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口岸通道建设调研综合报告

阅读: 评论:0

完善口岸通道功能,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西双版纳州口岸通道建设调研综合报告
根据州委、州政府的要求,今年4月,由州委常委、原州委政研室主任黄映玲同志主持,州委政研室和州政府经研中心组成调研组,对我州口岸通道进行专题调研。这次重点调研的口岸通道是景洪港(景洪码头关累码头)、磨憨口岸、打洛口岸、“240”通道、西双版纳机场口岸。调研旨在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国际大通道建设,进一步理顺关系,解决口岸通道在建设、管理、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增强和提高我州口岸通道的功能和效益,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州位于云南省南端,东南西三面被老挝、缅甸环抱,与泰国相邻。国境线长966.3公里,其中中老段677.8公里,中缅段288.5公里。全州有一类(国家级)口岸3个,其中陆路有磨憨口岸、水路有景洪港(包括景洪码头、橄榄坝码头、关累码头)、航空有西双版纳机场口岸;有二类(省级)口岸1个,即打洛陆路口岸。此外,沿边境从东到西还有朱石河、易武、勐伴、曼庄、尚勇、岔河、勐润、橄榄坝、景哈、
小街、“240”、勐宋、布朗山、勐板、巴达、西定、勐满等17条边民互市通道。全州有6条公路通道出境(曼庄、磨憨、岔河、大勐龙、打洛、巴达),可达老挝、缅甸、泰国,与泰国最近的公路通道其里程为190公里。从景洪港启航,沿澜沧江——湄公河水道可达老挝的会晒、琅勃拉邦,缅甸的万景、万崩,泰国的清盛、清孔等港口和城市。西双版纳机场口岸空中通道已开通2条国际航线,即西双版纳至曼谷,空中距离1050公里;西双版纳至清迈,空中距离400公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我州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通过各口岸通道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口岸管理的探索实践、口岸对外开放功能的实现逐渐显现出来,口岸通道成为我州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千山鸟飞绝>桂林全州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一)形成多层次的口岸通道开放格局
1991年8月10日云南省政府批准打洛为省级(国家二类)口岸,我州开始规划并建立打洛口岸经济贸易区。1997年中缅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打洛—勐拉口岸已列入双方国家允许第三国公民持有效护照及签证或国际旅行证件、货物通过的口岸。1997年8月申报国家一类口岸,至今尚未批复。
峨眉山月歌主旨1992年3月3日国务院国批准磨憨为国家一类口岸,1993年12月22日中老两国共同宣布正式开通磨憨—磨丁国际口岸,同时宣布允许第三国人员出入境。2000年6月云南省政府确定了磨憨口岸为边境贸
易区,贸易区于2001年5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
1993年7月24日国务院批准景洪港为国家一类口岸,包括景洪码头、关累码头、橄榄坝码头。在国家、省里的支持下,景洪港区景洪码头、关累码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于2001年6月21日通过了国家口岸验收组的验收,对外正式开放。
西双版纳机场于1990年4月7日建成通航,1995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国籍飞机开放的航空口岸,1996年4月7日举行了景洪—曼谷首航仪式,2000年2月2日正式通航。1996年12月10日国家口岸办批准,西双版纳机场于1997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中缅国境线240号界碑命名的“240”通道,距缅甸大其力—米赛(泰国)190公里,是我国通往泰国最近的陆路通道。“240”通道边民互市日趋活跃,已形成“240”贸易区。
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我州已建成水陆空口岸并举,包括国家级、省级、地方级多层次口岸通道并存的体系,同时已形成以水空港为窗口的多边贸易、以磨憨为重点的中老双边贸易、以打洛为重点的中缅双边贸易的沿边江全方位贸易格局。
(二)口岸集镇初具规模
打洛口岸集镇建设从1992年开始,口岸经济贸易区规划面积为7平方公里,区域内有打洛镇城子村民
委员会的5个自然村,近3000多村民。已开发的面积为2平方公里,投资近3亿元,建成占地300多亩的边贸开发区,完成了“四通一平”;改造了勐海到打洛的后方公路,架通了35千伏输电线路,开通了程控、移动电话,建成了可满足2万多人需求的自来水工程,兴建了10家宾馆酒店,日接待能力达2000人以上。口岸联检设施建设已基本配套。已形成水电、交通、通讯、仓储、购物、住宿、娱乐、保健卫生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口岸集镇。
磨憨边境贸易区规划面积26.914平方公里,规划已开发建设面积3.5平方公里,地方政府已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了“四通一平”,开通了程控、移动电话,光纤有线电视,改善了连结内外的公路、教育、卫生、文化、食宿、娱乐及其他服务业已有较大发展。现区内有从事经贸的公司、企业和个体经营户168家,常住人口4000多人。
