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章龙堂

阅读: 评论:0

基本简介

一、荥阳郡郑氏章龙堂【源流】

1、上古传说史中三位圣王“三皇”的各种说法

上古传说史中三位圣王“三皇”的各种说法伏羲,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及太昊等,《史记》中称伏牺,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君主。华夏太古三皇之天皇,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中国神话中与女娲一样,龙身人首、蛇身人首。

女娲,又称女娲氏,娲皇,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氏族首领,后逐渐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根据神话记载,女娲人首蛇身。她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女娲的主要功绩为抟土造人,以及炼石补天。其他的功绩包括发明笙簧和规矩,以及创设婚姻。后世女娲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被作为人类始祖和婚姻之神来崇拜。

神农,又称神农氏,汉族神话人物,有文字记载的出现时代在战国以后。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黄帝(中华人文始祖):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二十四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

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中华人文之母),她教人民养蚕缧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故有“先蚕”的称号,生玄嚣、昌意、龙苗;

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

三妃彤鱼氏,生姞及夷彭;

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禺阳。

纳四妃十嫔,生二十五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据《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西经、大荒东经,北方的犬戎、西方的北狄、东方的东夷都是黄帝后裔。人文始祖黄帝

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一百一十岁,传子玄嚣。

颛顼:父昌意,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生颛顼。颛顼性格深沉而有谋略。十五岁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二十而登帝位初封高阳(今河南杞县东),故又称其为高阳氏,都于帝丘。创制九州,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绝巫教。改革甲历为“历宗”。所居玄宫为北方之宫,北方黑,五行属水,因此古人说他是以水德为帝,又称玄帝。以帝丘(今河南濮阳)为都城,以句芒为木正、蓐收为金正、祝融为火正、玄冥为水正、句龙为土正,合称五官。

生子穷蝉(舜之高祖)、鲧曾、古蜀王、称、魍魉、梼杌。春秋战国时的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

在位七十八年,九十八岁逝世,葬于濮阳。

喾:姬姓,名俊,号高辛氏,殷人称夒。生而祥灵。祖父玄嚣,黄帝正妃高皇后嫘祖长子。父蟜极,母陈酆氏裒。伯父帝颛顼。

帝年十五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三十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辛,故号高辛氏,都于亳(今河南偃师),以木德为帝。共工氏实力强大,不满喾继帝位,怒撞不周山,天柱折,大地倾东南,并进而发动反叛。帝令火正黎平乱,败而归。帝处死黎,以黎弟吴回继任火正,再次出兵,终平定叛乱,杀共工氏。帝亦能知人善任。以羿为射官,赐彤弓与蒿矢,不负帝望,一举平定白难反叛;任咸黑、柞卜为乐官,创《九招》之乐与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曹植作《帝喾赞》颂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帝四妃: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与帝礼祀上帝而生弃(后稷)。姜嫄墓位于陕西武功老城南侧小华山上,《武功县志》载:“姜嫄墓在南门外,南去三百六十步,又西四十步,墓在坎上,与东原梅家庄通。”

次妃陈酆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尧(唐尧)于丹陵。

次妃有娀氏女(姊妹)曰简狄、建疵,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商契)。

次妃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

四子后裔皆有天下。子挚嗣立,九年后挚禅让给放勋,即帝尧。

帝在位七十年崩,年一百零五(一说九十二岁),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

尧:姓姬又姓祁,又云姓伊耆。陶唐氏,名放勋,起初被封于陶,后迁徙到唐(今临汾和襄汾),所以又称唐尧。传说出生于“三阿之南”。道教中为天官大帝,诞日为上元节。

继位时二十一岁(一说十六岁),以唐县(今河北唐县)为都城,以火德为帝,人称赤帝。性格仁慈,聪明有为,不骄不慢。勤于政事,礼仪简单,生活俭朴。

妣富宜氏,生子:监明、丹朱(出房氏)、鹫(刘氏始祖)。生女,娥皇、女英,两女皆嫁舜,以考验舜成绩卓著,传位于舜。

在位十八年,享寿八十二岁。葬平阳东原。

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故姚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父瞽叟,母握登。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叟生二子:长子舜、次子象。

舜自幼丧母,父亲续娶,生子象。舜为《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孝感动天”。舜孝长悌幼,其父性格顽固,宠后妻和幼子,三人都想杀舜,舜则躲而避之。

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受尧“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国号“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舜将天下划为并、冀、幽、营、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十二州,以河道定州界。

帝妃娥皇、女英,娥皇无子,女英生子商均。另有庶子八人。

舜知弟象与子商均都不成器,于是禅让给禹。

十七年后,舜于南巡苍梧途中逝世,葬于苍梧山南侧,终年一百零一岁。

2、古文献记载的周族先祖

《山海经》第十六《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一作“漦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

按照两本文献,整理周族先祖人物世系为:

