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建筑与湿热气候关系研究——以西关大屋为例

阅读: 评论:0

Research 研究探讨
297
岭南传统建筑与湿热气候关系研究
—以西关大屋为例
张静刘佳男刘淑娟
(广东白云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450)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8)07-0297-01
摘要:广州特有的地理气候特征,多元的文化组成形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西关大屋对岭南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
在通风、遮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应对,并且结合广府文化和审美,创造出了很多代表地域文化特,适应特定气候、节能低技
但是符合当代生活需要的优秀建筑作品。本文重点研究西关大屋对湿热气候的应对方法,通过学习总结出适应湿热地区建筑一
些技术手段。
关键词:西关大屋;亚热带湿热气候;通风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理、动植物等环境因素的总称。人文环境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等非物质因素。民居是在这个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下经过漫长的历史逐渐形成的。民居是一种民俗现象,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的一种形式。广州地处岭南,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一种,千百年来为了适应岭南当地的环境、风俗而创建出来的一种民居建筑。本文重点讨论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对西关大屋的影响。
1 广州的气候特点分析
广州位于南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典型的:气温高、降水多、日照多、风速小。
气温高,年平均气温接近21.9℃。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695.9mm,一日最大降水量的记录为284.9mm。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有1800小时以上。风速小,通常情况下,广州市的平均风速并不大,年平均风速只有1.9m/s。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
常年炎热、多雨的气候是的广州传统建筑西关大屋对气候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遮阳和通风上,预防太阳直射光,防水防潮等措施。西关大屋很好的体现了祖先对气候应对提出的建筑形式和方法策略。
2 西关大屋对亚热带湿热气候的应对策略
适应地方气候是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充分利用各地区自然环境气候,在没有电器机械使用的情况下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民居对于气候的回应也是当代建筑设计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2.1西关大屋建筑体规划的处理
广州传统民居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在历史上的西关是指荔湾旧城区商业较繁华的地带。荔湾区街区道路以南北向为主,大小街道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广州建筑湿热气候特征应对,建筑以小面宽和大进深为主。建筑平面布局南北向为主,利于通风和采光。大多数西关传统建筑采用狭长形体、开敞式布局,这样既方便气流室内外贯通,又不妨碍建筑物和房屋之间的空气流通。
冷巷是岭南体建筑处理的精髓,在气候上负担着通风和排水等多种功能。冷巷分为两种,一种连接各个室内空间的通道,这种通道不受太阳辐射,带走生活余热,称为“室内冷巷”。另外一种是处于两栋建筑之间,此种巷道两面墙可以相互遮阳,并且减少太阳直射光照入巷道内部,此种巷道成为“露天冷巷”,也就是“青云巷”。青云巷是传统西关建筑当中常见的建筑空间设置手法,纵向分布的交通巷
道,地坪一般前低后高,形成逐步升高,取义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之意。青云巷分布在建筑的一侧,无需穿越厅堂正屋,到达各个建筑空间都很方便。
冷巷是建筑排列组合当中形成的窄巷道或者建筑一侧流出的窄廊子。冷巷截面积小,风经过时会加速风速,风压会降低。与之相联系的房间外墙的热空气都会被带走,冷空气进去带走热空气,达到通风降温的效果。
2.2西关大屋建筑单体平面的处理
“三边过”是西关大屋的基本形式,即为建筑面阔三间,正中间为正间,左右为偏间,建筑左右设置冷巷。进深三进,第一进正间为中庭,左右为倒座房和偏厅,偏厅后面多设置带阁楼的房间。正厅后面按照顺序分别为天井、轿厅,正厅后面多设置天井相隔,偏厅多设置轩廊,轩廊上面开侧高窗采光通风。在三边过的西关大屋当中,正厅各通高空间形成重要的纵向穿堂式空间,是住宅的重要纵深轴线,也是整个建筑纵深通风的重要空间。
三边过的西关大屋大门位于立面正中间向内凹成门廊,中间设置大门,这种做法成为“凹斗门”或者“回字门”,是强调入口空间的做法,内凹空间也是为了形成遮阳避雨的灰空间,亦是对岭南气候的应对。
西关大屋的正门中间为住宅的大门,从外到里大门分为三层,分别为脚门、趟栊与板门,这就是著名
的“三件头”。趟栊门是一种古老的防盗门,整个门看上去像一个大木框,中间由十几根圆木组成,圆木之间留有空隙,风可以从缝隙中穿过,趟栊门挡人不挡风,是对岭南湿热气候最好的应对。
2.3西关大屋垂直空间的处理
风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地面开阔的位置风雅高,城市内由于建筑密度大风压较小,平均风速低。例如,楼梯间就是根据楼梯间底部和顶部温度差不同形成气压差,产生拔风效应,也就是烟囱效应。临近水面的陆地由于白天和晚上水面温度高低变化也会形成风。
西关大屋的里面空间层次相对简单一些,厅堂部分多为架空通高空间,可形成上下温度差,形成垂直通风系统。大门和后勤天井又可以形成水平方向的穿堂风。各通高厅又是各个阁楼的公共交流空间。
天井是西关大屋中的重要的室外空间,天井为室内提供了通风和采光,西关大屋的正厅前面多设置天井,丰富了建筑空间层次,强调轴线和纵深感,为室内的通风采光起到了重要作用。天井根据厅堂的大小空间大小不同,面向天井的中庭一面不设置墙体和门窗,形成通风采光良好的灰空间。天井兼具通向侧厅的交通作用,并且有些天井设置实际功能。
2.4灰空间的设置
湿热的传统建筑当中强调灰空间的过渡空间区域,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灰空间一
方面指彩,另外一方面指的是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灰空间可以遮挡太阳,避雨,引入凉风。
灰空间这种过渡空间,在重庆表现为遮阳和避雨的挑檐,有的挑檐做大,加上立柱成形成了檐廊,俗称“凉亭子”,是一个气候缓冲区,免于室内空气随室外空气气温变化波动太大。在广州的骑楼中表现为商铺前的前廊空间,西关大屋中的正门门厅空间。
3 总结
西关大屋在传承演变的过程当中,亚热带湿热气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无论开敞空间的构成(前厅、青云巷),透气的屋顶(屋顶天窗),灰空间的设置。但是在当代建筑的设计当中却较少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仅仅是去模仿传统建筑的符号与外部形式。西关大屋建筑的通透保证了良好的通风,也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很多优秀的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王健.广府民系民居建筑与文化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02
[2]黄巧云.广州西关大屋民居研究[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6
[3]杨宏烈,胡中文,潘广庆.西关大屋与骑楼[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4]汤国华.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基金项目:广东白云学院2016年校级一般项目(BYKY201609)
作者简介:张  静(1986- ),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刘佳男(1988- ),男,河南许昌人,博士研究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刘淑娟(1985- ),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城乡规划。

本文发布于:2023-05-02 23:5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729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建筑   西关   气候   空间   大屋   形成   通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