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街,赣州东大街

阅读: 评论:0

1958年

赣州城改造,在拆了城门的同时,连同镇南门、百胜门一带城墙一并拆尽了。百胜门类似于东大街的龙头,百胜门消亡后,它有些失了龙头的感觉。好在向东延伸的赣江路把它残余的威严延伸并捎往了热闹的红旗大道、八一四大道,乃至繁荣的贸易广场、火车站;还有东河大桥这一赣州城第一座钢筋水泥大桥如彩虹般将水东与城池相接,较之消亡的东大街头的百胜门,东河大桥具有更开放的意识与作用。

查赣县城厢图得知,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抗日战争情愫影响,赣州城的街名有了历史上的一次新的大变动,如这东大街被更名为百胜路,还有和平路、中山路、南京路、新赣南路、大公路、建国路、复仇路、东北路等等街名,也是这一时期形成的。赣州城内外连接的桥历史上有四座:大木桥一座,浮桥三座。大木桥位于现东河大桥的稍上游位置,另三座浮桥分别是1170年知州洪迈修建的建春门外的东河浮桥、1174年知州周必正修建的南河浮桥、1077年知州刘瑾修建的西河浮桥。

有趣的是,在这东大街的首尾两处的百胜门与建春门之间的贡水旁,则建满了码头,货物吞吐如云,贡江桅杆如林,是个商业繁荣之地。兴国、信丰、于都、石城、宁都、会昌、福建码头毗邻成片,以至抗战时期被称为全国十四大繁华城市之一。其实,从唐、五代、宋、明、清这千百年来,偏安一隅收容了无数客家迁徙流民的赣南中心城市赣州,长时以来便是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的。

在今天东河大桥桥头的稍南数十米,有一巨大的污水出口(俗称水汊口),简朴无华,却流淌了近千年的岁月,原来却是全国绝无仅有孤品级国宝——福寿沟。宋熙宁年间(1068-1077),虔知州刘彝在州城作水窗(下水道出闸口)十二个,视水消长而启闭,以息水患。可惜,现仅存龟角尾、八境公园内与这东河桥头前三个水窗遗址了。全长12.6公里的福寿二沟,为城内二个城下排水系统,全城雨水与污水全通过二沟排入章贡二江。从某种意义上说,福寿沟之刘彝的伟大丝毫不亚于八境台之孔宗翰。

先农坛

东大街外曾有先农坛,当是祭祀人类先祖神农氏炎帝的处在,从地图上看,应是现天竺山附近的位置了。有趣的是,古天竺寺却并不在今天的天竺山内,而是在隔河相望的马祖岩下的一山腰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亲临古天竺寺,写下了吟咏赣州的最古老的诗篇:“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既写出了古天竺寺乃杭州天竺寺分寺之渊源,也表明了赣州天竺寺是个美丽境界。后来,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来过这里,又47年后,受贬惠州途经赣州的苏东坡又循父亲的足迹再度踏访天竺寺。于是,天竺晴岚之八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内容,便愈加声名旺盛起来了。

今天,赣州城3664米古城墙的东起点便是昔日百胜门旧址,从这里登上修葺一新的城墙,赣州八境竟有五处风景扑面而来--东面的马崖禅影、南面的宝盖朝云、西面的雁塔文峰、隔岸的榕风窑韵、脚下的城堞桥浮。隔岸的古天竺寺,因失了浓郁的森林之庇护也同时失了天竺晴岚之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的古天竺寺老树新芽,于马祖岩下、贡水岸上盎然再现新姿。

赣江路

1984年,由于独占贡水风光,直通赣江源头,东大街被尊称为赣江路。东大街的历史彻底消退,东大街的一切风流浪漫都留给了浩浩贡水,或是沉淀在了积满沧桑的古城墙上。

本文发布于:2022-12-29 03:56: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179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大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