举办“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1999年成功推出“空气负氧离子” “天然氧吧” “森林浴” “森林物语”等旅游新概念,丰富了生态旅游的知识内涵。其中,“空气负氧离子”的概念现基本成为全国各类以森林或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必定介绍的内容。鼎湖山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10万余个/cm3,是广东乃至全国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的旅游景区之一。鼎湖山的实践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新思维与宝贵经验。

本文发布于:2023-08-20 09:2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891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