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史考试资料

阅读: 评论:0

庄蹻入滇:战国时期楚国向西南扩展影响的一次行动。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将领庄蹻率军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经过沅水,向西南攻克且兰,征服夜郎国,一直攻打到滇池一带。黔中郡原曾为楚地,后被秦一度攻占,前277年秦派蜀郡守张若再度攻取黔中郡和巫郡。翌年,楚不甘心失败,又调集东部兵力收复黔中郡部分地区,重新立郡以对付秦国。因黔中郡的反复争夺,庄蹻归路不畅,便“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史记西南夷列传》)融入了当地民族中。关于庄蹻入滇的时间,史载有异说,《史记》和《汉书》的《西南夷列传》列为楚威王时事,《后汉书西南夷传》则说是楚顷襄王时事。
“庄蹻入滇”传说一直被视为一座民族团结的丰碑,它增进了西南与内地的民族感情。
在教材中说:《华阳国志.南中志》与《史记》、《汉书》所记载的时间相同,并以“楚顷襄王时,楚国的势力衰落,无余力向西部的夜郎和滇国拓展”为由,主张庄蹻于楚庄王时期入滇。
但这其中有诸多不妥之处。首先,《华阳国志.南中志》在传抄过程当中出现了错误,据《华校补图注》中所述《华阳国志》原文中乃“顷襄王”。其次,“楚顷襄王时,楚国的势力衰落,无余力向西部的夜郎和滇国拓展”的说法更是牵强,便无说服力。
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蜀黔中郡……”可知,要查出庄蹻入滇的时间可根据秦攻夺黔中郡的时间来推断。
在《华阳国志.蜀中志》中有记载:“(周赧王)七年(308)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为黔中郡。”而在《史记秦本纪》则记有:“(奏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使司马错发陇西,巴蜀楚黔中,拔之。”
出现了两种记载时间,而据两人所统治的时期:楚威王(前339-329不丹首都年),顷襄王(前298-263年),可看出:公元前308年既不是楚庄王统治时期,也不是顷襄王统治时期,而公元前280年却是顷襄王统治时期。由此可以看出,秦攻夺黔中郡的时间应为顷襄王统治时期。所以基本上可以将庄蹻入滇的时期定在顷襄王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280年。
常璩:常璩,字道将,晋代蜀郡江原县人(江源常氏为巨族,颇多治学艺,善文辞,喜著述者)。公元4世纪,西北流民占据蜀建立成汉政权。常璩进入成汉朝廷中担任文官,撰写了《梁益宁三州地志》、《蜀汉书》。李势当政时,常璩担任散骑常侍。永和三年,桓温伐蜀,成汉灭亡,常璩被迁往建康,在建康修改旧作,撰写成为《华阳国志》。《华阳国
志》作为中国最早的地方志为以后历代地方志所取法。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该书记叙了包括巴、蜀、汉中、南中等西南地区的神话传说、地理沿革、人文史事等。时间跨度自上古至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该书以地理志、编年史和人物志三方面结合的方式,开创了后世地方志的体例。
汉习楼船:西汉时期,北方的匈奴时时威胁中原的安宁,汉武帝集中兵力常年与匈奴作战,使人力和物力都耗费过大。武帝为此寝食难安,希望能联络西域的大夏国(今阿富汗)来夹击匈奴,以除心头忧患。为此,汉武帝早在公元前138年就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献上了他从大夏带回的“蜀布”、“邛竹杖”等西南物产。武帝见后说: “蜀布、邛竹杖乃西南物产,今从大夏带回,定是由身毒(今印度)烟台养马岛运去。因此从西南必有通往大夏的道路。”当即便下令派使臣前往“西南夷”去寻求道路。
使臣兵分几路进入四川、云南地区。其中一部分翻过横断山脉,在洱海地区被强悍的“昆明族”阻挡,无法前行,就只有留居下来。这期间,他们对当地有了较深的了解。回到长安后,将滇池地区的宜人气候、肥沃土地和丰富的物产等等,禀报给武帝。武帝决定发兵征
