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的典范——论钢琴曲《夜巷》的创作特征及其演奏

阅读: 评论:0

第39卷第5期2018年10月韩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Vol.39No.5Oct.2018中西结合的典范
——论钢琴曲《夜巷》的创作特征及其演奏
郑尧
中国最顶级豪华游轮(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高平的钢琴独奏曲《夜巷》是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碰撞和结合的产物。高平在其极具“现代
风格”的创作中,善于汲取民族音乐养料,把民族的传统文化因素“隐藏”于现代作曲技法的创作中,同
时从音高、节奏、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结构等因素进行多方位的重新改造开发,打破传统的直接改编
和引用模式。作品中着力于描述内心体验的细腻和韵味,注重虚实相间的意境、留白、音乐随心走的“随
意性”自由结构以及音技法的转换,演奏者必须从“听觉”“节奏”“音”等方面去领会其中的意韵和
内涵。《夜巷》是高平先生对中国现代钢琴音乐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他把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
化作神韵气质融合在创作中,对发展中国钢琴音乐崭新的语汇和推动中国钢琴演奏技法的发展起到重要的
引领作用。
关键词:高平;《夜巷》;创作特征;演奏方法
中图分类号:J 64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18)05-0101-08
综观当前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领域,现代作曲家们注重用各种形式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精髓融入其作品,这也是现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主流趋势。《夜巷》作为现代中国钢琴音乐的一部标志性的钢琴文献,是高平先生应2007年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的邀请而创作的,作品以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表达方式、诗一般的意境以及真挚的情感赢得评委的一致好评,引起听众和音乐界的强烈反响和关注,备受钢琴演奏者的追捧。《夜巷》以其独特性和创新性有着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创作背景、音乐表达、意境神韵、演奏方法方面进行分析。一、高平与其钢琴曲《夜巷》高平1970年出生于四川一个音乐世家,自幼跟随父母和著名钢琴教育家学习钢琴及作曲,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赋。早年在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后留学美国取得钢琴演奏家文凭和作曲博士学位,中国著名音乐学家李西安先生称高平为“我国第六代作曲代表之一”①。同时高平也是一名活跃在世界舞台的钢琴家,具有作曲家和钢琴家双重履历的他,经常能在舞台上即兴作曲和演奏,把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合为一体,这种开创性和个性化的独特优势,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界是为数不多的,因此其所创作的钢琴作品都能够充分发挥钢琴性能。20多年来,他在作曲、钢琴演奏两个领域均取得了引人注目
的丰硕成果,中央音乐学院盛原教授曾这样评
价:“高平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再过五十
年甚至一百年,仍葆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会被
全世界的音乐家和爱好者发现认可。”②第四届中收稿日期:2018-03-09
作者简介:郑尧(1981-),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钢琴讲师,艺术硕士,国家三级演奏员。①参见贾瑶:《高平〈钢琴协奏曲〉中支声手法研究》,《中国音乐》2011年第1期第96页。
②参见紫茵:《高平:音乐厅不是我唯一的舞台》,《音乐爱好者》2016年第3期第38页。
国国际钢琴比赛和许多国际钢琴比赛一样,要求所有选手在复赛阶段演奏应邀作品,并设立了“中国作品优秀演奏奖”。钢琴比赛中设立应邀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建设民族音乐品牌,彰显本国音乐艺术成就。身为钢琴家且有多次参赛经历的高平对此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参赛选手必弹的那些经典作品,经过历代名家大师们的数度精彩诠释,留给后来演奏者发挥的余地已十分有限,许多选手看似表现得很完美,但其实大多都只是高精度模仿的结果,并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夜巷》作为一首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融合中西音乐文化元素的钢琴独奏曲,高平希望这首规定必弹的新作品能给选手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从而得以充分展现他们的音乐才能。同时,他也想打破以往为演奏比赛作曲偏重炫技性的惯例,而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与意韵。①因此,在演奏此作品时理解并表达作品的意韵和内涵比炫技显得更加重要和让人关注。二、民族化思维在《夜巷》中的体现作为现代作曲家,其思想意识不仅受到西方