帝喾与元妃姜嫄,生子:长子后稷名弃(帝喾嫡脉之首),次子台玺(生子叔均);

后稷(周族夏朝世袭先祖)……→不窋(周族夏朝末任后稷官职的先祖)……→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与妃有邰氏之女太姜,生子:长子泰伯,次子虞仲,少子季历;

季历娶太妊,生子:长子昌(周文王),次子东虢仲,三子西虢叔,四子煇(耀);

(1)周族先祖有记载的第一位女性——姜嫄

姜,姜水(居地名);嫄,本义为“起初”。“姜嫄”是后人对先祖的一种后加称谓,体现人类的尊母情怀。而围绕周族始祖母姜嫄的历史争议焦点无异于“后稷遭弃的原因”。

《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关于后稷遭弃的原因,史上有数十种观点,其共同之处,即均认为后稷遭弃乃因其生而无父或不能确定其乃姜嫄与帝喾所生。其中,以肇始于汉代王逸的“生而无父”观点影响最大、从者最众。而只有一种观点最客观反映历史和体现历史文献。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纪晓建《后稷无父遭弃说质疑》有明确论证,摘要如下:

《楚辞•天问》:“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於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王夫之《楚辞通释》释“既惊帝切激,何逢昌之?”云:“惊帝切激,谓稷为高辛所骇异,激怒而弃之,何卒逢天佑,而福泽之长如此?天祚有德,祸福不测,存乎其人而已。”

……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说,《天问》之后四句“是后稷降生神话之异闻。似后稷之初生,即有‘冯弓挟矢’之奇才异能,而此‘冯弓挟矢’又似对天帝反抗之表现,故后云‘惊帝切激’。后稷虽使天帝受‘惊’而至于‘切激’,然天帝仍使之繁荣昌盛。……惜此神话古己佚亡,……其详不可得知”。

……以《楚辞•天问》中保存了不见于其他任何典籍的后稷生而能“冯弓挟矢”的神异武功的记载。

因此,后稷遭弃的原因既不是“生而无父”,也不是为了“彰显灵异”,更不是“生而不呱”(“死活不定”)或“时代习俗”(“体质检验”),而是因为其“生而灵异”。后稷出生时无论在型体、力量和智力上都大大超出了一般的新生儿,从而使其父帝喾惊恐万分,认为这是一个怪胎,于是才出现屡屡遭弃而又屡遭神灵庇护的神话传说。

(2)周族先祖有记载的第一位男性——后稷姬弃

后稷“后”本义为号令四方,与“司”相对。“稷”为种植五谷,“后稷”也就是种植五谷的主管负责人。后稷是“农官之君”,相当于主管;农正为“后稷之佐”,相对于是副主管;农师则相当于办事员。

周族先祖“后稷”以官职代指“姬弃”是中国传统的称谓习惯。姬弃则既是谷神,又是战神。姬弃任过武官的根据:

《楚辞•天问》:“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结合上下文,是说后稷生下来以后就能拉弓射箭乃极为特殊奇怪之事。

《史记•周本纪》:“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

《诗经•鲁颂•闷宫》郑玄笺:“后稷生而名弃,长大尧登用之,使居稷官,民赖其功。后虽作司马,天下犹以后稷称焉。”孔颖达疏引《尚书•刑德故》:“稷为司马。”王充《论衡•初禀篇》:“弃事尧为司马,居稷官,故为后稷。”

《史记•周本纪》:“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附:姬姓-【麒麟图腾】麒麟图腾(郑氏)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雄性称麒,雌性称麟。与龙、凤、龟合为“四灵”,而麒麟为天上神物,神之坐骑,伴神乃出,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主聪慧、祥瑞。另,麒麟幼时不能飞,成年方能翱翔。郑氏溯源姬姓,图腾相承麒麟。麒麟图腾的缘由,如下:

《诗经•大雅•生民》曰:“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王国维解:“帝者蒂也,像花萼全形”,“武”即兽类足迹,故“帝武”就是花萼形的兽类足印,即图腾兽麒麟。

白话释译:姜嫄(炎帝后代有邰氏之女,为黄帝曾孙帝喾元妃)踩在麒麟的足迹上有感致孕,生下一个男婴,取名后稷,后稷长大后,以他为首领的部族便以麒为图腾。

后麒字“鹿”旁改作“女”旁,成“娸”,以此为族姓,姬、娸二字古文相通,故“姬”字为“麒”字变形,因而姬姓以“麒”图腾为象征。

《诗经》又在《国风•周南•麟之趾》中以“麟之趾”来喻称周文王子孙。“西狩获麟”,孔子因获麟而绝笔。唐诗人李白伤感时事,于《古风诗》中哀叹“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3)周族先祖有记载的最后一任后稷——不窋

