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如何整合

阅读: 评论:0

旅游资源如何整合
淄博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淄博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而独具魅力,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和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目前全市旅游资源达26种、339项,其中人文资源18种、267项,自然资源8种、72项,许多资源的品味、级别在全国、全省居上乘水平。东部临淄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故都,文物古迹浩繁,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齐国最早兴起蹴鞠运动,临淄被国际足联和亚足联认定为足球运动起源地。中部淄川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他的《聊斋志异》为世人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鬼狐神妖的故事。西部历史商埠重镇周村,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人称“旱码头”,城内有“大街”、“银子市街”等百年老街,有“天下第一村”之誉。北部平原沃野平畴,汇集黄河下游风光之美,有“北国江南”美誉的马踏湖富有水乡韵致,景秀丽。南部有“沂源猿人”遗址和齐长城遗址,拥有鲁山、原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开元溶洞、沂源溶洞等绵延数十里的溶洞。旅游商品资源丰富独特,有6大类12个系列,陶瓷、琉璃、丝绸、内画、刻瓷等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黑陶、淄砚、周村烧饼、马踏湖金丝鸭蛋等远近闻名。加上蓬勃发展的现代工业、农业、教育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利用空间。
然而,目前淄博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却很不理想。一是旅游品牌、旅游商品少;二是旅游资源挖掘不充分;三是部分行业、单位整体意识薄弱,只注重本区域的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针对旅游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增强旅游产品的品牌吸引力
淄博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淄博景点缺乏品牌效应,旅游精品少,创建旅游业名牌产品刻不容缓。在旅游资源及项目开发上要打造特品牌。旅游产业是“点子”产业、创意产业,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强化创新开发,注重寻求差异、追求个性,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抓好旅游精品工程,打造淄博旅游的特品牌。(1) 加快齐文化开发,打造齐文化旅游品牌。
充分发挥齐文化资源优势,加大齐文化旅游开发力度,以齐文化遗址公园、齐王陵、殉马坑、中国兵家城、聊斋城、周村大街古商城等为重点,尽快建设几个规模大、品位高、效益好、在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大项目,打响齐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创造条件,将齐故城遗址、蒲松龄故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二)抓好足球起源地旅游项目开发,打造足球品牌。
希腊是奥运会的发源地,而淄博是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发源地,这是我市旅游产业走向世界的优质名片。精心筹划,加强足球起源地的宣传推介,将积极参与国际足球事业的重大活动、发展旅游事业、促进文化交流、逐步创造条件承办足球和蹴鞠赛事等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扩大淄博知名度。多渠道攻关,积极争取使临淄中国足球博物馆成为国际足联认可的世界级足球博物馆,争取举办“世界足球冠军回足球起源地友谊赛”等大型主题赛事,争取国际足联将世界杯火种采集地及火炬传
递仪式出发点设在临淄等,真正把足球起源地这篇文章做大做活,做出旅游经济大效益。
(三)整合自然生态资源,建设鲁山旅游品牌。
我市南部山区自然景观奇特,生态环境优良。对南部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大力进行整合,从整体的视角搞好各景区的协调,使景区间自然衔接,保持景观完整性,形成集山、水、林、泉、洞、石为一体的鲁山生态旅游区。坚持统一规划,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市场化运作,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树立大鲁山整体形象,使之成为国内闻名的生态旅游品牌。
(4) 拉长旅游产业链,发展体验旅游品牌。
发挥我市作为组式城市、老工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发达的独特优势,培植发展城郊型观光农业和工业旅游产品,积极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立足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势,积极发展商务、会展、体育和修学旅游;抓好北部湖河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形成多元化、系列化以体验为特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求。
(5) 抓好旅游商品开发,建设购物旅游品牌。
经贸、科技、工商、园林、文物、旅游等部门要积极引导、组织和支持旅游商品开发。鼓励多种经济成份特别是民营经济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博览会和“游
客最喜爱旅游商品”评选等活动,不断推出既有地方特和文化内涵,又有便携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的旅游商品。重点旅游区(点)要建立完善旅游购物网点。全市要培育建设几个规模大、拉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旅游商品市场,聚集山东乃至全国的重点优势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打响“购物旅游”品牌。
(6) 积极策划旅游活动,打好节庆会展品牌。
把策划举办创意新、水平高、轰动效应强的旅游节庆活动,作为激活旅游市场的重要抓手。积极申办组织各种全国性、国际性会议、会展、文