青岛即墨区最新通知西安至北京火车时刻表
现代思潮的影响,更受到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高平曾经说过,跨文化的学习生活经历,让他在作曲中,自然而即时地到自己的音乐语言和本民族的语言对话。这种小时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音乐,就像一种“母语”,根植作曲家内心深处,在作曲时经常会使作曲家突然迸发出灵感。从《夜巷》②的创作语言和技术来看,其民族化思维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一)民族化音高材料和旋律思维
高平在《夜巷》的创作中没有直接提取现有传统音乐旋律,而是善于汲取民族音乐养料,把民族的传统文化因素“隐藏”于现代作曲技法的创作中,同时从音高和旋律因素进行多方位的重新改造开发,打破传统的民族调式模式,为民族调式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音高
乐山大佛开放时间音高材料是决定作品音乐风格的重要基础,构建民族化音响必然离不开对最具民族特性音高材料的选择。整首《夜巷》除了两个部分给听众有低音音响的印象,其余部分徘徊在高音区。乐曲一开始第一主题就在高音区不断重复出现核心音小字三组的D (见谱1),并以重音奏出,从第一小节开始长达48小节都维持在高音区,直到第49
小节的第一个高潮处才出现了低音的音响
黑龙江佳木斯穷吗
(见谱
2)。这是第一次带给听众低音的音响印象,低音仅仅维持12小节,接着继续回到高音区(见谱3)。直到结束前肖邦的玛祖卡旋律化身在低音区隐隐约约出现,这是第二次给听众产生低音音响印象。关于这一点,高平曾经谈到:“中国音乐偏爱高音区域,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中国乐器都是高音乐器(打击乐除外),没有专门的低音乐
①参见吴春福、朱咏北《记高平的〈夜巷——应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而作〉》,《人民音乐》2008年第11期第35页。
参见环球钢琴网:hqgq/pu/show/42551,文中谱例也引自该网站。
谱1
谱2
谱3
器,以至于民乐队只能借助于大提琴。我曾检视自己的创作,发现我的作品也偏重于高音区,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烙印在创作中的反映。”①2.民族五声调式乐曲一开始贯穿全曲的主题就出现了,主题采用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但是作曲家没有照搬传统的模式,而是打破传统局限,从音高因素对其进行变化,把右手声部g3音和左手声部的g2、c2音都升高半音(见谱4),借用微分音手法,通过升高原来五声音阶这样的变化处理,使得音响跟原来的纯五声调式相比更富于张力。所谓“微分音”就是把半音再细分的音程,或者小于半音关系的音,由于钢琴是采用十二平均律,最小的音程关系是半音,作曲家则尝试用钢琴的半音来表现微分音的音响效果,从而通过音阶变化丰富了五声音阶的声音彩,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扩宽了发展空间。(二)民族化支声音乐语言
在《中国音乐词典》中的支声概念是:“支声即声部的分支,指一般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这些声部大多脱胎于同一个主要曲调,大体相似或时有变化,因而出现若即若离的多声效果,近似齐奏(唱),而实际上已经构成较完全
或不够完全的多声部音乐。”[1]支声音乐广泛存
在于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中,是民间多声部音乐最常见的织体形式,在西方现代音乐中,支声手法受到重视,实际上是一种“返祖”现象,因为支声是人类最早运用的多声手法,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支声
音乐早已存在,其所有声部都同时表达同一音乐形象,《夜巷》中支声手法的运用更
①参见张云良《“我的中国心”——论高平〈夜巷〉的音乐内涵和钢琴语境》,《中国音乐
》2011年第1期第109页。
4
多的是作曲家回归传统民族意识的一种自觉。支声手法常常给人一种“原始”的风格感,使人联想到古老的原生态音乐,既能给人一种新鲜感,又能唤起人们对传统的回想,这一点跟《夜巷》想要渲染的意境十分吻合,作曲家正是想唤起一种古老的、原生的、朴素的感觉,采用支声手法发展音乐,也是
其创作中国钢琴音乐最常用的发展手法。中国传统音乐是线性的,用支声手法来改变和创作中国风格的音乐,最符合中国音乐旋律发展的内在本质诉求。传统支声音乐根据其变体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旋律的纵向变化和横向变山东青岛
化两大类型,纵向变化指的是音高的变化,横向变化指的是旋律的变奏,包括装饰性支声、简化式支声、变化节奏式支声和展开性支声。[2]《夜巷》这部作品大部分采用的是横向变化的装饰性支声和变化节奏性支声,如作品开始第5-6小节,左手部分运用装饰性支声,在原有的旋律音基础上添加升C 经过音,并带有一定的即兴成分,第7小节左手部分则运用变化节奏性支声,和原有的旋律相比,只改变了节奏,变成了切分节奏(见谱4)。
