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唐代元稹的诗作

阅读: 评论:0

作品赏析

这首诗歌中,多把描写湖水与旅途艰辛及宦海浮沉相结合,表现出厌恶仕途而又无所适从的情怀。此诗亦是如此。

首联便冒出“人生”二字,又以海涛比洞庭波,把洞庭波的浩荡声势形容出来了。

颔联是对洞庭波的直接描写,那吞吐日月星河的气势丝毫不逊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颈联似乎对传说中的舜帝南巡到君山,黄帝张乐洞庭湖这荒蛮之地,隐隐表示怀疑。亦为反用典故,以衬托洞庭波的险恶。

尾联写君山之下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自古以来经常发生的事。

然此诗也并非单纯写景,如果联系元稹生平事迹来看,就会发现诗人巧地把情感寄寓在其中。元稹年少时曾因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这首诗就表现了他对宦海风波的恐惧心理。“泛海”其实也就是宦海,洞庭波未尝不就是宦海风波,而且这样的风波时时刻刻都出现在他的身边,一旦言行不慎,就可能葬身宦海之中。全诗以写景的形式出现,但其中寓含的情感非常深沉。特别是最后“狂风万古多”,更是含蓄地表示自己被贬谪后的隔世之感。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情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哀愁、愤慨、痛苦、困惑之情溢于言表。洞庭湖的美景成为触动其悲思的琴弦,发而为诗,便出现了美景与哀思的和谐统一了。

创作背景

此诗为元和八年(813)作于岳州。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后)不法事,被召回罚俸。之后,唐宪宗更是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从此开始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元和八年(813),元稹再徙为唐州从事,此时严绶奉命讨张伯靖,元稹随军班师时经洞庭湖而作此诗,亦表达其被贬谪后的抑郁之情。

作品评价

当代诗歌评论家李元洛《红紫芳菲·诗词经典导读》:元稹有“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之语,许裳有“四顾疑天地,中流忽有山”之辞,但都无法“颠覆”前贤。

作者简介

元稹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子,母为荥阳郑氏。

聪明过人,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4:4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702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洞庭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