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金银花

阅读: 评论:0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南江金银花品质独特,碧、味甘、清香、富硒、天然。经科学鉴定,其内含的绿原酸含量达6.38%,木犀草苷达0.108%,黄酮氨基酸含量居中国金银花之首。

南江金银花南江金银花富含绿原酸、木犀草苷、芳樟醇等30多种挥发油和三萜类化合物、10多种无机元素。经四川省药检所、重庆中医药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测定,南江金银花绿原酸含量一般在5.5%,最高达12.3%,高于省内外同期取样的其它种一倍以上。以优质南江金银花为原料生产的南江金银花茶产品,碧、味甘(微回甜),天然、质佳,口感良好、汤靓丽、花形秀美,是常用的天然保健饮品。

植物特征

南江金银花,花蕾细棒槌状,上部花药所在部位较粗,直径1.5—2.0毫米;上部以下细长,弯曲至拳曲,其中部直径0.8—1.0毫米,长2.8—5.0厘米。个体纤细,皱缩。表面黄棕以至红棕,被毛或近无毛;萼筒长圆形,萼齿有毛。花冠细筒状,上部稍开裂至完全开裂成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雌蕊1,有1细长花柱。残留叶下面有薄薄的、由细短柔毛组成的毡毛。气清香,味甘微苦。

药用价值

南江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炎及解热、保肝、降压、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延年益寿等作用,是常用中药材之一。

中医认为,金银花性味甘、寒,归入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的功效,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现代研究认为,金银花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三萜皂苷类、各种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金银花于体外有一定的抗钩体作用,对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金银花还有抗炎及解热、利胆保肝、降血脂、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功效。

在金银花组方作为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之前,非典肆虐时,上海曾推出“六味汤”用于高危人预防流感,其中也包括金银花。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看来,金银花的抗病毒效果比板蓝根好,“但是因为比较贵,而板蓝根作为一种常见药相对易得,因此才会被推荐。”

南江金银花当然,与所有中药材一样,药用金银花须对症下药,也存在禁忌。《本草逢原》谓:“金银花,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但气虚脓清,食少便泻者勿用”,用时必须配补气健脾之品。

产地环境

全世界忍冬属植物约200种,中国有98种,广布于各省区,而以西南部种类最多,其中可供药用的品种达47种。

四川省南江县位于嘉陵江流域渠江水系巴河上游,地处米仓山南麓,跨北纬31°50′—32°45′,东经106°27′—107°10′,幅员面积341718平方千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县地势南低北高,东西边缘较中部高,海拔在360—2508米之间,相对高差2148米。

南江县属北亚热带秦巴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62℃,多年平均降水量11881米米,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山上山下气候差异悬殊:海拔800米以下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海拔1000米以上气候阴冷潮湿,夏短冬长,光热条件差。全县主要以四川较典型的紫土———黄红紫泥水稻土为主,该土壤主要由白垩系城墙岩属厚层浅砂岩和厚层紫泥岩风化的坡、残积母质发育而成,母岩黄化明显。这种紫土绝大部分轻度潴育化,少部分轻度至中度潜育化,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是适合金银花生长的最佳生态区。

历史渊源

金银花最早被记述在梁·陶弘景《名医别录》中,书中说:“今处处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宋代苏轼等所著的《苏沈良方》第一次提到了金银花一名。书中说:“四月开花,极芬,香闻数步,初开白,数日则变黄,每黄白相间,故名金银花。”

本草书中对金银花的记述则首见于南宋王介《履岩本草》,该书说:“鹭鸶藤,性温无毒,治筋骨疼痛,名金银花”。

南江金银花明代,《本草纲目》中说:“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为要药……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

南江县位于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由于其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历史上就有种植金银花的传统。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南江县在中国率先人工栽培金银花。

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南江召开了“金银花人工栽培现场会”。

南江县常年种植金银花的农户达到10余万户,占全县农户的70%左右,金银花种植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之一。但是,由于金银花的种植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其品种、工艺、质量等参差不齐,一千克金银花一般只能卖到十多元钱,农民常常增产不能增收,严重制约了其产业的长远发展。

