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挂艾草(5篇范文)

阅读: 评论:0

端午节为什么挂艾草(5篇范文)
第一篇:端午节为什么挂艾草
端午节为什么挂艾草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端午节为什么挂艾草》的内容,具体内容: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端午挂艾草的由来,希望能帮到你。艾草是一种可以...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端午挂艾草的由来,希望能帮到你。
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从我国古代开始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也是因为它具备医药功能而来。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
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挂艾草的由来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北京蟹岛度假村一日游攻略济南红叶谷景区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除了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外,妇女们经常在端午节这一天开始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们将“艾虎”或“蒲剑”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人们认为这样就能防止邪毒侵袭,确保身体健康。
移民葡萄牙后悔死
也有人在端午节时在门上挂榕枝、石榴花或胡蒜。在民间,人们认为挂榕枝有使身体矫健的吉祥寓意,胡蒜可除邪治虫毒;石榴皮为一种中药材,石榴花也有治病的功能,所以这些植物被人们视为端午节保佑家人平安的吉祥物。
第二篇:端午节与艾草的关系
说说端午与艾
杭州旅行社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也有的地区叫“端阳节”的,是纪念伟大的爱国文人屈原的日子。这一天,许多地区有门前挂艾的风俗,据说以此是为屈原招魂。实际上,艾有显著的驱疫、避邪、防病作用,是古人重视疾病预防、防患于未然,采取的季节性防疫措
施。有人把插艾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关键是对“邪”理解的偏差上。中医学中的“邪”,不是社会学中的邪说、、邪道之类,而是指的是大自然中的不正之气。关于这一点,《黄帝内经》中说得明白:“邪之所凑,其气不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见,“邪”是与“正”相对的,正气是人体的生理之气,邪气就是侵害人体的病理之气了。因此,插艾“避邪”,包含的是预防疾病的寓意。
按照时令,端午处于小满和夏至之间,为夏节。此时,自然界阴阳交替,随着万物的萌发,各种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也活跃起来,多种传染病也相机抬头。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古人发现:当季节变化或环境改变之时,人的机体不能一下子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各种疾病很容易发生,而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确有避免和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生活中的经验逐渐成了传统,并约定成俗。就同现今集中进行的季节性防疫一样,古人巧妙地利用端午这个节日,把预防疾病的科学措施与节日的社会学意义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节日的庆典中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卫生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端午就是一次季节性疾病的体预防日。从植物生长状况看,端午时节正是艾草花未开、叶茂盛、有效成分最高的时段,采艾、挂艾就更显得有充足理由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的“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的话,一语道破
盘山风景区了这一活动的实质。新艾的强烈芳香气味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正好可以把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致病物消灭。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的科学性,得出了以野艾叶烟熏,对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均有杀灭作用的结论。
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山坡、荒地、田边、路旁、林中。它最早见于《诗经》,别名甚众,如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香艾、阿及艾、野莲头、狼尾蒿子等,习惯上以汤阴的北艾、四明的海艾、湖北的蕲艾为药中的上品。传统认为,艾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以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诸证。历代医案中如《补缺肘后方》用之治卒心痛、《卫生简易方》用之治脾胃痛、《圣济总录》用之治气痢腹痛、《千金方》用之治下血崩漏、《圣惠方》用之治鼻衄不止、《本草汇言》用之治白带淋漓、《肘后方》用之治胎动不安、《本草纲目》用之治盗汗不止等的,每每奏效。古人赞誉艾叶入药“通十二经”,灸用“治百病”。现代研究认为,艾有抗菌和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通过服用其煎剂或浸膏可引起大脑、运动、呼吸和血管收缩中枢的兴奋。近期临床有用之慢性肝炎的,总有效率达92%;慢性气管炎的,达81.88%;急性菌痢的,
达100%;间日疟的,达89%,喘息症、妇女白带、寻常疣、钩蚴皮炎等的,也都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艾叶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
*风寒咳嗽、喘息多痰,以艾叶10克,切碎后与鸡蛋1枚相拌(忌盐),用芝麻油煎炸后食用;
滴水岩森林公园攻略
*皮肤瘙痒难忍,用艾叶熬水,边熏边洗便泡,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
*风湿腰腿重痛,用艾叶灸疼痛处,或以艾叶熬水熏洗;
*腹痛、下痢脓血,用艾叶15克、生姜3片,煎汁内服;
*鲜艾叶擦皮肤,3~10天可使寻常疣自行脱落;
*用艾的枝叶熏烟,对蚊、蝇等害虫有驱逐作用。
从文字学考证,艾与“乂”通。乂的本义是治理,《尚书·益稷》有“丞民乃粒,万邦作乂”之
说,谓老百姓生活,诸侯各国也得到治理的意思。《诗经》和《左传》中则直接用“艾”字表达上述意义,而且还引伸出了“安宁”的新意。疾病与治理社会,乃同一道理,民众的健康,是社会的重要条件。如果从这一高度去认识端午插艾之俗,它的意义可能会是更积极的和有益的。

本文发布于:2023-08-25 10:0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966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疾病   治疗   作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