伐“西南夷”。但是,据从滇池地区归来的将领们说,“西南夷”势力强大,且熟识水战,而中原士兵不识水战,征伐之举必将受阻。汉武帝下令要在长安开凿一个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并修造有楼的大型战船,专供士兵操练水战使用。解决了水战的阻碍后,汉军征伐“西南夷”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先征服滇池东北方面劳浸、靡莫等部落,然后大兵临滇。滇人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降服于汉朝。汉武帝一方面在滇中心区域设立益州郡,一方面又封其统治者为“滇王”,并赐滇王金印一枚。这标志着从此云南地区接受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后来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非常景仰汉武帝开疆拓土的气魄和功绩,把北京西湖更名为“昆明湖”以表纪念。“汉习楼船”便成了汉武帝丰功伟绩中开发大西南的重要篇章。
唐标铁柱:公元前7世纪至8世纪初,在今天大理洱海及其周围地区先后形成六诏和西洱河蛮。“诏”为夷语,意思是部落,也有王、酋之意。六诏皆为乌蛮,即今彝族的先民。其中蒙舍诏居六诏之南,又称“南诏”。 公元7世纪中叶,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在北方与唐王朝争夺安西四镇,在南方与唐争夺四川边境和洱海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利益和安全。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唐朝派遣唐九征为讨
击使,击毁吐蕃城堡,拆出了吐蕃在漾水、濞水上的铁索桥,切断了吐蕃与大理洱海地区的交通,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唐九征就立铁柱记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唐标铁柱”典故的出处。史载此铁柱立于苍山,今天的漾濞江畔。
宋挥玉斧: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尔后进行统一战争。965年,宋王朝派遣王全斌进入四川,灭掉了后蜀国,统一了四川。对此,大理国立即派使臣送公文祝贺。982年,宋太宗令黎州(今天四川汉源)官吏在大渡河上造大船,以便利大理国使者入贡。此后,历史记载大理国曾多次派遣使者入贡宋朝。但是,大理国并不满足于一般的向宋朝入贡和边境贸易,而是希望与宋朝建立藩属关系,所以多次向宋朝要求对其进行加封。然而,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加之鉴于南诏反唐的教训,对大理心存戒备,因此对大理国的请求一直未于满足。直到1115年(宋徽宗政和五年),宋朝终于同意了大理国的请求,正式建立了藩属关系。1115年金国兴起东北,不断南下侵宋,宋朝面临威胁。而后,有人要求在大渡河以外的地区设置城池,以便更好地开展互市,朝廷命宇文常调查并提出意见。宇文常复奏朝廷:后蜀灭亡时,太祖赵匡胤曾用玉斧指着地图上的大渡河说‘此外非吾所有也’,所以150年来边疆云南无边患。现在如果要在大渡河外建立城池,非中国之福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宋挥玉斧“的出处。这也是宋
王朝天生软弱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元跨革囊: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了军事奴隶制的蒙古汗国。上海二手房出售信息1234年,蒙古灭金国之后,灭南宋之事就被提到了日程上来。蒙古贵族采取先征服西南诸番,而后形成南北夹攻南宋的战略。为此,他们先征服大理。 1253年,蒙古汗蒙哥派其第忽必列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直指云南。中路由忽必列亲自率领,南下过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入丽江东部,入丽江东部,在南攻大理。是年9月,忽必列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肛门,“令革囊以济”,用做渡江之用(地点在现在的长江第一湾),渡江后入丽江,大败大理守军。