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阅读: 评论:0

人格心理学课程论文(2012)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摘要:去桂林旅游多少钱从古至今,幸福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但是究竟什么是幸福感,如何才能变得幸福等等这些问题,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研究综合国内外对幸福感的研究,从主观幸福感的角度来综述幸福感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最近研究方向等。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1.引言
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向往的,但20世纪以前,对其描述通常只出现在文人、哲学家的著述中。中国古代儒家宣扬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以道德理性为幸福。而一些文人骚客则向往恬淡、平静的田园式生活,认为这种随心所欲便是幸福。当然也有那种积极入世,“与民同乐”的幸福观。
而在西方,对幸福感的认识则分成幸福的感性观和幸福感的感性观。幸福感的理性观认为理性是人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只有理性地生活才是幸福之所在。这种观点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柏拉图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种很美的事”,这句话正体现了他对幸福(很美的事)观点中的道德成分,倾向于理性的评判标准。而另一派则持幸福感的感性观,认为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伊壁鸠鲁。他曾说:“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
20世纪以后,对幸福感的讨论和研究逐渐开始。近代,佛洛依德对幸福的阐述可以说代表了近代人的观点。佛洛依德的本能论中有对幸福的相关阐述。他认为,人最大的幸福感来自本能, 尤其是性本能的满足。“本能的心理能量是幽闭在本我之中的, 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心理能量不断聚集、增长,以致机体内部紧张度太高而不能忍受。因此, 本我会要求能量的不断释放以减轻紧张度。当能量释放时,紧张度下降,人随之体会到快乐感。” [1]佛洛依德从人类本能出发对幸福做出了解释,但这现在并未被科学普遍认可。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随后,关于幸福感,有人提出生活满意度、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等概念。基于不同的
哲学基础,现代对幸福感的研究也朝着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是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简称PWB),而另一个则是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当然两个概念有很多交叉的部分。而且二者有合并的趋势[2]。接下来,本文将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研究现状等方面来阐述目前对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2.主观幸福感概念
1960年Wilson 把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到了理论的水平。他认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在理论上可做两点假设:(1)需要的及时满足产生快乐, 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不快;(2)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才能带来满足感,有赖于个人的适应或期望水平,而这又受过去经验,同他人比较,价值观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假设推动了其后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20 世纪中期,对幸福的科学研究在美国兴起,科学家们开始采用严格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幸福的奥秘。研究者把幸福理解为一种主观的、相对稳定的、全面的对生活的评价和体验,随之提出了“主观幸福感” 的概念。认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 是个体对自身生活产生的评价具体化。它包括幸福感或生活满意度,以及相对存在愉悦情绪或缺乏负面情绪[3]
Diener 在总结了三十多年来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主观幸福感的四维结构[3] :(l) 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满意度;(2) 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快乐、成就感、自豪等;(3 ) 消极的情感体验, 如羞耻、焦虑、压抑等;(4)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 工作、家庭、健康、经济状况及自我。尽管对主观幸福感概念的理解及测量方法多种多样, 研究者基本上认同主观幸福感包含一个三维结构:认知因素(总体生活满意度和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 体验积极情感和缺乏消极情感[4]。具有较高主观幸福感的人对生活比较满意, 经常体验到积极的情感, 很少有消极的情感。而主观幸福感低的人则对生活不满意, 经常体验到消极的情感而非积极情感北京旅行社电话。
3.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结构及测量
从积极心理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关于主观幸福感构念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的构念。Andrews 和Withey 曾指出主观幸福感是“同时包含认知评价和某种程度积极和(或)消极的感觉”[5]。然而,几十年来学者一直争论主观幸福感究竟是一个由认知和情感所组成的双因素结构还是一个由认知、积极和消极情感所组成的三因素结构。主观幸福感的认知层面几乎是目前所有主观幸福感定义中的基本要素,它包括生活质量和生活
中各个领域满意度的综合评估。另一方面,情感所包含的内容却颇有争议。一些研究者指出积极情感仅仅是与消极情感完全相反的两极。因此,根据这种观点,主观幸福感由认知和影响两个因素构成。其他研究者认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彼此无关,并非是连续统一体上对立的两端。
3.1.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
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一般认为是个人对生活满意度等其他方面的认知评价。Diener鄢陵花都温泉度假小镇及其同事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个认知的判断过程”,与个人对生活的评价相关。而且Diener设计出了一个生活满意度量表。该量表被用于多项研究中,并且被证明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Pavot 和Diener归纳了从1985年到1993年间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的25个研究[6]。在对上述研究加以总结的基础上,Pavot 、Diener 得出结论:生活满意度量表体现出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内部一致性系数从0.79 到0.89 )以及良好可靠性(从0.50 到0.84 )。此外,其四项利用因子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五个条目在生活综合满意度的单一因素上具有很高的因子负载(0.61 到0.89 )
3.2.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
一般认为,主观幸福感除了认知成分外,还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个维度。在此,本文将其归为情感成分。积极情感是一个人感到热情、积极、警惕以及其他积极情感的程度;而消极影响是关于主观上的悲伤和不愉快的概要维度,包含各种令人厌恶的情绪状态。显然,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情感成分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是相互区别的。
3.3.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模型
