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洋镇,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辖镇

阅读: 评论:0

地理环境

气候:临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1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628.6毫米,年平均日照1866.4小时。

大气质量:空气质量优,符合国家一级标准。

地质条件:属地质稳定地区,地质条件良好。

经济

白水洋工业起步较早,机制比较灵活,全国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就在这里诞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工艺礼品、医疗器械等特产业,是临海市最大的工艺礼品生产基地。工艺礼品行业以各类铁制、塑料及木制日用工艺品为主,主要产品铁制烛台、衣夹、塑料日用品、日用刷等远销欧美各国,并形成注塑、金属拉丝、木材加工及印刷、包装等配套产业;作为工艺品行业中的新兴产品,灯笼业也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白水洋镇双港正成为全国灯笼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并开始走出国门。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效益农业不断得到发展。投资近1400万元的渭溪水库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为发挥灌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罗渡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期完成。上游农业示范园区进展顺利,界岭水库渠道延伸工程已经动工,工程进展较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初步形成了东魁杨梅、翠冠梨、高山药材、豌豆、茶叶、茭白等十大特农产品基地,呈现“市场牵基地、基地带农户”,种植加工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临海市西部工业园区是临海市四大工业园区之一,位于白水洋镇区西翼,规划2平方公里,是以工艺美术、旅游用品等轻工、低污染工业为主的生态型现代化工业园区,区位条件良好,自然风光优美,是临海市西部地区的工业中心。已形成塑料、铁制及木制工艺品等特产业,并且有良好的配套基础,园区内企业享受临海市政府赋予的各方面优惠政策,并已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基础设施,区内水、电、路网均已完成。

临海市西部工业园区秉承“低门槛进入、低成本运行、高质量服务”的宗旨,以超低的地价、专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发展效益农业初见成效。

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白水洋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国首创股份合作制企业,以此为基础,经济和社会各项白水洋镇事业均得到了巨大发展。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6613万元,财政总收入2487万元,区域综合实力已稳居临海西部第一。区域经济的素质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工艺礼品、医疗器械、包装纸箱、建筑材料四大支柱产业迅速发展,增势强劲。双港红灯笼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灯笼生产基地。骨干企业逐步形成规模,8家企业列入临海市希望企业行列,一家企业列入临海市实力企业行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镇先后有4家企业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外向型经济取得新突破,5家企业取得外贸自营进出口权。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建成了罗渡、上游两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东魁杨梅、翠冠梨、茶叶、茭白、蚕桑、高山药材、豌豆等特农产品,实现规模种植,集约经营,知名度不断扩大。2001年11月份,白水洋被省林特局命名为“浙江杨梅之乡”。城建、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积极扶持培育要素市场,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先后建成小商品、蔬菜、牲畜、五金家电等5家专业市场。

教育

白水洋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投资上千万元改造中学教学设施,投资1200万元建设白水洋中心小学形成了幼儿、小学、中学、职教等完善的教育网络,重视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白水洋小学被浙江省少工委确定为首批“省网络实验学校”,双港小学被评为“台州市首批农村示范性实验小学。

白水洋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来商贸发达,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大败倭寇,留下诸多民间传说;朱洗先生在此求学、研究、传学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白水洋“黄沙狮子”是临海传统文化之一,名扬海内外。民间小吃文化得天独厚,狗肉、豆腐、馒头、十四日、锤肉等小吃之前冠以“白水洋”之名,就会身价倍增,足见其魅力。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中心镇建设初具规。近年来,白水洋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委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重新编制了总体规划,切实加大了城镇建设力度,建成区面积从1.5平方公里拓展到2.6平方公里。广筹城镇建设资金,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临海市四大工业园区之一的西部工业园区、镇自来水厂、供销大楼、地税大楼、中心幼儿园等一批重点工程,道路、电力、电讯、给水、排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心村建设、旧村改造和高山移民力度不断加大,镇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大大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科教兴镇已在全镇形成共识,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得到推行。

基层党建得到加强,社会环境祥和。白水洋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了镇党委、政府自身建设、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和非公有制企业组织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十五期间,白水洋镇将以“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三产富镇”战略为依托,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大飞跃,农业效益大提高、城镇建设大突破和社会事业大发展,把白水洋建设成为经济强镇、商贸重镇和现代化小城市。

旅游

风景名胜

谢深甫墓

谢深甫墓,在白水洋镇水晶坦村保宁寺,位于原保宁寺东面后边的山坡上。保宁寺始建年代不详,初名“永明”,五代时,名僧德韶重建。宋天禧元年(1017)改额。南宋开禧元年(1205),谢深甫家乞为香灯院。1948年,因建统祭堂小学,而将寺院大殿拆毁。今厢房内尚住有四户农民,已成为自然村。

白水洋镇谢深甫(1139—1204),字子肃,临海人。年少时颖悟异常,并立志为学。南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初授嵊县尉,因政绩显著。为邑人钱端礼荐为昆山县丞,不久出任浙漕考官,“一时人物皆在选中”(《宋史》卷394)。后任青田知县,为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等荐于朝,宋孝宗召见,询问用人之道,谢深甫建议不用妄诞矫激、趋时徇利的人,而应进用德才兼备的人才。孝宗喜之,谕宰臣曰:“谢深甫奏对雍容,有古人风”(《宋史》卷394)。乃除籍田令,迁大理丞。江东大旱,擢任常平仓提举,制定救荒条目,“所全活一百六十余万人”(《宋史》卷394)。绍熙元年(1190),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绍熙二年(1191)为临安知州,三年(1192)除工部侍郎,进兼吏部侍郎。四年(1193),再兼给事中。庆元元年(1195),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迁参知政事,再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庆元六年(1200),进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申国公、进岐国公、改封鲁国公。宁宗不许:“卿能为朕守法度,惜名器,不可以言去”(《宋史》卷394)。召坐赐茶,并御笔书《说命》中篇及金币以赐。拜少保,授醴泉观使。二年(1202),拜少傅,遂致仕。卒后,而追封信王,易封卫王、鲁王,谥惠正。著有《东江集》,今已佚。谢深甫墓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有坟坛五道,墓道分列两边,墓阔约15米,高1米余。墓面系乱石砌成,中嵌约1平方米的斗形石构墓表,上刻“谢公深甫之墓”。原碑早毁,此碑系1982年时,其裔孙所重立。墓的地面建筑已无存,墓前石雕于明时即因保宁寺僧谋吞墓产而被破坏。考古调查表明,地面建筑等虽毁,但墓室基本保存完好。1958年和上世纪90年代的两次盗墓,因墓室筑造比较坚固,均以失败告终。此外,第三道坟坛坎脚尚存石雕文官一个,高约二米,面部稍有崩损。另有部分残雕分别散落在墓前、原寺院放生池统祭堂小学和山野田间等处。

代表人物

历史名人

张布

白水洋镇张布(1139—1217年),字伯敷,号澹斋,临海祥里(今白水洋镇祥里村)人。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得中进士,历任信、潭、抚三州教授,以及大学录、枢密院编修、秘书院丞等职,升刑部郎中,因言事忤当朝宰相,而出知徽州。后辞官归里,以教授为业,卒赠礼部侍郎。所著《四子六经讲解》一书,为理宗赏识。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白水洋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本文发布于:2022-11-18 10:2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5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白水洋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