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组房山老照片说起

阅读: 评论:0

很多FU友对我们房山的风景区如数家珍,但是,今天青春房山给大家发布的,或许是一段我们都不太了解的悲惨历史……

让我们先从一组照片看起:

▲八路军挺进斋堂

▲平西、平北、冀东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在西斋堂附近,冀热察挺进军正在伏击敌人

▲儿童团团员正在埋地雷

▲门头沟区王家山惨案遗址

▲妙峰山摩崖石刻

▲八路军攻占香山碧云寺

1938年3月,八路军邓华支队挺进平西斋堂,冀热察挺进军创建了平西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当时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各一部)、房山、涞水大部,昌平、良乡(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及其附近) 、涿鹿、涿县(今涿州市)、蔚县、宣化、怀来等县一部,1100余村,人口约30万。

在抗战的历史中,

有一段我们都不愿直视的时光,

这段历史,因为太过黑暗;

这段历史,因为惨绝人寰;

但是,这段不愿直视历史,

我们从未遗忘……

是时候直视一个词语,一个再不说就真的来不及了的词语——慰安妇。一个在多年里,从未被忘记的体。

仅中国,在1932年到1945年间,被日军蹂躏的女性人数是20万。到了2012年,公开资料显示,幸存的慰安妇只剩32人。至今,中国内地慰安妇幸存者仅剩15人。

这个数字仍在减少……

《三十二》,这部以数字命名的纪录片,既简洁地强调了“抢救历史”的紧迫感,也是对时间和生命流逝的无奈叹息。

韦绍兰老人,就是那三十二分之一。影片的43分钟,只不过是记录她人生,薄薄的一页书。

一页,就让你读出力透纸背的沉重。

有些历史,不能忘记。

视频:纪录片《三十二》预告片

2012年12月,80后导演郭柯以“慰安妇”为题材,历时两年,拍摄记录了这位生活在广西桂林的“慰安妇”韦绍兰。

当时全国仅剩32位“慰安妇”幸存者,故将片名取为《三十二》。

《三十二》曾在国内、美国、英国多地展映,获得主要的奖项有:

所获奖项

2013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蔡涛)

2014年,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4年,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短片

2014年,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5年,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永久收藏

生命是什么?

这部纪录片诠释另一种含义。

《三十二》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漓江打开尘封的往事。

青山秀水,江水静谧。

你不会想到,在这方灵山秀水,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

韦绍兰在《三十二》中亲口告诉你:

1944年,韦绍兰被日军掳走,送至马岭慰安所。噩梦开始于此。之后,慰安妇成为了她另一个身份,一生最耻辱的身份。

▲广西马岭镇慰安所遗址

2012年的冬天,镜头下的韦绍兰92岁,住在这间瓦房。

《三十二》很静,只用镜头安静地记录老人日常生活,没有旁白与煽情的配乐。

岁月在韦绍兰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她佝偻着背,挎着布包,走出村子。走过石桥,走过村上的公路。沿途尽是安静的镜头语言。

一天生活开始了,像所有普通老人一样,淘米煮饭,洗衣洗菜。很难想象,韦绍兰在1944年的马岭慰安所经历了第一佳鸡排 什么。

如果她不说,谁又知道她经历了什么……

七十年,很长,长到是我们的大半生。时至今日,韦绍兰依然记得那一年的故事。她坐在床边,用当地的土话,开始讲述。

92岁的韦绍兰逻辑依然清晰,只是,语言极其平迪士尼 淡、简单,听不出太多情绪。但随着叙述的深入,你会发现,记忆是怎样牵动着她的每一条神经。

先是对战火连天的惊恐。

某个封藏的角落忽然被碰触了一下,掩面而泣。

嘴里继续说着,却不由自主捏紧了双手。

最后是怔然望向采访者,沉默,无言。

好像语言永远也没办法形容那件事,眼泪永远也滴不完心里的苦海。

她说,三个月后的一天,她趁着看守的日本士兵打瞌睡,背上仍在襁褓里的女儿,逃出了慰安所,噩梦这才结束。

在那三个月,韦绍兰被野兽们折磨;此后的一生,她被“慰安妇”这个身份折磨。

一回到家,她就哭了。之前只知道害怕,没顾得上哭。看到人回来了,丈夫却说她“到外面去学坏”。

婆婆和邻居都说,你别怪她,别怪她。丈夫怎么想也想不过,就躲着她,一个人闷声到山后去砍柴。

后来,她想到自杀。之前太害怕,也没顾得上想。喝了药,被邻居救过来,才没死掉。

《三十二》提醒我们:原本我们只知道“慰安妇”这个词,却没有看过“慰安妇”如此讲述曾经,我们知道日本人曾经在慰安所的兽行,却很难看到,幸存下来的“慰安妇”如何走过余生。

纪录片只有43分钟,可它隐藏了许多故事。就像这一去一回的两个镜头——老人走路去镇上领钱,回来坐了一辆面包车。

是因为领到了钱,才舍得坐车回来?还是走去已经用尽了体力,回来只能坐车?或者在镇上遇到了同村人,顺带把她捎回来?

