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红旅游发展模式创新初步研究

阅读: 评论:0

韶山旅游发展模式创新初步研究
作者:袁晶晶 何丽芳 沈冰 许雨欣 张晨雪 董宇
来源:《旅游纵览》2021年第11期
        摘 要:韶山景区是著名的红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开展了“红旅游+”的发展模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韶山研学旅行、康养旅游、乡村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韶山红旅游发展创新模式:创新红研学体验、开发红宜居产品、规划红乡村旅游品牌,同时加强线上与线下的交融宣传。
        关键词:红旅游;旅游发展;模式创新;韶山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20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1538010,湘教通[2020]191号)。
        韶山景区以“伟人故里”这一形象为宣传名片,利用自身独特的红旅游资源优势,建成全新旅游综合体,并融合韶山红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开展以红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在
湖南省乃至全国起到了示范性带头作用,逐渐形成了韶山红旅游品牌。
外国旅游哪里最好玩        韶山具有丰富的红旅游资源。不仅有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故居,还有再现了在开国大典上伟人风采的铜像,以及珍藏了大量文史资料的纪念馆。可以说,韶山全面展现了的成长历程,串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中国革命发展不同寻常的历史时刻,是人文特和时代特征鲜明的著名旅游目的地。
        (一)红旅游发展现状
        2005年,原湖南省旅游局提出了以红旅游为主轴,打造以韶山为代表的湖南红旅游品牌,韶山旅游深推业态融合,产业链条延伸,卓有成效。中国首条红旅游“空铁地联运”产品上线,游客可“一单支付”购买航空与高铁车次组合的联程票前往韶山,形成“红旅游+现代商务”的融合发展模式;以《中国出了个》大型实景演出、最忆韶山冲、棠佳阁文化体验等为代表,形成了“红旅游+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模式;以韶河、银田、黄田等乡村旅游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代表,形成了“红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以毛家食品、丰圆工贸、毛公酒厂等特企业为代表,形成“红旅游+工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韶山红旅游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极大推动了韶山旅游业发展,2020年游客接待量1 105万人次,旅游收入33.75亿元,名列全国景区前列,树立了“红圣地、发展热土、和谐典范”的崭新形象。
营口十大景点介绍        (二)注重红文化教育引导,研学旅行发展较快
        韶山景区将红旅游与红革命教育相结合,利用铜像广场、故居、同志纪念馆、滴水洞等红教育基地,打造以“寻访伟人足迹 传承红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并将“红课程”贯穿与研学实践体验的全过程中,引导青少年思考、感悟,以史为鉴,从文化基因传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
河南名山景点大全        同志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生平业绩、思想和人格风范的专题性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现常设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十余个,2017年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韶山各研学基地共接待学生27万余人次,研学旅行作为旅游新业态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1]。
        (三)重视红旅游地生态环境建设,康养旅游兴起
紫竹院公园        近年来,韶山市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52.68%,城区绿化覆盖率44.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4 ㎡,成为道路相连、景观相映、文明相汇、民心相通、业态相融的森林城市。
        韶山独特的红文化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完美结合,形成了以“两廊一区一带”为重点的生态康养旅游发展格局[2]。新发现的清溪温泉,热水温度达46℃,对心血管病有显著疗效,将可能形成温泉主题的文旅休闲体验项目,改变韶山旅游发展格局。
        (四)发挥乡土文化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发展乡村旅游实际上是对乡村本土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韶山红记忆城·非遗园景区是以红文化元素为背景,高效整合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如毛氏菜制作技艺、毛体书法、韶山如意镇剪纸等。通过传承人现场展示与互动体验,诠释湖湘文化,传播、弘扬和保护湖湘本土文化,2020年景区接待游客195万,其中中小学生15万,游客满意度高,社会效益良好[3]。
古龙峡漂流游玩攻略        韶山独特的红资源,促进了红旅游发展,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红研学课程开发中,体验项目较少
        研学本身是一门开放性课程,是通过一种体验教育让学生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教学方式也应形式多样。笔者在对韶山景区的课程分析中发现,六大主题课程中,以体验为主的课程只有一个——“励志修身”体验,并且游客对此的满意程度并不是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课程未能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发现问题,依托实践解决问题。更多的课程内容设置仍停留在导师讲解、学生聆听,缺乏体验性。
