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颜•晋行︱2019年山西人文游学(下)

阅读: 评论:0

晋颜

晋行

“空山新雨后”,新的一天,我们在山西洪洞槐树下寻根,在王家大院寻觅晋商文化,在夜晚的舞台中寻味平遥。

洪洞大槐树

在中华大地上,华夏儿女们的一个共识便是对“家”有着无限的眷恋,不论走到哪里,故乡的那片土地,永远是我们心之所系,梦之所驻。“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今天的第一站,我们来到山西大槐树下寻根祭祖。

大槐树根雕门

大槐树根雕门寓意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踏进了这道门,就开启了寻根问祖的第一步。

通过半天的参观学习,我们了解到大槐树下的故事:在大槐树下,即将迁民的刘氏三兄弟把自家的锅砸成三瓣,作为日后相认的信物。几十年后,其后代在大槐树下成功认亲,抱头痛哭……

观戏

然而这只是众多感人肺腑故事的冰山一角。被迁者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几十年风雨兼程,动摇不了山西人寻血脉亲情的初心;几代人梦想延续,不变的是深入骨髓的记忆。

大槐树

经过代代相传,今天,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华夏儿女在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拜祭祖先,寻到属于自己的家族姓氏,并绘制迁徙地图。

祭祖

绘制迁徙地图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点点去探寻,去追溯,愿天下心系家园的游子们,都可以不再漂荡,早日归家!

王家大院

告别了蕴含着无数情愫的大槐树,我们又来到了传世28代的王家大院,探索其先代流传下来的祖训,寻晋商文化的奥秘。雨中徒步寻王家大院的记忆,也别有一番滋味。看!雨后的天空,澄静透明,如孩子们干净剔透的眼睛。

漫步在王家大院中,体悟一砖一瓦中蕴藏的晋商精神——义利并举;一字一句,一块匾额一扇门,饱含着整个家族绵延的对子孙后代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谆谆教诲。王家子孙也并没有辜负祖宗的期望,敢为人先,带领家族持续走向繁荣昌盛,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聆听讲解

楹联

又见平遥

夕阳西下,我们来到了平遥。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夕阳的照射下散发着无限的魅力。我们通过观看精彩震撼的情景剧《又见平遥》,进一步了解她,认识她。

情景剧《又见平遥》

晋商精神是一种勤奋谨慎、简约克己的修身之道,是一种一诺千金、恪守诺言的诚信品质,更是一种同舟共济的社会担当。在今天,它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行而思

刘思辰:今天我们与平遥再次相遇,将近三个小时的情景剧,夹杂着感动和震撼。镖师们英勇果敢,铁血刚毅,却也不失柔情。由赵家一家之难,上升到了几百家共同的责任,这是一种伟大的家国情怀。剧目的全程,观众融入其中,仿佛这些事都是我们所经历的。一幕幕的特效画面直触内心,做人不要忘本,侠肝义胆,心怀家国。血脉会成为传承这种精神的介质。又见平遥,问君叶落何处,归根何方。

刘燕:《又见平遥》体验式实景剧给了我极大的内心冲击。它一改往日戏剧的表现形式,使我们可以很真实的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与平遥城内的每一个角进行互动。我们既像是一个看客,又像是一个亲历者。232名镖师换取王家血脉的延续,“平遥人做的不是生意,是人的德行”。我深深地为之震撼,为平遥人的道义精神所感动。

百年岁月,血脉传承,历史不会为谁停留。但一路走来的我们,却永远不会忘记于灯光下的惊鸿一瞥。

晋颜

晋行

新的一天,作为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平遥古城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

晨读

漫步明清街,远远就可以看见高高矗立的市楼,这也是古城中最高的地标。

明清街是平遥古城的南大街,为古城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能够鲜明地折射出古城文化的光彩。这里荟集大小古店铺多达百个,并不宽阔的街道两侧,矗立着古朴的门框。脚下花岗岩道路上留有深深浅浅的车辙印痕,仿佛当年马车上的铃声就回荡在耳旁,车水马龙的街道,此起彼落的叫卖声,无一不显示着平遥古城当年的繁荣。南腔北调的方言中,马蹄声声贯通出一条明清时期名声显赫的金融大道。

明清街

提起金融,必然想起晋商,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协同庆钱庄票号

协同庆钱庄票号是中国票号业中一家独具特的票号,对顾客讲究以民为本,童叟无欺。初次体验的我们,登上揽柜房,学习古老的学徒技巧;换上大褂,融入到辉煌的晋商文化之中;走过金灿灿的过道,深入当年地下金库的遗迹,充分了解到昔日的晋商辉煌。置身于协同庆,晋商的进取精神、敬业精神、体精神扑面而来。

晋商行大道、重仁义、守诚信,于逆境中坚守“无德不成商”的初衷,对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仍有深刻的借鉴与启示。

协同庆学徒体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来形容平遥县衙再合适不过了,它是一个集六部于一体的多功能行政单位。

行走其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县衙体系的完善,还感受到建筑牌匾文化的讲究,如“亲民堂”的“民”字多一点,寓意着作为地方父母官凡事以百姓为先,以百姓为重。

