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阅读: 评论:0

物种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油菜作为最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发展稳中有升,新品种推广实现了三次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品种评选推广的一些油菜优良品种,如七星剑、江西婺源篁(huáng)岭和江西婺源江岭油菜花,江岭油菜、兴化油菜、浠水白等,对中国油菜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推广从国外引进的甘蓝型油菜——胜利油菜,并以系统选育为主,选育出一批适合于中国多熟制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实现了中国油菜品种由白菜型向甘蓝型转变的第一次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在油菜优势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具有实用价值的玻里马(Polima)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首先实现了三系配套。通过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化学杀雄、天然杂交、孤雄生殖及辐射育种方法的研究,选育出了一批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油菜新品种,如甘油5号、湘油5号等。统计表明,中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年均总产50年代分别为2903.5万亩、30.9公斤/亩和88.7万吨。

60年代分别为2381.5万亩、32.0公斤/亩和78.6万吨。70年代分别为3214.8万亩、45.4公斤/亩和146.4万吨。1979年达到240.2万吨,首次超过中国历史上最高的1934年产量190.7万吨;80年代是中国油菜生产的快速增长时期,由于中油821、秦油2号等丰产性好、抗(耐)病性较强的甘蓝型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使中国油菜单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年均总产分别为6368.3万亩、76.7公斤/亩和488.4万吨,分别比70年代增长98.1%、68.9%和233.6%,实现了中国油菜向高产、稳产、高抗转变的第二次革命。

进入90年代,无论是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总产量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世纪90年代的前8年(1990~1997年)平均为9152.2万亩、88.5公斤/亩和812.9万吨,分别比20世纪80年代增长43.7%、15.4%和66.4%。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全国20多个科研单位近二十年的协作科技攻关,以及中国与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美国等重大国际合作研究,中双四号、华杂4号、油研7号、中油杂1号等一批优质双低新品种已陆续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已育成40余个熟期、产量和抗性接近或达到常规双高品种水平的双低油菜品种或组合。至1998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已接近3000万亩,揭开了中国油菜生产由单一的产量型向产量、质量结合型转变的序幕,开始实现油菜品种向优质高效转变的第三次革命。

形态特征

油菜花植株笔直丛生,茎绿花黄,基生叶呈旋叠状生长,茎生叶,一般是互生,没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4枚,呈十字形排列,花片质如宣纸,嫩黄微薄。雄蕊通常6枚,4长2短,通常称为“四强雄蕊”,雌蕊由二心皮构成,子房位置靠上。茎圆柱形,直径大多在0.1-0.8厘米之间,多分枝,茎杆较软;叶互生,叶大,浓绿,无叶柄及托。三、四月间,茎梢着花,花为总状花序,花萼片四片,黄绿,花冠四瓣,黄,呈十字形。果实为长角果,到夏季,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紫黑,也有黄。

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朴实个性。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那是技艺多么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的。中间的花蕊弯曲着凑在一块,仿佛在说着悄悄话。它有坚韧的根茎,茂密的叶,有着像栽种它们的农民们一样的淳朴与粗犷。