不窋,夏朝孔甲时期(公元前1708~前1677年)周族部落首领。本义为“不出门”,引申为“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到不窋时已是“夏后氏政衰”,从姬弃到不窋,其间相距三百多年(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1年。传十九王,记471年),因此,“不窋”显然不是弃的儿子,应为最后一位担任过夏朝后稷的先人。

《史记•周本纪》:“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

《国语•周文》:“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公元前1600年前后,周族开始时随夏人迁移,大抵在不窋之父逝世后,“不窋以失其官”即周族与夏分开了,“而自窜于戎狄之间”即在不窋的带领下周族独自向东南迁移。

《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不窋故城,在庆州弘化县南三里,即不窋在戎狄所居之城也。”唐代的庆州即汉时北地郡、清代的甘肃庆阳府。此时,周族迁到了甘肃省庆阳附近,并居住下来。

(4)周族先祖迁移后的改行者——鞠

鞠,又作“鞠陶”。夏朝末期周族部落首领。据《元和姓纂》及《名贤氏族类稿》等古籍记载,周族祖先后稷的孙子叫陶,生下来时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

《史记》载“鞠”是“不窋”之子。其父不窋率领周部族迁徙到北豳(今陕西省庆城县)的戎狄之间。鞠放弃了祖先的农业,和戎、狄学习畜牧业,直到其子公刘才恢复。

鞠陶,又是鞠氏的命姓始祖,周族在北豳的第二代首领,人称“周老王”。鞠陶在开拓北豳事业中,功劳卓著,死后被当地人称为“三圣”之一(西周建国后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把庆阳一带称北豳,把为北豳开发建立不朽功勋的周人先祖不窋、鞠陶、公刘并称为“三王”或“三圣”)。

(5)周族复兴的开拓者及首位称“公”者——公刘

公,爵也;刘,名也。刘,本义是斧钺一类的兵器,引申为“征服”。

公刘时期,周人经常受到戎狄侵扰,所居领地的自然环境也比较恶劣,故公刘将国都南迁到豳。到达豳后,周人开始有计划的营建房屋,开垦荒地,不久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周族的贵族们择吉日饮酒聚会,祭祀祈祷,正式推举公刘作宗主和国君。

《史记•周本纪》载:“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之后周人开始制订历法并着手建立军队,亦积极发展农业,人口大增,以致四周人民纷纷前来归附。孟子肯定了他带领周族人勤劳致富的功绩,称“公刘好货”。

《诗经•大雅•公刘》中公刘在北豳时候:“笃公刘,匪居匪康,迺埸迺疆,迺积迺仓”,国于豳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迺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笃公刘”,赞扬他勤劳忠厚。且周族祭祀时“执豕于牢”,即公刘时周族有了家畜养殖。

(6)周族居豳都时还有记载的首领

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即庆节至公叔祖类八位是周族在公刘迁都于豳后,在古公亶父之前的周君,皆为父死子继。《史记•周本纪》仅载其世系而无载事迹。

毁 隃,《史记集解》:世本作“榆”。索隐系本作“伪榆”。

公 非,《史记索隐》:系本云:“公非辟方。”皇甫谧云:“公非字辟方也”。

高 圉,《今本竹书纪年》:“十五年,命邠侯高圉。”即祖乙十五年(前1389),册命邠侯高圉。高圉死后,被商王追命,褒称其德。高圉死后,由他的儿子亚圉继立。按商朝体制,邦边境和邦境内的君长,被分别称为侯、伯,说明此时的“周”部族已经受命于商朝,称“邠方(即方国)”。卜辞亦有“侯邠”的记载。《今本竹书纪年》:“冬,王归自东都。立高圉庙。”高圉和周太王是能遵循后稷功业的人,周人报祭他们。周成王七年冬,立高圉庙。

亚 圉,《世本》作“亚圉云都”。《今本竹书纪年•盘庚》:“十九年,命邠侯亚圉。”即盘庚十九年(前1283),盘庚册命邠侯高圉。亚圉死后,由儿子公叔祖类继立。

公叔祖类,《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史记索隐》:系本云:“太公组绀诸盩。”三代世表称叔类,凡四名。皇甫谧云“公祖一名组绀诸盩,字叔类,号曰太公”也。《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十三年,西戎来賔,命邠侯组绀。”即商祖甲十三年(前1169)。

(7)周太王——亶父

亶 父,又称“古公亶父”。因广施仁政,令不少部落归附,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周灭商朝后,认为“王气”始于亶父,故追尊为太王。《诗经•鲁颂•閟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民皆歌乐颂其德业,周朝兴久之因也。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岐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

