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学之我见_对景观设计中空间与形式的几点思考

阅读: 评论:0

!!!""#$!城市城市
city
规划与设计
设计伊始,先有空间的实际存在,还是先有人对空间的感受呢?
笔者一直认为做设计应该更注重人的感受。但是在同别人讨论这个问题时,大多数都认为,与人对空间的感受相比,空间本身形式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空间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不因人的意志而转变,就像自然界的产生和发展一样,是先有了各式各样的空间,才有人对空间的感受。所以他们认为应该更注意形式感。笔者认为景观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做景观设计首要的制约因素是人的感受,至于形式感是其次的东西。有人反驳说,形式的好坏与人的感受并不矛盾,只有形式达到最完美,功能才达到最完美。
丽江老君山风景区图片
在远古完全没有文明开化教导的原始状态下,人类完全是凭自己对空间的直接感受来创造景观的。在远古时代,人们殚精竭虑与自然抗争,努力争取生存空间。在饱受风吹日晒之苦后,一处遮风挡雨之所便成为他们梦想中温暖安全的乐园,因此产生了民居的雏形。而由于对自然之博大心生畏惧,因而产生了高大雄伟的宗教景观。(这里使用景观,是因为有些宗教性质的构筑物如太阳门、巨石阵等,纯以景观存在而使用功能甚微,不便归入建筑。)
这些心灵深处的直觉,现在仍然主宰着人类。不同形式的景
观可能给人相同或近似的空间感受,而某些形式的景观会产生固定的空间感觉。似乎是一种天性,对于空间,即使感觉因人而异,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就自然景观而言,面对无尽沙漠中的落日孤烟,很难有人会产生如同在江南水乡站在小桥之上俯看水中落花的心境。而面对着入夜通体透明的摩天大楼,感觉也必不同于置身于西藏那空气中满是飞舞的灰尘,弥漫着酥油味道与袅袅香烛烟气的喇嘛庙。当一线天光透过天窗射进暗沉的经幔之中所带来的心灵震撼想是在都市之中无法企及的。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与形式之争,如同长久以来存在于建筑中的争论一样,经久不衰。景观中的形式可以理解为设计时的某些具体手法,而空间感觉却是某种决定性的思想,这里可能包括文化、历史、人文、生态等等诸多因素。简言之,这是个实现手段与统领思想的关系。空间作为抽象出来的精神层面上的某种境界,肯定要依靠形式这样实际的手段来实现,形式也因而有了某种对空间的象征意义。比
广西桂林漓江风景图片
如看到了在精心耙过的白沙地上放置的大小不一的石组,加之垂下半截竹帘的静室就有冷峻禅意扑面而来。明媚的阳光下,水池中静静矗立的白大理石雕像和向空中喷洒成雾的喷泉就有欧式风情。现在急功近利的设计造成了这样一个恶果,大量抄袭形式,以形式在视觉上与空间的表层联系作为最终目的,
因而造成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景观作品,让
景观建筑学之我见
———对景观设计中空间与形式的几点思考
#%
!!!""#$!城市城市
city
规划与设计
人啼笑皆非。
在空间与形式的关系上,我们来看看大师们不同的见解带来的迥异风格。
卡米洛·席蒂本身是艺术历史学家,对中古的城市设计有特别的好感。他认为“现代建筑”(对他来说“现代”是指后文艺复兴时期与工业革命时代)太注重丁字尺与圆规,他反对几何式的设计。对席蒂来说,设计是“环境合作”的结晶,是活动、方位与地形的结合。他强调“向自然学习”,特别是地形与地貌,强调多姿多彩的透视感。
勒·柯布西耶与席蒂站在美学的两个不同的极端上。柯布西耶的设计重心是“秩序”,而秩序的基础是几何,是直线,是直角。艺术是“完美秩序”的追求,艺术是人创造的,它绝对服从大自然的规律,但也绝对有别于大自然的外观。正如直角是大自然的规律(地心力和地平线的相交),大自然中却没有直角的物象。他认为城市设计的原则是:以几何为基础去创造洁净、简单的外形;崇尚秩序、功能与朴实;理性与效率至上;现代的建筑要使用现代的建材;摒弃装饰,尤其是仿古;追求标准化、重复化。他用这些原则设计了一个%""万人的假想城市,这个“为众服务”的城市有建在高跷上的摩天大楼,宽阔顺畅的架空路网,完整的绿地系统和明确的功能分区。柯布西耶说:“我的设计是严峻的,因为城市的存在与生命本身就是酷烈的。生命是无情的,四周都是死亡,它必须自己保护自己。去克服
五常凤凰山天气预报
死亡,我们必须不断活动……,秩序是每一个活动的钥匙,感性是每一个行动的指引。”“在混乱中出现纯净的形。它带来力量,人心,又能使美具体化,这样,人的心智并没有白费,他以适当的工具去创造了秩序。”这就是柯布西耶的美。
四大古国为何只剩中国对于美学的理解不同而带来形式上的决然相反,这里暂不论孰优孰劣,可以看出思想对形式起的决定性作用。景观如果是以设计出使人感觉愉悦的空间为目的,形式就不是决定因素。下面就景观空间涉及的几个方面简单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
&’空间的核心——