关累码头区集镇建设从1993年3月18日开始,地方政府投入资金1139万元,完成了关累航运经济区总体规划和中心区划,实现了区域内“四通一平”,改善了能源、通讯、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招商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宾馆、酒店、仓储等一批服务设施,目前已有中档酒店、宾馆7家,水运企业经营户16家,日平均有10艘船停靠关累码头,46辆货车进出。完成了友谊街、金鹿街、沙金街、饮食街等4条街道建设,建成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和512门程控电话安装使用,还设立了金融、邮电、学校、集贸市场等配套服务机构。
“240”贸易区的水、电、路、通讯已基本开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经营人员近千人。
(三)口岸通道建设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口岸通道建设管理机构分三种:一是地方政府专司口岸协调管理的职能部门,即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及县(市)口岸办;二是业务管理部门,包括中央直属的各查验机构、港监局、外经贸等部门;三是各口岸通道辖区地方政府设立的口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为了加强口岸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199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设置了口岸办公室,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也随即成立。其主要职责就是对全州口岸通道规划建设和宏观管理、协调,包括口岸建设的资金筹集,口岸的综合管理和制度建设,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参与口岸建设规划、办理口岸申报手续、组织口岸验收,协调、支持各查验单位的自身建设等。口岸工作先后完成了西双版纳机场航空口岸的一期扩建工程,景洪港区景洪码头、关累码头第一、二期工程建设,磨憨口岸供电和市镇建设,景洪码头联检楼、打洛口岸交通、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磨憨联检楼正在建设中。州、县(市)均设立外事口岸办公室,并成立了我省第一个地(州)级的口岸管委会-西双版纳州口岸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西双版纳机场航空口岸管理暂行规定》、《西双版纳景洪港水运口岸管理暂行规定》等口岸管理规章。自1993年以来,先后在磨憨、景洪码头、关累码头、打洛等口岸实施了“联合办公、统一收费”的口岸管理尝试。
其次是业务主管部门。口岸检查检验管理机构,包括西双版纳海关、西双版纳检验检疫局、景洪港边
南宁迪拜七星酒店防检查站、景洪港港监局、西双版纳机场边防检查站、勐腊海关、勐腊检验检疫局、磨憨边防检查站、打洛海关以及打洛边防工作站等。西双版纳海关负责景洪港码头、机场航空口岸、“240”通道,西双版纳检验检疫局负责景洪码头、机场航空口岸、打洛口岸、“240”通道等口岸通道的查验任务;勐腊海关、勐腊检验检疫局负责磨憨口岸、关累码头、曼庄等通道的查验任务;打洛海关负责打洛、巴达等口岸通道的查验任务;景洪港港监局监管景洪码头、关累码头的航运工作。西双版纳州外经贸局及各县(市)外经贸局是外经贸业务主管职能部门。
再次是口岸通道开发区建设管理机构。我州各级政府抓住国家开放口岸通道的机遇,相继在各主要口岸通道区域内开发建设。打洛、关累、磨憨开初都实行“政区合一”的管理体制,配合口岸通道开放,开发口岸通道区域,建设口岸集镇。我州口岸通道开发区建设管理机构建制情况是:磨憨是州委、州政府派出的机构,关累、“240”通道是县(市)委、政府派出的机构,打洛实质上是所属镇管理、政区合一的管理体制。
(四)口岸通道成为我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基地和窗口
据统计,2001年全州边贸总额为14.95亿元。经磨憨口岸、关累、景洪码头、“240”通道、打洛口岸等主要口岸通道开展的边贸总额为10.96亿元,占全州边贸总额的73%。2001年主要口岸流通情况见附表。
(五)主要口岸通道初步显示各自的功能特点
景洪码头近期设计规模为年货物吞吐量10万吨,客运量40万人次;远期设计规模年货物吞吐量40万吨,客运量150万人次。现码头水工工程(A线、B线、护坡及踏步)、堆场、道路、排污、通讯线缆布设、联检楼等项目已基本完工,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了进出口船舶和货物的装卸需求。从景洪码头的生产经营情况看,货物吞吐量已经突破近期设计规模,以客运为主的功能设计还未实现。景洪码头目前显示的主要特点是以货运为主,初步形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多边贸易的集转地。
厦门海沧疫情最新消息
附:2001年主要口岸通道流量表
主要口岸
进出货物量(万吨)
贸易额(亿元)
车流量(万辆次、艘次)
人流量(万人次)
磨憨口岸
7.3
3.54
4.7
22.9
打洛口岸
9.44
3.31
13.7
153.6
240口岸
O.69
11
15
