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之道

阅读: 评论:0

070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第11期
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的发展现状
传承之道
李泽冰
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摘要:普宁英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普宁这片土地上传承了三百多年,是普宁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然而,当前普宁英歌却呈现出式微之势。因此,新时代应对普宁英歌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开发,以新的思路延续和传承普宁英歌。
关键词:普宁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英歌以水浒英雄故事为背景,起源于潮汕地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英歌融舞蹈、南拳及音乐于一
体,其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集体民俗舞蹈,更是一种众强身健体的南拳武术。英歌舞的表演场面气势恢宏、盛大,深受普宁民众的喜爱与推崇。普宁作为英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应努力推动英歌的发展与传承,使英歌成为普宁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文化品牌。
1 普宁英歌的基本现状
普宁英歌传承300多年,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底蕴。但是,在新兴和外来事物的双重冲击下,普宁英歌的传承与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普宁英歌在以下几个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战:
其一,缺乏专业组织机构的管理。现阶段,普宁英歌的队伍基本由各个乡镇自主统筹,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其进行统筹管理,致使普宁英歌的文化资源较为零散地分布在各个乡镇。因此,当前缺乏一个专业的组织机构对普宁英歌的文化资源、从业人员等进行统筹与管理。专业组织机构的缺乏致使英歌的文化资源碎片化地分布于各个村落乡镇,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资源体系,更不能充分地展示出普宁英歌完整的艺术特。同时,专业组织的缺乏也致使英歌这一文化资源无法真正地
转化为普宁独具特的文化品牌,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其二,缺乏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人类的生活中缺乏市场,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从事这一行业者往往生活难以为继[1]。确然,除了普宁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能够获得政府的
相关补助外,其他非代表性传承人和英歌从业者很难通过英歌这项运动为自己的家庭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虽然英歌起源于普宁当地民众用以强身健体的南拳武术和舞蹈,但是英歌演化至今,民众借其强身健体的动机已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是以在日常生活中,民众很难捕捉到英歌表演者舞动、跳跃的身影。英歌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踪迹难觅,无法较好地融入到其精神娱乐生活中,更难以渗透进其娱乐与消费市场。在此情况下,英歌从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确切的保障,致使从业人员大幅度流失,从业者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其三,普宁英歌还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普宁英歌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并制定保护措施,但是除了对普宁英歌的传承人在生活上给予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之外,关于普宁英歌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看到更多切实可行的东西[2]。目前已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还不够完善、具体化,还需
作者简介:李泽冰(1998- ),女,本科,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文艺理论。

本文发布于:2023-05-04 19:4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787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传承   物质   资源   文化遗产   艺术   缺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