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

阅读: 评论:0

全国动物发展纲要
动物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的专类公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示范场所,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中心任务是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和科学研究,并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保护和利用好各类动物园,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都东软学院改革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动物园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综合功能日益完善。动物园行业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机制等措施,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丰富众文化生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动物园与世界先进动物园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行业发展尚存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动物园价值的正确认识,过分强调动物园的商业属性和旅游服务功能,偏离了动物园公益性的发展方向,出现了把动物园变成营利性机构、利用野生动物进行表演、违规经营野生动物产品等问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构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现已成为全球共识。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的要求,面对国际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动
物园行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丰富众文化生活、提高民众自然科学素养做出更大贡献。为此,结合我国动物园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纲要。
第一部分动物园发展总体目标
未来十年,中国动物园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由传统动物园向现代动物园的转变。
玉环天气预报
现代动物园是能够切实为园内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保障其健康生活和科学繁育的重要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基地,并支持和参与野外物种保护工作,向公众传达正确的生物学信息和环境保护思想,帮助公众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中国动物园要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需要实现思想理念和工作中心的双重转变,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高度,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自身体系建设的改进提升,从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入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动物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合动物园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要求和公益性特点,其发展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宣扬和维护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价值观,团结社会各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发展与稳定;
二、努力用非营利的专业工作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三、倡导先进文化,帮助公众树立新文化观念,建立符合先进文化思想要求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进步。
第二部分动物园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行科学的物种种管理
实现科学的物种种管理是动物园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动物园物种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要尽快制定全行业物种种发展规划,形成有中国特的区域性物种种。对圈养的国家一级、二级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附录II的动物实现全行业物种种管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物种。
具体内容见附件1:《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物种种发展目标和措施》。
二、着力提高动物饲养管理与动物园展示水平
在野生动物保护和饲养工作中应当做到:
1.为动物提供符合其健康生活需求和不同时期生理要求的饲养条件,为动物营
造适宜的生活环境,让动物能够表达自然行为,保障动物能够正常生存繁育;
2.为动物提供日常健康护理,建立可满足动物医疗救治需求的动物医院;
3.全面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素质,杜绝任何侮辱、虐待、恐吓殴打动物的
行为;
4.杜绝各类动物表演。
具体内容见附件2:《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野生动物饲养管理目标和措施》。
三、建立完备的野生动物医疗保障体系
动物园应当构建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强化野生动物医疗的救治、防疫等,全面降低动物发病率,提高治愈率,保证患病动物能得到及时的,防止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人和动物的安全。
具体内容见附件3:《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动物医疗保障目标和措施》。
丽江风景四、建立健全动物保护教育体系
各动物园应当组建动物保护教育部门,配备专职从事动物保护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动物保护教育工作。争取将动物园保护教育工作纳入国家公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
龙湾温泉旅游度假景区
学教育体系。上海自由行一日游攻略
具体内容见附件4:《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保护教育工作目标和措施》。
五、大力开展动物保护管理科学研究
动物园应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建设,积极组建科研队伍,加强与社会各相关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动物园物种种遗传管理;
2.野生动物疾病防治;
3.动物行为学及行为管理;
德国留学条件和费用4.动物福利的改善;
5.野生动物繁育技术;
6.部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外研究、再引入和放归。
具体内容见附件5:《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科学研究目标和措施》。
六、建立完善动物园安全管理机制
在三年内,所有动物园应当健全保障人和动物安全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并上报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将相关信息输入动物园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切实提高全行业协同应急及动物园安全管理与保障能力。
具体内容见附录6:《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安全制度和应急处理准则的建立》
七、切实提高动物园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未来五年内,省会城市动物园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应达到总职工人数的50%以上;未来十年内,所有动物园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应达到总职工人数的50%以上,切实改变动物园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
各地政府要不断加大投入,增加从业人员经济收入,保障员工福利待遇,不断吸收并留住高素质技术与管理人才,确保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八、严格控制政府投资动物园的门票价格
为确保政府投资动物园的公益性,未来三年内应研究解决动物园“门票价格过高”等问题。要全面调查研究,制定合理的门票价格,并保证成人的门票价格应不高于当地人均月收入的千分之五,且各类特殊人应当按政府相关规定实行减、免票制度。
九、全面推行动物园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未来十年,动物园行业要切实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并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立的全行业精细化管理体系相对接,包括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业务交流与管理等办公系统,逐步实现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全行业共享。具体目标包括:
1.动物园行业信息化
建立以中国动物园协会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与管理要求,并将其纳入国家信息化管理体系。各动物园应设立信息管理员,配置相关软硬件设备。省会城市动物园应在五年内率先达标,其他动物园均应在十年内达标。
2.信息管理规范化
通过制定《动物园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规范》,建立规范化的信息管理机制,制定网络建设、资源利用、安全保护、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使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规范、高效运行。
3.动物园管理网络化
未来十年内,构建完成以中国动物园协会为中心、以省会城市动物园为分中心的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形成辐射状现代化、信息化、集成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国动物园行业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全面提高行业管理效能。
第三部分动物园发展的管理保障
一、明确各方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各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要将动物园建设管理纳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对管理机构、资金投入、财税政策和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保障,制定完善动物园运营管理、动物园种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政府投资建设的动物园公益性及公共服务职能。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各省级建设(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指导和监管职能,组织制订完善动物园建设管理的法规政策、制度以及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指导、监督各级公园管理机构正常履行职责。
1.建立完善动物园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体系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委托中国动物园协会牵头建立全国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健全国家、省、市、动物园四级动物园行业管理网络体系,切实加强政府指导和跟踪

本文发布于:2023-09-13 02:2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193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动物园   动物   管理   发展   行业   保护   野生动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