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边疆,有这样一世代相传的守边人

阅读: 评论:0

在祖国的边疆,有这样⼀世代相传的守边⼈
2021年9⽉1⽇,央视《开学第⼀课》节⽬,⼀对塔吉克弟站在了全国⼏千万少年⼉童⾯前。
他们,是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的⼉⼥。
今年1⽉,为解救落⼊冰窟的⼉童,他们的⽗亲拉齐尼不幸牺牲,年仅41岁,当⼈们把他从冰冷的湖⽔中抬出来时,他的⼿仍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在节⽬中,拉齐尼12岁的⼉⼦拉迪尔,在荧幕前⽴下了⾃⼰的誓⾔:“爸爸,请放⼼,我⼀定会考上⼤学,长⼤当兵,退伍后当⼀名优秀的护边员!”
从此,护边员这个对⼤多数⼈来说⾮常陌⽣的职业,被千家万户所知晓。
01.
什么是护边员?
护边员⼀般是指边防部队设在边境⼀线,协助守边护边、维护边防安全和稳定的众性⼒量,包括户哨、信息员和从事护边任务的牧民等。
中国不是有边防部队吗?为什么还要设置护边员?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图片中国不是有边防部队吗?为什么还要设置护边员?
因为中国边境线实在太长太长,陆地边境线总长2.2万多公⾥,与14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很多边境地区环境⼜⼗分恶劣,不可能全部都由边防部队负责巡逻。
⽽在中国边境地区,很多少数民族百姓祖祖代代⽣活在当地,对辖区内的界碑、界桩乃⾄⼀草⼀⽊都谙熟⼼底。
所以国家把他们组织起来参与护边,每年为他们发放⼀些补助,既奖励⿎励他们的爱国⾏动,还给他们提供了⼯作改善⽣活,可谓多赢的事。
青岛哪个旅行社口碑好
尽管他们不穿军装,却与共和国的边防部队官兵⼀样,⽤⾃⼰的满腔⾚诚甚⾄鲜⾎和⽣命守卫着祖国漫长的国境线。
有了护边员,边防部队就有了更加敏锐的⽿朵和眼睛,能够发现⼀些平时发现不了的蚕⾷⾏为。
⽐如在中国和某国的边境上,曾有⼀个极其不起眼的坝⼦,两国的边民在这⾥开垦了⼤量的⽔⽥。在坝⼦的中央,有⼀颗苍劲的古树,既不属于中国,也不属于某国,也就是说,两国以这棵树的树⼲中⼼作为界线。
上世纪七⼗年代的⼀天,某国派⼈放⽕把这棵树砍倒了,树坑填平,彻底将这棵树的痕迹消除。
澳门通关最新消息今天此举算是将两国的国境标记消除了。从此,某国⽔⽥的⽥埂像是长了腿⼀样向着中国的领⼟迈进。时间⼀长,坝⼦两边的地盘此消彼长。
有如此明显标志的地界对⽅都能这样做,其他⼭⾼林密的地带可想⽽知。
在后来的⾃卫还击作战中,我军获得了极⼤的胜利,成功击退敌军,设⽴了界碑,把边界移回正确的位置。
现在有了护边员,他们在平时种地、放牧时,就同时在守卫边疆,能时刻盯紧界碑,看是否有⼈偷挪界碑,是否有⼈擅⾃越境,⼀旦发现,就⽴即报告边防部队采取措施,守卫祖国领⼟安全。
这种职业,在西部⾼原⼭地更为重要。
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治州为例,这⾥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8国相邻,边境线长达1195公⾥,有254个通外⼭⼝,平均海拔在4000⽶以上,⼭绵延⾼峰林⽴,每年有9个⽉的⼤雪封⼭期,冬季⽓温⼀般为零下40多摄⽒度,⾃然条件⾮常恶劣。
素以“⼭⽗⽔母”⾃誉的柯尔克孜族牧民,祖祖辈辈就协助边关将⼠卫国戍边。为了配合边防部队守好通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有上千名优秀柯尔克孜族青年争先恐后地向国家请缨⾃愿守⼭,300多⼈从此当上了兼职守⼭员。
由于边境线上没有路、没通电,⽣活条件异常艰苦,他们通常住地窝⼦、靠烧⽜粪取暖,过着半原始的放牧⽣活,为祖国站岗放哨。
50多年来在帕⽶尔⾼原漫长的边境线上,⼏乎每座毡房就是⼀个固定的哨所,每个牧民就是⼀个流动的哨兵。
02.
虽然护边员算是⼀个职业,但其付出,却远远超过其曾经每⽉153元的护边补贴(现在有所增加),更何况很多护边员⼏乎都是义务的。
正式的护边员⼒量终归有限,譬如克州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有119名正式护边员,完全靠他们守护118公⾥长的边境线和9个通外⼭⼝难度极⼤,必须依靠和发动更⼴泛的牧民众⼀同护边。
