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石,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的观赏石

阅读: 评论:0

概念

古今名石之《弥勒大佛》来宾黑珍珠主要产于广西红水河河段。红水河从西向东横贯兴宾区境。红水河来宾河段,河床狭窄,弯多滩险,水落差大,流急砂多,对河床中的岩石砾块不断地搬运、翻滚、撞击、磨蚀,从而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奇石。

介绍

产地

来宾石主要产出于红水河来宾河段。红水河从西向东横贯兴宾区境内,共流经11个乡镇(占兴宾区总乡镇的二分之一)长达162公里。沿河是溶岩地带,河床中沉积着大量各种岩石砾块。红水河的来宾河段,河床狭窄,弯多滩险,水落差大,流急且砂多,对河床中的岩石砾块不断地搬运、翻滚、撞击、磨蚀,从而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来宾奇石。来宾石名声鹊起,饮誉中外。慕名前来的奇石爱好者、收藏家常年不断,他们来自香港、台湾及内地各省、市(区),日本、韩国、朝鲜等友好邻邦。不少朋友对来宾奇石“情有独钟”,叹为观止。

历史

来宾石《古韵》根据地质专家的仔细鉴定,来宾石的原岩距今已有约2.5—3亿年以上的生成历史。早在明朝时期,来 宾奇石便已列入国家石谱。明清是中国古代奇石文化集大成的时期,明清流传至今的石谱、石录、石赞在十种以上,这不包括多种专谈印章、石砚石的专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林有麟,字仁甫,曾任龙安知府,他不仅编写了中国最早的一本图文并茂的石谱,而且还是一位大藏石家,林家是藏石世家,到有麟一代,已积有不少奇石。为此,林有麟曾设馆藏石,并将各种奇石加以品铭、题咏。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慕名前来光顾的中外石友、专家常年不断,使来宾石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得到了较好体现。来宾奇石曾多次参加省级和全国性、国际性的奇石展览并获得多种殊荣。

1993年12月,来宾奇石参加“桂林首届全国珠宝奇石交易会”,专家们称赞“其独特的风格出足风头”。1994年11月,“中国第二届赏石展”在柳州市举办,来宾奇石获准参展的精品颇多,有16件被载入《中国第二届赏石展精选》一书,其中一等奖5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7件。

类别

作为大自然艺术品的来宾奇石,来宾奇石整体可归纳为景观、象形、抽象、图纹四大类,众称谓的石种有彩釉石、墨石、卵石、层状石、卷筒石、龟甲石、结核石、图纹石、鸳鸯石、砂积石、坭积石、松皮石、斑马石等。

态形

来宾石既具备传统的瘦、皱、漏、透、丑赏石标准,也符合当今的质、形、纹、、韵赏石要求。其形千姿百态,其瑰丽璀璨,其质晶莹坚硬,其纹清晰如雕,其声宛如洪钟。给人以稳重大方的印象。

科学

来宾石的发现,引起了地质科学界的注意,桂林工学院副教授,著名地质专家、奇石鉴赏家,张家志先生1993年前后多次与夫人前往实地考察,参观走访了业余藏石家、专业采石者和石农的庭院厅堂,除采集样品外还观察石种20余种,得到的第一个印象是:“柳州石玩天下奇,奇石精髓在来宾”。他认为,来宾奇石很有科学研究价值,他对来宾奇石形成的历史、产生的地质规律、奇石石种的分类及其观赏要素(形、、质、纹、声)成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得到了奇石界专家普遍的认同和赞赏。

艺术

来宾石所呈现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石质艺术品,它没有人为的雕凿加工,它给予人们浮想联翩,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且把清樽评荔子,欲携奇石拜莲花”,“鬼斧神工造奇石,千姿百态竞无穷”,“奇石多奇趣,尽在无言中”,一石在屋,满壁生辉。来宾奇石具有形象美,来宾奇石天然造型,清、顽、丑、拙俱全,质、、景、型皆备。它有神态各异的人物,有层峦叠翠的山水风景,有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也有多种字体的文字,有的藏品如《乾坤袋》、《禅》、《磐上证道》、《阿凡提》、《非洲女郎》、《工人》等,十分传神,《拓荒牛》、《凯旋门》、《丰碑》、《无尾熊》,浑然天成,《十二生肖》、《猎犬》、《亲情》,呼之欲出,都曾获得大奖,远销海内外,成为当地的珍品欣赏。

欣赏

来宾石主要还是从奇石的质、形、、纹、声、象、意等方面要素作分析研究、欣赏。

评价

有位友人题诗曰:“来宾奇石奇,一见即钟情;宝石一旦回,敬重胜嘉宾”。

古今名石和种类分布

部分历代名石

和氏璧 疑是子牙乌(产于神龙架,有变反应,已失传)

米芾灵璧石《砚山》,(宋代)

灵璧石《锁云》,( 明朝)

寿山石《山子》,长34cm 黄 (清代中期)

寿山石《山子》,高35cm 黑 (清代)

故宫宁寿宫中《天 然凿玉》 高78cm (清代早期)

《柏枝玛瑙鼻烟壶》,高6cm 透明显珊瑚技 (清代中期)

故宫《海参石》,珊瑚排泄物化石 (明朝初期)

太湖石《山子》,高35cm (清代)

北海公园《汉自玉雕供石》,高60cm (清代)

故宫千秋亭《灵璧石》,高96cm (清代)

杭州西湖《绉云峰》,高2.6m 英石,青黑 (清代)

上海豫园《玉玲珑》 高3m余,太湖石 ( 明朝)

苏州《瑞云峰》 高5m余,宽3m,70多孔洞,现第10中学(原织造暑旧址),打列江南三大名石第一.

