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旅游行业综述及2003年展望

阅读: 评论:0

2002旅游行业综述及2003年展望
湘财证券研发中心 赵梅

20021128 08:49
2002年旅游行业回顾
  一、2002年世界旅游业柳暗花明
  世界旅行及旅游理事会(WTTC)日前宣布,根据其年度经济研究结果,“9·11”事件的严重影响将在2002年趋于稳定,并且开始复苏。报告还预测2003年会出现创纪录的增长,旅行及旅游业会出现全面的复苏。
  “9·11海螺沟冰川温泉度假村”事件使2001年和2002年的旅行和旅游需求减少74%,使全世界总共减少超过1000万个就业机会。但是这一下降趋势有限,在2002年下半年全球旅游行业开始出现好转。 世界旅行及旅游理事会主席博姆格塔(Baumgarter)说:全面的世界性复苏将在2003年出现,预计全球旅行和旅游需求会实际增长6%。他说:在这个进程中,旅游业将创造680万个就业机会,弥补在“9·11”事件之后失去的大部分生意和就业机会。在今后10年里,旅游业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全球旅游业的长期实际年增长率为4.5%。
  二、我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全面繁荣
  2002年我国旅游业迎来入境、国内、出境游3大市场蓬勃发展、全面繁荣的新景象。近20年来年均增长达20%的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6年前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0亿美元之后,2002年又将突破200亿美元。国内旅游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稳步发展的公民出境旅游业已使我国成为亚洲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客源输出国。而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显示,2001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已同时高居世界第5位。具体如下表:
  2001年世界旅游入境过夜总人数前6位国家排名
名次     国家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万)     比上年增长(%     占世界的份额(%
1     法国     7650     1.2     11
2     西班牙     4950     3.4     7.1
3     美国     4550     -10.6     6.6
4     意大利     3900     -5.3     5.6
5     中国     3320     6.2     4.8
6     英国     2340     -7.4     3.4
  2001年世界旅游收入前7位国家排名
名次     国家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2000年增长(%     占世界市场份额(%
1     美国     723     -11.9     15.6
2     西班牙     329     4.5     7.1
3     法国     296     -3.7     6.4
4     意大利     259     -5.7     5.6
5     中国     178     9.7     3.8
6     德国     172     -3.7     3.7
7     英国     159     -18.8     3.4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报
  从上述两表分析,虽然目前我国在世界旅游市场的所占份额还比较小,但是,在前六、七位的国家中,只有我们国家在连续保持5%以上的增长。从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增长分析,可以得知,国内的入境客人在华的消费也在不断提高。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网
  我国国内旅游业日益兴旺发达。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7.84亿人次,比2000年增长5.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522.36亿元人民币,比2000年增长10.9%。据200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组委会提供的数据,2002年前3季度,我国共接待入境旅游者7287.82万人次,比2001年同期增长10.78%。这一时期,作为旅游业重要指标的过夜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达2751.69万人次和152.20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77%和15.10%。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公民出境游市场正有计划、有组织地稳步发展。广州长隆水上乐园网上购票200219月,中国公民出境人数1228.8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41%。
  按照我国旅游业发展目标,2002年全年旅游入境人数争取达到9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90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800亿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370亿元。根据2002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预计2002年全年的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预计目标,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三、旅游各子行业发展各具特
  (一)酒店迎来黄金发展期
  旅游的红火带动了宾馆酒店生意的兴旺,中国的宾馆酒店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共有5星级酒店15家,出租率均在90%以上,全市所有酒店的平均出租率高达70%以上。毗邻东外滩的东方滨江大酒店几乎天天客满,客房出租率达到100%,房价也平均上涨了20%。不间断召开的会议带动了酒店运作,目前他们的会议日程表已经排到2010年,国际组织会议、外资企业大型年会、招待会、学术研讨会、展览会等各种会议几乎天天都有。东方滨江大酒店市场营销总监宫向农说。
  定位于一般旅游者和商务人士的大众型旅馆生意同样火爆,经济实惠的锦江之星连锁旅馆自从1997年第一家旅馆在上海开张以来,已在苏州、无锡、宁波、南京开出了13家连锁旅馆,客房出租率高达98%。
  当然,上海宾馆酒店业的兴旺并不是一枝独秀:在海滨旅游城市青岛、热带岛屿海南岛以及黄山、武夷山、泰山、桂林、大连等旅游胜地,宾馆酒店的客房出租率同样不断攀升,明显好于往年同期水平。
  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共有旅游饭店1万多家,其中星级饭店7358家,全国旅游住宿设施从业人员达502万人。各酒店按照规模和星级分布如下: 
