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此村:古物汉砖随处见,神秘故事越千年 ‖梁耀国

阅读: 评论:0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141站:古城村(毓秀台)

许昌此村:古物汉砖随处见,神秘故事越千年‖老家许昌

文‖梁耀国

“老家许昌”号:zgljxc

311国道许昌至鄢陵段改成观光线后,途经此路的大货车都被撵到了许昌到张潘的公路上。鉴于许昌到张潘这条道上货车忒多的事实,为安全起见,我决定去古城村走乡间小道。

其实,现在的乡间小道皆修成了清一的水泥路,与大公路比起来,仅仅是路窄、弯多罢了,但非常适合休闲骑。(想看看上一站老梁逛了哪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 曾刨出一缸宝物的许昌此村,神奇的故事耐人追寻 ‖梁耀国 )

走张(潘)古(桥)公路,在张潘镇北东拐,有条小水泥路直通门道张村。路上,能看到三姓柏(相传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坐骑曾拴于此柏上,故名三姓柏)和张公祠(敬奉张飞的祠堂,亦称包公寨)。

下图:公路边的石碑。

老北京人好养鸟,想不到张潘人也好养鸟。一进门道张村,很多农家大门口挂着鸟笼,少则一两笼,多则十几、二十几笼。笼里的叫燕,啾啾啾,欢实地叫着。

我推着车,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间,错过了拐往古城村的路口,竟然从门道张村走到了庄挨庄的董庄村。董庄村街两侧也到处挂的都是鸟笼。听旁边晒太阳、听鸟鸣的大爷说,鸟食都是他自己配的。

出董庄,见坑沿处有个大土堆,以为是个墓冢,问翻地的老乡被埋者何人,老乡呵呵一笑,说那是座废弃的砖窑。我一听,也为自己的神经质尴尬地笑了。

我轻车熟路穿过即将出穗的麦田,到汉魏故城内城边缘,寻尚存的史迹。很快,在一陡崖处,我发现了埋于地面一米以下、约二尺厚的汉砖汉瓦堆积层。之所以断定它们是汉砖汉瓦,是因为它们个大、厚实,具有极强的时代印记。

我俯下身子,掏呀掏,期望掏出一个完整的东西来,然而,不是公砖的残件,就是母砖的残件;不是片瓦的残片,就是筒瓦的残片。

拽着构树柔韧的枝条,我登上内城遗址,恍惚间,在沁绿的麦田上,仿佛又矗立起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丞相府等巍峨的建筑,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杨修写的《许昌宫赋》:

于是仪北极以遘(gou,相遇)撩,希形制乎太微。xxxxxx,结云阁之崔嵬。植神木与灵草,纷蓊蔚以参差。而乃置天台于x角,列执法于西南。筑旧章之两观,缀长廊之步栏。重闺禁之窈窕,造华盖之幽深。俭则不陋,奢则不盈。黎民子来,不督自成。于是天子乃具法服,戒僚。x低徊,天行地止,以入乎新宫。临南轩而向春,方负之屏风。凭玉几而按图之,想往昔之兴隆。

作为同题作文《许昌宫赋》,卞兰的文采,并不输主薄杨修的。卞兰文中描绘的许昌宫是这样的:

入南端以北眺,望景福之嵯巍。飞栋列以山峙,长途邈以委蛇。见栾栌之交错,睹阳马之承阿。转挟曷以相因,若流水之扬波。木无小而不龙,材靡隐而不华。懿采而发越,玮巧饰之繁多。双辕承,丹梁端直。明窗列布,绮井x嶷。其阴则有望舒凉室,羲和温房;隆冬御x,盛夏重裳。同一宇之深邃,致寒暑于阴阳。修栏荫于阶砌,崇栋拂乎x仓。绮组发华,翡翠生光。丹草周隅,灵木成行。非窈窕之至贵,孰能升于斯堂。

两段丽文,把许昌宫之气势、之景况,一览无余地展示给了读者。其中,卞兰文中提到的“景福之嵯巍”,何晏专门写了《景福殿赋》。此赋成文的背景是,魏明帝想要去东巡,害怕天气炎热,于是在许昌建了此殿。殿宇建成后,命何晏作赋记之。现撷取文中两小段供大家欣赏:

远而望之,若摛(chi)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嵩山而戴垂云。羌瑰玮以壮丽,纷彧彧其难分,此其大较也。若乃高甍(meng,屋脊)崔嵬,飞宇承霓。绵蛮黮x,随云融泄。鸟企山峙,若翔若滞。峨峨嶪嶪,罔识所届。虽离朱之至精,犹眩曜而不能昭晰也。

