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文化的运用——以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国际慢城为例

阅读: 评论:0

44
基金课题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NFUSPITP0072
浅析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文化的运用
——以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国际慢城为例
张冠豪,陈铭忻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
村。本文以高淳区桠溪国际慢城为例,深入调查其建设美丽乡村的成效与缺陷,评估乡土文化景观改造时的展现手法,尝试探索一条适合商业都市圈近郊区域的美丽乡村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土文化;美丽乡村;高淳慢城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44-02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全国在2050年全面实现农村振兴,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现农
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愿望[1]
。这项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乡村景观的整体营造,特别有利于营造具有地域性特、乡风淳朴的乡土文化的乡村景观。
1 相关概念界定1.1 乡土文化的定义
乡土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家乡、故土”,亦泛指
地方,是一个界域模糊的地域性概念[2]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以社会学视角为出发点,对乡村地区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分析,最终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经验社会,它的联系是长期的,人们依靠长期的共同生活配合相互的行为,作为个人可以相信自己的经验,也可以相信前人流传下来的经验[3]
。在乡土社会中,乡土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村落中自然山水、建筑遗迹、宗祠文化、村规民约、生产活动、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综合体现,反映了其区别于其他地区地域性的表现形式。
1.2 乡村景观的定义
乡村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有着相对独立的社会生产力,同时具有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特的区域。乡村景观是乡村区域中,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多元因素的综合体现,如农田、果园、水塘、农舍、鸡笼、猪圈等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不同于城市景观,具有乡村特的风景要素[4]。
2 高淳慢城概况
高淳区桠溪镇国际慢城位于高淳区桠溪镇西北角,距离南京中心城区约80km,是南京都市区边缘一处优质的生态空间。园区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其中供游览、观赏、休闲的核心园区约50平方公里,集
完整的景观设计、成熟的产业结构、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等元素于一体,是一个高度综合化的乡村农业观光园。
场地设计以“三分山、两分水、五分田”形成的生态背景为主题,突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生态之旅”为特,兼顾乡土文化,沿途设置田园景观、滨水风光、农家小院等独具乡村风情的景观风貌,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
农业产业综合体[5]
。其乡村文化与“慢行生活”的慢城发展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更新改造景观、开发“慢生活”体验性项目以及开展民俗节庆活动等方式,能够全面地
展示当地的“慢文化”,使游客感受到传统乡村闲适惬意
和归隐逸趣的自然生活状态,满足城市人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体验乡村生活的心理需求[6]。
3 乡土文化元素与价值的应用体现3.1 乡土文化的具象体现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攻略
乡土文化的具象体现主要在建筑、植物、小品等方面,通过材料的质感肌理、空间营造氛围以及特殊标识表达等,传递乡土文化特征。
3.1.1 乡土建筑