分布范围

主要集中于江西婺源篁(huáng)岭、汉中盆地和长江流域各地。

主要价值

植物药用

主治:劳伤吐血,风热肿毒,血痢腹痛,妇女乳腺炎等。

营养与药用:该品含有槲皮甙或维生素c,淀粉样蛋白,多糖和一种12S的球蛋白。具有散血消肿的作用。散血,消肿。治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①《千金·食治》:主腰脚痹,又治油肿丹毒。 ②《唐本草》:主风游丹肿,乳痈。 ③《本草拾遗》:破血,产妇煮食之。又捣叶敷赤游疹。 ④《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血风及瘀血。 ⑤《开宝本草》:破症瘕结血。 ⑥《纲目》:治瘭疽、豌豆疮,散血消肿。 ⑦《随息居饮食谱》:破结通肠。 ⑧《四川中药志》:治吐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熟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宜忌】麻疹后、疮疥、目疾患者不宜食。①《百病方》:狐臭人食之,病加剧。 ②《随息居饮食谱》:发风动气,凡患腰脚口齿堵病,及产后、痧痘。疮家痼疾,目证,时感皆忌之。 【选方】①治劳伤吐血:红油菜一窝(全株),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诸丹:以芸薹菜热捣厚封之。如余热气未愈,但三日内封之。纵干亦封之勿歇,以绝本。(《千金方》) ③治小儿赤丹:芸薹菜汁服三合,滓敷上。(《千金方》) ④治天火热疮,初出似疿子,渐渐大如水泡,似火烧,疮亦,热翕翕,须臾浸淫渐多:芸薹菜不限多少(捣,绞取汁),芒硝、大黄、生铁衣各等分。捣大黄末相和芒硝等;以芸薹汁调和稀糊,以秃笔点药敷疮上,干即再点,频用极有效。(《近效方》) ⑤治毒热肿:蔓菁根三两,芸薹苗叶根三两。上二味,捣,以鸡子清和,贴之,干即易之。(《近效方》) ⑥治女人吹乳:芸薹菜捣烂敷之。(《日用本草》) ⑦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煮芸薹菜,取汁二升服之,并食干熟芸薹数顿,少与盐酱。冬月研其子,水和服之。(《千金方》) ⑧治豌豆疮:煮芸薹洗之。(《千金方》) ⑨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疞痛,心神烦闷:芸薹(捣,绞取汁)二合,蜜-合。同暖令温服之。(《圣惠方》)

应用价值

油菜花含有很丰富的花粉。种子含油量达35~50%,可以榨油或当作饲料用。除此,油菜花的嫩茎及叶也可以当作蔬菜食用。

油菜花是中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原料。

油菜花制成的果汁在医疗上据说有预防高血压、贫血和伤风等功效。

经济价值

中国油菜产业的发展油菜是中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为33%~50%。自1995年以来,常年种植面积在1亿亩,年产菜籽近1000万吨,占油料作物总产量的40%~45%(不含大豆);同时还生产约600万吨的菜籽饼粕。饼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菜籽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合理,其赖氨酸含量与大豆相当,而赖氨酸、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则高于大豆蛋白质,是中国有待开发利用的最大宗优质饲用蛋白源。油菜除用作榨取食用油和饲料之外,在食品工业中还可制作人造奶油、人造蛋白。还在冶金、机械、橡胶、化工、油漆、纺织、制皂、造纸、皮革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观赏价值

油菜花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是观光资源。油菜进入开花季节,田间一片金黄,余邵诗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油菜花竞相怒放,花粉中含有丰富的花蜜,引来彩蝶与蜜蜂飞舞花丛间。浓郁花香令人陶醉,美丽风景让人流连。

江西婺源篁(huáng)岭

婺源油菜花是指婺源县一种美丽而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婺源最美的季节是油菜花开放的时候。油菜花成为吸引观光的最佳绿资源。

篁岭海拔约500米,地处婺源旅游东线的江湾镇东南7公里,隶属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管辖。这里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地无三尺平”,四面环山的篁岭古村,经年的民居受地形限制高低排布、错落搭建,周边古木参天、梯田密布,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匾晒在自家眺窗前木架上,形成特有的“篁岭晒秋”农俗景观。

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就是这样一种意韵,江西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余邵诗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花粉中含有丰富的花蜜,常引来彩蝶与蜜蜂飞舞于花间,由此平添了乡间田园缤纷的景致。三月中下旬,棵棵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在漫山遍野金黄的油菜花中,掩映着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使得每一个逃离纷繁城市的人都能到归宿。

云南罗平

每年的春节过后,罗平坝子便是油菜花的海洋。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大海了。它是金的,它是荡漾着清香的,它是吹奏着牧歌的。

