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内部优劣势分析【范本模板】

阅读: 评论:0

武夷山产业竞争力内部优劣势分析
北岳恒山悬空寺图片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内部优劣势分析
   [摘 要] 武夷山茶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武夷山市政府极为关心和重视的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各地茶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茶叶的供给由以往的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的局面。武夷山茶产业如何提高竞争力,应对当今茶叶市场的局面是武夷山市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武夷山茶产业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对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以期对提升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福建茶产业;竞争力;优势;劣势
  [基金项目]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基于产业集、产业链视角的福建茶产业竞争力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A11272S
  [作者简介] 向建红,武夷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物流成本,福建 武夷山,354300;蒋晓丽,武夷学院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福建 武夷山,354300
内蒙古7天自驾游路线图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6—0067—0004
  武夷山茶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武夷山市政府极为关心和重视的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各地茶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茶叶的供给由以往的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的局面.武夷山茶产业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回避自身劣势,提高竞争力,应对当今茶叶市场的局面是武夷山市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现状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曾8次获国内外茶博会金奖,并已经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范围.但如今和许多农副产品一样,武夷茶已由以往的供不应求变成了总量相对平衡,有时候甚至出现相对过剩的局面。近几年来武夷山市政府以及茶企瞄准茶叶市场,严格执行有机茶种植、生产各个环节的每项标准,严格新开垦茶山审批,完善茶山开垦监管执法机制,引导全市茶企、茶农合理有序发展茶业生产,加强茶叶品质监管,规范茶叶市场销售。
中国各省旅游地图  (一)茶叶基地逐年扩大,茶类齐全品种优
第一次自驾游该怎么做攻略
  至2012年,武夷山全市涉茶人口近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兴田、星村、洋庄、武夷等14个乡(镇)、街道、农(茶)场,种茶行政村庄达到86个,占75%。已经挖掘出并作记录的茶树品种有280种,以大红袍、肉桂、水仙、奇种为重点。武夷山占据了国家级和省级20多个茶树良种以及几十个优良茶树珍稀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9%,其中无性系良种率约90%[1]。武夷茶园不仅被划归为本省茶叶优势区域,也被农业部列为“三绿工程有机茶示范基地”。
  (二)规模茶企增多,纳税额保持快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市注册茶企有1215家,有效注册商标2249件[2].表1列举的是武夷山市几家重点茶企注册资本以及主营茶类情况。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庞大,资金雄厚;永生茶业是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主打“大红袍”、“戏球”名茶品牌;作为市级龙头企业的正山茶业有限公司是武夷山市生产出口“正山小种"红茶的支柱企业。表中所列举的这些重点茶企各具特,不断对自己主营的茶类推层出新,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不仅带动了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也增强了武夷山茶产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发展,武夷山市茶叶税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至2009年底,茶
叶税收2440万元,到了2012年,税收额达5119万元,比2009年的税收额增加了一倍多.
  (三)规模逐年扩大,茶园面积和产量年年创新高
  近年来,武夷山茶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如表2所示,茶园面积从2008年的l1.5万亩增加到2012年的13.8万亩,增长率为20%;茶叶产值从2008年的8.0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5.33亿元,增长率达到90%。
  (四)坚持品牌带动战略,成果丰硕
  武夷山茶叶价值的不断提升,不仅得益于对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还归功于政府和茶企多年以来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武夷山市政府注重加强品牌建设,规范商标使用,严把申请关、出厂关、标志关,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同时,茶企本身也积极增创品牌,坚持品牌创新.通过政企合力,武夷山茶叶品牌成果丰硕.表3为历年来武夷山茶叶品牌成果展示。
张家界1日游攻略  二、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内部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生态宜茶环境优越