(三)民族化美学表达中国的钢琴音乐美学根植于传统音乐美学,而传统音乐美学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刚柔相济、阴阳调和”是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传统文化依据和核心灵魂。赵晓生教授认为“中国风格”体现为三个层次,即:“第一,有形无神,形存神佚;第二,有形有神,形神兼备;第三,有神无形,得神忘形。”[3]《夜巷》属于“有神无形、得神忘形”这一类型。关于《夜巷》的立意,高平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表述:“我想表达一种不期而遇的如梦幻般的诗意。我也曾无意中听到自己耳熟能详的音乐,这通常未必会让我激动的音乐,在特定的时空情景中,突然间有了新的含义、彩和质感,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享受。”①作曲家这种触景生情、换景移情的艺术情怀,在创作作品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民族人文音乐的影响。作品着力于描述内心体验的细腻和韵味,注
重虚实相间的意境和留白、音乐随心走的“随意性”自由结
构以及音技法的转换。例如乐曲一开始左手五个音的“无声按键”(见谱1),以及第六小节
“不用或很少用踏板”的标识,而用左手继续适应按键延留音,其目的是让右手在弹奏时,通过打开左手按键五个音的制音器,引起一系列的泛音列,从而使音乐产生空洞回声、朦胧的音效,有效地渲染了虚实相间的意境和诗意般的彩。全曲多处出现自由节拍和不规则自由演奏乐段(见谱5),这种作曲家留给演奏者大片段的“留白”,如同中国传统乐器古琴谱——只有音符没有节拍,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是感性的、随意的,而非逻辑的、有强烈倾向性的,例如中国传统音乐讲究的“拍无定值”“音无定高”“曲无定谱”等。音乐更注重韵味而非音符的精确性,音乐的发展动力并非来源于音高之间的关系,而更在于节奏的自由及旋律延展中的细节变化和韵味,这和西方音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一种“形附于神”[4]的演奏思维特征,给演奏者留下极大的创造空间,给欣赏者留下自由的想象空间,同时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这正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所在。
三、现代的创作手法
《夜巷》中出其不意的节奏,频繁变换的节
①参见肖武雄《思想独白与时空对话——评高平“钢琴的独白与对话”音乐会》,《人民音乐》2016年第4期。
表1《夜巷》的作品结构表
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段落A B 赋格A1B1小节数1-6767-8081-118119-130130-159节拍四四拍子频繁变换拍子、
自由小节变换拍子四四拍子
四四拍子速度100前82后90前90后8290
90调性泛调性游移泛调性游移泛调性游移立意乡野牧童异国贵族
随风追逐复归常态
拍,“意识流”的结构思路,丰富多变的力度层次(从pppp 到fff ),个性鲜明的音响效果等,这些元素都是现代作曲技法的运用。(一)结构《夜巷》由两个重要的主题材料发展而成,根据全曲的发展依次分为三个阶段:呈示—展开—再现,这种双主题发展的思维和形式,无疑是受到了西方奏鸣曲式的影响,带有三部性质和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但又无法规范于任何一种传统奏鸣曲式。西方古典奏鸣曲式讲究强烈的对比和
矛盾冲突,而这部作品更注重音乐的即兴性、随机性,以此来表达其思绪的自由、出自本能的下意识,当沉浸在寂静、曾经熟悉的夜巷时,不经
意间闯进另一种异国他乡的贵族气息。作品实现了情景交融,音乐随着思绪的自由流动而变化发展,具有“意识流”的写作风格,[5]以一种有意识追求刻画一种无意识状态,作品结构更倾向于“自由曲式”。下面的表格(表1)呈现了作品的结构及音乐组成元素。
5
(二)节拍、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与音乐个性的生成关系极大。《夜巷》这部作品中节奏多变,出其不意,没有规律可循,特别是复合节奏的运用使得原本熟悉的主题变得新奇,仿佛不同的旋律和织体交错在一起,产生新的乐句。切分节奏、弱起节奏以及自由拍子的大量运用是这部作品的另一特点。在节拍方面,乐曲从一开始到第19小节,采用四四拍子,第20小节开始陆续变换拍号,从第28小节至第49小节,每小节变换一次拍子,并且没有任何规律,打破了传统节拍的重音循环规律。直到第60小节开始出现自由小节和不规则即兴演奏段落(见谱5)。由于每一位演奏者具有不同的思想品味
、音乐修养、文化内涵、性格品性及审美情趣,对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不同的演奏者对自由拍子的

本文发布于:2023-09-14 03:3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205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音乐   中国   钢琴   传统   作品   支声   创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