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 | 太平寺街:古刹边上开镖局

阅读: 评论:0

太平寺街位于旧城西门里,南起泉城路,北与西城根街相连,因街西旧有太平寺而得名。明清时期,因东邻的高都司巷尽设钱庄票号,这条街便成为镖局的聚居地。上个世纪中期以后街上的房舍大都为民居。2002年随着泉城路拓宽,除街上的个别小院外,其余全部拆除。

千年古刹,

拂云蔽日竹影底

提起太平寺,熟悉济南佛教史的朋友可能不会陌生,这座始建于唐初贞观年间的古刹,承载了济南千载的佛教辉煌。

据史料记载,太平寺在明朝之前唤作“孝感寺”,因寺南有一汪孝感泉。泉水流经寺前,汇合成池,然后折流至僧厨,出于墙外,北穿街巷民宅入大明湖。

孝感泉的形成,与孝子有关。传说,这里曾经居住着一对母子,两人相依为命。母亲年纪大了,每天都要喝新鲜的水。但是这个地方四周没有任何水源。儿子是个孝子,为了母亲不受委屈,便跑到数十里外的南山给母亲挑水喝。年复一年,风雨不断。后来儿子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此地便涌出了一汪泉水,供母子使用。附近的人们就把此泉水唤作“孝水”(南燕晏谟《三齐记》)。后来,唐玄宗得知这个故事很感动,就在天宝年间,敕令改“孝水”为“孝感水”,泉水穿过的寺庙,就被叫做孝感寺(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孝感泉的形成,传说与孝子有关

因为孝感泉的故事上达天听,所以孝感泉又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历史上的三次著录均在其内。孝感寺也因为泉水而声名远播。

明初,燕王朱棣为与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于建文二年(1400年)挥师南下,不久便兵临济南。时任山东布政使司参政铁铉据守省城,在位于西门要冲的孝感寺中存放了大量武器。燕师在济南、东昌连吃败仗,久攻不下后无奈放弃济南,绕过山东攻破南京。朱棣登基之后,存放兵器的孝感寺就改名为太平寺。

太平寺在明清两代的济南丛林中,可谓翘楚。寺庙历代都有修缮,风景极佳。据记载,寺庙中泉水环流,更有碧竹千竿,拂云蔽日,不见天。盛夏时节,济南闷热无比,只此地清风生凉,让人不觉炎暑为何物。清代中期之后,竹子虽遭砍伐,但是殿宇宏伟,泉水清澈环绕,曲径幽深,风貌不啻当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孝感水还外流至小明湖(今位于大明湖西南门南面,启明街以东,寿佛楼后街以西。该湖自南向北足有二百多米,宽约30米,后被掩埋),之后水位下降,泉水不再外流,蜷缩在汇泉饭店的后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兴建三联大厦后又移址重修泉池。泉池以石砌岸,长3.4米,宽两米,上盖水泥板,池岸自然石镌“孝感泉”三字。太平寺也因多年失修,逐渐衰败。上世纪六十年代,寺庙的主殿被拆掉,变成了济南刺绣总厂剧装分厂的厂舍。僧房等亦改建为居民平房,分别隔开,今已难寻出太平寺的遗迹。

镖局的聚集地

高都司巷多票号,太平寺街尽镖局。

清朝二百多年,因邻近西门外大道和高都司巷。太平寺街成为镖局的聚集之地。

镖局,又称镖号,旧时交通不便,客旅艰辛不安全,保镖行业应运而生,镖局随之成立。镖局保镖主要有水路和陆路。镖师上路,不但要会武功,还必须懂得江湖上的唇典,即行话,以便同劫镖的绿林人物打交道。走镖时,如果发现路间摆着荆棘条子,必须做好准备和劫路人见面。如果攀上交情渊源,彼此认同一家,便可顺利通过。否则只好凭武艺高低。

太平寺街因街西旧有太平寺而得名

清人笔记中,有的记载镖局和票号(钱庄)是顾炎武、傅青主共同创建组织的,主要是为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传说顾炎武虽年年旅途跋涉,却不闻其资金匮乏,历经大野、关山险峻,不闻其遇“盗”,原因就是他与傅青主共创镖局、票号。

清朝时,济南太平寺街是镖局的聚设处,而东邻的高都司巷则是钱庄票号的聚设处。每家钱庄的高大柜台上都摆放着天平、戮子,专门经营碎银兑换元宝、元宝兑换碎银以及汇兑业务,其中有几家是山西人经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近代银行的设立,镖局这种旧时代的行业逐渐被淘汰,而钱庄票号虽苟延残喘了一个时期,也终归成为历史。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12:5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2871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