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阅读: 评论:0

单元检测(十一)中华文化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
1.虽然在近代中国古老的文明经历了衰微的过程,但随着新中国建立以来六十多年的建设,中华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这告诉我们(  )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
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D 题干中随着新中国建立以来六十多年的建设,中华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体现了上饶旅游景点大全排名
③④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表述不科学。
2.近年来,由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汉字英雄”“成语桥”“灯谜大会等电视节目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也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掀起一场学汉字、用成语、猜灯谜的热潮。有关专家指出,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为(  )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改革往往催生文化变革 汉语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汉语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传播,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文化实践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 材料的行为主体是电视台,面向的体是中小学生,并没有强调教育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汉字不同于汉语,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误;③④分别从内容和手段角度对材料作出了正确解读。
3.我国古代以1 000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这一发现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 000余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  )
兼收并蓄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彩 
史料文献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1 000余年表明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符合题意;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表
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不符合题意。
4.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以原生态的傣族村寨为载体,向游客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傣族建筑、服饰、歌舞、饮食、泼水节等,让游客领略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傣族传统文化。这说明(  )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无锡旅游攻略一日游最佳线路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让游客领略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傣族传统文化,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具有潜移默化特点的,正确;傣族建筑、服饰、歌舞、饮食、泼水节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傣族传统文化,说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质,即包容性特征,排除。
5.由于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差异,我国在饮食上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分,主要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材料体现了(  )
地域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华文化同根同源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张掖七彩丹霞的景点介绍
解析:选B 由于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差异,我国各地饮食不同,这体现了地域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中华文化同根同源”“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②③不选;我国在饮食上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分,这体现了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正确。
62018717日, “两岸传统文化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圆桌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多位台
湾青年学者以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民俗的当代传播价值。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刘智豪以从传统闽南文化拓展两岸青年的实践体验为题,介绍了泉州崇武古城与台湾的亲缘关系。两岸传统文化交流互动(  )
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
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同一
说明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多位台湾青年学者以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民俗的当代传播价值,开展两岸传统文化交流互动,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及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①④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从个性差异走向同一观点明显错误;
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7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表明(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选A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寓指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只要有传统文化这个根,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8.《诗经》中的泰国普吉岛天气“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
A.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D.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解析:选D 题意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A项表达的是诚信思想;B项体现的是深厚情谊;C项体现的是坚强的毅力都不符合题意。
9.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带领中国人民奋勇拼杀,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如今,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严治党,传承红基因,带领中国人民向着民族复兴而努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 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赋予改革精神以时代内涵才能让改革精神不移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选;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正确;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正确;赋予改革精神以时代内涵才能让改革精神不失时代特,不是才能让改革精神不移根基不选。
102018924日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中秋节,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A.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B.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选B 中秋节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故排除;选项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为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
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发挥先进文化作用,促进体价值取向多元化
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郑万高铁解析:选B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和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能积聚正能量、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促进国家富强,②④正确,答案为B项;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错误;我国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错误。
12.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处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关于雷锋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顺应时代,展现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植根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 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继承和发展,故①③正确。说法错误,因为雷锋精神展现不了时代精神,同时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故排除;说法错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排除。
二、简析题
13.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北京颐和园长廊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本文发布于:2023-09-05 17:4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12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精神   民族   传统   中国   体现   材料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