园区内的建筑主要聚集在慢城小镇文化街区以及大山农家乐示范村周边。慢城小镇中的建筑通过外墙的统一粉刷修复,形成整体感较强的村落景观。大山农家乐示范村位于中区北部,红旗路以南,通过整体提升改造,重新表达出乡村文化符号。示范村外围种植有稻田、向日葵、林场等,整体建筑重新粉刷,具有徽派建筑特征,墙面上饰有独特的符号装饰,展现出了村落独特的文化性。整个村落产业布局以农家乐为主,是游客消费的主要场所,将乡村传统农业产品端上餐桌,强化乡村概念。村口有各种各样的乡村传统生活表演,在向游客展示生活方式的同时,通过售卖纪念品创造产业价值。芮氏宗祠则反映出乡村聚落文化的保留与传承,一个村落通常是一个大姓氏的聚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天下”的思想。与其说大山示范村是重新调整改造后的村落,不如说是商业模式中乡村文化的展现,将当地最原始的乡村元素提炼出来,借助乡土氛围的烘托,成为商业环境下独特的空间文化符号和旅游商品。
3.1.2 乡土植物
雁栖湖景区电话园区内主要种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植物品种。首先保留了当地原有的混交林品种,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银杏、桂花、水杉、垂柳、香樟等乡土树种,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增强了植物落的稳定性。同时,考虑到视觉景观效果,运用大面积的向日葵花海、菊花篱笆等独特的景观,营造不同气氛的景区,
充分利用孤植、丛植、植、林植等种植造景手法,合理处理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的搭配方式,并且配以不同形式的花坛、花架、花镜进行点缀,营造出具有多种形式的乡土植物景观效果。另外,考虑到乡村的农业生产情况,园区内许多地方都有经济农作物的景观营造,如稻田、果园、林场、生产花圃等,将农业生产与当地自然风貌融为一体,形成了物种丰富、生长良好、造景形式多样、具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植物景观落。
欧洲旅行攻略
3.1.3 乡土小品
园区中极为开阔的空间为艺术雕塑的设置提供了诸
第34卷第2期 2021年01月
Vol.34 No.2
January  2021艺术科技
多可能,在这两个节点上,为了凸显“慢文化”,同时结合乡村特,笔者观察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雕塑,特别是用稻草捆扎而成的昆虫形象散落放置,成为不同的视觉焦点。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雕塑过于突兀,无法真正与整个园区的风格相融合,看起来更像是矫揉造作的一个个单体大型艺术品,缺乏整体联系感。
高淳国际慢城一方面通过展示不同的乡村景观元素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即通过农田、建筑外观、种植田、农家乐、竹篱、石块、农作物以及生活场景的提炼展示,强化人对这片空间的视觉符号认知。与此同时,整个园区更多传递“慢城”这个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导视系统与小品设计方面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蜗牛形象,体现“慢”的特。作为形象代表的标识,能够强化“国际慢城”的概念,暗示人们其实是在消费“慢城理念”,追求回归自然、健康积极、采菊篱下的惬意生活。
3.2 乡土文化的抽象体现
抽象体现主要是其场所精神保留带来的人心理感知,现代文化与传统乡土文化融合导致的产业结构转变以及整体景观线给予人们的场地暗示感,从心理认知上给人们带来乡土文化的气氛与感受。
3.2.1 场所精神的保留——民俗文化
通过走访调查,高淳慢城园区内的民俗文化展现方式主要有农业活动互动、节庆民俗表演、农家乐等。大山示范村通过农家乐的方式,展现当地的饮食习惯以及乡村生活气息,不同于城市的快餐文化,农家乐传递的是慢节奏的乡村“慢文化”,这与“慢生活”理念不谋而合。沿着村中小道,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当地村民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喂鸡、洗衣、磨刀、劈柴,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展现出了不同于城市的乡村生活状态。到了节假日,园区内有踏青活动、宗祠文化展示、农业收割展示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游客与村民的互动展现多样的民俗风情文化。
3.2.2 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产业结构
受城市主流文化的冲击以及商业利益的驱使,乡村环境空间再次迎来了革命与更新,当下的高淳慢城看起来似乎不再保持传统的乡村风貌。为了迎合游客需求,在视觉上,园区增设了大面积的硬质广场、活动地块、滨水步道;从活动需求上来看,整个园区内引入了儿童乐园、真人CS、丛林探险等诸多娱乐设施;从商业观念上来看,园区大力推广服务业,同时保留部分农业需求。这使乡村风貌变得模糊,空间景观不再依赖当地的气候、地质条件、人文元素,而是将消费主义下的流行元素直接移植嫁接过来,以满足需求。乡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模式相融合,当下的流行文化与乡村传统相匹配,形成了一种同时具有商业性质与乡村元素的新产物。
但是,这种直接移植的方法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将传统的乡村传统风格完美地继承与再展现。一方面,受商业利益的驱使,资本家为了利润最大化,并不会认真思考如何通过感官、心理上的感受,多方面、多维度地传递乡土气息,从而使整个园区中的现代元素与乡村有比较强的隔阂感;另一方面,将城市中的元素直接带入乡村,会挤压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使越来越多的文化如方言、文化习俗、传统民居风格逐渐消失。
3.2.3 整体景观线——视觉效果
整个园区的景点以“生态之旅”为主轴进行串联,沿着游览线,产生了一系列连续不同的景观空间,暗
