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展览综述——近年来湘博馆际交流展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 评论:0

近年来湘博馆际交流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0年我馆临时展览为例
一、 馆际交流意义概述
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馆际交流是指博物馆之间开展的各项业务往来,其范畴包括展览合作、展品借用、人员培训、学术交流等各类业务工作。开展馆际交流,其意义与影响已被同行认知。简单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归纳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馆际交流,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和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根源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不同程度地收藏着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物证,博物馆在发挥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人们素质、培养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感等方面,具有其他机构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二是加强馆际交流,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博物馆自身管理水平与业务水平的外在动力。这个“资源”,涵盖博物馆的管理运行、科研成果、藏品资源以及展示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理念、机制、人力、场地等。尤其是国际间馆际交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博物馆管理、运营理念、方式方法,必将为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新鲜血液,同时有助于宣传本馆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有助于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与文明成果。
三是开展馆际交流,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本地区文化传播的功能与社会效益,更能大大开阔本地观众的文化视野、提升艺术欣赏水平。不同地区的博物馆,文物收藏不同,代表着不同地区的区域文化特性,都具有其他博物馆所不可替代的独特资源。开展馆际交流,联合策划或引进其他地区的特展览,不仅使本地观众可以观赏到不同风格的文化艺术,满足不同观众体的需求,扩大参观人,更有助于本地观众了解多元文化,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关注度,有助于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在各项馆际交流中,展览合作为目前最常见、最活跃的一种形式。这种馆际展览合作则主要表现为临时展览。馆际临展的合作交流方式目前主要包括联合策划、展品租借、场地租
用等形式。根据举办场地又可以把临展分为引进展、推出展以及联合巡展三种类型。根据国(境)界又可以分为入境展、出境展和巡展三类。近年来,国内外交流展览已经非常活跃了,经典案例也很多。馆际交流展已经出现了预期效果,不仅向国内观众展示了世界文明精华,向国外人民展示了中国的灿烂文明,更是实现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了博物馆的自身业务能力,推行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整体、全面发展,形成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 馆际交流展的现状与问题
进入免费开放之后,国家给与了更大的政策扶植与财力支持,各地博物馆又迅速转变理念与操作模式,馆际交流展日益活跃,展览的数量与质量很快提升。许多省级大馆在馆际交流方面做出了诸多表率与合作模式,在同一区域内部的合作方式、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形式都出现了创新。从形式上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同一区域内部博物馆之间的展览合作。例如,广东省文化厅统筹、广东省博物馆为中心启动的“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协作交流网络”项目,江苏省牵头组织实施的“江苏省博物馆馆藏精品交流展”项目,都采取了整合了全省博物馆的藏品资源,策划一系列反映本省地
方特文化的精品展览在全省各级博物馆巡回展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充分发挥省内各馆资源的优势,带动和促进了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降低了高档展览的运作成本,提高了全省博物馆的展览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这种合作形式可谓同区域馆际交流展览的典型代表,其意义与影响要远远超越博物馆之间单体交流所产生的效果。
二是跨区域展览交流。例如,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我馆与首都博物馆联合策划举办了“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首次集中全国博物馆文物精品向国内外观众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轮廓与辉煌成就,可谓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旷世盛宴。首都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湖北、湖南等长江沿线14家博物馆整合资源,联合举办了“长江文明展”。2009年,我馆再次联合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四省同行,举办了原创大型区域文明特展——“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既是多年楚文化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与转化,更是一次跨地区联合展览的合作典范。这些跨区域馆际交流展的合作模式与成功经验,都具有推广价值。
三是跨境馆际交流展。近年来出入境交流展览比较多,其中出境展览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牵头组织策划的为主,各省级博物馆单独举办的也有不少,例如我馆2009年赴美展出的《
马王堆汉墓——古长沙国的艺术和生活》、2010年赴香港展出的《雍雅华章——汉代贵族生活展》等都是成功的案例。但在跨境展览交流中,引进入境展览则占的比例较大。
随着馆际交流展日趋活跃,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增强,社会对博物馆的认知与参与的程度也大大提高,期望也越来越大。同时在馆际交流和博物馆自身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也日益曝露出更多需要改进或改革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内博物馆之间展览交流渠道不通畅,合作存在很大困难与阻力。目前展览交流主要限于馆际领导层的协商与沟通,专业策展人员层面的相互交流沟通极少,在实际操作与沟通上,都需要领导层的协调与支持方能开展相关工作。
二是在国际交流展中,更是因为国情的不同、文化的差异、观念的分歧,在合作交流中出现了沟通、操作、管理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如展品挑选、展厅条件、合作方式、责权利的分配、保险理赔、安全问题、运输问题、文化衍生品研发等等,国内各博物馆基本上处于各自操作,整体领域内尚缺乏统一、规范性的指导。
三是配套的指导性法规缺失,展览交流的程序上缺乏统一的规定。尤其国内馆际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缺乏统一规定或指导性操作程序,大多博物馆展览交流仅限于某一具体展览的操作,统一博物馆不同展览,或者同一类型展览不同博物馆之间,其交流方式方法也不同,自发性、自主性、随机性较强,不利于行业整体业务的规范与提升。
四是相关经费明显不足。由于馆际交流展览涉及前期的考察、沟通、展品的挑选、借用、保险,以及后期的制作、保护、运输等,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方能开展,尤其是引进展览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一般大型引进展览一家博物馆能够承担大笔费用的极少。因此,馆际交流展览基本上都在省级大馆层面,不同区域交流程度也表现不同,各地中、小博物馆更是望而兴叹,严重制约着整体博物馆界馆际交流展的数量与质量。
近年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馆际展览交流工作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会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提交了《馆际展览交流研究报告》、《馆际展览交流工作规划》、《馆际展览交流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和《馆际展览交流管理办法》四份文件。其中,《馆际展览交流研究报告》对以往国内外的馆际展览交流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后馆际展览交流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此次会议为促进国内馆际展览交流与合作,商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为开创我国展览交流
事业的新思路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并搭建起了促进文化遗产国际交流的枢纽和桥梁。我们也期待着我国博物馆界在国内外馆际交流展方面逐步规范、成熟、健康地发展,能够与世界接轨。
三、 湘博近年来馆际交流展的实践与总结
临时展览相对于常设展览(即基本陈列)来说,周期较短,形式灵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可以弥补常设展览的诸多不足以及一馆藏品的局限。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博物馆举办多类型、高质量的临时展览,更是发挥博物馆服务社会、传播文化的有效手段,是提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参观需求,湖南省博物馆首先从体制与机制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与调整,按照业务流程需求,兼顾沟通协调便利,配套激励机制,在展览策划与操作上,实行了“策展人”制。根据教育部门的观众需求调查、馆藏文物的收藏实际以及科研人员的研究情况,针对临时展览,我馆精心策划了几大系列,包括“馆藏原创系列”、“区域文明系列”、“书画艺术系列”、“名人大事系列”、“民族民俗系列”和 “西方艺术系列”等六大类型。第一种临展系列属于利用馆藏资源、馆内自主策划的展览,既可以促进相关科研人员对本馆
藏的深入研究,又可以提高藏品的利用率,让社会更多了解本馆藏品收藏与研究情况。后五种属于馆际交流展范畴,为了保障每年都有馆外精品展览回馈社会,提高我馆的社会效益,满足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我们专门设置了负责临时展览相关调查、沟通机构——展览组,由专人根据业务人员的意见,主动寻展览资源。做好前期馆际沟通工作后,馆领导委派一位策展人全权负责这一展览的策划与运作工作。

本文发布于:2023-05-04 05:2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77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展览   交流   博物馆   馆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