        (二)康养旅游产品设计中,需求导向欠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当地追求健康、快乐”“花钱买健康”“为身心健康而旅游”等有助于旅游消费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于是满足健康需要的康养旅游就成为游客追逐的新热点。但是韶山景区结合的康养旅游产品却少之又少。笔者通过携程搜索发现,韶山康养线路产品只将韶山作为一个景区安排在行程中,存在与本地资源结合不到位的问题。依托韶山良好生态环境的康养基地、机构建设,特别是温泉酒店、度假村等旅游休闲的产品开发,都有待加强。
        (三)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中,形象展现雷同
        韶山景区周边乡村一直以“传承红基因,建设美丽乡村”为主线,开展乡村旅游文化建设。在这一旅游文化形象的构建过程中,往往将“韶山周边的乡村”概念等同于“韶山村”。鄉村建设一味追求整齐划一、样式相同的房子、平整笔直的路面,与城市建设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各个乡村建设又存在雷同现象。
        究其原因,是在乡村旅游文化建设过程中主题定位不明显,主体把握不到位,未能在统一“故乡”这一主线的基础上,保留各自乡村的特和风情,让前来的游客有特殊的体验。
海陵岛一日游攻略        (四)红旅游品牌推广中,宣传方式单一
        景区讲述红故事、展现红旅游内涵的形式,大多以文物展示、讲解员讲解、影片观看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地红旅游资源的精神层面的内涵,较少利用高科技与游客进行互动,因此游客来此多数也只是走马观花式游览。完善且新颖的表达方式,能让赋予历史厚重感的红旅游年轻化。在旅游宣传方面,未能够很好地整合韶山发展红
旅游的现有资源,网络营销与线下营销方式也较为单一,因此将韶山旅游近千万客流市场转化为互联网市场收益较为困难。
        (一)创新红教育学习体验模式
        要充分利用自身红文化资源优势,依托非遗体验基地和红驿站等项目,将课程资源与当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民俗民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优势特点紧密结合,挖掘韶山红经典文化故事,设计具有韶山特的课程[4]。
        1.丰富课程形式,增加体验项目
        研学课程增设体验项目要求既要注重教育性,又要考虑趣味性,使其成为产品的核心吸引力。研学旅行产品以“学”为主,与其他以“游”为主的旅游产品有根本区别。目前,靠“游”去吸引青年学生的研学旅行,让产品提供者迷失方向,令消费者主次颠倒。如在同志纪念馆内可以多设置一些互动体验项目,增加趣味性,变以“游”为主为以“学”为主,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2.扩展研学课堂中的体验方式
        研学的魅力在于参与,不仅能听、能看、能闻、能动手,能充分交流互动,能有合作与竞争,能感受团队乐趣。这方面的创新,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人体多方位感知,营造异地和陌生环境下的求知氛围。韶山红旅游体验可充分结合研学过程中六大要素上的体验,打造具有沉浸式和独特风格的红回忆。如在“行”的方面,可以加入编草鞋、穿草鞋的环节,体验革命之路的艰难、不易。
        3.推动研学产品分类管理
        要加强市场调研,建立产品需求信息数据库,及时研判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长度的需求规律,打通销售与产品创新间的信息链,建立追随需求的生产机制。
        (二)开发红旅游宜居产品
        韶山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与自然风土条件,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慢生活、慢文化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特征,度假康养是其产品表现的主要形式,政府可顺势而为,给予相关企业与游客一些政策优惠,大力发展旅游宜居产品。
        1.养生旅游产品
        现代都市人们过大的精神压力,使得游客在旅游时更加注重身心的健康和放松,推动着休闲养生旅游的快速发展。可利用韶山丰富的森林资源及环境优势,发展休闲度假木屋、度假树屋等,同时结合乡村休闲和红研学体验项目打造出一个可以放松身体、享受旅程的休闲养生产品[5]。
        2.康体度假产品
        康体疗养类旅游产品是以乡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区域文化为依托,以改善身体机能、保障心理安适、实现身心和谐为主要动机,以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激发生命潜能为核心功能的系列旅游产品。韶山康体疗养旅游产品可以借助新发现的清溪温泉资源、乡村田园生态环境、森林环境资源等,开展温泉康体疗养、慢运动森林康养及室内疗养、膳食康体养生等。在此基础上开发夜间项目,完善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形成“白+黑”模式,使得游客的旅游度假活动更加丰富有趣[6]。
        3.养老人居产品
        要依托韶山优质的酒店配套设施、温泉资源、生态环境和便利交通,完善医疗保障,围绕“医、食、住、行、养、乐、服”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开发宜居宜旅的养老人居产品,如康养社区、温泉疗养、养生庄园等,可打造成一个集生活居住、度假疗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养老基地。
        (三)规划红韶山乡村旅游品牌

本文发布于:2023-08-26 22:1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98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韶山   发展   红色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