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基本概况

阅读: 评论:0

常熟市基本概况
      市人民政府驻虞山镇,邮编:215500。代码:320581。区号:0512。拼音:Changshu Shi。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倚上海,南连苏州,西邻无锡,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境内地势平缓,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因年年丰收而得名。全市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人口103.6万,下辖13个镇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招商城。常熟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又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福建教育考试网”称号,成为中国获得该殊荣的第一个县级市;同时还获得遗产管理单项竞赛第一名等称号。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 常熟市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自然地理
      常熟位于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33ˊ—31°50ˊ。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居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东邻太仓,距上海100公里;南接昆山、苏州;西接无锡、江阴;北
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全境东西间最长距离49公里,南北间最长距离37公里,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含长江界属水面)。
 
   常熟境内地势低平,海拔大都在3—7米间。境内山丘主要有虞山、顾山、福山。其中以虞山为最,海拔261米,长6400米,东端蜿蜒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境内水网交织,各河流湖荡均属太湖水系,其分布呈以城区为轴心向四乡辐射状,东南较密,西北较疏,河道较小,水流平稳。主要河流有望虞河、白茆塘、常浒河、元和塘、张家港、盐铁塘、耿泾塘等,湖泊有昆承湖、尚湖等。
 
   常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总日照数2130.2小时,占可照时数48%;年平均气温15.4°C;年均降水量1054毫米。
历史沿革
      早在5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常熟这方沃土聚居生息。
   夏、商时期,常熟地域为扬州属地。商末(公元前11世纪)周太王古公 父之子泰伯、
仲雍让国南来,建勾吴古国。武王灭纣后(公元前841年) 仲雍曾孙周章为吴王,立吴国。常熟地域时为吴国北境。
    东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越灭吴,常熟地域隶于越。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雄天气预报15天查询年)楚灭越,常熟地域隶于楚。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常熟地域属会稽郡吴县。
    西汉景帝前元时期(公元前156~150年),常熟地域上首次设虞乡建置,仍隶于会稽郡吴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浙江以西另设吴 郡,虞乡隶于吴郡吴县。其时,常熟地域内又增设南沙乡,并在该乡置司盐都尉署,开常熟地域史设吏治之先河。
  三国鼎立期间,虞乡、南沙乡同属吴国吴郡吴县。
    西晋太康四年(283年),虞乡升为海虞县(因县境东临沧海而命名),隶于吴郡,此为常熟地域设县之始。东晋元帝初年(317年),以海虞县 北境侨设郯县、朐县、利城县,为南东海郡。东晋咸康七年(341年),南沙乡升为南沙县。是时,常熟地域并存海虞、南沙两县。
   旅游网站设计毕业论文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泰元年(498年),海虞县北境设海阳县,隶于晋陵郡。梁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县治之地设南沙城( 即今福山),是为常熟县名之始。
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之为灾,则岁得常稔之意。
   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海虞、兴国、海阳、前京、信义等县并入常熟县,隶于苏州。
   唐武德七年(624年),常熟县治移至海虞城即现之虞山镇,隶于吴郡。
     五代十国期间,常熟属吴越国。
   宋代,常熟属平江府。
   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于平江府。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隶于苏州府。
 驻马店旅游景点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两县治同城。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常熟、昭文,两县同属苏福省。同治元年 (1862),太平军退,两县仍隶于苏州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是年11月,常熟、昭文两县合并为常熟县。
  1949山海关古城景区427日,常熟解放。同年5月以县城设常熟市,县、市合署办公。1951年,常熟市隶于苏南行政区苏州专区。195411月,常熟市升为江苏省辖市。19584月撤常熟市,仍统一为常熟县。  19833月撤县建市,以县境设常熟市。
行政区划
      常熟地域内行政区域划分始于唐代。《吴地记》称:常熟管乡二十四,其后集又载常熟县十二都。宋代,常熟境内设9乡,乡下设都、里、村。元代改里为图。清代中期,易乡为场,以场统都,以都统图。清末民初,实行市乡制,常熟境内划为431乡。民国18年(1929年),县以下实行区乡制,以区统乡。民国23年,乡以下推行保甲制。其间,区乡划分几经变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重新调整区划。1957年撤区,由县直辖各乡。1958年各乡建办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1961年划出14个公社和常阴沙农场,归属新成立的沙洲县(即现张家港市)。1983年政社分离,仍为乡建制,乡以下为行政村。是年常熟撤县建市,设一个市属镇、33个乡、3个场。198510月继福山撤乡建镇后,各乡陆续改建为镇。继199212月城郊、琴南两乡并入虞山镇后,19996月以来,先后又有梅李镇、赵市镇、珍门镇合并为梅李镇,王市镇、福山镇、周行镇以及市棉花原种场合并为海虞镇,碧溪镇、浒浦镇、吴市镇、东张镇合并为新港镇,辛庄镇、杨园镇合并为辛庄镇,董浜镇、徐市镇合并为董浜镇,支塘镇、任阳镇、何市镇合并为支塘镇,沙家浜镇、唐市镇合并为沙家浜镇,王庄镇、冶塘镇合并为王庄镇,练塘镇、张桥镇合并为练塘镇,古里镇、淼泉镇、白茆镇合并为古里镇,虞山镇、藕渠镇、兴隆镇、谢桥镇、莫
城镇合并为虞山镇,虞山镇现设琴湖、方塔、兴福、虹桥、谢桥、莫城6个管理区。常熟市现有12个建制镇、1个林场、2个省级开发区、1个招商城。常熟市人民政府驻地为虞山镇。 辖镇为: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新港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人口概况
      常熟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少数回、满、蒙、壮、白、高山、拉祜等民族。截至2003梅兰芳大剧院订票1231日,全市总户数为34万户。总人口为103.8万人,其中男性50.8万人,女性53.0万人。全市共有非农业人口50.8万人,农业人口53.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21人。人均期望寿命为77.1岁。此外,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外来人员增多,常年流动人口保持在35万人左右。全市人口城镇化程度为51.2% 

本文发布于:2023-09-13 05:33: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194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域   隶于   常熟市   合并   苏州   人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