护边员本⼈⼀旦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出勤护边,家庭其他成员便⽴即代其履⾏护边职责,已经形成了“家有护边员,全家都护边”的动态护边系统。泸沽湖天气7天
尽管很多⼈并不持有政府颁发的“护边员”证件,但是他们⽢做义务护边员,始终保持⾼度警惕,⼀有“风吹草动”就及时向军警及当地政府通报有关情况,才使得边境安全具有最⼤限度的保障。
⽀持他们为国守边热情的,就是他们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他们⾝上,“爱国主义”已经被⽆限地放⼤升华。这些在历史上就有着戍边传统的牧民们,是⼴阔边
境线上真正的“主⼈”,是⼀⽀不占编制、永不撤离、誓死为共和国守边的“部队”。
⽤拉齐尼的话来说,“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
⽽拉齐尼,只是他们家族传承护边员其中的⼀个。
拉齐尼家族的护边⽣涯,从1949年12⽉就开始了,那时红其拉甫边防连刚刚成⽴,巡逻线路是附近有名的死亡之⾕,翻越8座海拔5000⽶的达坂,需蹚过刺⾻的冰河80余趟,往返⼀次需要3个⽉时间。
毕棚沟风景区图片拉齐尼的爷爷凯⼒迪别克·迪⼒达尔⾃告奋勇,主动带领边防连巡逻,这⼀巡,就是21年。
1972年8⽉,凯⼒迪别克·迪⼒达尔年龄⼤了⾛不动了,就把义务向导的“接⼒棒”交给了20岁的⼉⼦巴依卡·凯⼒迪别克。他就是拉齐尼·巴依卡的⽗亲。
1999年,巡逻队遇到罕见的暴风雪,巴依卡·凯⼒迪别克利⽤⾃⼰的经验,招呼巡逻队到背风处藏好,可他的腿却严重冻伤,军医⽤⼑⼦割开拳头般⼤的脓包,最终保住了他的腿。
更不要说有时巡逻遭遇恶劣天⽓,粮⾷不够,他们只能靠⼀点点⼲粮⽀撑,也要完成巡逻任务。
2004年巴依卡·凯⼒迪别克做了⼼脏搭桥⼿术,再也⾛不动了。
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卡接过了⽗亲⼿中的鞭⼦,从此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起,骑着牦⽜⾏⾛在这条千⾥边防线上,成为了和爷爷⽗亲⼀样“不穿军装”的边防“战⼠”。
可能很多⼈不理解,为什么这⼀家三代⼈宁可舍命、宁可付出⼀切,也要去护边、也要守卫国⼟。拉齐尼则会讲起很多年前爷爷常常讲给⽗亲的那个故事:
“解放军第⼀次来到我们家乡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他们免费给我们药,给我们⽶⾯,还帮我们修房⼦。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好⼈。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叫解放军,叫共产党。”
在长久的护边⼯作中,护边员和边防部队结下了深厚情谊。
⽐如帕⽶尔⾼原漫长⽽寒冷的冬天,给边境守控⼯作带来了极⼤的困难。每逢⼤雪封⼭部队⽣活给养发⽣困难的时候,很多牧民护边员宁愿⾃⼰不吃不喝,让⾃⼰的牲畜挨饿,也要把最好的⾷物和草料送到部队。
每当官兵巡逻路过牧民毡房的时候,主⼈都会像迎接亲⼈⼀样招待他们,⾃⼰睡地铺⽽让官兵睡最新的被褥。
有些家境清贫的牧民家庭,哪怕是过春节也舍不得杀⼀只⽺。但只要发现边防战⼠或武警战⼠的脚冻伤了,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即杀⽺⽤热⽺⾎给战⼠洗脚,⽤热⽺⽪为战⼠裹脚。
在库鲁⽊都⼭⼝就有⼀位年过七旬的守⼭⽼⼈莫依丁,在他40多年的守⼭戍边中,曾经6次救起冻伤、摔伤的解放军官兵达20多⼈。
正是靠这种携⼿并肩、⾎⾁相连、⽣死与共的军民鱼⽔情,才得以在帕⽶尔⾼原千⾥边防线上建成严密的防卫体系。
03.
3月份旅游的最佳地方写下感⼈事迹的护边员,不仅仅有拉齐尼。
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治州乌恰县吉根乡,77岁的布茹玛汗·⽑勒朵是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的⼀名护边员。

本文发布于:2023-09-13 23:4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202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护边   边防部队   牧民   护边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