王国维的《今本竹书纪年》:“武乙元年,邠迁于岐周。”商王武乙(公元前1148~前1113年)。

《后汉书•西羌传》中也载有:“戎犬寇边,周古公亶父逾梁山而避于岐下”。

《诗经•大雅•緜》载:“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古公亶父率姬姓氏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箭括岭)下的周原。因地处周原,定国号为“周”。而“自土沮漆”,“率西水浒”又可知周族全部迁移路线为:邰→敦煌—北豳—豳→土(杜,杜水)→沮(沮水)→漆(漆溪)→梁山—岐下。

古公亶父国于岐后,采取了新措施,《史记•周本纪》:“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开始了姬姓和姜姓的世代联姻——“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孟子曾赞太王不娶妻妾,专爱妃子太姜,故而“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古公长子泰伯,次虞仲;少子季历。季历娶太妊,皆贤妇人。太妊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太 伯,亦作“泰伯”,《史记•太伯世家》:“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荆蛮领袖,吴国先祖,故后人称“吴太伯”。

仲 雍,字仲雍,荆蛮领袖,吴国先祖。与兄太伯同避荆地。武王灭商后,因其后人分别受封于“吴”和“虞”,故后人又称他“吴仲”、“虞仲”。

(8)殷牧师加封西伯——季历

季 历,字季历,商朝牧师(地方长官,掌管西部地区的征伐之事),故尊称“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关于公季事迹,《竹书纪年》记载有:

①(商王武乙)三十四年(前1115),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八匹;

②武乙三十五年(前1114),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③太丁(即商王文丁)二年(前1112),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

④太丁四年(前1110),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

⑤太丁七年(前1107),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⑥《今本竹书纪年•文丁十一年(前1103)》记载:“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王杀季历。王嘉季历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历困而死,因谓文丁杀季历。”

公季伐戎有功,商王文丁忌惮,先嘉其功而后监禁之,遂死。周武王灭商后,又追尊“王季”。

公季娶太妊,生子:昌(周文王)、东虢仲、西虢叔、煇(耀)。卒葬鄂县之南山,寿九十八岁。

(9)周文王姬昌

周文王周文王,姬姓名昌,商末周部落首领。继承其父季历的伯爵,故称“西伯昌”。

任用太颠、散宜生等能人,施行裕民政策,国力日盛,却为纣所忌,囚之于羑里,囚禁期间,写下周易一书。后献“有莘氏之女”、“骊戎之文马”等宝物及疏通朝臣始得获释。

先解决虞、芮两国的争端,出兵进攻犬戎、密须、黎、邗,又击灭崇,修建都城丰邑,并扩充势力到长江、汉水、汝水等流域,作灭商准备,其晚年已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临终前嘱其次子姬发早图灭商。发继位后,秉承父志。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武王见时机己到,发兵行都朝歌,讨伐纣王。两军战于牧野,商军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武王首先追封父亲为“文王”。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自称武家为周文王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刘恕《资治通鉴外纪》曰:“纣囚昌于羑里,昌为《易》卦辞。”苏辙《古史》曰:“文王方幽囚忧患,乃因古八卦为六十四,为之卦辞、爻辞,谓之《周易》。”传说现在通行之《易经》及《后天八卦》(故又名《文王八卦》)皆为文王所著(先天八卦则属于远古河图洛书)。

3、周文王之胄——郑氏章龙堂世系谱

昌伯(周文王)→ 武王发→ 成王诵→ 康王钊→ 昭王瑕→ 穆王满→ 共王伊扈→ 懿王囏→ 夷王燮→ 厉王胡→ 宣王静(周宣王母弟——郑桓公姬友)

郑桓公〔郑国始君〕〔友〕(?~前771),姓姬名友,厉王少子,宣王母弟。妣陈、马氏,生子三:掘突、岌、清。

郑桓公为周司徒,封于郑。从平王东迁,建国于新郑。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周宣王姬静封弟姬友于都城镐京附近的咸林,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一带,国号为“郑”。

姬友,史称郑桓公,又因为郑国是三等诸侯国,国君为伯爵,郑桓公也叫郑伯友。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姬宫涅即位,因为郑桓公是他的亲叔叔,就封他为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

周幽王九年(前773),郑桓公派长子掘突带上丰厚的礼物向虢、郐二君借地。二君贪图礼品丰厚,合计各献五座城池,鄢、补、历、华、丹、田柔、蔽、苑、函、依。郑桓公闻讯大喜,即将郑国东迁,由长子掘突执掌国政。

郑武公〔掘突〕(?~前744),妣姜氏,生子三:寤生、共叔段、子吕。长庶公子原〔原氏始祖〕。

建立新的郑国,定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郑国在春秋初年为强国,后渐衰落。共传二十三君,历时431年,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

郑庄公〔寤生〕(前757~前701),武公长子妣邓、雍氏,生子:忽、突、子亹、子仪、子人(子人氏始祖。突之同母弟)。长庶公子曼伯。

即位时封其弟段于京,因为段与母亲武姜共谋袭郑而讨伐段。而后把母亲迁到城颖,以“不及黄泉,毋相见”为誓。既而悔,从颖考叔谋,掘地及泉,遂相见,母子如初。

继武公为周平王左卿士,掌朝政。后因周桓王去其职,不朝于王。桓王伐之,率军大败王师,射伤桓王。在他继位时,郑国达到鼎盛。所以史书有“郑庄公小霸”之称。在位四十三年。

