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生态旅游 ——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探讨生态旅游

阅读: 评论:0

漫谈生态旅游 ——九寨沟景区为例探讨生态旅游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原则的阐述,结合四川九寨沟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管中窥豹,分析现有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比相关案例,提出建议。
   
    生态旅游已经被公认为旅游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的概念,世界上有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生态旅游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准确点说就是有目的的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生态旅游是绿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
标。生态旅游的开发应做到在旅游者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自然和其他生物不被过分打扰,在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时要十分慎重,应该尽量保持原始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地不进行大规模的开发,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与规划。
    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99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旅游活动大幅度推进了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包括九寨沟在内的诸多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元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
    九寨沟是四川省四大生态精品区,也是四川政府向全球推荐的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主景区之一。九寨沟与四姑娘山、黄山、跑马山、海螺沟、蜂桶寨、卧龙共同形成世界上、观光价值极高的川西高原自然生态旅游区。2006828日,国家旅游局、环保总局和建设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交流会上,将九寨沟作为生态旅游学习的标杆列出来。因而,选择九寨沟风景区作为分析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九寨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中南部,因沟内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景区面
62平方公里,现游览区面积50平方公里。九寨沟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九寨沟以三沟一百一十八海为代表,包括五滩十二瀑,十流数十泉等水景为主景,与九寨十二峰联合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观。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九寨沟四季景都十分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珍贵野生动物。
    九寨沟的水是九寨沟的灵魂,因其清纯洁净、晶莹剔透、彩丰富,有九寨沟归来不看水之说。水、倒影、石磨、藏寨、经幡和藏羌歌舞等,构成了九寨沟独特的旅游文化。
    生态旅游是九寨沟的特种旅游项目之一。九寨沟风景区的管理者也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流绿景区,并为此作出了许多努力。第一个开通绿环保观光车,第一个建成了以环境解说、环境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游客中心,第一个实现沟内游、沟外住,第一个引入智能型全自动免水冲环保生态厕所和环保型车载式流动厕所,第一个实施限量旅游政策——20
年来,九寨沟景区在生态、环保等方面创造了多个绿第一
    九寨沟管理层的努力有目共睹,其诸多保护措施,为国内的其他景区做出了表率。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景区的开发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开发与环保如何协调保持和谐状态。
    首先是九寨沟的基建热。在沟口的漳扎镇,能看到多处有塔吊的建筑工地,正在修路的震动式压路机,把宾馆的楼震得不断颤动。沟内九寨沟管理局正在多个景点修栈道,住在九寨沟民俗村的藏民们,也抓住机遇、大搞基建。九寨沟现有宾馆的接待能力,已经超出了景区的接待能力,新宾馆的建设,不仅造成宾馆业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更破坏景区及周边的原始风貌。
    其次,开发过程中的巨大反差。基建设施使得景区的原始风貌与现代文明;九寨沟到处是保护环境、追求自然与原始的宣传和沟里沟外的基建工地;盆景滩边施工用的柴油机的轰鸣声与镜海的恬静;中巴车为了环保改为天然气做燃料后,景区内的洒水车和基建用的载重货车依旧喷出来的浓重的柴油车尾气,都形成了巨大反差。此外许多宾馆饭店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岷江。
    再次,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游人的纷至沓来,给景区自然与人文环境造成负面效应。
    有必要了解一下九寨沟的开发历史,这将有利更加深入的理解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所在。
    九寨沟的最初情形:现在的九寨沟县原来叫南坪县,1998年才正式更名。但是如果你翻开1978年以前的四川省地图,在上面是不到九寨沟的地名的。在地图上的南坪县附近只有林场两个字,其实这就是九寨沟的前身。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九寨沟内只有山间小道,藏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沟一直鲜为人知。1966年,大队人马开始进驻九寨沟地区,砍伐森林。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处具有珍贵保护价值的自然风景区。直到1975年,国家农牧渔业部派出了一个调查组,对九寨沟地区景。四川省1984年,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开放之初,当地的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每年的客流量仅有几万人次。游客到九寨沟,住宿的地方还是以前伐木工人的招待所。九寨沟早期的开发完全是探索式、粗放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个时候的游客享受的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真正的原始森林风貌,深入到森林的内部。而现在游客们参加的所谓生态旅游,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概念上的,他们与自然的接触是被限定了范围的。 