坐高门之侧堂,彰圣主之威神。芸若充庭,槐枫被宸。缀以万年,綷(cui)以紫榛。或以嘉名取宠,或以美材见珍。蔼蔼萋萋,馥馥芬芬。尔其结构,则修梁彩制,下褰(qian)上奇。桁梧复叠,势合形离。赩(xi)如宛虹,赫如奔螭。南距阳荣,北极幽崖。任重道远,厥庸孔多。

虽然节选了文中的一少部分,笔者却把景福殿的巍峨和神韵,淋漓尽致地给描绘了出来。

从内城的高台上下来,沿着台下的路沟,径直朝古城村骑去。沟底,铺了一层碎砖碎瓦,估计耕地时,农民嫌其碍事,随手捡起丢进去的。

村东口,搭建一简易牌坊,横额上书:王府之家。两侧对联是:入村来四方秀美;出门去八面纳财。

下图:村东口的简易牌坊。

走进村子,但见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辆垃圾清运车,穿梭在村街上,将家家户户丢弃的生活垃圾、生产垃圾运走后,集中作无害化处理。

我去哪儿网机票 到位于十字街西北角的村委会,发现大门紧锁,只好悻悻离开,盲人摸象般,一个人在村子里瞎胡转悠。

下图:村委会。

不愧叫古城村,在村子里转悠的时候,不时看到被丢弃路边的古物:一根石梁、一件柱础、一盘石磨、一个石臼。最多的,则是侧面图案迥异、几近完整的汉砖被随意地摆在矮墙上。

行至南街时,忽看到路西有两座西屋,都是两棚楼,便好奇地寻了过去。听到狗的狂吠声,女主人疾步从屋里走出来,喝住狗叫,问我谁。我说明来意,宋颜梅老人告诉我这处老宅叫程家大院,东屋、堂屋都被扒了,只剩下了西屋。听她家掌柜说,这所房子是清光绪年间盖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经仔细观察发现,门窗上的横木,以及门墩中间的挡板,都是用柏木所制。尽管受岁月侵蚀的痕迹很重,表面布满了裂纹,依然结实如初。硬木做的方格窗棂,看似木呆笨,实际可实用,既能透光,又能防止小偷从这里进入屋子偷窃,一举两得。

南边那所房子二楼的窗户比一楼的小了将近一半,上下长,左右窄,呈长方形。窗户周围镶了一圈砖雕,雕工细腻,制作精美。窗户上方,各突出两个圆形的砖柱,其中北数第二个镌刻“吉星”二字。依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对称美的规制,南数第二个上面应该刻“高照”二字,然而什么都没有,都是光面。问主人缘故,她也说不上来。

院子的东侧,开了一片菜园。菜园周围,用古砖摆了一圈半截墙。墙上,有不少稍有破损的汉砖。老人说这些砖叫刘秀砖,早些年村里水不旺,都是掏井从几米深的地下掏出来的。

我好奇地问,过去的宫殿都建在高台之上,为啥砖瓦会被埋于地下。老人答道,古城村过去是洼地,有可能就在老城河上。历史上,多次水失古城,于是把砖瓦淤到了地下。

这时,一辆三轮车停在外面的空地上,从车上下来几个人。老人说来亲戚了,急忙过去迎接,简单安顿住,拐回来继续给我讲古城村的千年古事。

汉魏故城分内外城,外城东西宽约三里地,南北长约五里地。东边到城角徐村、盆李村,西边到段庄村、营王村;南边到城南董村、后湖村、城后张村,北边到城后董村、城后徐村。门道张村应该是外城北城门的位置。内城东西宽约一里地,南北长约二里地。古城村地处内城与外城之间,它和毓秀台分别把着内城的西北角和西南角。

内城里的庄稼地都属我们古城村,我们习惯称之东城里、西城里、南城里、北城里,只是分属不同的生产队而已。过去,内城的地势要比现在高出许多,生产队那会儿,见天起土平地,一次起二三尺,起了两次,就起成了如今的样子。

下图:宋颜梅老人和她的祖屋两棚楼。

我看老人的亲戚一直在附近晃悠,想必有要紧事等着去办,便借故告辞。临走,老人告诉我,你出去后往南,路东坐个老头,叫程远敬,九十了,是我们村年纪最大的,他知道的多,你去问他吧。

我依言寻去,果然到了程远敬老人。据老人讲,毓秀台过去可大,上五亩,下十亩。台子头里(南边)有两处院,山门三间,西屋三间。东院有棵大杨树,一搂粗。院里架了口大钟,一人多高,拿砖头砸一下,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能听见。

台子下边有个地洞,四十五里长,直通许昌北。他记事时,在南天门门口挖出很多小皮钱(铜钱)。

下图:汉砖残件。

毓秀台东南有前湖、后湖两个村,归临颍管。据传,以前真有这两个湖,听说是挖土垫内城和毓秀台而留下的。为方便汉献帝和文武百官去湖上游玩,专门建了座铁桥。铁桥前些年被挖出来过,后来怕被破坏,又重新埋到了地下。