按规模划分
      饭店数(家)     客房数(万间)     床位数(万张)     营业收入(亿元)     客房出租率 %
客房数在 500间以上     94     12.63     19.12     119.94     66.98
客房数在300499     283     10.27     17.88     148.66     63.64
客房数在200299     560     13.42     24.85     144.02     60.97
客房数在100199     1917     26.38     52.35     198.25     59.61
客房数在名古屋旅游景点 99 间以下     4504     18.92     39.1     152.46     51.74
按饭店星级划分
海宁市属于浙江哪个市      饭店数(家)     客房数(万间)     床位数(万张)     营业收入(亿元)     客房出租率 %
五星级     129     5.03     7.77     149.66     65.12
四星级     441     10.61     19.13     180.61     64.96
三星级     2287     32.74     60.56     282.96     60.34
二星级     3748     29.47     58.17     140.12     53.35
一星级     753 北京观光塔    3.77     7.68     9.97     46.33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网
  从上表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酒店市场,以规模和资金优势构成其核心竞争力,规模越大,星级越高的饭店,其出租率越高。但是饭店的出租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盈利能力同样高,高星级酒店的成本和费用也非常高。据饭店业专家研究得出:二星级酒店的资本周转率和盈利能力最强,且随着将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市场对低星级、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就是为什么上表中等规模饭店数量较多,且发展趋势喜人的原因。
  (二)旅行社规模竞争格局形成
  我国的旅行社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小、散、弱、差发展到现在的三角形矩阵模式。从旅行社的数量来看,少量大型旅行社企业、巨型旅行社企业实现集团化,雄距三角形的顶端。大量中型旅行社企业通过专业化,居于三角形中部,小型旅行社位于底部,成为大社的网络,形成旅行社的分布模式。而在旅行社的市场份额分布来看,恰恰形成了以上的逆三角形,少数大社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百强国际旅行社在数量上占7%,但在市场份额上已经占到48%;国内旅行社的百强占总体数量的1/70,但在市场份额上已经超过了50%。也就是说国内旅行社市场的集中度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且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垂直分工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各旅行社的产品分工还有待完善。
  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19家,国内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扩大了近7倍,年均增长21.24%;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19.24万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万人,年均增长13.30%。 
  由于旅行社行业是最直接的旅游服务业,其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企业网点数量和优质服务。在网点数量方面,国内旅行社具有先发优势,但是,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却与国际上的旅行社企业差距甚大,因此,国内不断加快旅行社子行业的开放进程,以期加速国内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提高,刺激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在云南、广东、北京、甘肃、天津、无锡等旅游发达省份和城市组建了11家合资旅行社;还在东京、汉城、纽约等地设立了14个海外旅游办事处,并在香港设立亚洲旅游交流中心。日前,中国旅行社总社(国内最大的旅行社)和欧洲旅游巨头德国TUI股份公司1114日在此间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标志着两个旅游大国的首家合资旅行社不久将成立。
  (三)旅游景点经营权转让蔚然成风
  2001年旅游景区的转让还是一个市场讨论的热点问题,各传媒纷争很多。而在2002年,各地政府已经在迫不及待地推出自己的招商项目。 从四川的实践看,由于自身利益关系,企业对风景区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给政府、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为游人激发了风景区作为旅游资源的活力,也为风景区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使知名旅游景区与知名企业的品牌产生共振效应。而从另一角度看,把经营权分离出来,容易消除政府既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存在的弊端,这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具体体现,便于政府充分发挥监督与管理的职能。
  2002年伊始,四川省就举行盛大的旅游项目招商会,有100个旅游项目向全球的资本抛出绣球。另外,安徽祁门县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的观音塘景区将五十年经营权500万转让给深圳一家公司;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井冈山的龙潭景区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分20年、30年出让经营权;中国道教发源地--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在地鹰潭市有意愿,出让包括龙虎山在内全市任何一处旅游景点的经营权;山西壶关县将境内太行山大峡谷五十年经营权以153万元转让……200211月的国际旅游招商会上,湖南的凤凰古城、山东的青岛、沈阳的大连,甚至旅游开发走在全国队伍前列的都在渲染自己的景区景点,鼓励多方资金参与开发。