郑国直系世系:郑桓公→ 武公→ 庄公→ 厉公→ 文公→ 穆公→ 襄公→ 成公→ 僖公→ 简公→ 定公→ 献公→ 共公→ 幽公→……

郑幽公〔已〕〔前423~前423〕,在位一年,即周威烈王三年。妣柳氏。生子:鲁、儒。退韩兵,复领兵征韩,战死。

鲁公(郑姓第一人)→ 璩公→ 安平→ 徽公→ 绍公→ 昌公→ 荣公→ 当时→ 韬公→ 仲公→ 房公→ 季公→ 奇公→ 稚公→ 宾公(居山东高密)→……

鲁 公,幽公子。讳谓之。仕魏为新筑大夫。袭南里君,迁陈宋间,以国为姓,郑姓自此始。后世追认为得姓始祖。妣夏氏,生子璩。郑为韩并灭,公乃迁于陈之淮阳,号南里君,则于陈宋之间以“郑”为姓自兹始。

宾公(居山东高密)→ 兴公→ 众公→ 安世→ 綝公→ 熙公→ 泰公→ 褒公→ 质公→ 畴公→ 庠公(渡江始祖)→ 昭公(入闽始祖)→……

郑泰泰 公,字公业。汉尚书侍郎加奉车骑都尉,征东大将军,迁扬州刺史。与荀攸谋诛董卓,《后汉书》有传。夫人宋氏。子二:澄、褒。后尊为南迁郑氏始祖。

浑 公〔泰公胞弟〕字文公。居开封。三国时为魏冯翊、凤翔二郡太守。后迁荥阳开封,开创郑氏中原世系。《三国志》有传。夫人王氏。子七:崇、谈、烈、集、哲、竣、节。即浦江义门郑祖。

庠 公(渡江始祖),畴公长子。字文序。少有高操,敏艺多材,为吴孙权车骑长史平难将军,迁东安太守,值晋惠帝时刘渊之乱,徙居寿春。怀帝永嘉元年丁卯八月十九日,挈家渡江居于丹阳郡秣陵县桑梓里,长平寺东有遗址在,江苏江宁县城东南五十里秣陵桥东。是为渡江祖。夫人徐氏。子二:平、昭。即扬州丹阳第七房郑。按:古谱载,公因刘渊石勒相继作乱,不返荥阳。晋愍帝建兴四年又任信安县令,卒于官。墓在信安县之西门泉南坊。

郑庠昭 公〔入闽始祖〕庠公次子。字元质。永嘉随父渡江。仕晋为龙骧将军,又为南郡建泉温处杭苏等州郡尉,持节都督平南将军,庐陵内史,封开国侯,后改建州刺史,遂定居福州,又改泉州刺史,道经莆城,见南湖山耸翠环拱,遂卜葬祖坟十二坵于南湖山之阳。子孙又有居泉州者。年七十四卒,葬于长乐县西北白田龟山。子孙庐于墓侧。又有居长乐霍童里及水际安乐里者,清溪诸郑皆其裔。夫人徐氏。子三:衡、铨、虑。

昭公(入闽始祖)→ 衡公→ 玑公→ 昶公→ 训公→ 旻之→ 瀚公→ 子琎→ 涉公→ 运公→ 仲之→ 伯纯→ 膺公→ 孝仁→ 满公(迁连江始祖)→

……

孝 仁,膺公次子。居福州南台白沙塘。字德本。妣林氏,生子满。泉州惠安霞坂《谱》作,孝仁公妣朱氏。

郑昭满 公(连江始祖),孝仁公之子。即锦鳞郑祖。由福州而迁连江之东导村。配彭氏,子二:长初、次X。甘棠前街《谱》云:满公,授招讨检判任连江东导。

初 公〔福宁始祖〕讳永,字有初。授武功郎。配谢氏,生三男三女。公卒连江。妣闻长溪霍童山川幽闲,遂迁居焉。甘堂里街《谱》载:汾溪分支。

满公(迁连江始祖)→ 初公(迁宁德霍童始祖)→ 有一公→ 有三公→ 可封公(居郭村)→ 唐公(移居福首)→ 慎公→ 筠公→ 仁储→ 槩公→ 南公(宋徽宗朝驸马)→ 硕公→ 怀公(浦源郑氏一世祖)→ 廷珏(即仲七公,迁居周宁浦源)→ 乾八→ 甲六→ 乙四→ 丙九→ 盛八→ 晋十(中华鲤鱼溪创立者)→ ……

