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品质的的途径

阅读: 评论:0

河西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作物栽培学       
考试方式: 课程论文         
系    别: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班    级:08级1班         
**************       
学    号:*******           
得    分: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品质的途径
陈银辉
指导老师:肖占文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种子科学与工程08(1)班 张掖 734000
摘要:本文对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品质的的途径做了详细分析与讨论。作物的品质的内因是遗传因素;外因主要有:地理条件季节条件温光条件水分条件营养条件。提高作物品质的途径有:通过育种手段改善品质形成的遗传因素,培育优良新品种;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为优质产品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与之相应对措施,以保证作物的品质。                                                              
关键词:影响、品质、因素、提高、途径
作物品质(crop quality)是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作物品质的评价标准,即所要求的品质内容因产品用途而异。作为食用的产品,其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更重要,作为衣着原料的产品,其纤维品质是人们所重视的。评价作物产品品质,一般采用两种指标,一是化学成分,以及有害物质如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等;二是物理指标,如产品的形状、大小、滋味、香气、泽、种皮厚薄、整齐度、纤维长度和强度等。作物品质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产品的经济价值高低,而且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因此,分析影
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品质的途径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
1.1遗传因素 
作物产品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食味和蒸煮品质等,一般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例如稻米香味(受一个隐性基因控制)、籽粒长度、垩白率等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受主效基因和多基因的控制,正因为如此,作物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产品品质的差异;另一方面作物品种性状在遗传上一般都是数量性状,就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了。
1.2环境因素
1.2.1地理条件
禾谷类作物籽粒(小麦、水稻、玉米、大麦、黑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提高;而大豆是南高北低;同时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随纬度或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降
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低、雨量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分的合成。因此,地理条件严重影响着作物的品质。
1.2.2季节条件
季节不同,产品品质差异较大,如南京的早稻和晚稻相比,一般是早稻的米质较差。
1.2.3温光条件
温度适宜有利于作物品质形成,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籽粒蛋白质有所增加,研究表明:小麦在20-25℃条件下,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最高;水稻籽粒成熟期间的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当烟草成熟时,若在24-25℃昼夜平均温度下,持续30天左右,有利于提高烟草叶的品质
由于光合作用是形成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一般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产品糖分、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光照不足会严重影响作物的品质。
1.2.4水分条件
作物品质的形成期大多处于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期,因此需水量多、耗水量大。如果此时遭遇干旱或渍水,一般都会明显降低品质。水分不足不仅会影响外观品质,也会影响内在品质。水分过多则会抑制根系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地上部的物质积累和代谢,降低品质。对于不同的作物或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水分对其品质的影响是不同的。无论是降雨量还是土壤水分增加,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水分、温度、施肥不同时,也会影响到油料作物油分的含量和成分;当然,土壤水分含量、矿质营养以及光照、种植密度均影响作物的品质。而麻类作物生长期间水分充分供应,可促进形成品质优良的韧皮纤维,防止木质化。
1.2.5营养条件
1.2.5.1大量元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就肥料而言,氮肥能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当氮磷钾配合时、产量和蛋白质均明显增加;氮肥用量高,油分中饱和脂肪酸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减少,促使脂肪酸价提高,使油分变坏;钾肥和磷肥有利于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的提高,而氮肥则降低淀粉的含量;对于甘蔗和甜菜,生长后期较低温度有利于糖分积累,当然氮磷钾配合使用以及增
加钾肥用量均可提高含糖量;氮磷钾三要素有增加棉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纤维细度,全面提高棉纤维品质的作用。
1.2.5.2微量元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微量元素含量不足与过量都难以获得优质产品。
硼能促进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受精过程,有利于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不同作物品种的施硼效果有很大差异,其中十字花科、双子叶植物尤其是具有乳液系统的双子叶植物,需硼多,施用硼肥效果好。施硼肥能克服油菜的“花而不实”,大、小麦的“穗而不实”,棉花的“蕾而不花”,苹果的“缩果病”,柑橘的“硬化病”,甜菜的“心腐病”,芹菜的“茎裂病”,花生的“有果无仁”等,且有利于根系生长,从而改善了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品质。
锌营养能促进植物叶绿素与生长素合成,改善植物的碳、氮代谢,有利于细胞的正常分裂与生长。施锌肥能克服植物的生长受抑、叶片失绿变白、畸形、茎节短缩、生长点坏死、根系细弱等,如玉米的“白芽病”,水稻“僵苗”,落叶果树的“小叶病”,柑橘的“斑叶病”,油桐的“青铜病”,果树小叶丛生等病症,从而达到增产。
1.2.6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不仅会对作物产量造成巨大损失,对作物品质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臭氧浓度的提高会降低大豆的油酸含量,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则会增加脂肪中油酸的含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使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向氨基酸和蛋白质转换的速率下降,使作物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下降。
1.2.7 土壤 
通常肥力高的土壤和有利于作物吸收矿质营养的土壤,常能使作物形成优良的品质。如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改土,可起到明显提高作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土壤质地会影响作物的品质,在壤土、砂土上种植的花生总糖和蔗糖含量明显地比粘土上种植的花生高些;种植在砂土上的花生油酸/亚油酸比率(O/L)最高,粘土上的次之,壤土上的最低
土壤的盐碱含量不但会影响作物产量,而且还会影响作物的品质。盐胁迫会影响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对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影响不大,但对脂肪酸的组成有一定影响(常汝镇等,
1994)。但在非氯化钠盐土上种植红麻,因为皮/骨值一般大于非盐碱地麻,有利于提高红麻纸浆质量。
1.2.8 病虫害
病虫的危害对作物的外观品质(如籽粒大小、外观光泽度和整齐度等)和营养品质(如降低有益成分,增加有害物质含量等)会造成严重影响,有的甚至不能食用。如,灰斑病会降低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营养价值;黄曲霉危害严重的花生会因含量过高,引发癌病而影响消费者健康。
2提高作物品质的途径
2.1培育和选用优质作物品种
   小麦:它的蛋白质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即高蛋白质品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大多数能保持较高的含量。据研究认为:春小麦品种、地方小麦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比冬小麦和育成的品种要高一些。
    水稻:粒形细长、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籼稻,其稻米透明度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粳(jingo)稻,均有较好的食味品质。
    玉米:高油玉米含油量高达8-10%,最高的达到20%;高蛋白质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高一倍以上;
    花生:花生新品种蛋白质含量18-34%;脂肪含量43.6-63.1%;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44-46%,油分22-23%;
2.2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如新疆优势棉区,东北玉米优势区,山东、河南小麦优势区,湖南水稻优势区。
2.3改善栽培技术措施
2.3.1 种植密度和播种期 
合理密植是提高和保证作物品质的重要措施。不同的种植密度主要是改变了作物生长的光照条件及单株营养供应水平。生产上常出现因种植密度过大、体过于繁茂,引起后期倒
伏,导致品质严重下降的现象。但是,对于收获韧皮部纤维的麻类作物而言,在不造成倒伏的前提下,适当密植可以抑制分枝生长、促进主茎伸长,从而起到改善品质的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3-05-03 14:4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750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品质   作物   含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