化、体育、经贸活动,以节造势,以势造市,形成良好的旅游效应。精心策划,不断创新,把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淄博国际齐文化旅游节、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旅游节会精品。各区县要挖掘资源,突出特,高起点、大手笔策划举办旅游活动,形成季季有主题、季季有活动的浓厚旅游氛围,着力培植节庆活动品牌。
(7) 丰富游客旅游生活,发展休闲娱乐品牌。
鼓励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酒店和娱乐场所,满足多层次游客需求。发挥南部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争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心城区要规划建设相应的休闲娱乐区域。
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建立定点演出场所或旅游表演中心,坚持长期演出,形成晚间娱乐亮点。大型旅游饭店、重点旅游景区都要为游客提供丰富、健康、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拉动游客晚间消费,培植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8) 抓好周村“旱码头”旅游项目开发,再现齐鲁古
商文明繁华。
借助《大染坊》、《旱码头》等电视剧热播效应,对旱码头进行大力度宣传推介;聘请专家进行高水平策划,进一步丰富内容;多渠道融资,解决开发资金不足问题。在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原则的前提下,围绕大街、银子市街、丝市街等清末民初商业街,引入现代旅游理念,增加旅游元素,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商业文化内涵,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开发建设,尽快再现其齐鲁商业文化中心的风貌。
此外,还可以对景区进行外延式开发,借鉴旅游度假村的做法,在一些有潜力的景区发展旅游房地产业。在服务质量、人员素质提高上加强管理,使顾客感觉到旅游业的服务质量。进而增强其品牌效应。
二、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将各个品牌整合推销
(1) 重点建设几个旅游区,打造品牌中的品牌
根据我市的旅游资源现状和广大游客的喜好,重点建设几个旅游区。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方式了解广大民众的旅游喜好,以顾客为导向,重点发展几个旅游区。
(2) 将现有的品牌进行整合,进行捆绑推销
淄博的旅游品牌很多,但是单个旅游品牌的生命力并不强,我们要将各个旅游品牌进行整合,打造出几条品牌线路。这里说的整合不是单纯的将景区穿在一起,而是将各个景区的文化、饮食都融合起来,让游客不仅能够记住某个旅游品牌,还能通过一个品牌联想到其他品牌。
(三)发展旅游商品,增强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淄博市是著名的陶瓷故都,日用陶瓷产品、刻瓷艺术、内画艺术、琉
璃艺术等产品名扬天下,周村以盛产丝绸而驰名中外,丝织工业历史悠久,被誉为“丝绸之乡”,是我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淄川酱菜、周
村煎饼等产品已得到长足发展,有着广阔市场,淄博市发展旅游商品具
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给旅游商品生产企业,
建立健全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市场机制,建立旅游购物中心销
售物美价廉的旅游商品。
三、注重整体利益,加强各个行业、单位的合作
旅游资源的整合就意味着人的整合,我们在整合资源的同时,要加强相
关行业、单位的合作,把人力资源整合好。这就需要各个行业、单位要
放弃自己的小利益,追求整体的大利益。我们可以出台相关奖励和惩罚
措施,奖励积极配合的行业、单位,惩罚只为自己谋私利的行业、单
位。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旅游景点的保护。
淄博市自然风光和文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这是发展旅游业
的资源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淳朴而独特的传统和地方文化、优良
但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往往也具有脆弱性:传统和地方文化容易在外来
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受到“感染”和破坏,逐渐失去自身的本;而脆
弱的生态环境则更容易受到现代物质文明和现代开发建设活动的负面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发展旅游,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
则,把保护文物和文化资源、优化自然和生态环境作为最基本的前提,
保护为主,以开发利用促进保护,以保护保持更加持久的资源利用。
旅游管理体制如何理顺                        我国是一个国情复杂、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市场经济覆盖率低的国家。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
了旅游业的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旅游管理体制
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理顺我市旅游管理体
制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1、 我市旅游管理体制的现状
淄博山水奇特,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市。从1978
年开始,中国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借改革开放之力,得改革开
放之利,经过30年发展,在国内外,淄博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
展,树立了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增进了淄博与国内直至国外的文化
交流,扩大了淄博的地区影响力。形成了上下重视、多方参与的旅游发
展格局,旅游业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