2001年,为支持革命老区、扶持传统产业,国家质检总局正式确定南江金银花项目为全国第三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极大促进了金银花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了推广金银花的标准化生产,南江县质量技监局与当地政府、农业、科技等部门共同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金银花研究所、金银花产业发展中心等机构。为了规范并方便农民实际操作,南江县质量技监部门组织制定了包括育苗技术、苗木分等分级、栽培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有关标准9项,建立了金银花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其中育苗技术规范和苗木分等级标准,大幅度提高了金银花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并且成功地利用种子繁殖金银花种苗,彻底解决了长期制约金银花发展的种苗繁育这一瓶颈。

南江金银花2002年,南江县新建标准苗圃40公顷,可提供种苗1100万株,可新植金银花1500公顷。在扩大面积与产量的同时,县质量技监局还与县农业局合作,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采摘、加工、分级、贮运等标准,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规范化种植的金银花已达4000多公顷,比2000年增长了3倍,其产量和产值也达到了110万千克和2100多万元,分别比实施农业标准化前增长了120%和170%。

生产情况

2005年,南江金银花获保护后,相关企业新增产值1500万元,新增税收3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60个,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30元。

2005年,南江县在明江河流域建起了“百里金银花”标准化种植示范带,建成金银花示范基地17个,发展金银花行政村321个、示范农户171家,种植面积从2001年的533公顷扩大到9000公顷。

2007年,南江县累计栽植金银花面积达到23.4万亩,投产面积11.6万亩,年产干银花3610吨,加工金银花茶310吨,金银花露800吨,实现产值1.2亿元,产区花农人均收入增加468元。

2011年,南江县共建成兴马乡木罗村、鸡公嘴村、赤溪乡活水村等35个专业示范村,累计栽植金银花面积26万亩,投产10多万亩,年产干银花765万公斤,加工金银花茶39.5万公斤、金银花露500万公斤,实现产值2亿多元。

2012年,南江金银花基地已发展到28万亩,产量约100吨/年。

产品荣誉

南江县是“全国金银花生产基地县”、“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60强县培育县”、“全省优势特效益农业金银花基地县”。

2006年,南江金银花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2005年,南江金银花中国·四川国际农博会获“银奖”。

南江金银花2002年,南江金银花获首届中国西部博览会“优质产品奖”,“全国无公害农产品”。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南江金银花原产地域范围以四川省南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南江金银花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范围的通知》(南府发[2004]44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四川省南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环境条件要求

南江县现辖行政区域内海拔400米至1200米的地区。饮用金银花宜种植在黄壤、黄沙壤的地块。

(二)生产加工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药用金银花选择忍冬、菰腺忍冬、灰毡毛忍冬药典品种;饮用选择细毡毛忍冬、灰毡毛忍冬。

2.种苗标准。苗高50厘米以上、分枝2个以上、茎基直径0.3厘米以上。

南江金银花3.采收。药用金银花在60%的花蕾达到二白期至大白期时即可采摘;饮用金银花当鲜花花蕾40%达到三青期后期时即可采摘。晴天采摘,做到露水花不采,病虫花不采,开花不采。

4.烘焙干燥。药用金银花采用晒干或机烘控制水分9%左右,冷却后入库。

饮用金银花进行蒸汽杀青,然后用烘干机80℃至90℃快速烘干,当水分降至8%时,出烘冷却后入库。

(三)质量特

1.药用金银花。

感观特:金银花干品直径1.2毫米至2.5毫米,长3厘米至5.5厘米。表面黄褐或黑褐。

理化特:绿原酸含量在5%至8%,含水量≤9%。

2.饮用金银花。

感观特:金银花干品直径1毫米至2毫米,长2.5厘米至5厘米。表面黄绿或浅黄,有特殊的青香气,味甘、微回甜。

理化特:绿原酸含量一般在5%至8%,含水量≤8%。

专用标志使用

在南江金银花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南江金银花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南江金银花“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本文发布于:2022-12-21 05:00: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152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南江金银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