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旅游景点主题活动总结「红旅游景点主题活动总结报告」

阅读: 评论:0

参观红教育基地的意义是什么?

参观红教育基地的意义是红旅游是培育“红”下一代的重要课堂,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我党一项重要的任务,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参与的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

通过开展“红旅游”活动,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行之有效。

扩展资料: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相关项目的不断推进,红旅游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这种传承文明、振奋精神、增加体验的旅游形式正在旅游市场上不断升温。

我国大多数红旅游景点仍然面临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形式单一枯燥、精品意识薄弱等问题。如何讲好红故事,提升文化内涵,如何创新发展形式,促进商业形式的融合,成为推动红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虽然“红旅游”的概念在中国是原创的,但类似的活动在国外已经存在。从巴黎公社墙和英雄墓到莫斯科红场,从朝鲜万景台到越南胡志明纪念馆,从印度甘地纪念馆到南非祖先纪念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主题贯穿始终。

红旅游论文

内容摘要:发展红旅游,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红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词:红旅游 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是红旅游的内涵、资源、特、品牌,是红旅游的突出特质。红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精神和红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旅游产品。红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景点、红基地、红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 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旅游资源,是红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 、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主题,又要跳出红局限,把红旅游、绿(自然生态)旅游和古(历史文化)旅游、蓝(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 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旅游品牌,扩大红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旅游资源特,在特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来带动相关产业� �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2006.2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3.谷玉芬.红旅游与红资源关系解析.商业经济,2006.3

4.刘筱秋.把旅游业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中国旅游报,2005-6-13

红旅游的基本特点

1、学习性

红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2、故事性

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到一些红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

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缺乏实景地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和“姹紫嫣红”的美感。这里除了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观等陈旧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人为缺陷之一。

3、参与性

有些红旅游景点的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景点努力过头,出现城镇化、商业化、舒适化的倾向,有损害红旅游本质特的危险。为避免重蹈覆辙,红旅游点应紧跟体验经济的潮流,突出旅游节目的参与性。红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

扩展资料:

挖掘红旅游资源内涵与“研学旅行”相结合

红旅游资源具有的厚重的革命历史内涵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对广大人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珍贵教材。

红旅游资源的革命历史遗存和旅游吸引力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具备着实现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和旅游载体统一的条件。而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是当前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从红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看,历史赋予革命老区人民的红旅游资源,是加快推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具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政治意义。

研学旅行切实符合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红旅游资源涵盖了研学所要传授的很多内容,比如历史、党性、民族英雄、革命精神等。当前应充分利用国家“研学旅行”的政策措施,抓住红旅游载体作用,实现寓教于乐的双赢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旅游

谈谈你对红旅游的认识和理解500字

红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决定将红旅游内容进行拓展,将1840年以来170多年之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充分显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旅游范围,这就更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红旅游把红人文景观和绿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学习性

红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的旅游教育,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度。如德国一些州就对中小学生进行反法西斯的修学旅游做了专门立法,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国人的旅游与学习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开展的红旅游,是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它完全可以归类于修学的大类,定位于朝觐“革命圣地”的专题旅游,列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序列。

故事性

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到一些红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缺乏实景地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和“姹紫嫣红”的美感。这里除了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观等陈旧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人为缺陷之一。

要让红旅游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有强烈吸引力的、大众愿意自费购买的旅游产品,还需要妥善处理红教育与常规旅游的辩证关系,其中的关键是以小见大,以人说史。历史典故往往形象、生动、有趣,容易让英雄走下圣坛,贴近众和生活,产生亲和力。因此,要深入发掘红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参与性

有些红旅游景点的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景点努力过头,出现城镇化、商业化、舒适化的倾向,有损害红旅游本质特的危险。为避免重蹈覆辙,红旅游点应紧跟体验经济的潮流,突出旅游节目的参与性。红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

发展意义

红旅游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红旅游是为了弘扬中� �的民族精神。红旅游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是一条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造福于社会的良性循环之路。我们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对于对红旅游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总结出的发展红旅游的意义。

1、红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

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弘扬革命传统是新时期对广大人民众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红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红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是贴近历史和生活的大课堂,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

