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 评论:0

“肃然起敬”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与“东晋慧远”有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中载:“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远公住在庐山,尽管已是垂暮之年,却仍在不懈的为弟子们讲论佛经。看见弟子中有些比较懒惰的,远公就说.“我是桑榆之光,按理照不了多远,但是希望你们这些犹如朝阳之晖的年轻人能与时代同放光明。”说完,远公拿起经书登上座位,或背或诵,声音洪亮畅达,言词神极为恳切。他的那些高足之徒,个个都肃然起敬。慧远用的是佛家规劝法。

“桑榆之光”,是慧远把自己的生命之光比喻为不能够远照的微不足道的小小星光而已。他最大的愿望,是佛教思想的“朝阳之晖”与时并明,永远照耀人间。
“桑榆之光”是指照在桑榆、榆树梢上的落日余辉,比喻老年时光,暗淡和短暂。朝阳之晖:比喻年少时光,越来越明亮。

原文: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
翻译:远公(慧远)在庐山,虽然年岁大了,依旧不断地讲授经书。
原文:弟子中或有惰者,袁公曰:“ 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翻译:弟子中有偷懒的,袁公对他们说:“我老了,夕阳的光芒,原本不会照得太远,希望你们年轻的光辉越来越明亮。”
原文:执经登坐,讽咏朗畅,词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翻译:手捧经书在坐榻上,诵声朗朗,辞庄严,高足弟子们都对他肃然起敬。

另,

释义 zhuì
①缝合。《战国策?秦策》:“~甲厉兵。” ②连结。《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参差披拂。” ③装饰;装点。《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绿波。” ④紧跟;追随。《狼》:“途中两狼,~行甚远。” 【缀辑】汇集;编辑。 【缀文】连结词句成为文章。 【缀学】简单地承袭前人之学,没有发展。 【缀缀】相连缀貌。 此处应为,简单地承袭前人之学,没有发展。 堕 释义 duò ①落下;掉下。《塞翁失马》:“其子好骑,~而折其髀。” ②,通“惰”,懈怠。《淮南子?兵略》:“动无~容,口无虚言。” 此处应作,“懈怠”讲。 执,就是,持、握、拿、拿起,的意思。 高足,犹言高才。后常用为称呼别人的学生的敬词。 例:《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高阳许静民,镇军参军,善隶书,羲之高足。” [1]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亘采古来能书人名》:“高阳许静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 此处,应为,对别人学生的敬称。 参考:百度,庐山旅游网 ,古汉语字典。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12:4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422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下列   回答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