每年2至3月,罗平坝子的80万亩罗平油菜花竞相怒放、流金溢彩,绵延数十里,好似海的金浪,滔的海洋,凡涉足其中者,无不感叹罗平是金玉满堂之乡。罗平油菜花海里,村落点点,寨子棋布;此起彼伏的喀斯特锥形山,点缀罗平油菜花海中,有如人间仙景,构成绝妙的图画。

青海门源

门源油菜花是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一种美丽而蔚为壮观的人造景观。门源县是北方小油菜发源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种植面积达50万亩。

这里油菜花的种植范围是,它西起浩门河畔的青石嘴,东到大通河畔的玉隆滩,北到与甘肃省交界的冷龙岭,南至高峻的大坂山,绵延数十公里。

江岭

中国四大油菜花海之一,10万亩梯田油菜花海被赞誉为天上人间。世界级摄影基地,婺源春季旅游赏花必游景点,婺源田园风光的经典代表。

由于古树、河流、梯田、农舍、农作物合理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天人合一”在这里得以展示完整。尤其是山顶人家成了江岭风光的大背景,远眺白墙黛瓦掩在黄花绿树间,阵阵云雾飘来,恍若天上人间,被誉为中国春季“四大花海”之一。

香港著名的摄影家陈复礼曾以此为主题的作品《天上人间》获得了国际摄影大赛金奖,并赞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新片《集结号》也曾到此取外景。

文献参考

1、《千金食治》:“主要脚痹,又治痈肿丹毒。”

2、《饮膳正要》:“主风热、丹肿、乳痈。”

3、《本草纲目》:“治痈疽,豌豆疮,散血消肿。”

(《唐本草》)

【异名】胡菜(《通俗文》),寒菜(《百病方》),台菜(《埤雅》),芸薹菜(《日用本草》),薹芥(《沛志)),青菜(《随息居饮食谱》),红油菜(《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

化学成分

芸苔含少量槲皮甙和维生素K,并分离出淀粉样蛋白、一种具有高度分枝结构的多糖、一种12S球蛋白。

【性味】味甘、辛、性凉。

①《千金·食治》:味辛,寒,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肝、脾。

功用主治

散血,消肿。治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

①《千金·食治》:主腰脚痹,又治油肿丹毒。

②《唐本草》:主风游丹肿,乳痈。

③《本草拾遗》:破血,产妇煮食之。又捣叶敷赤游疹。

④《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血风及瘀血。

⑤《开宝本草》:破症瘕结血。

⑥《纲目》:治瘭疽、豌豆疮,散血消肿。

⑦《随息居饮食谱》:破结通肠。

⑧《四川中药志》:治吐血。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煮熟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麻疹后、疮疥、目疾患者不宜食。

①《百病方》:狐臭人食之,病加剧。

②《随息居饮食谱》:发风动气,凡患腰脚口齿堵病,及产后、痧痘。疮家痼疾,目证,时感皆忌之。

【选方】①治劳伤吐血:红油菜一窝(全株),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诸丹:以芸薹菜热捣厚封之。如余热气未愈,但三日内封之。纵干亦封之勿歇,以绝本。(《千金方》)

③治小儿赤丹:芸薹菜汁服三合,滓敷上。(《千金方》)

④治天火热疮,初出似疿子,渐渐大如水泡,似火烧,疮亦,热翕翕,须臾浸淫渐多:芸薹菜不限多少(捣,绞取汁),芒硝、大黄、生铁衣各等分。捣大黄末相和芒硝等;以芸薹汁调和稀糊,以秃笔点药敷疮上,干即再点,频用极有效。(《近效方》)

⑤治毒热肿:蔓菁根三两,芸薹苗叶根三两。上二味,捣,以鸡子清和,贴之,干即易之。(《近效方》)

⑥治女人吹乳:芸薹菜捣烂敷之。(《日用本草》)

⑦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煮芸薹菜,取汁二升服之,并食干熟芸薹数顿,少与盐酱。冬月研其子,水和服之。(《千金方》)