郑南可封公(谷口始祖)讳寿,行一。授内廷博士。配黄氏,生六子:长唐、次宏、三龟、四枢、五坦、六有四。公与二子居郭村,更四子于梁太祖乾化间(911~915年)迁居谷口,后改弗首,今又名福首。

唐 公(居九都福首),行郑二。官佥判。谱《序》载:谷口后改弗首,今为福首,原系庄所。长子唐,娶马氏,生子二:长讳慎、次讳丕。甘堂里街谱载:汾溪分支。寿宁凤阳后垅谱作:于后周广顺间(951~953年)自连江东导村迁居福首。

南 公,字明仲,行五。官两浙提刑中奉大夫。配陈氏,生子硕。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释褐第一名。赵王佶招为驸马,尚公主赵氏名玉,字玺。宋兴国七年建坟宁德九都白莲寺山尾,立庵一所名白莲寺。

郑怀怀 公,硕公季子。迁硅屿。字国珍,行廿八。配吕氏,子三:廷璋、廷珏、廷珪。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官朝奉大夫。建坟东洋乡埔源郑家庄,立庵一所,四至俱田。大元至正丙戌六年(1346)葬,即今麻岭尾路上。按:明进士郑廷实撰《里街郑氏世系》载:……时遭红军(史称香军)扰攘,各房分居散徙于先人之海塘者——奎屿则怀公也,碧洲则廷璋公也,外塘上郑则志文公,下郑则志斌公也;其余则居埔兜、松岸、贵村、坑源、下浦、前廊各处抑又不少焉。

廷 珏(居贵村,迁浦源),字元昆。配魏、徐、陈氏。生子一。坟塟墩头月山寨,土名前场后,即汤厝后门。

晋 十,讳模(见《周墩区志》),字懿显。公生于洪武(1368~1398年)时。身授乡饮耆宾。元配八蒲岭头彭氏,生子一:念九;女一,适萌村萧姓。继配许氏,生子四:楚一、楚三、楚五、楚九。公生于洪武(1368~1398年)时。公塟杜家阪蟛蠏右眼穴。彭氏塟山尾厝坪后。许氏塟上洋油塆岭头。洪武十八年,宁德知县赐进士出身吴伯宗赠匾曰:义门济美。

晋十(中华鲤鱼溪创立者)→ 楚五(下十甲房)→ 侃四→ 催四→ 仁三→ 挺八→ 紩八→ 效五→ 儒赞→ 毓田→ 紫应(迁福安咸福,郑氏章龙堂始祖)→ ……

郑紫应(咸福始祖)紫 应(迁福安咸福,郑氏章龙堂始祖),字彩玉,行金三。生雍正乙巳年(1725)正月初八戌时。配林氏凤使,生乾隆庚申年(1740)十月初九子时。生子二(长得开、次得正),女三:长兰英,适龙潜冈岳景元;次娥英,适蟾溪吴孔馨;三银英,适缪志珍。公卒乾隆壬寅年(1782)七月十三酉时,享寿五十八。妣卒乾隆甲寅年(1794)十一月十四,享寿五十五。坟在十九都,土名下埯山,坐巽向乾加巳亥。公于雍正年间,由峬源迁居福安县十九都;乾隆初,卜居咸竹塆。为肇基始祖,立业俱出其手。

附1:荥阳郡郑氏章龙堂志

荥阳郑氏,天下望族。黄帝首嫡,姬周其源,文王贵胄,桓公世裔。鲁公得姓,庄公受郡。汉唐以来,连荣不衰。四大贵姓,五大郡望,簪缨世家,质实相符。兴众二公,父子经学;通德玄公,誉号郑学。泰公南谋,浑公北归;两房子孙,功勋九州。庠公渡江,昭公入闽,带草留香。南湖三贤,开莆来学;樵公通志,并称史记;英雄成功,复台开台。续满公迁连江,初公徙霍童,唐公居福首。枝开宁德,叶茂闽东;宋季进士,史志盛隆。双廌峯下,富贵蝉联;提刑之族,驸马南公。惟朝奉怀公(字国珍),挂冠怀梓,殷切遗愿,训不为仕。系居士仲七公,胥宇峬源,鲤鱼文化,中华奇观。

及清雍正,六龄孤儿金三公(讳紫应,字彩玉),姑母抱养,抚育成人。背井离乡,卧雪眠霜。林门佣工牧牛,林君妻之以女。灵丑指引,馨肇章龙,置产基业,具出其手。内助林氏,淑贤遂意;嗣二子生六孙,蕃十四曾孙,衍三十七玄孙,发九十一来孙。五世其昌,思营宗祧,妥祀先灵,光前裕后。迄今二百八十年,承传十一字辈。孝子慈孙,功名成就;名校硕博,代代不乏。欣逢盛世,修缮拓展,继往开来。谨此物斯志,永矢弗谖,实临鉴之。