    当时不仅自然风貌保持着原始的风光,当地人也保持着淳朴的民风,不愿受到太多的外来打扰。我记得很有意思的是,那个时候到沟里,我们见到了当地牧民放养的羊,有人想与羊合影留念,结果看羊的小牧童死活不同意,他觉得我们来给羊照相,就会将羊的灵魂带走,打破当地的宁静。有游客这样回忆到。 
    但这一情况在1987年以后,尤其是1990年左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九寨沟的旅游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游客数量成倍增加,而其发展模式仍然沿袭了早期的粗放型模式。旅游者蜂拥而至,九寨沟内忙着修葺旧屋,平地起新楼,几百户人家都成了客栈,有的还建起了带的宾馆,整个沟里竟然有5000多张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砖、马赛克、卫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虽然有关部门早就要求九寨沟要沟内游,沟外住,但是很长时间九寨沟都处于屋满为患的状态。“1990年左右的时候,我去了一次九寨沟,确实很为当时看到的情景担忧。不讲规划的房屋大批出现,废弃的建筑材料随意堆置,土质和植被被伤害。宾馆饭店四周污水横流,垃圾丛生。水质也很差,水是九寨沟的灵魂,素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但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南京大学一位多年关注九寨沟发展的学者张捷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到了2000年以后,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足足堵了几个小时,有的游客在沟外排队排到夜里也没能进来,沟内沟外的旅馆均爆满,不少人睡在车上。
    游客对于九寨沟的破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游客进入森林后,对林区土地的践踏,对树木的触摸等,这些是对景区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影响;其次,大量的游客到达九寨沟后,食、住、行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以及当地居民为了接待游客而过度地消耗当地自然资源,这些是间接的破坏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噪音等其他因素,也会对九寨沟的动植物正常生长有所影响。
    2000年后,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次的游客涌入,并且数量年年递增。除了游客的破坏,还有一些影视剧出于商业利益,也纷纷选择到九寨沟拍摄,使得九寨沟不堪重负
    九寨沟管理部门针对这些问题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之前,有关方面就曾提出沟内游、沟外住的构想,投资近百万元的跑马场也在一片责骂声中被拆除。管理局从每年的门票收入中拨钱给当地居民作生活保障费,同时安排当地人给景区打工。沟里1000多居民绝大部分都在景区内到了保洁、护林、消防、票务等工作。有了稳
定的收入,农民自觉地退耕还林还草,64000公顷的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恢复到63.5%。从200171日起,九寨沟管理局又实行限量旅游,限制每天进沟的人数。所有旅行社都必须在网上预订,给沟内减压。为了避免游人直接践踏林区,九寨沟管理部门投资了数千万元在各景区建立起人行栈道,游人全部在栈道上行进,既能不受干扰地观赏美景,又可避免直接接触景区。为了满足游人接触自然的愿望,有关部门在一些次森林地带用铁丝网圈出一定的区域,让游人在限定的范围内直接下地,而更多的原始森林则被封闭在游人活动范围之外,这样以较小的代价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生态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同时在景区栈道、景点(不影响景观)已修建17处钢架结构游人休息厅,集观光、休息、购物(限饮料、干杂食品)于一体,每个休息厅可容纳50100人。为了解决游客的吃饭问题,管理局在沟口兴建了惟一的一个带环保设施的餐厅。 
    车辆不得进入景区,游客一律乘坐环保大巴。目前各候车点已安装了7个隔离栏,做到人车分离,有序排队上车。改变以往乘车时拥挤、争位的现象,保障游客乘车秩序,便于观光车灵活调度。 
    原本在九寨沟沟内设有垃圾厂,景区内产生的垃圾就地埋在山里,这对九寨沟的破坏可
想而知。现在诺日朗、火花海两座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启用,景区内的生活垃圾也一律运出沟外处理。 
    管理局还委托四川省环境科学院制定了九寨沟环境保护规划和景区污染防治规划,建立了九寨沟环境监测站,开展水质、大气和噪声等监测。
    九寨沟目前的生态保护措施在国内同类景区居于前列,绿环球21”证书的取得,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保护工作也并非无懈可击。尽管景区的环保工作十分出,但由于各种无法预料或者控制的因素,九寨沟的环保不能说没有一点问题。人行栈道的修建,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林区,但是游人活动的范围也因此缩小了,在旅游高峰时期,栈道十分拥挤,游人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隐患。由于九寨沟内人行栈道的建设,使原本是一个整体的两栖动物觅食、繁殖地被一块块分割开,破坏了动物原来的生存地。造成很多个体动物无法正常觅食、繁殖,进而使大量个体死亡或迁徙。另外,涂有涂料的人行栈道紧贴地面,这些涂料可能形成化学隔离带,影响周围爬行类动物的活动。而且有个别素质不高的游客,无视景区规定,私自离开栈道,进入林区,更让工作人员的辛苦白费。还有一些游人将喝剩的饮料倒入湖水中,直接影响了水质。为此,当地部门曾经在湖泊周围设了铁丝
网,就是为了防止游人向湖泊内投掷鱼食、垃圾等物,影响水质。但由于这些铁丝网网眼过小,动物无法穿越铁丝网到湖泊中饮水,有迁徙习惯的动物也因铁丝网的阻碍无法顺利迁徙,这给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一定隐患。 
    由此也看出生态旅游不仅是一个娱乐身心,享受自然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接受环境教育的过程。
    在九寨沟豪华的教育中心里没有教育性的录像给游客看。听到的导游词,也还是风景的渲染和传说的介绍,几乎没有一点有关生态、植被、动物的信息传递给游人。在芬兰的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你见不到大门,只有一幅森林公园的地图,公园里可以见到许多有关这里生态环境知识的介绍,公园完全保持着自然的原貌。

本文发布于:2023-05-04 09:4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775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九寨沟   景区   生态旅游   游客   旅游   生态   游人   开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