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主要基于其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其中,情感成分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样的测量模型被称为三因素测量模型。而,由于缺乏可靠的、适用于多元文化的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在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模进行的实证性研究中,主观幸福感的三因素模型一直没有得到统计学意义上的确认。此外,目前还有很多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测量工具。如范肖冬列举的一些幸福感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量表、费城老年中心( PGC )信心量表、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生活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量表(MUNSH )以及情感量表等[7]
4.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4.1.外在因素
4.1.1.遗传因素
目前国内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遗传学因素的研究几乎没有,但是在国外的双生子研究中则证明遗传因素影响的存在。如Braungan 等[8]运用收养和双生子研究发现:一岁左右婴儿的积极情感具有遗传特性。另外,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等[9] 著名的双生子研究也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
4.1.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里民主、和谐的环境可以提供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的良好环境。对青少年的幸福感研究发现家庭的稳定、成员间的相互关怀、没有明显的家庭矛盾是青少年总体满意度的预测因素,反之则成为他们产生不幸福感觉的预测因素[10]。另外,家庭环境对婚姻质量的影响也是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之一。当然,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其孩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胡洁、姬夭舒和冯凤莲[11]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他们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
理解因子呈高度正相关, 与父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母亲的拒绝等因子均显著负相关。总之,家庭因素的差异最终会导致家庭成员的幸福感差异。这一点在中国尤其突出。因为家庭在中国人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4.1.3.经济收入因素
目前,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比较热,但是由于收入增加的类型、多少以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都影响着个人主观幸福感,所以目前的研究还未能突出的成果。
另有研究表明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样,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们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经济方面的影响就很小了。
最近Ed DienerLouis Tay[12]对全球145个国家的806,526名被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145个国家2005年至2011年的世界民意调查(Gallup World Poll)的数据发现收入的增加对被试未来的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但是这个研究结果也有很多限制,譬如说,收入增加仅仅是指可以明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收入增加。
4.2.内部因素
4.2.1.人格因素
从国内研究成果来看,人格是被认为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国内有关学者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倾性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对主观幸福感具有增值作用;神经质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可降低主观幸福感[13]; 有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外倾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14];对军校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正性情感与外向性、神经质相关显著,愈是外向、情绪稳定的个体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负性情感与神经质和精神质显著相关,即情绪稳定的低精神质的个体体验到的负性情感较少,生活满意度则与神经质、内外向和精神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显著相关[ 15]
其实在国外研究中也是如此。例如,在人格的内外倾维度上,Costa 和McCrae认为外倾性与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Ryff 和他的同事的相关研究发现,外倾、责任感和低神经过敏症与幸福的自我接受、控制性和生活目标相联系, 开放性与个人成长相联系, 宜人性、外倾与积极的人际关系相关联, 低神经过敏症与自主也有相关。Deneve 和Cooper[16]
发现宜人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
4.2.2.应对方式因素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素所采取的稳定的反应方式。其实应对方式与人格存在交叉。例如,外倾明显个体更倾向于采用直接的方式来应对外界刺激。而内倾个体则可能以间接、缓和的方式来处理。应对方式还大致可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相关研究得出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呈中等程度的相关, 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 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17]
5.湄洲岛旅游攻略主观幸福感研究趋势
目前,经济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人们对幸福的追求越来越多。所以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主观幸福感,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具体有哪些等问题。
从研究被试上来看,研究者们会扩大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阶层,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幸福感问题;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寻适合相应文化背景下的幸福感量表和适合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量表会成为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意义上来看,目前对幸福感的研究是人们对生活质
量要求的结果,未来对幸福感的研究会越来越多,同时也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郑雪.  人格心理学.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l : 76.
[2]  张 陆, 佐 斌. 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 [J].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1):134~139
最适合华人移民的国家[3]  Diener E .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 al Index.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 2000, 55 : 34 -43

本文发布于:2023-09-11 13:4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172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主观   研究   生活   情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