景洪码头
16.9
1.98
6918
1.2841
关累码头
3.6
2
1730
2
西双版纳机场
156航次
O.8091
关累码头设计规模为年货物吞吐量20万吨,客运吞吐量10万人次,该设计规模的建设工程预计2002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关累码头也是以货运为主,发挥着在枯水季节对景洪码头难通航的调剂补缺功能。
就目前的情况看,磨憨口岸已初步成为中老经济贸易合作及过境贸易的集散中心,已初步发挥了中老边境旅游的主要通道功能。打洛、“240”通道已成为中缅边境旅游、贸易的主要通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我州基本形成了水陆空并举的口岸通道格局,为推动沿边区位优势向发展外经贸优势、对外开放优势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当前口岸通道在建设、管理、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下功夫切实解决,以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趋势,使通道成为沟通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服务纽带,成为推动我州新世纪跨越式发展的“引擎”。为此,必须正视:
(一)政策难到位的问题
口岸通道最关键的政策问题就是出入境管理政策。目前我州的口岸通道出入事实上还停留在边民往来、边民互市、小额贸易的层次上。由于办证权、签证权没有作相应落实,因此国家级口岸虽相继开放,但通而不畅。严格讲,双边通行证仅局限于边民、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限,虽办证方便但局限性大,对从事商贸活动的人员已很不适应。办理护照又需异地办理,异地签证,而且手续繁琐,办理周期长,即使持有效证件也难以从此通行。不解决出入境办证及签证的便捷问题,大通道形不成大流通,口岸通道发挥不了作用。人的出入问题解决了,那么车和货物的流通问题呢?我州沿边不是集镇、集市,徒步往来几乎不可能,只能是“人、车、物”三位一体的综合流通,因此,一次出入各有名分,检人的要检车、检物,检车的要检人、检物,检物的要检车、检人,出入便捷的问题一直是口岸通道的焦点。
另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边境贸易区的政策落实不了。由于种种因素,形成有政策未落实或难落实的被动局面,入区客商感受不到低投资成本、高优质服务,挫伤了投资热情。
总的来说,有关口岸通道政策不到位的问题,有现行体制造成的多元管理主体目标利益不一致的因素,也有政策执行者与被执行者的不协调的因素,更有政策落实机制及政策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因素。
(二)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
一个口岸的管理照理说职能很明确,外经贸部门办理进出业务的审批、核准,联检部门履行进出查验职能,口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为主。但实际运作的情况是,各联检部门各持条块政策,多头管理,各行其是。各口岸开发管委会社区管理职能不健全,相关职能部门介入,管理上无疑缺乏全局性,追求部门利益,难于实施开发区有关优惠政策,反而给企业增大压力和负担。
管理不顺的问题最突出的是景洪港。景洪码头和关累码头是景洪港的两个点,本属景洪港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区域属地不同,景洪码头的征税、检验、边境出入境、港务、港监由驻景洪的海关、动植物检疫、边防武警等部门管理。关累码头的关税、动植物检疫、边民船舶出入境由驻勐腊县的海关、动植物检疫、边防武警管理,港务、港监由景洪有关单位派人管理,从2002年5月24日起,边防检查实现了统一管理,但总体上由于分属两地单位管理,对政策的理解、执行和管理模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一些小宗货物,在其他通道可以出入,但在关累就不能上岸,管得过死,不利于开放搞活。
(三)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河南正宗的十大特产
景洪码头联检楼经州计委审核批准主楼工程投资预算702万元,现初步结算已完成,实际投入建设资金690.2万元。关累码头需积极争取立项建盖联检楼及工作点生活用房,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投资概算为442.5万元。磨憨联检楼缺口资金也达200万元。
各口岸查验配套设施尚未落实,景洪码头仓储、吊装等设施还不配套,仓储未建,货物装卸靠人背肩挑,损耗大,工作效率低,景洪码头主体楼、江边路还差欠工程款约60万元。
(四)口岸开发环境问题
除景洪码头和西双版纳机场口岸外,我州口岸通道地理环境都较为偏僻,位于峡谷山丘之中,大多数边民通道人烟稀少,离中心集镇都较远,而且相连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运

本文发布于:2023-09-13 19:08: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19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通道   码头   管理   建设   关累   西双版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