⑧治豌豆疮:煮芸薹洗之。(《千金方》)

⑨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疞痛,心神烦闷:芸薹(捣,绞取汁)二合,蜜-合。同暖令温服之。(《圣惠方》)

释名

又名油菜。它的籽可以榨油。九、十月间插种,长出来的叶子形状颜有点像白菜。

油菜开黄的有四瓣的小花,像芥花。结荚收籽,它的籽也像芥籽,呈灰赤。

茎叶

性味

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丹毒,**肿块,破腹内痞块结血。治产后贫血及瘀血。煮来食用治腰腿麻木。将叶捣烂涂于女人**疗肿块。治瘭疮,豌豆疮,散血消肿,伏蓬砂。芸苔破血,产妇宜食。

发明与传说

孙思邈说:贞观七年内江县因饮酒过度,导致夜间感觉四肢骨肉疼痛,次日清晨头痛,额角上生丹如弹丸,肿痛,到晌午肿得厉害,眼睛无法睁开。再过一天差点就会死。我想到本草记载芸苔可治丹毒。于是取芸苔叶捣烂来敷,马上就消了红肿,格外灵验。也可以捣汁来服用。

种子

性味

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

主治男子梦遗、与鬼媾和。用其油敷头,头发会长黑,通滞血,破冷气,消肿结,治难产,产后心腹部各种疾病,赤丹热肿,金疮血痔。

附方

治手足瘭疮:此疮常长在手、脚、肩、背上,密密麻麻如红豆,将其刺破有汁渗出。用芸苔籽煮水服一升,并且多吃晒干煮熟的芸苔菜,吃时加少量的盐、酱。冬季用芸苔籽研水服。

治泻下血鲜红,腹痛昼夜不止:用芸苔叶捣烂取汁二合,加蜂蜜一合,温服。

治产后失血过多导致的晕厥:用芸苔籽、生地黄各等分,每次三钱,姜七片、酒水各半盏,童子尿半盏,一起煎至七分,趁温服下,产妇即可苏醒过来。

治产后恶露不下,血结心中:用炒过的芸苔籽、当归、桂心、赤芍各等分,研为末,每次用酒送服二钱,便能排出胞宫内遣留的余血和浊液。

治大便带血:用生芸苔籽、甘草炙一起研为末,每次用水煎服15克。

治偏头痛:用芸苔籽一分,大黄三分,研为末,吸入鼻中,很快就见效。

扭伤骨节:用芸苔籽50克,炒黄米二合,龙骨(蛇骨)少许研为末用醋调成膏,摊在纸上,敷贴骨节扭伤处。

治小儿天钓:芸苔籽、去掉皮尖的生鸟头各两钱,研为末,用水调和后涂在头顶上。

(《唐本草》)

【释名】寒菜(胡居士方)、胡菜(同上)、苔菜(《埤雅》)、苔芥(《沛志》)、油菜(《纲目》)。

时珍曰︰此菜易起苔,须采其苔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芸苔,而淮人谓之苔芥,即今油菜,为其子可榨油也。羌陇氐胡,其地苦寒,冬月多种此菜,能历霜雪,种自胡来,故服虔

《通俗文》谓之胡菜,而胡洽居士《百病方》谓之寒菜,皆取此义也。或云塞外有地名云台戍,始种此菜,故名,亦通。

【集解】恭曰︰《别录》云︰芸苔乃人间所啖菜也。

宗奭曰︰芸苔不甚香,经冬根不死,辟蠹,于诸菜中亦不甚佳。

时珍曰︰芸苔方药多用,诸家注亦不明,今人不识为何菜?珍访考之,乃今油菜也。九月、十月下种,生叶形微似白菜。冬、春采苔心为茹,三月则老不可食。开小黄花,四瓣,如芥花。结荚收子,亦如芥子,灰赤。炒过榨油黄,燃灯甚明,食之不及麻油。近人因有油利,种者亦广云。