  那么,景区景点在转让后的效果如何呢?我们通过四川雅安市碧峡峰在转让后发生的变化可见一斑:占地20平方公里的碧峰峡1986年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每年创收也就三五十万元,连付碧峰峡内林场工人的生活费都不够。景区内有7000亩国有林场和2000亩集体林场,当地农民在这个被称为烂草沟教育信息网的地方靠砍伐捕猎为生。由于当地政府囊中羞涩,景区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基本无力开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雅安市吃起了螃蟹”---19981月,雅安市与万贯公司签订了碧峰峡景区经营权的转让协议。根据协议,碧峰峡的资源属国家所有,管理权归政府,万贯公司享有50年的开发、保护、经营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万贯公司获得经营开发权后,开业第一年的旅游收入就达到8000万元,接待游人达到70万人次。据统计,碧峰峡旅游业每年给雨城区创造的综合效益达到3亿元左右,带动全区农民收入增长35个百分点。并且经过万贯公司的经营开发,景区内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保护,森林覆盖面积保持在94%以上,而且带动了雨城区生态建设的发展步伐。1999年,雨城区的森林覆盖面积是48%,两年多后已达到53%。
  (四)会展旅游充分被地方重视
  2002年旅游行业的旅游交易会、研讨会非常多,从杭州的西湖休闲旅游研讨会,到桂林的博鏊亚洲旅游论坛;从北京的第八届酒店博览会到上海的国际旅交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会展业的发展,使会展经济蓬勃而出。美国的一位市长说得好:如果能在我们城市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撒美元。一言以蔽之,会展业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其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会展业是公认的高收入、高赢利行业,其利润率大约在20%到25%以上。这还不算,一个展会往往能够带动一个城市的交通、贸易、通讯、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据国际展览业权威机构测算,会展业本身收入与它对其他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比例约为15110。难怪目前北京、上海、海南、桂林等等的一些大城市把自己的城市性质定义为会展城市。目前,在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以后,上海在积极申博,杭州又在为2006年的世界休闲博览会磨刀霍霍,并且有意对会议的举办方式进行创新。总之,在2002年各城市都认识到会展旅游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努力拼抢会展蛋糕。
2003年旅游行业发展展望
  在没有重大国际国内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变化的前提下,承接2002年的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旅游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国旅游收入将实现超过11%的高增长,长期保持在我国的GDP增长速度之上。
  一、特旅游丰富多彩渐成为国内旅游产业的新热点
  随着旅游消费者的日益成熟,观光旅游的市场份额有降低的趋势,继之特旅游将一领风骚。北方的冰雪游、南方的亚热带风光游、东部的现代观光游、西部的探险游以及各具特的民俗文化游、工业游、农业游……特旅游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将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新热点。
  目前,特旅游在中国各地方兴未艾。在西南,广西确定了以特旅游产品开发为中心的战略布局和5大旅游线路、10大旅游精品、38个重点旅游项目;云南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等8大特旅游产品日趋成熟;西藏组织了环珠穆朗玛峰生态旅游、科考游、登山探险游等一系列特旅游。在东北,除了做足冰雪旅游文章外,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一系列特旅游,正成为新的热点。在西北,青海旅游局确立了把青海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避暑、探险、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地的特旅游发展目标;宁夏开展了黄河漂流、沙漠探奇、西夏王朝探秘及回乡采风等特旅游项目。在江南也涌现一批特旅游村,这些村庄凭借丰富的生态或人文资源,发展形式多样的特旅游经济…… 
  二、旅游企业的购并重组将愈演愈烈
  旅游行业自身本来就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企业的规模优势对于其竞争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才有了现在及将来旅游企业的扩张欲望。从中旅表态要投资50亿元购并中小旅行社,做国内旅行社业老大;到目前中青旅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不断通过收购扩大自己的网点(2002年该公司的全国型网点已经扩大到18家),无不体现了旅行社子行业规模重整的决心与趋势。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景点景区开发的风潮下,企业对主题公园的建设又重新激起兴趣,首旅集团拟投巨资在北京建立大型主题公园,合作方是美国环球片场。环球片场主题公园面积约三百公顷,注册资本为三亿美元,涉及投资总额约九亿美元。希望能在北京二00八奥运会举行前落成。之前,在2002年7月,香港和记黄埔、北京控股及北京首都旅游集团合组公司,分别占合资公司27.5%、40%及32.5%的权益,三方将共注入价值达12.7亿元的酒店和旅游业资产,换取合资公司股权,并将在国内及美国开展酒店与旅游业。
  从旅游行业2002年的发展来看,由于行业的成长性和较高利润的吸引,不少原本非旅游行业的企业在进入旅游行业,如新希望;原来主业为旅游行业的公司又在拼命扩大规模,如首旅集团。国内大的旅游综合集团在不断涌现,其扩张模式以海南航空最具有代表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行业吸引力。
  三、中国将成为全球重要商务旅游消费市场
  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我国商务旅游消费2002年将超过24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中外业界人士称中国将成为全球商务旅游消费的重要市场之一。