  武夷山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来源于其拥有世界同纬度面积最大、最典型、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年日均温度18.0~18.5℃,年平均降雨量2000 ram左右,雨量充沛[3],具有茶叶生长的最佳气候条件。武夷茶区土壤多为红砂岩、火山砾岩及页岩风化形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土壤表层腐殖质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这样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武夷山发展无公害、生态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条件.
南京二日游最佳路线图  (二)茶与展会结合,会里有茶茶促会旺
  武夷山市利用历届的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的举办,使得武夷山茶声名远扬.无论是茶文化、茶创意、茶展示、茶经贸,还是斗茶、禅茶、说茶等各类茶活动,都使得武夷山茶与展会的结合彰显极强的经贸活力.2012年的茶博会交易额突破50亿元,有2000多家采购商、1000多家参展商参加,签约项目达62个,总投资154.1亿元。同时,武夷山茶企积极参加其他各类有影响的茶盛会、茶活动,使得“大红袍”“正山小种”等身影展现其中,极大地彰显了武夷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政府积极引导、支持茶产业发展
  一直以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对茶产业发展非常重视。为追求武夷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茶园的有机管理,武夷山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从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全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为鼓励茶企业创建无公害茶、绿食品茶、有机茶园基地,政府还出台了很多激励措施,如:“茶园面积高于300亩,并且获得省级以上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的茶企,奖励现金1万元;获得省级以上的检测无公害茶、属绿食品茶认证的企业,奖励现金5000元”。这些激励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武夷山茶企开展无公害茶、绿食品茶、有机茶申报认证的积极性[4]。    (四)茶树种质资源丰富,旅游圣地传播名茶
  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茶树、茶类品种多样,产区分布较广,茶树的无性繁殖,极大地丰富了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使得武夷山成为名副其实的茶树种质“基因库”。此外,武夷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每逢节假日都有大量的中外游客到这个双世遗的地方旅游购物,这使武夷山茶叶的销售具有独特的市场资源和客户资源优势。武夷山茶不仅作为主要的旅游产品成为全球游客购物的首选,同时,武夷茶借助各地的游客实现了很好的流动性宣扬和传播,依靠这些品牌使者,让武夷山名茶远销世界各地,实现旅游业和茶产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五)金融机构助推茶产业发展
  一直以来武夷山金融机构将茶产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支持对象。近年来,武夷山市各金融机构在审慎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根据茶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推广生产经营贷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等信贷产品,对品牌技术更新、茶园技术改造、茶叶科技种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资金支持,助推茶产业健康发展。截至2012年10月末,武夷山市银行业机构贷款余额82。06亿元人民币,其中涉茶贷款14。66亿元[5]。
  作为“金融大红袍”试点窗口的建行武夷山支行,走访了武夷山市上百家茶企业之后确定了一批“金融大红袍”品牌优先扶持的茶企。其中武夷山语儿泉茶业有限公司在发展之初就获得了“金融大红袍”系列贷款300万元人民币。2012年6月,语儿泉公司的100多亩有林权证的茶山,又从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获得了200万元的贷款。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夷山本富村镇银行共向32家茶企发放了2550万元的贷款。这些贷款金额为众多茶企扩大生产规模、购置和更换机具、培养技术人才等提供了资金保障,对增强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推动力.
  (六)茶业与旅游相结合,以茶带旅,以旅促茶
  一直以来,武夷山市政府致力于将茶产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魅力相结合,以茶带旅,以旅促茶,打造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6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6亿元。该年仅“印象·大红袍”演出就达380场、观众40万人次、门票收入近人民币5000万元[6]。“印象·大红袍”对武夷山茶的品牌效应是难以估计的,这将极大地提高武夷山茶的品牌知名度,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
  三、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内部劣势分析
  (一)规模企业偏少,产量仍待提高
  武夷山市虽有上千家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但大多数茶企仍满足于传统的品种,较少的企业能确实做到注重保留原有传统特的同时,根据茶叶市场的需求来改良公司主营的品种,改进制作工艺。与福建省整体茶叶产量相比,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明显不足.表4是2009~2012年武夷山茶叶产量、南平市茶叶产量、福建省茶产量的数据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武夷山市的茶产量逐年增加,但是与南平市、福建省相比就显得很渺小。2012年福建省茶叶产量达到32.1万吨,南平市5。57万吨,而武夷山市仅有1。15万吨,差距甚大。武夷山茶叶年产量与福建省茶叶年产量的差距,直观地显示了武夷山茶产业在茶叶行业中所面
临的激烈竞争以及增强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的势在必行。

本文发布于:2023-09-08 20:4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13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