明朝

苏州《冠云峰》,留园(清代)

北海公园《云起》,高3m,太湖石 (清代)

北京中山公园《青莲朵》,高2.1m,芙蓉石,后乾隆提名《青莲朵》

南宋

苏东坡《雪浪石》,现河北定州51039医院 ( 宋代)

米芾《石丈》(又名:石圣拜石),现安微无为县图书馆 (宋代)

北京宁寿宫《须弥坐灵璧石》,声若洪钟 (清代中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红釉随形笔山》,13.5*5.8*6cm (明朝)

台北故宫博物院《翡翠白菜》,镇馆之宝之一 (清代)

台北故宫博物院《腊肉石》,镇馆之宝之一 (清代)

四川江油太北洒厂《石牛》 (战国)

现代

《绉鸡》戈壁玛瑙,重91.2克,天价(评估为1.3亿元)

《岁月》一老妇头象,戈璧玛瑙,重约一公斤(评估为0.96亿元)

《弥勒大佛》来宾黑珍珠,重约50公斤(北京)

奇石的种类

因为石种命名方法不同,各地习惯叫法不一,全国己查到资料的石种有四五百种,现选较为有名或各地主要石种简录如下,仅供参考。

传统石:灵壁石(安微)、太湖石(江苏)、英石、昆石。

广西:大化石、马安彩陶石、贺州黄蜡石、柳州草花石、柳州墨石、三江彩卵石、三江黄蜡石、来宾纹石、石胆、三江黑卵石、百彩腊石、天峨卵石、邕江石、浔江石、运江石、马山石、大湾卵石、灵山花石、安陲青石、桂平太湖石、柳州彩霞石、武宣石

广东:潮州黄蜡石、阳春孔雀石、花都菊花石

湖南:排碧乡穿孔石、渫水浪纹石、湖南水冲彩硅石、渠水奇石

湖北:长江石、襄阳石、穿天石、汉江石、黄石孔雀石、渔洋石、三峡雨花石、黄荆石、堵河卵石、下坪河石

山东:长岛球石、崂山绿石、济南绿石、竹叶石、泰黄石、崮山卵石、紫金石、梅石、淄博文石

福建:九龙壁

浙江:锦纹石、天竺石

江西:庐山菊花石

江苏:南京 雨花石、栖霞石

安徽:栖真石、景文石、安徽紫金石

云南:龙泉石、巧宁石、大理石、黄玉石

河北:曲阳雪浪石、涞水云纹石、太行豹皮石

北京:燕山京谷石、北京星辰石、金海卵石、房山青石、拒马河石

内蒙古:葡萄玛瑙、巴林石、戈壁石

河南:河洛石、嵩山画石

东北:松花石、釉岩玉、长白山玛瑙。

陕西:汉江石

甘肃:西夏风砺石、兰州石

宁夏:黄河石、宁夏玛瑙石、贺兰石

新疆:大漠奇石

青海:河源黄河石、青海丹麻石、玉树彩纹石、青海星辰石、青海桃花石

四川:长江石(宜宾以下)、乐山福石(岷江流域主要是绿泥石、葡萄石、红黄蜡石、碧玉、汉白玉、马边河彩玉石等45种以上)、金沙彩、达州卷纹石、绵阳彩花石、茂县大理石

重庆:夔门千层石、龙骨石、重庆花卵、长江石

贵州:贵州青、乌江石

台湾:龟甲石、台东梅花玉、油罗溪石、绿泥石、台东西瓜石、台东黑石、澎湖黑石、铁钉石、台湾玫瑰石、澎湖玄武石、关西黑石、宜兰石胆、关西梨皮石、花莲金瓜石、埔里黑胆石、高雄砂积石、埔里铁丸石、南投龟甲石、南投铁丸石、国姓铁丸石

手玩石

奇石按大小与搁置地分手玩石、居石、雅石、园林石与景观石。最具修身养性的奇石应属手玩石。

手玩石体积较小,一般在10cm以下,重在1.5kg以内。三闲者(有爱奇石的闲情,有闲钱,有闲时)用于摩裟、活动手指血脉,促进循环,增强握力与臂力。玩石者一边玩石,一边品味小石的形、质、、纹、韵味,修炼自已的情趣。手玩石小巧,易于捎带,玩时在手,不玩时放进衣裤口袋,还利于以石会友。

手玩石的优劣,主要在形、质、、纹、韵的综合构成情况。有一些俗成看法:形状以球状、椭圆状,表面光洁者为佳;质地以玉石、玛瑙及石质细蜜、脂润者为好;泽以深冷(黑、绿、兰)为上,被手摩裟后不显脏,被皮肤上的油脂浸润后,还会形成亮丽诱人的包浆;手玩石的纹以简约(图案简洁)或纹带变化规律者为妙;手玩石的韵味主要体现在形状上,既利于手指翻转与用力平衡,将石放在平板上旋转,其轨迹还给人以浮想、灵动之美!

手玩石的大小配置,因人而易。身体强壮者可选大点的,一般重1.5kg左右;身体一般的,可用1kg左右;老弱病残者可选0.5kg以下的。

手玩石因常被自已或朋友们赏玩,其表面孔穴中易藏脏物或细菌等,应常用热水与肥皂清洗,凉干后再用,用一两天又变得光泽亮丽。

家有小孩的,尽量不让他们玩,一是防止吞入口中;二是防备不慎打破玻璃陶瓷制品等。

本文发布于:2022-12-12 17:1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1225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来宾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