茎叶

【气味】辛,温,无毒。大明曰︰凉。

《别录》曰︰春月食之,能发膝痼疾。

诜曰︰先患腰脚者,不可多食,食之加剧。又损阳气,发疮及口齿病。胡臭人不可食。

又能生腹中诸虫。道家特忌,以为五荤之一。

【主治】风游丹肿,乳痈(《唐本草》)。破症瘕结血(《开宝》)。治产后血风及瘀血(《日华》)。

煮食,治腰脚痹。捣叶,敷女人吹奶(藏器)。治瘭疽、豌豆疮,散血消肿。伏蓬砂(时珍)。

【发明】藏器曰︰芸苔破血,故产妇宜食之。

马志曰︰今俗方言病患得吃芸苔,是宜血病也。

思邈曰︰贞观七年三月,予在内江县饮多,至夜觉四体骨肉疼痛。至晓头痛,额角有丹如弹丸,肿痛。至午通肿,目不能开。经日几毙。予思《本草》芸苔治风游丹肿,遂取叶捣敷,随手即消,其验如神也。亦可捣汁服之。

【附方】新七。

赤火丹毒︰方见上。

天火热疮,初起似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急速能杀人︰芸苔叶捣汁,调大黄、芒硝、生铁衣等分,涂之。(《近效方》)。

风热肿毒︰芸苔苗叶根、蔓荆根各三两,为末,以鸡子清和贴之,即消。无蔓荆,即以商陆根代之,甚效也。(《近效方》)。

手足瘭疽,此疽喜着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用芸苔叶煮汁服一升,并食干熟菜数顿,少与盐、酱。冬月用子研水服。(《千金方》)

异疽似痈,而小有异,脓如小豆汁,今日去,明日满︰用芸苔捣熟,湿布袋盛,于热灰中煨熟,更互熨之,不过三、二度。无叶用干者。(《千金》)。

豌豆斑疮︰芸苔叶煎汤洗之。(《外台秘要》)。

血痢腹痛,日夜不止︰以芸苔叶捣汁二合,入蜜一合,温服。(《圣惠方》)。

肠风下血子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梦中泄精,与鬼交(思邈)。取油敷头,令发长黑(藏器)。行滞血,破冷气,消肿散结,治产难、产后心腹诸疾,赤丹热肿,金疮血痔(时珍)。

【发明】时珍曰︰芸苔菜子、叶同功。其味辛气温,能温能散。其用长于行血滞,破结气。故古方消肿散结,治产后一切心腹气血痛,诸游风丹毒热肿疮痔诸药咸用之。经水行后,加入四物汤服之,云能断产。又治小儿惊风,贴其顶囟,则引气上出也。《妇人方》治产难歌云︰黄金花结粟米实,细研酒下十五粒。灵丹功效妙如神,难产之时能救急。

【附方】新十二。

芸苔散︰治产后恶露不下,血结冲心刺痛。将来才遇冒寒踏冷,其血必往来心腹间,刺痛不可忍,谓之血母。并治产后心腹诸疾。产后三日,不可无此。用芸苔子(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分。每酒服二钱,赶下恶物。(杨氏《产乳》)。

产后血晕︰芸苔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姜七片,酒、水各半盏,童便半盏,煎七分,温服即苏。(温隐居《海上仙方》)

补血破气︰追气丸︰治妇人血刺,小腹痛不可忍。亦可常服,补血虚、破气块甚效。用芸苔子(微炒)、桂心各一两,高良姜半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淡醋汤下五丸。(沈存中《灵苑方》)。

肠风脏毒下血︰芸苔子生用,甘草炙,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之。(《圣惠方》)。

头风作痛︰芸苔子一分,大黄三分,为末,鼻。

风热牙痛︰芸苔子、白芥子、角茴香等分,为末。鼻,左右,右左。(《圣惠》)。

小儿天钓︰芸苔子、生乌头(去皮、尖)各二钱,为末。每用一钱,水调涂顶上。名涂顶散。(《圣济总录》)。

风疮不愈︰陈菜子油,同穿山甲末熬成膏,涂之即愈。(《摄生众妙方》)。

热疖肿毒︰芸苔子、狗头骨等分,为末,醋和敷之。(《千金方》)。

伤损接骨︰芸苔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为末,醋调成膏,摊纸上贴之。(《乾坤秘韫》)。