  世界上评价一个城市的繁荣程度都以五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来衡量,目前,中国的五星级房价居于前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以上海为例,2001年上海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458个,比2000年增长35.5%;合同外资金额创历史新高,达到73.73亿美元,增长15.4%。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上海举行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1999年上海的展会数量150个,2000年达到270个,其中50个是已有相当知名度的国际展会,当年展会直接成交额超过450亿。外商投资热、展会热吸引了众多外商纷至沓来。上海的四、五星级宾馆,客房利用率保持在高水平,平均房价也在全国居首位。在旅游大省江苏,2001年的6000多万游客中,商务旅游客居四成以上,商务旅游成为江苏旅游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著名风景点黄山,也将商务旅游列入发展的议程,黄山旅游集团负责人称,黄山正在谋划商务旅游产品的开发。
  商务旅游消费热,将带来航空客运市场和公路事业的繁荣。荷兰航空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韩蓝霆说,荷航的中国至欧洲航班,载客率达93%以上,从2002111日开始的秋季特别优惠活动以后,客座率进一步上升。荷航将在明年4月起,再增加每两个至上海的航班。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从今年10月末增加上海至法兰克福、上海至慕尼黑之间的航班密度,现在汉莎航每周有中国至欧洲直飞航班达28班。法国航空公司开辟中国航线后,客流量大幅上升,现在每周有中国至巴黎的航班21班,客座率达到90%以上。在2001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了169.8万公里。这个数据出自于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结果。普查还显示,到2001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9万公里,超过了加拿大,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的发展,也使自驾车的商务旅游迅速崛起,尤其是近距离的商务活动,更加依靠四通八达的公路。
  四、旅游上市公司及投资机会分析
  2002年,旅游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走势与大盘同步,整体局面非常低迷。但是分析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我们可以得出: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与2001年相比将有较大改观。下表是根据算术平均计算出的2001年全年和2002年前三个季度所有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对比:
      2001年全年     2002年前三个季度
每股收益(元)     0.088     0.079
净资产收益率(%     4.11     3.08
经营净利率(%     4.51     7.52
  数据来源:以万德资讯数据库为基础统计得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2年前三个季度,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2001年全年的数据,就公司的经营净利率而言,2002年前三个季度,所有这些上市公司的算术平均值已经远远超过了2001年全年的数据。 
  下面我们再分别看一下分子行业的旅游企业的经营情况对比。其中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14家;旅行社类上市公司6家;景点类9家。 
      每股收益(元)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净利率(%
    01/12/30     02/09/30     01/12/30     02/09/30     01/12/30     02/09/30
酒店     0.001     0.02     1.46     0.69     -2.13     -0.92
旅行社     0.11     0.11     -0.07     2.97     -9.03     1.94
景点     0.21     0.11     11.11     4.39     24.67     21.54
  数据来源:以万德资讯数据库为基础统计得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酒店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2002年大为改观,从宏观来看,这与2002年旅游、酒店业的蓬勃发展相关,从微观分析,主要得益于东方宾馆的巨亏转盈。当然,我们还要警惕一直以来管理层纷争不休的国际大厦,2002年三季度,公司出现亏损,今后公司的发展值得投资者关注。另外,宝华实业作为一家小盘酒店股今年虽然已经减亏,但估计全年仍将亏损,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其是否有资产重组的大动作。华天酒店虽然今年二级市场有所表现,但我们仍应客观分析其经营状况,在20025月公司的贵宾楼就已经开业,但是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旅行社子行业在2002年三季度同样有很好的表现,前三个季度,公司甚至已经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经营业绩,盈利能力大大增强,这一方面与西藏圣地的减亏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国旅B股与首旅股份的良好表现有关。这两家旅行社上市公司,一家依托于上海,一家依托于北京市,两大经济中心的商旅活动为公司带来丰厚的盈利。国旅B股的经营以稳健见长,首旅股份则以实力雄厚的首旅集团为背景,首旅集团将在旅游行业的大作为必将影响将来上市公司的发展,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
  一直以来,景点类旅游企业被公认为盈利能力最强的旅游类企业,但是在2002年三季度,该类企业却并没有象其他两个子行业一样,实现较好的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中视传媒、京西旅游出现亏损,尤其是京西旅游,由于合并了特种水泥厂,业绩大受影响,前三季度每股亏损竟达到0.24元,且公司的资产重组目前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其今后发展值得投资者警惕;在旅游门票提价的刺激下,黄山旅游、张家界、峨眉山业绩都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在对旅游行业良好预期的前提下,预计2003年这三家公司的业绩表现将会继续增长;老牌绩优旅游上市公司华侨城2002年前三季度表现温和,由于该公司为控股型上市公司,其收入可调变动因素较大,预计2002年全年将与2001年持平。

本文发布于:2023-08-30 20:00: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046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旅行社   行业   发展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