—人。“景观”总的说来属于一种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景观设计学则是一门自然与人文相交叉的学科,它应该同时具备三个层次:第一,景观形态研究。通过学习地理学中景观的地质成因及地形的演变规律,结合美学技能,掌握景观载体(也就是说景观的外壳,如地形、水体、植被)造型能力,使之合乎自然形态规律,达到与自然环境在“形体上”高度协调的初步目的。这是景观设计的技术部分。第二,景观生态研究。目的是使景观能够有序地可持续发展,植物永远生长良好,天空水体总是纯净清澈,水土正常流失、风化和腐蚀,气候有规律地变化,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是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也是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需求。第三,景观的人性化研究。完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工作与休闲、家庭与社会、历史与现代等等的交流所需要的理想场所,这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层次。
看了很多国内设计师做的设计,在图纸上都是非常漂亮的,建成之后却大为逊;反观国外很多设计师的作品,乍看之下感觉平平,建好以后却觉得非常舒适怡人。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国外设计师充分考虑到了空间的核心———人。
作为使用者,景观的优劣最终还是需要人本身来评判。现在许多设计过于追求平面图的美感,讲究整体,讲究统一,而对于设计的本质———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置若罔闻。作为设计师,设计方案时首先要考虑设计场地为谁服务,有哪些类型的人会来,他们处在何种身体精神状态,来干什么,需要一个怎样的环境。景观设计服务的对象不是设计师,不是评审人,而是眼中没有平面,只有场景的使用者。他们处于设计的环境中,所体会到的是视线方向上的远、中、近组合在一起的层次景观,是脚下铺地材料的软硬、光滑程度,是头顶上的直射阳光或树隙落影,是空气中弥漫着的花草或垃圾的味道,是风中树叶细碎的响声等等。一棵树的形态,一块石头的高矮都会直接影响他们心中的感觉。他们会想:去某处哪条路近;哪里有树阴;哪里隐蔽、安静;如果这里有排座椅多好,那里有棵树多棒;到哪里买水,到哪里上厕所等等。
中国古人创造出的园林,用平面是无法表达出其魅力的。它的妙处在于使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房屋、山石、湖水、树木、天空、阳光、倒影合在一起产生的舒适美丽的自然感。美国越战纪念碑,在平面上又能看出什么来呢?
景观与建筑一样,都应该以人为本,但是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要引导人,有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代社会节奏太快,人们的心态日趋浮躁,对许多事情来不及咀嚼、深化,就又投入下一个迎面而来的信息之中。景观设计者不应该迎合这种现象,而应该把民众引导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层次上去。
!’传统形式与空间的文化内涵。
谈及古典园林的生命力,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脉?人类永远无法抛弃历史的沉淀,但是否只有通过保持传统形式才能使文脉得以延续?传统往往是有形的,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文脉的精粹与灵魂。如果把文化理解成空间的基本属性,传统则可以理解为形式。“所有存在过的形式皆有其存在时的限定条件,它不能通过自身发展去适应新变化”,“历史在化为时间流逝而去的同时,又化为一种神奇的有灵性的空间存在下来”。如果只是照抄形式,而对内在精髓不加深究,做出来的必定是毫无生命力的作品,这是一种毫无责任心的偷懒做法。为了保持首都的文化氛围,难道只有在所有的摩天楼上加上粗陋无比的绿大坡屋顶才是惟一途径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反对的学者认为如此现代的设计(形式)将像破坏整个北京古城的历史延续性,在视野开阔的天安门广场形成视线断点。这种反对无非是因为安德鲁设计的作品与现有建筑毫无形式上的共性,让他们觉得无法与古城和谐。像这样活泼而富有生命力的形体,虽然与旧有建筑无共
#(鼓浪屿需要门票吗
!!!""#$!城市城市
city
规划与设计
同之处,却迎合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精义———华夏民族从来不曾以己为尊,对其他文化总是开放的、宽容的,允许文化多元化,在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发展自己。我们的古人尚且能如此宽宏,今人难道连这么一点胸襟与气度都没有吗?