县衙认真聆听讲解

聆听“晋商魂”

平遥古城的漫步,协同庆票号的学徒体验,让我们对这座古城,对晋商充满了好奇。入夜的“晋商魂”则为我们揭开了晋商的神秘面纱。

吴红霞教授以她风趣的语言,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走进晋商百年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繁荣世界,引领我们探索晋商百年辉煌的“以利弘义,经世济民”文化精神。

讲堂合影

行而思

这一天真可谓收获颇丰,同学们聚在一起,分享着一天的感受,想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大家听。

侯一凡:平遥古城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历经沧桑,经历过岁月的沉淀。每一栋建筑都是传统的样式,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几百年前的平遥城也是如此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样的平遥古城,令人深陷其中,恋恋不舍。

郭凯旋:流水潺潺,冲不走古城印记;岁月悠悠,带不走文化身影。踏上一块青砖,似乎瞬间少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扰,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数不尽的古都风韵,闹市繁华,尽收眼底。满城的青砖伴着瓦漆,密布着的凿痕似乎正在向人们宣告、倾吐着他们数百年来所经历的风霜雨雪……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来之,学之,愿以晋商为鉴,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体精神。

晋颜

晋行

博物馆是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地方,它是一本厚重却富有趣味的历史书,又是一座沉淀着无数珍贵记忆的宝库。博物馆教育让我们透过一件件安静无声的藏品,追溯古往,照亮未来。这便是我们参观博物馆的意义。

今天,我们将在博物馆中品味香气扑鼻的陈醋,令人齿颊留香的面条;体味厚重五千年历史,平凡的煤炭精神。

一路从运城北上晋中,走过山西各个城市。今天,我们来到蕴含着璀璨文明的山西省博物馆。在这里,仿佛又走过一遍山西。我们饱览镇馆之宝侯马盟书,木板漆画,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鉴赏它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精湛的技法。祭祀的酒樽,陪葬的玉器,肃穆的佛像,五千年文明的摇篮,厚重的历史传承,浓缩在每一件展品之中,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里。

参观山西省博物馆

山西面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代程敏政对于山西的面食这样评价到:“美如甘酥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可见其味道之绝美,内涵之丰富。

在山西面食博物馆我们不仅品尝了爽口的刀削面,还欣赏了面食传承人王张龙师傅精湛的表演。他脚登独轮车,头顶面团,双手握刀,一片片又薄又匀的面片从空中飘落。表演过后,我们还亲身体验面食的精细制作过程:轻揉细搓,形态各异的兔子、小猪、猫耳朵便在我们的手中产生。我们在品尝中、体验中体味面食的唇齿留香和面食制作的匠心独运。

体验面食制作

“亿年修炼变乌金,地动天惊静养身”,古人对煤炭于烈火之中迸发出炽热之光有着极大的赞美。今天我们就来到中国煤炭博物馆,领略山西煤炭文化,感受煤炭精神。

在短短十几分钟的4D煤炭电影里,我们了解煤的一生。煤在地热和压力的作用下形成泥炭,经历变质作用,转化为烟煤和无烟煤,需要亿万年时间。当我们头戴矿工帽,行走在黑暗的矿洞之中,听讲解员述说古今开采技术的演变;坐在狭窄颠簸的矿车里,体会矿洞工作者平凡劳苦的工作,感受煤的来之不易。

聆听讲解、体验煤炭工人工作历程

今天,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煤炭的使用价值,工艺之美,更是一代代平凡英雄们用他们不平凡的一生辛勤付出所铸就的伟大的煤炭精神。

“无醋不吃饭,无醋不成席”可见山西人对于醋的依恋,今天我们就来到“华夏第一醋园”老西醋博园深度了解山西的醋文化。

未进园内,一股浓郁的醋香就向我们袭来。经过酸香绵长的醋坊,我们来到美和居酿制技艺传习所。东湖人精湛的技艺,不忘初心,坚守始终的敬业精神打造了闻名天下的美和居老陈醋,使得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顺着石板路走去,我们参观了陈醋的酿制过程。陈醋的酿制通常要经历蒸、酵、熏、淋、陈五步工艺,八十多道工序。我们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品尝着陈醋的淳香,感受着匠人的传统工艺。

参观老西醋博园

行而思

崔鑫:下到矿井里面的巷道非常窄小,黑暗,安全性很差。即使在现在,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这就是挖矿工人工作的环境。我们很少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是平凡背后的不凡。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谢谢你们!

黄芮雪:自古就有面食起源地之称的山西,有“面有百种,一种百法”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面有很多种,一种面又有很多种做法。所以说这是一个爱好面食者的天堂。在这所面食博物馆中汇聚了山西的多种面食,如猫耳朵、花馍、臊子面等。既可以品尝又可以体验,可以说这是一座“能吃的博物馆”。常吃面,但却不知怎么做,如今也可以来体验一番。带领我们的大师傅做什么像什么,但到了我们手里就变得奇形怪状的,真是万事都需要一定的功夫啊!