谈及村里的逸闻趣事,老人说他们浦东机场 停车费 村过去有个铁人,一顿饭能吃一口袋馍。吃得多,自然干活也有劲,一太平车青皮黍秆,一人就能拉走。去西山拉煤,人家不让过,他掀起一个车轱辘,赶着骡子就冲了过去。半道,他想借瓢水喝没喝成,他一胳膊夹起一个石磙,把井口给堵上了。人家一看这情况,赶紧给他说好话,他这才给人家挪开。

我们爷儿们正聊得热闹,老人的家人喊他回去吃午饭。为不耽误老人吃饭,我只好选择离开。

下图:程远敬老人。

我骑上车,来到汉魏许都故城遗址简介前,轻诵着上面的文字:

汉魏许都故城,也称张潘故城,东汉献帝建安时期之都城和魏之东都,分内城、外城。内城系皇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心,周代许国都城原址,呈方形,周长九里一百二十九步。外城乃汉献帝都许时所扩建,周长15里,此处也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方,原许国都城和许县治。据《许昌县志》记载,城内的建筑除街房、民宅、官署外,著名的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兴殿、永始台、毓秀台、丞相府等,魏文帝黄初三年改许县为许昌。此城是西晋时期之重镇。东晋时,后赵石勒数次攻许昌城。南北朝时,此城毁于兵火。从20世纪70年代起,考古学家对汉魏故城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察,发现故城文化层堆积厚约6米,上层为汉文化层,中层为二里岗文化层。现在内城西南隅献帝祭天之坛毓秀台,外城西北隅汉张公(张飞)祠仍存。

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图: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大门。

穿过翠柏簇拥的甬道,来到毓秀台下,但见有一斜砌进基座上的石碑,碑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毓秀台的古往今来:

毓秀台位于内城西南隅,高15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是汉献帝祭天之地。据说,昔日的毓秀台,台下布列着数十座豪华的宫殿式古建筑,是汉献帝祭祀前暂歇的地方。据《汉魏故城图》载,毓秀台前有汉御殿,是天子祭天时斋戒沐浴之所,还有神厨、宰牲亭等。台上原有天爷殿、天王殿、东西厢房、山门等建筑,四周雕栏玉砌,正中耸立着一座高峻的坛庙,叫玉皇殿,也称天爷庙。庙顶为圆锥形,庙基为方形,体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传说。从大殿拾级而下,是青砖铺就的广场,这里有象征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石像,正中矗立的一尊青铜巨鼎,叫神坛。广场两旁有月神台和雨神台。毓秀台下有个宽八尺、高一丈的地洞门,穿过地洞门就是六十阶青石甬道,当年天子就是从这里登上台顶的。这些均已不存。毓秀台是汉魏许都故城在地面唯一实物遗存。

以上文字到底是专家撰写的,详实而完整,但我觉得,比起老乡们零零碎碎口语化的叙述,却少了那么点鲜活性。

锁好车子,我以朝觐之心,登上毓秀台。

下图:毓秀台山门。

漳州市芗城区

山门外的对联是:玉宇广润包罗天地玄机;日月混元造福万物生灵。横批:乾坤浩大。

台顶有三座殿宇,坐北朝南的正殿是天爷庙。东殿供奉的是鸿钧老祖,人祖爷等男神仙,西殿供奉的是老祖母、太极母等女神仙。

天爷庙门框上的对联是:四面云川都到眼;万家烟火最关心。携程亲子 横批:天明如镜。门上还贴有一副对联:朵朵祥云捧圣;条条倦气盈空。横批:风轻淡荡。

东殿门框上的对联是:常来世上送千祥;每向人间增百福。门上的对联是:世间应无切齿人;平生不做皱眉事。横批:烟霞缥缈。

西殿门框上的对联是:黑暗尽消大千明;神光照处天地赦。门上的对联是:声摇夜雨润桑田;朝发彩霞眩太空。横批:日丽非常。

站在毓秀台的南端,看庙的女居士分别给我指了盆李、后湖、城南董、营王等村的位置。那一刻,我突然萌生出君临天下的感觉:那些村庄,那些麦田,那条许昌与临颍的界河,莫非皆为“王”土?

下图:右为天爷庙。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为此,钟爱许昌文化的我们,于2016年1月申请成立了志在宣传许昌文化的公众平台——“老家许昌”:“老家”随身携带,情感永不落下。截止到2020年4月24日,“老家许昌”公众平台已刊发原创文章3000余篇。

注:1、 本文原题:《古城村的千年古事》。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砸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7:26: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083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许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