我们设计的景观,总希望能得到使用者生活中的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的使用甚至荒废不用。基于此,在设计之初,并不必怎么在乎其平面构图,也不用刻意去追求所谓的古典园林中的深邃意境,甚至都不必太在意空间形态。这些都是设计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我们为现代人、新生活而设计,以此为出发点的设计,当然是中国化的,但不一定是古典形式的。
中国私家园林在挖掘古代文人生活上已经达到了我们现在难以企及的完美境界,我们要学的,就是这种对生活挖掘的力度,从文人的性格、追求、交往、娱乐、排场、礼教、自我修养、甚至其人性的灰暗都有涉及并表现。而不仅仅去模仿它的小桥、水景、匾额、倾斜扭曲的树干等等形式。当然不否认,很多“技法”我们是要研究并学习的。
综观国内近几年来建造的众多景观,有多少是人们流连忘返的?有多少是像西湖那样令人激动不已的?笔者认为是鲜见的,因为它们在时间这个纵向上产生了断裂。有一个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当代这个西学东渐,向西方看齐的时段的脱节,其中虽然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比如冯纪中先生的方塔园,但是很多都是依样画葫芦,只有知形不知意的抄袭,更有人迎合甲方的庸俗口味做大量的堆砌和拼贴,还高举后现代主义的幌子。在国人眼中西方园林景观的特是大场面、大气魄,所有的信息在一瞬间涌入眼中,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激动过后都没有留下回味,就像看现在好莱坞的电影一样,看了一遍就不想再看了。
笔者并不反对西方的景观,相反认为西方的景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学习并不是抄袭形式,西方景观也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些做法。像伯纳德·屈米设计的巴黎拉·维勒特的台地园,在一片绿树掩映的平静的水面的驳岸上刻下了“美丽的天鹅你垂下了头”这样优美的诗句,虽然没有一只天鹅,但是给人留下的遐想的空间是无限的,每一个游览者的脑海中都会有自己的体会,整个平淡的水面顿时变得绚丽。看看现在国内的景观似乎没有这样令人遐想的景点,所以要学的是精神,是指导设计的哲学思想,而不是某些具体手法。
%$生态是否等同于绿化?
说到景观,生态是热门话题,而种花种草似乎就等同于生态。于是一夜之间,街头巷尾都出现了零零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碎碎的草坪,灌丛与散植的树木,仿佛这样就是生态社区,人们的生活就可以上一个档次了。绿化是生态中十分重要的,但绝不等于生态的全部,应该在理解生态的精髓上去达到这个目的。生态其实是以最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达到既有目的。那么在大量砍伐原始森林和植被,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万顷良田被高楼大厦覆盖的同时,在城市里耗费巨大人力、财力修建的“生态”广场、“生态”小区又有
何意义?对原有植被和资源的最小破坏就是最生态的。景观中的生态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中国景观设计缺陷之根本。
就其根本而言,中国现代的景观设计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重要原因是,当代中国缺少扎根于本土的现代的哲学思想,至少是缺少各种流派的哲学思想。西方的建筑在!"世纪之后为什么会有这种爆炸式的流派纷呈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其哲学思想的滥殇。屈米的拉·维勒特公园被认为是解构主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是因为法国的一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对其的深刻影响;而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则是两千多年中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学的不断地糅合与锤炼的结果。当今中国社会的思想领域浮躁一片,许多不成熟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前卫)被主流社会所排斥与压制,而不是兼容并蓄。西方的哲学思想对当代的中国来说,应该是一个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是它们的探索精神。只有在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各种思想(包括中国的)包容与整合,去粗取精,为大众所接受,被整个社会所认同,这样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才会有坚实的根基。
’$结语。
古典美学家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情显现,是心灵的东西从感性的东西中显现出来,并使‘二者融合成一体’。”美学家苏珊·朗格也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件艺术品无论它的表现形式如何,其内在情感的表现是最重要的。同样地,对于景观设计来说,精神层面上的空间,包括了人性化、传统、文化、生态等要素,应该比其表现形式更为重要,没有思想上的高屋建瓴,很难作出与其完美结合的形式;只是抄袭表层,景观设计永远无法达到它的最终目的———为人类创造舒适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约翰·)·西蒙兹$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绿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夏建统编著$对岸的风景———美国现代园林艺术[*]$云南大学出版社,(---,’$
[#]任平$时尚与冲突———城市文化结构与功能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
[’]玲木大拙(日),弗洛姆(美)$洪修平译$禅宗与精神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
[.]吴春蕾等译$城市景观设计[*]$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
题图摄影:赵师泉
编辑:孙连杰
#+

本文发布于:2023-08-23 15:3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935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形式   景观   空间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