的作用,成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年来,淄博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促进淄博经济社会进步和推动国内旅游发展的富于活力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围绕建设区域性人文名城和打造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国内游客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游客停留地的目标,坚持高点定位、强化特和大项目带动,突出发展旅游特经济,促进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2、 我市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旅游行业管理是随着旅游业发展并不断适应其需要而逐步形成、发展的。1987年国家提出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的关键是政企分开,我市旅游局开始与旅游公司脱钩。至此,旅游局作为旅游主管部门真正开始对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由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这是国家发展旅游业提出的一项大政方针。十几年来,我市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行业管理上,开展了一系列有力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旅游行业管理与其它部门的行业管理有很多不同之处。作为以调节、规范、指导、服务为主要工作职能的旅游行业管理来说,为了适应行业运行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不同时期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是不同的。在改革开放初期,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促进投资增长、解决供给不足并在接待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是旅游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随着“初开放效应”作用的逐渐减弱和最终消失,如何通过宣传促销增加客源和刺激需求增长,同时不断规范经营服务行业、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质量,就成为旅游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监督、检查,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及旅游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就成为目前旅游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其要实现的主要目标。然而,面对这样的任务和目标,作为目前旅游行业管理的主体——旅游局却愈发显示出其管理方面的局限性,这突出表现在:(1)管理缺乏全面性。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到很多的行业,而各行业都有主管部门,每个主管部门都有本身的管理职能,旅游局又不可能包揽其它部门的管理职能,因此,旅游行业管理难以做到对整个行业的全面管理。而管理不到的地方就往往形成“死角”,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2 )管理缺乏权威性。旅游业是个新兴的行业,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影响了旅游管理
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旅游局在与相关部门工作协调中处于平级位置,在管理中难以成为中心角。另外,对非其直属企业的管理往往因受到其主管部门的干扰而失去有效性;(3)管理缺乏一致性。 人们对旅游局的工作要求往往超过旅游局职能的设定范围,使旅游局履行职能与设定职能不一致,导致管理力不从心。如旅游市场出现制售假冒伪劣商
品、“宰客”等问题时,人们一般不是相关的管理部门,往往总是旅游局,旅游局感到责任大、权力小。因此,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对我市旅游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目前旅游行业管理的现状又很难满足这种要求,这就促使我们要转变传统思维,对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方式作重新认识。
三、如何理顺我市旅游管理体制
那么如何理顺我市旅游管理体制呢?参照国际旅游发达国家和我国其他省市的经验,结合我市旅游业
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获得了一个共识,即旅游业要突破本系统界限,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发展是一条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业的管理也要突破系统界限,尽快转变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抓宏观放微观,建立起旅游全行业管理的一整套规范、制度、政策和法规,这是旅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内容如下:
1、 现代旅游随着规模、数量、增长幅度和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
的影响以及社会参与程度进一步扩大,已是一种“大旅游”的概
念,“大旅游”、“大市场”要求“大管理”。这种“大管理”要求管理是全面的,能覆盖全行业;其次,要求管理是全方位的,要能对市场的多层次发挥作用;第三,要求管理是权威性的,能够形成切实的调控作用。实践表明,实现“大管理”,必须要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的方式转变。如前所述,目前旅游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之一是规范旅游市场,由于旅游的综合性和依托性导致其行业跨度大,行业界线模糊,故旅游市场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门自然多,而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包揽其它管理部门的职能,因此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种联合管理。
旅游业的特性也决定了旅游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行业管理不是排它性管理,必须正确处理旅游部门管理与相关部门管理的关
系。这就要求各相关部门必须要把涉及到本部门旅游方面的管理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来抓,对旅游要认识到位,职责到位,检查考核到位,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 
2、加强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13:4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832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管理   发展   行业   旅游业   开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