不知道。正如我们不知道,韦绍兰老人如何度过了那些默默垂泪的日夜。我们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像韦绍兰一样的老人。

如果没有《三十二》,你不会知道韦绍兰老人在那时怀了孕;你不会知道罗善学内心的挣扎;你不会知道92岁的韦绍兰,依然忘不掉70年前的那一天……

纪录片的最后,韦绍兰老人回忆起十三四岁时,她和一男女青年,围着邻村的老伯学唱民谣,好开心,像接新娘子一样。

镜头慢慢上移,转为空镜,从人世抽离到自然,和开头是一样的景。这时响起了老人唱的民谣:

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

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有些经历,在时光的打磨下,会铭刻进你的身体。当诉说到自己的遭遇时,语言朴实的韦绍兰老人,居然说出了像诗人般洗驻马店汽车站 练的表达,眼泪都是往心里流的。

在这个句子面前,多少人的文笔都要黯然失。这是苦难天长日久的结晶。韦绍兰老人居然不止一次地说了,“世界真好”。

韦绍兰的故事,在《三十二》里告一段落了,但还有更多慰安妇幸存者的故事值得我们聆听。

导演郭柯在两年后,又开始筹备新的一部纪录片。只是,数字从《三十二》变成了《二十二》。短短两年,幸存者中有10位老人相继辞世。

为了让这段历史让更多人知晓,2016年底,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在腾讯公益开放平台发起“唤醒慰安妇历史记忆”项目,目标筹款100万元,募集时间56天。

最终,获得28803人支持,筹款1000467.23元,解决了剧组燃眉之急。

目前,《二十二》还没正式公映。但自7月7日起,在全国38个城市陆续展开大规模点映活动,8月14日全国正式公映。

如果能到排片的话,去看看吧。

那个年代有说不出的残酷,无数人家破人亡,悲痛记忆伴随一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15日发布了《北京抗战遗存指南》,公布北京全市范围内的10处精选抗战遗址地点:“七七事变”爆发地卢沟桥、房山区十渡风景区内的平西抗战纪念馆、延庆区龙庆峡景区的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顺义区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北京植物园内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海淀区香山脚下的抗战名将纪念馆、百望山森林公园内的黑山扈战斗纪念园、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场遗址、昌平区南口战役旧址,以及反映日军屠杀的延庆区岔道活人坑遗址。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说起这个纪念馆,得先追忆一下当年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平以西的房山、良乡、宛平、昌平、涿县、涞水、蔚县、涿鹿、怀来、宣化、怀安、阳原12县,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最前沿。在八年抗战中,平西抗日根据地像一把尖刀直插华北日伪的统治中心。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览内容,主要反映了从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八路军创建、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领导平西军民英勇抗击日寇,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

房山是革命老区,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有共产党员传播革命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涌现了“老冒山六壮士”以及军医县长杜伯华、宁死不屈的傅兴远长春到哈尔滨 、鞠躬尽瘁的赵然、诗人战士陈辉、大义凛然的晋耀臣、捐躯献子的王大妈广州起义时间 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动人事迹。

如果大家来到这里,可以看到这里的展览分五个部分:“日寇侵华,救亡兴起”;“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

无数革命先烈,为抗战流尽tfboys六周年直播在哪看 了最后一滴鲜血。有的留下了名字,很多没有留下名字。进入仁怀市 纪念馆,你会先看到一幅平西军民紧密团结抗战的浮雕,由此打开了抗战的历史长卷。

抗日根据地和纪录片

似乎把昨天的历史拉到了我们眼前

它们告诉了我们

有些历史不是篡改,就能让我们遗忘

有些历史不是沉默,就能让我们遗忘

在这片平静而博大的土地上

我们的先辈一次次抗击外侮

这段历史

如同这段失去的时光

让我们又一次回到了过去

我只想说,这并不是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参考来源:人民日报、Sir电影、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华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青团中央

- ED -

- 行者无疆 -

- 人物志 -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20:2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012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