宗祠鼎建于清光绪廿七年(1901)辛丑六月初八壬寅日卯时,佥举辉卿、辉扬、辉宽、辉常、震钟、步华等董其事;历代栗主于民国六年(1917)丁巳十月十九己卯日卯时登祠;合族谱牒兴修于民国十一年壬戌六月十三卯时;重修于公元二零零三年癸未十一月初三。

癸巳开冬初七朝奉公廿五世裔孙郑敐拜譔

附2:咸福郑氏世系图(前五代)

咸福郑氏世系图(前五代)二、郑氏章龙堂风物

咸福郑氏民居郑氏章龙堂徽标郑紫应,清雍正末年(1735)入居咸福,至清光绪辛丑年(1901)始建宗祠时,已繁衍子孙400多人。咸福郑祠系郑紫应的第五世孙集体修造,建筑地基除取两旁道路、旷地外,深十有二丈(36米),阔六丈五尺有奇(19.7米)。

清·乾隆初,一个周宁浦源村的六龄孤儿(郑紫应,字彩玉,行金三),寄养福安十九都章龙境的姑母家,之后便立业于此;与其子孙三代人置办产业,已扩展至毗邻都统;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家族,并无大富大贵,但也五世其昌,开基一百余年创建了分支宗祠。

咸福郑氏古民居据考证,咸福郑氏老宅具有规模的达14栋、今存9栋,这些清代民居建筑面积在一亩上下,主要有“五柱卯、七柱卯(八柱假九柱)、九柱卯”三种规格。早期的个人独自建造,晚期的有兄弟联合修造,最迟的建造年份在光绪年间,今存最晚的一栋位于郑祠西后边,与祠基对换修建。此后,近百来年间,咸福居村郑氏几乎没有再修造动土过,从而保留着清末村貌。

1、郑氏章龙堂婚嫁习俗与福安当地的差异

按福安习俗,女儿出嫁临行之前与各兄弟有个“分家契”仪式,唯独章龙堂郑氏没有这种仪式。究问缘故,无人知晓。而查考清代遗留账本,发现咸福郑氏的女儿闺居时有分配到田产的使用权,出嫁后则被其兄弟收回。如,账本记载:“土名南洋上塅田,载租捌秤小,此田抽与兰英姑婆油□使用,今归郑家子孙管业。”

2、备受尊敬的郑氏章龙堂先祖

咸福村古民居卫星图结合实际与郑氏谱,发现咸福郑宅有古匾十副,最早的为清道光元年(1821),最末的为民国庚申九年(1920)。本世纪初被盗五副,2012年元旦再次发生夜盗事件,所幸发现及时,尚未有损失。

咸福郑厝古匾【淑德凝芳】郑宏泰妻杨鸣娥六旬荣寿,戊辰恩科举人郑梦祥赠匾。

按:此匾被盗。清光绪《福安县志•选举中》载:“郑梦祥,字维新,后垅人。”

【冰节松龄】郑宏国妻缪大蓉,嘉庆壬申年春五旬寿,举人郑梦祥譔文伸祝;潘觐光旌以匾,署“福宁府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节妇郑母缪氏立,道光元年(1821)岁在辛巳正月穀旦”。

按:《澎湖厅志》载:“潘觐光,江苏无锡人,监生,遵川楚例报捐县丞。二十年十二月署。”

【天赐纯嘏】郑祐光与妻五秩双庆,乙酉科拔贡生林楷赠以匾。

按:此匾被盗。《福安县志•拔贡》载:“林楷,字志义,穆阳人。与修续志。道光乙酉科。”

【松柏常茂】郑祐齐与妻谢氏六秩双庆,乙酉科拔贡姻家弟林楷赠匾。

【鹿门集庆】郑祐盛与妻六秩双庆,举人姻眷侄黄高翚赠匾。

【筹添鹤算】郑从因六旬寿,署惠安县儒学姻眷侄黄鸣西赠匾。

按:此匾被盗。《福安县志•除授》载:“黄鸣西,字栖梧,坂头人。廪生。加捐训导,署惠安学。”坂头即今苏堤。

【盛世耆英】郑从兰八旬寿,丙子科举人姻眷黄锦燦赠匾。

按:《福安县志》载:“黄锦燦,字朴夫,北辰人。”