三晋之行,我们用最坚定的脚步去丈量这片富有历史韵味的土地,领略着山西山川风物的斑斓辉光,了解着山西历史文化的沧桑记忆。

晋颜

晋行

6月8日是山西游学之旅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晋祠。

晨读

初识晋祠

题晋祠

北宋·范仲淹

神哉叔虞庙,地胜出佳泉。一泽甚澄澈,数步忽潺溪。

此意谁可穷,观者增恭虔。锦鳞无敢约,长生去水仙。

是什么使晋祠举世闻名?晋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又有着怎样的独特艺术?带着疑问,我们走进晋祠。

初入晋祠,映入眼帘的是正在修缮的戏台。今天是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晋祠文物修缮专家李老师和陈老师悉心为师生介绍戏台修缮的过程,解答有关文物修缮和遗产保留的问题。看着师傅们一笔一划勾勒文物的彩,我们仿佛进入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现场,感叹师傅技艺高超,也感悟了经历风雨的不完美艺术正是历史的见证。

李老师和陈老师为师生讲解文物修缮的知识

修建晋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开国之君唐叔虞。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史记》称此为"剪桐封弟"。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悬瓮山下修“晋祠”纪念他。

晋祠之秀

晋祠里最多的莫过于各种庙堂建筑了。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建筑结构严谨,里面各路神仙的雕像,堪称完美。

晋祠铁人,虽然经历了800多年的雨雪风霜,依然神态威武、气概不凡,至今明亮不锈,被后人称之宋朝的“不锈钢”。我们在此不禁感叹宋代科技的发达,古人的智慧。

茅以升曾评价“鱼沼飞梁”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四个方向能够同时走人,四通八达。《水经注》记载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十字行桥梁,架桥结构突出了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的发达,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

中国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北有气度非凡的故宫,南有婉约内敛的苏州园林,都不及圣母殿质朴清雅、瑰丽的贵气,足见其匠心独运。

晋祠铁人、鱼沼飞梁、圣母殿

晋祠之悟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是山花烂漫,芳争艳的绚丽风光还是草木的劲瘦秀挺,天空的云淡风轻,都是独属于晋祠的美。

晋祠之美,美在园林建筑的艺术气息,美在中华民族蕴藏在建筑中的深厚文化。

在这里我们遇到本次山西游学过程中,最年长的讲解员。看得出,老爷爷对本次的讲解做了很多准备,一路走来,每一个景点前,老爷爷都要先嘱咐我们站好,靠近些,然后用他那不诙谐但很能启发我们思考的语言,来介绍晋祠的历史和建筑特。

讲解结束后,老人饱含深情地说:“晋祠是一个值得再来的地方,李白三游晋祠,每次都感叹于它的美与奇,我希望同学们能再来这里,我还会为大家讲解。”从老人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跟随我们游学全程的冯敬老师,看到了每一位山西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来示范身为山西人的骄傲与责任。我们仿佛在此刻对山西寻根之旅有了答案:身为华夏子孙,将华夏文化之根深植于内心深处,让华夏文明开枝散叶,鼎盛繁茂。

感谢导游爷爷及冯敬老师

我们的2019山西游学之旅即将画上句号。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是有限度的,而学问是无穷的。山西之行,我们受益匪浅。

游学,是在行走中学习,在行走中实践。行走让我们了解地方特文化与历史的同时在精神方面满足自身需求。游学是心灵进行阅读的一个过程,与心灵对话,在游学中完善自己,造就自己,走上更高的台阶。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踏上归程。

踏上返程之路

6月8日,我们结束了2019山西人文游学返京。

在结营式上,高二3班张辛夷同学带我们回顾了六天的山西之旅,“我们行走在三晋大地上,在盐湖纵观地质变迁的鬼斧神工;在大槐树朗诵祭文,追寻家族姓氏的迁徙之路,饮水思源,怀念先祖;从《又见平遥》的实景剧中穿越百年,与赵易硕一起走一遭送镖的漫长路途,体会晋商风骨;雨中漫步在灵石王家大院,细品一对对楹联中的内涵,感悟晋商的儒士风范;走进平遥古城的票号,漫步在明清一条街,感受当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荣辉煌;在山西博物馆中寻展品,展开一场心灵上对话;在面食博物馆当一回大厨,亲手体验面食的制作;在煤炭博物馆探究煤的演变;在醋博园用嗅觉感知山西陈醋醇香四溢。”

2019山西人文游学闭营

也许有的人起初对山西的印象是土地贫瘠,生活落后,经历这样的游学,我们知道,晋国也曾独霸中原,晋商的足迹也曾遍布四海,汇通天下,山西有着灿烂悠久的文化、醇朴的大地生机勃发。山西有关的历史、人民、风景、味道,都将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怀晋致远,游学之旅结束了,我们的身心依然在路上,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继续前行。

课程建设 | 学生发展中心

文字 | 张新然 张依然 邱 艺 张辛夷

刘 燕 王新蕊

指导老师 | 田 飞 冯连军

图文 | 山西游学团队

编辑| 学校官方媒体工作坊

|www.bhsf-fs

|||

-END-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10:16: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2735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山西   游学   山西经济   文化   晋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