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元跨革囊”典故的出处。元军将被俘的段兴高兴智送到北方见蒙古汗蒙哥,段见到蒙哥即表示归顺。蒙哥任其为“大理总管”,让其回云南与元军共同治理云南。1260年忽必列继位,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是为元世祖。1279年元灭南宋。元世祖忽必列对云南的统治比内地早18年。元世祖平云南结束了近500三峡大坝游轮旅游攻略年之久的地方割据政权,是云南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大姓:即豪强,指称霸乡里的地主,一般无官职,但利用封建宗法关系结成强宗大族,豪强地主同封建王朝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汉武帝即位后,利用酷吏诛锄豪强;还采用强行迁
徙强宗大姓的手段,将他们从势力盘根错节的故乡前往边远、新征服的云南,即益州郡、永昌郡便是迁入地区之一。
益州郡:汉武帝时置,地域包括今云南省大部,东汉时益州郡六县划归永昌郡。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益州郡分为建宁、兴古二郡,其中建宁郡大致包括今曲靖、昆明、玉溪等地区。晋惠帝时将建宁郡又分置出益州郡,此时的益州郡只包括今昆明、玉溪等地区。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时改称晋宁郡。
宁州:西晋泰始六年,朝廷以益州大,分南中云南、兴古、永昌、建宁四郡为宁州,州制在云南郡云平县(今宾川县),太康三年(公元282)朝廷罢宁州,置南夷府,以天水李毅为校尉,持节统兵镇南中。晋惠帝元年(公元302年)朝廷诏复置宁州,增统牂牁、益州、朱提,和七郡为刺史。
《滇云历年传》:清代倪蜕辑,该书以纲目的体例记载了自远古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云南历史。该书就历史上的每一年的云南地方的大事先予简述,作为纲;然后引录有关史料为目。读者由纲而得其要,由目而知其详。李诞曾对该书校点,1992年由云南出版社出版。
《蛮书》:唐代樊绰辑,樊绰,成通年间为安南(今越南北部)经略使蔡袭幕僚,当时南诏不断兴兵进攻安南,樊绰撰成此书而未命书名,后人称该书为《蛮书》或《云南志》。该书记载了南诏国山川城镇、风俗物产及典章制度等。另外,向达著有《蛮书校注》,木芹著有《云南志补注》。
重庆金佛山景点介绍《南诏野史》:明代昆明人倪辂辑,成书于明万历年间,内容主要包括南诏、大理、元三代云南的历史。此书有两种版本,以清代胡蔚、王崧整理的两个刻本所收内容最详,流行最广。
《护法明公德运碑赞》:大理国时期的摩崖石刻,在今楚雄城西北20公里的前进乡紫溪山深处,为大理布燮高量成的颂功碑,赞颂了高量成起兵讨平三十七蛮部叛乱的功绩,以及让相位与其侄高寿贞,退隐楚雄,避免纷争的胸襟。
贮贝器:云南古代特有的青铜器种类,多出土于晋宁石寨山滇王墓中其形制分为桶形和铜鼓形,其器盖上往往铸有立体雕,反映了古滇国耕作、建筑、纺织、战争等等社会生活场景,为我们研究古滇国的社会生活面貌提供了佐证。
北京疫情最新死亡人是谁
白蛮:是秦、汉以来的僰族于汉、晋时期先后迁入“西南夷”中的汉族人口互相融合而形成的。“白”与“僰”是同音字,先后一些不同而已。汉晋时期迁入“西南夷”中的汉族人口,基本上是与僰族人杂居在一起,而移入的汉族中的“豪民”逐渐成了“为夷、汉所服”的大姓,成为了僰汉人民的统治者。当时,移入的汉族人口,与土著民族相较仍然是少数。为了能过统治人口占多数的土著民族,即使是汉族大姓也不能不是倾向于逐步的土著民族化。
六曹:包括:兵、工、戸、客、刑、工、会。南诏后期将六曹改为九爽。
《南诏德化碑》:766年,南诏在太和城门旁立《南诏德化碑》,由清平官郑回撰文。碑文颂扬了阁罗凤的文治武功。并叙述了南诏、唐朝和吐蕃间的关系,以及历次战争的缘由和经过。表明了叛唐的不得已,和希望与唐和好的愿望。该碑现保存于大理市214国道旁的德化碑公园内。

本文发布于:2023-09-06 06:0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127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云南   地区   大理   西南   建立   中郡   时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