示游客能够在这个空间中得到乡村田园生活的满足感,但是慢城公园更多地体现“慢”理念,大小各异的蜗牛符号遍布园区,给人们传递着“慢城”而非地域性的乡村地
域特。乡村地域文化是限定范围中的场景与传统人文习俗文化结合形成的具有地方特的文明,是独特的地域印记。若要营造高质量的具有乡土文化特的乡村景观,就要从现状出发,落实“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要求,构建融入自然景观、彰显地域特的文化景观体系,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塑造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乡村典范[7]。
4 乡土文化景观营造策略
结合乡土文化展示,针对高淳慢城园区现状,笔者提出六点策略。塞舌尔岛属于哪个国家
一是因山就势,修复破碎地形。根据具体的地理条件,营造出丰富的具有当地地形特的空间布局,突出具有浓郁地方性彩的空间氛围,强化游客的空间认知感,给予游客以强烈的心理暗示。修复破碎的地形,恢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打造生态、地理并重的空间。
二是设计滨水风光带,延续河流文化。江南地区常常临水建村,所以水文化是构建乡村景观体系的重要一环,可以挖掘当地原有的水乡古镇风情,打造丰富的滨水风光带,展现出古古香的河岸魅力。
三是传承建筑,保护建筑设计风格。乡村聚落中建筑的分布、构造、肌理与质感都是一个地方地域文
化的独特呈现。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建筑构造差异巨大,这种差异感能在心理上给人们带来对比,使人们对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产生不同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文化景观系统及节点要素的梳理和维护,继承和发扬传统民居风格,彰显地域特。
四是适地适树,构建乡土景观植物落。通过勘查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选用种类丰富的、生长健壮的适地树种。一方面,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通过乡村道路列植,林区内的植,乡村聚落中的孤植、丛植等,展现出丰富的乡村自然风光,营造浓郁的乡土氛围,打造集景观、生态于一体的乡村地域文化。
五是打造农田风光带。农田始终是乡村中独具特的景观元素,将农田与树林相结合,构建“农林结合、乔灌草合理”的农田林网,可改善农田小气候,强化水土保持,保证农作物产量稳定。构成具有生态功能的农业产业带,打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特农业景观。
六是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展现当地民俗文化。协调好农业生产、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结构的比重,加快村落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节、民俗展示活动,突出村落中的场所精神,使外来游客能够快速获得强烈的心理感知,加深文化民俗记忆。
5 结语
在当前城市商业化的背景下,城市近郊的乡村传统文化日益式微,在构建新型乡村景观的同时,需要考虑各方因素,合理规划布局,升级产业结构,提炼乡土文化,尊重保护自然,以“产、农、人、文”一体化为导向,打造适宜人居、吸引游客、产业发达、继承传统,自然和谐的乡村景观聚落,使乡村文化能够以另一种更为新颖但不失传统和地域特的方式出现在城市周围。
参考文献:
[1]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王妍妍,时光慧.中华
人民共和国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019:478-484.
[2]霍淑芳.乡土景观元素在西安城市公园中的运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三联(下转第178页)
45
178
艺科论坛
途中的体验,增强旅游的乐趣,充分了解和体会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但结伴自助旅游也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旅游信息真假难辨,还是结伴的安全隐患都影响着自助旅游的发展。因此,互联网结伴自助旅游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综上,结伴动机和自助旅游动机的相互交织,共同激发了互联网结伴自助旅游行为。参考文献:
[1] 陈果.新媒体对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0(11):115-118.
[2] 杜雅棣.自助游客对南京旅游形象的认知调查[J].艺术科技,2019(8):232-234.
[3] 葛雅婷,蒋琳,是丽娜.基于SERVQUAL 模型的在线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研究[J].电子商务,2020(2):4-6.[4] 鲁瑾.智慧旅游背景下自助游发展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20,20(02):62-65.[5] 刘慧乾,于立新.互联网结伴自助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50(12):255-265.[6] 朱华.大学生自助旅游市场研究[J].营销界,2020
(44):35-36.