2、红旅游不仅是革命精神的实践之旅,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红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合,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是我国旅游产业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国际经济学界被称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统计,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从事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我国的红旅游资源从东南沿海到雪域高原,从商业经济重镇到穷乡僻壤,绵延曲折,逶迤万里。红旅游带动了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老区的招商环境,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比如当年红军医院旧址所在的井冈山小井村、琼崖革命根据地所在的琼海市椰子寨村,依靠红资源迈上了小康之路。

3、发展红旅游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契机,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内地很多地方都在对“红景点”进行修缮。湖南省花垣县对国立八中进行全面维修和保护。国立八中也修缮了“国立八中旧址纪念碑”。花垣县在保护修缮好花垣县第一届县委遗迹的同时。保护和利用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其所代表的先进文化,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红旅游景区讲解员工作总结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导游部的成员XXX。今年X月X日,我走出旅校门,变成社会人,光荣的成为了太旅的一员。我非常高兴,这高兴不仅源于我对导游这一职业的向往,更有我对能在太旅扎根、收获幸福的自豪。

细数工作以来的五个多月,和领导、和同事、和客人交流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太旅大家庭的温暖,自己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工作上的突破和个人的成长,这些成绩取得和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点滴细节,汇成一张成绩单,下面请允许我做一一介绍:

一、善于适应环境,做合格职业人

回顾201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充满希望、迎接挑战的一年。今年1月16日,吴中太湖旅游区正式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6月22日,苏州太湖游客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太旅的第一代导游员,我更有责任、更有义务为“全面走进太湖时代”、迎接“吴中明天更美好”而奉献青春。

来到太旅,来到导游部。我就秉持“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努力适应新环境、新变化,坚决服从领导安排,和同事间建立友谊,通过实地踩点学习景点知识,并在实践带团中不断摸索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在这里,作为90后的我,正以崭新的面貌,谦逊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宾,服务地方旅游业。

二、敢于迎接挑战,争做政务导游员

自7月工作以来,我带团21个,(担当全陪导游2次,地陪导游19次)

计24个工作日。其中政府类接待团3个,旅行社老总踩线团6个。热情的介绍,周到的服务让游客印象深刻。

游客中心接待方面,43批次客人中,包括俞书记、金区长在内的政府类接待14次,兄弟单位以及旅行社老总参观团9次。我不断推陈出新,整理完善游客中心讲解词,以“接的不同人,说不同的话”为标准,渐而讲解得到了领导的悉心指导与高度肯定。

三、勇于担责扛担,配合组长工作

8月份,我参加的景区公司组织的竞聘。虽然意料之中的落选,然而领导的肯定让我更添足了动力,鼓足了干劲。我配合部门组长工作,尽力分担部门工作。而后,同城网服务台交由我负责,主动联系,积极工作,得到了双方领导的高度好评。

今年10月,太湖绿V站在我们游客中心正式运行。作为吴中区团代表,我有幸成为了这里的一名青年志愿者,并负责起上下沟通、内外联络和日常性工作。爱心义卖、旅游咨询、景点宣传,都收到了一定成效。今年12月,太湖绿V站被团区委授予“优秀志愿者组织”,本人也被授予“吴中区生态环保志愿者之星”称号,还被团区委推荐为“苏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候选人。

四、乐于参加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我乐于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我认为这不仅能丰富自己的阅历,也能提高个人的素养。自工作以来,我先后参加了区志愿者培训、集团DIY讲师培训以及集团勤廉书画展等活动,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同时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比赛,如景区公司导游员大赛,景区公司主持人大赛等,均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刚刚结束的吴中区讲解员大赛上,我一举夺得“金奖”,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五、勤于学习思� ��,不断夯实基础

我极富求知欲,因为这不仅是个人所求,更是业务需要。不充电的导游绝非好导游,不热爱学习的导游也无法更优秀。因此,我通过利用业余时间读书解疑,活学活用,并实地考察,虚心学习,以提高自身素养和知识储备量,以此为游客提供文化讲解,做出文化大餐。

当然学是无止境的,服务亦如此。前些日,我与单位正式签订了合同,我非常欣喜,非常感动。但冷静之余,也有种种反思。反思自己在讲解过程中是否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与优秀导游间的差距在哪里?反思自己在服务中还需完善那些方面?明年是否能做到让所有的客人高兴、满意?确实,个人有待提高的太多太多,无论知识储备、个人素养还是服务技能。我愿努力奋斗,不懈怠,不动摇,与太旅共同发展,再创佳绩!

本文发布于:2023-02-26 16:0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2126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