汤火伤灼︰菜子油调蚯蚓屎,搽之。(杨起《简便单方》)。

蜈蚣螫伤︰菜子油倾地上,擦地上油掺之即好。勿令四眼人见。(陆氏《积德堂方》)

佛经记载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曰:“诸善男子若欲经过师子虎狼毒蛇怨贼一切险难之处。当须净其身心。不得近诸女人及吃一切五辛酒肉芸薹胡荽。于诸众生起大悲想。至心诵咒(唵齿临)咒之四十九遍。而诸怨恶自然退散。纵令遇之无不欢喜。(芸薹指油菜。韭菜、油菜、蒜等蔬菜长出的花莛。胡荽指香菜。)

近种区别

Brassica campestris var. campestris

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近无毛,稍带粉霜。基生叶大头羽裂,顶裂片圆形或卵形,边缘有不整齐弯缺牙齿,侧裂片1至数对,卵形;叶柄宽,长2-6厘米,基部抱茎;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长6-10厘米,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有硬毛及缘毛;上部茎生叶长圆状倒卵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8(-15)厘米,宽0.5-4(-5)厘米,基部心形,抱茎,两侧有垂耳,全缘或有波状细齿。总状花序在花期成伞房状,以后伸长;花鲜黄,直径7-10毫米;萼片长圆形,长3-5毫米,直立开展,顶端圆形,边缘透明,稍有毛;花瓣倒卵形,长7-9毫米,顶端近微缺,基部有爪。长角果线形,长3-8厘米,宽2-4毫米,果瓣有中脉及网纹,萼直立,长9-24毫米;果梗长5-15毫米。种子球形,直径约1.5毫米。紫褐。花期3-4月,果期5月。油菜花

产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甘肃大量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为主要油料植物之一,种子含油量40%左右,油供食用;嫩茎叶和总花梗作蔬菜;种子药用,能行血散结消肿;叶可外敷痈肿。

7b.紫菜苔(变种)

Brassica campestris var. purpuraria L. H. Bailey in Gent. Herb. 2: 248. f. 131. 1930; T. Y. Cheo l. c. 181. 1948.

茎、叶片、叶柄、花序轴及果瓣均带紫,基生叶大头羽状分裂,下部茎生叶三角状卵形或披针状长圆形,上部叶略抱茎。

各地栽培。

菜苔作蔬菜食用。

2021年2月,江西农业大学付东辉教授及团队培育的油菜花陆续绽放,除了金灿灿的黄,还有桃红、深桃红、深紫、紫红、苹果花红、深土黄等38种颜。

栽培技术

根外追肥

在油菜薹花期,每隔一定时间喷1次磷、硼、锰等微量元素或复合有机肥的水溶液,可防止油菜花而不实。叶面喷施0.02%的硼酸溶液,可提高油菜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和千粒重。在荚果成熟期叶面喷施2%~3%的过磷酸钙水溶液。

灌好开花水

油菜花期长达30天,需水量大,可根据土壤墒情灌水1~2次。

灌好荚果水

油菜终花后,可根据墒情适时灌溉。荚果期可灌水1~2次。

防治方法

油菜的主要病害,有菌核病和病毒病。菌核病多发生在油菜开花期和子实期,可用托布津或多菌灵水溶液进行喷雾防治。病毒病可通过防治蚜虫来减轻病害。防治蚜虫每亩可用40%乐果乳剂500克,加水配成1000~1500倍液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克,或40%灭病威胶悬剂200克,加水75公斤配匀后,均匀喷布于植株中下部茎、枝、叶和上部花序上。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0:4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101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油菜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