【福泽绵长】郑从荣光绪八年七旬寿辰,举人郑霖济赠匾。

按:郑霖济,庚午科举人,屏南汾溪派居夏地人。详见《屏南县志》。

【康強逢吉】郑辉仲六十寿庆,丁酉科解元郑书祥赠以匾。

按:此匾被盗。闽方志:“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解元郑书祥榜”。

【高密耆英】郑步章六十寿辰,清举人特授江西东乡县知事郑宗霖赠匾。

按:郑宗霖(1874~1951年),字守堪,霍童人。清光绪二十八年举人。入民国,任福建省公署科长。

3、郑氏与咸福商品经济

清末民国初,北至晓阳,西达蟾溪、竹洲山等一带旅客汇集咸福成市,商品经济繁荣一时。据乡民口述,当时咸福有2条街,18茶行,耕牛99头。

郑从荣清乾隆初,自周宁浦源迁居咸福的郑氏开基始祖紫应公,其子孙以买村道做功德,使村内再无霸道拦路之人,促进了村居和睦,此后村道两旁形成了商业街。关于18茶行,今可悉者唯记载同治年间的“同春号”、“聚升号”,健在耆耄记忆犹新的“信誉号”、“街头茶行”和“街尾茶行”则为晚期。从旧地契知悉,郑氏立足咸福后,产业迅速向外延展,广布在蟾溪、龟凤、南山、下南、黄儒、玉林等邻村,及南溪与东源(设仓房)、象地等邻近村,这便是咸福人要养99头耕牛的原因。仅宏国公之孙郑从荣公账本记载看,田山园坪卖主有黄、吴、杨、周、郑、谢、李、陈、岳、张、叶、缪、雷、林、孙、詹、彭、江、丁、蓝、范、邱、王、阮等廿四众家直接或相互倒手后最终变卖给郑从荣公。

荥阳郡郑氏章龙堂(书)郑氏章龙堂至金三公四世孙“从”字辈时,十四位公可谓英具起,尤其郑从荣公(乳名裕树,字品耀,行琬六,号禄斋),是咸福郑氏首位捐衔入仕者。据从荣公账本得知,首先肄业于监生,后以二百两捐义仓议叙九品职衔,最后再捐百余两取得贡生(举人副榜)头衔,《福安县志•例贡》备查。据账本记载得知,从荣公除田租收入外,居村经营有“同春号”和“聚升号”二个杂货店并经销茶叶往福州,居家又养殖猪崽,判买木材等。在祖籍浦源的聚会中,从荣公结识了屏南汾溪宗亲庚午科举人郑霖济。光绪八年(1882),公七旬寿辰,自署举人宗侄霖济赠匾“福泽绵长”前来庆贺。

续后兴起的是满房的郑从因公系,自从因公及其子、孙,祖孙三代十六男丁而十五功名,尤其从因公之次子郑辉仲公生八子,个个皆有作为,至今乡间仍以“八员代”称之。郑辉仲公秉承“章龙堂”开基初始三代祖的“文教兴家”之道,勉励子孙续祖“诗礼传家”遗志,发扬“书香门第”之风,专设“育贤田”赀供子孙教育费。

咸福村居(2008年村貌)4、男女平等的郑氏章龙堂字辈歌

郑氏章龙堂原本沿袭祖籍周宁浦源郑祠的字辈歌,但人丁发展后,汉语字数有限,祖祠字辈歌各房有区别且比较乱,于是从祖祠25世(咸福郑氏第九代)开始使用新的字辈歌。不仅按照五行相生顺序,而且男女平等,打破了旧社会只给男儿取字辈,而不给女儿取字辈的惯例。

【男】字辈歌             ——白话文解释

元仑延绪习,匡贞圣则曼;——根本的伦次,务必要承继、顺从去研习;自古圣贤都坚定的去延展、纠正它。

纪明安拯邦,宪章诒宣奂;——公开的法度是为了能拯救与振兴邦家;故而根本的律法需多多给与子孙普及。

科志攸席帛,聿呈允叙斐;——所树定志向应崇高、高尚的那种;而展示、追述先人德业则客观显著地叙述。

共际惟宗文,胤俊逸胥备;——不论谁,彼此之间唯有重教崇文;子孙后代才会超众出,具有出类拔萃者。

可致怡偲宾,克晟永绍熙。——家族方可实现愉悦和睦,才能者相敬如宾;这样就能够永远旺盛,连续兴隆。

【女】字辈歌              ——白话文解释

岑晗燕青影,玥瑶岚序冕;——天将明,门前的山安逸在青的光影里;光明洁白的神珠放佛冠冕在雾气下。

欣晴昶春晖,语彤婉秋澜;——那晴朗的天气犹如舒畅的母爱让人喜欢;古语会用朱杆笔简约记录言行好坏标准。

谨凡韵详品,格执依纾函;——恭敬那庄重、安详的风格都是同声相应;孝于亲做到匡正、遵照、宽缓、容纳。

其珍艾素妍,宜端齐晨妆;——珍贵的、美好的质朴是不加修饰的养护;这样整洁身心的晨妆才适合去斋戒。

嘉聆爰秀子,简宁娴静晚。——细听那被称为品德美好的女子;她们朴实,嫁后常省亲,性格柔美文静、谦卑不轻佻。

本文发布于:2022-12-01 20:4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833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郑氏章龙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