作者简介:
苏梅桦(2000—),女,海南三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自助旅游、旅游市场营销。 王睿昕(1999—),女,新疆阿图什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自助旅游、旅游市场营销。
是丽娜(1979—),女,江苏常州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上接第72页)街道名称、取名建筑物、商铺命名等等,形成松江特有的文化品牌。然后由官方文化事业单位举办品牌商标设计竞赛或是宣传活动来吸引公众参与其中,打响文化特品牌。
5 结语
松江区作为上海市的“文化之根”,拥有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松江区的历史文脉保护传承机制在不断优化,不过主要停留在物质层面的传递,如建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等。其实可以从微观层面进行历史文脉的渗透。保护传承的方式可以不拘泥于以经济和资本的方式来推动其发展,转而采取隐蔽的手段,通过外化的形式将文化意识根植于城市环境中,嵌入市民生活中,增强市民文化自信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的传递。因此,松江区历史文脉保护传承机制的最佳运行模式是多元主体的参与,其中以政府为主导,制定宏观政策目标,建立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市场在文化领域投入资本,引入创新奖励机制,培育社会组织,建立与市场相
互扶持和引导公众参与的互动局面。
参考文献:[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2] 洪琳,白庆华.松江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改善民生
[J].上海房地,2008(04):41-43.[3] 周俭,梁洁,陈飞.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实践研
究——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07(04):79-84.
作者简介:苏晨茜(1995—),女,上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上接第113页)[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
(03):26-27.[7] 朱冠臻.浅谈朱自清的《背影》[J].大众文艺(学
术版),2019(04):22-23.[8] 卜嘉敏.从美学的角度论述西方悲剧的审美艺术特
征[J].汉字文化,2020(15):121-122.[9] 王菲.《黄金时代》中自由主义如何体现[J].大众
文艺(学术版),2019(03):10-11.[10] 王欣欣.从《围城》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看“围城式”人
生困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03):29-30.[11] 刘弋舸.悲哀与幸福,死亡与活着——我读余华《活
着》[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03):13-14.[12] 王紫璇.清醒的迷失,不失自我的堕落——探析《月牙
儿》中主人公的心理历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03):23.[13] 袁铭.在艰难中活着——读余华《活着》有感[J].
汉字文化,2019(10):34+88.
[14] 裴蕾.浅析路遥的劳动观——以《平凡的世界》为
例[J].戏剧之家,2019(33):212-213.[15] 崔昊宇.《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形象及反映的
个人主义[J].汉字文化,2019(07):48+94.[16] 陈一杨.《离骚》抒情主人公的内在修养[J].汉
平谷天气字文化,2019(15):35-36.[17] 闫舒琪.探究沈从文《医生》的主旨——人性的善
恶、寻常与荒谬的交织[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03):34-35.[18] 张驰.创伤理论下《月牙儿》中“我”悲剧命运的
原因[J].汉字文化,2020(20):74-75.[19] 杨玥.丰子恺文学作品中的音乐与绘画元素[J].
戏剧之家,2019(28):217-218.
作者简介:葛欣怡(2002—),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缪军荣
(上接第45页)书店,1980:10-11.
[4] 李旖.关于乡村景观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探讨[J].
现代园艺,2020,43(24):173-174.[5] 何霞,高淳.推动国际慢城发展 全力打造绿城镇
[J].中国信息界,2014(02):92-96.[6] 高慧智,张京祥,罗震东.复兴还是异化?消费文化
驱动下的大都市边缘乡村空间转型——对高淳国际慢城大山村的实证观察[J].国际城市规划,2014,29(01):68-73.[7] 王瑞琦,张云路,李雄.新时代乡村绿化美化的美学途径与科学导则[
到韩国旅游费用多少
J].中国园林,2020,36(01):5-12.
[8] 李天依,翟辉,胡康榆.场景·人物·精神——文化
景观视角下香格里拉传统村落保护研究[J].中国园林,2020,36(01):37-42.
作者简介:张冠豪(1999—),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陈铭忻(1999—),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指导老师:李晓颖

本文发布于:2023-08-24 18:2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954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乡村   乡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