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白衣佛

阅读: 评论:0

关于敦煌莫高窟白衣
[ 日]滨田瑞美
(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 东京)
内容摘要:本文对莫高窟北朝时期的5 幅白衣佛说法图,从图像和窟内位置的意义等方面作了考证。笔者认为白衣佛图就是《观佛三昧海经》卷4《观四威仪品》等佛教典籍中所述的“那乾诃罗的佛影”。还论述了白衣佛与北朝时期盛行的“观佛”之关系。
关键词:莫高窟;观佛;中心柱窟;佛影
中图分类号: K879 .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106 (2004) 0420007208
莫高窟壁画中有着白袈裟的如来坐像。此图像,除了莫高窟以外,其他地方还未发现。现存于5 个洞窟中, 即北魏时期的第254 、263 、431 、435 窟和西魏时期的第288 窟,均属北朝时期。
因为这些如来像的特征是着白袈裟,所以称其为“白衣佛”①,但这个称呼并不是据经典而来的。过去对白衣佛的研究,仅论及与北朝时期盛行的禅观有一些关联。
5 幅白衣佛图中, 现刊行的图版有莫高窟第254 、263 、435 窟,其中第254 窟是全图( 图版1) , 第263 、435 窟(图版2) 只有局部图。笔者考察了这5 幅白衣佛图②后发现了除白袈裟以外的一些特征。
本文首先介绍此图像的特征,然后探索白的意义,同时从“观佛”———观看佛像后念想佛的行为的观点来考察白衣佛的性质。此外,还考证了白衣佛所依据的经典。254 、263 、431 、435 、288 窟中,这些洞窟皆中心柱窟。
中心柱窟(图1) 是在洞窟后部中心凿建方柱
图1    莫高窟第254 窟展开图
①1982 年《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出版后, 敦煌研究院编的书中均使用“白衣佛”之称。
②笔者于1998 年10 月15 日至30 日和2000 年8 月16 日至19 日考察了莫高窟白衣佛图,其中1998 年的考察是由日本朝日新闻社敦煌派遣研究员制度派遣的。
一莫高窟的白衣佛图
现在能够看到的白衣佛图,分别绘于莫高窟第
收稿日期:2003207215
作者简介:滨田瑞美(1972 —) ,女,日本广岛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获博士学位,现为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研究助手。
·7  ·
的洞窟,窟前(东面) 顶部凿建成人字坡形,后部为平棋顶。一般四壁最上层绘天宫伎乐,最下层绘药叉, 中层开龛或绘佛说法图、佛传图和千佛图等。莫高窟北魏时期开凿的12 个洞窟中,中心柱窟有10 个。可以说中心柱窟是北魏时期的主要类型。西魏时期开凿的6 个洞窟中,中心柱窟有两个,而西魏的白衣佛图也在中心柱窟内。
我将考察莫高窟白衣佛图的成果列表于文末(见附表1) ,详细介绍其特征。
首先,应注意白衣佛图在洞窟中的位置,皆位于后壁(西壁) 中心。西壁上层、下层绘天宫伎乐和药叉,白衣佛的周围只绘千佛图,没有其他佛说法图和佛传图等(见附表2) 。
第263 窟的白衣佛图所占面积最大,高154 .
5c m ,宽156 . 2c m ;第431 窟所占面积最小,高90 .
0c m ,宽94 . 5c m 。整个后壁而言, 白衣佛图所占面积最大。如, 在白依佛图所占面积最小的第431 窟南北两壁还绘有小佛说法图,南壁的高51 .
0c m ,宽54 . 0c m ;北壁的高50 . 0c m ,宽60 . 0c m ①。因此,白衣佛图在此窟后部三壁中所占面积最大。其他4 个洞窟也与此窟情况相同②。图的大小与图的重要性应该有关系。此外,白衣佛图位于洞窟后壁中心,此位置在壁画中非常重要。而且,白衣佛图周围除了千佛图以外没有其他佛说法
图。这说明白衣佛图在洞窟中最重要。白衣佛的袈裟是白的,不过,先考虑此袈裟
颜在当时是否白。有一些看法认为,莫高窟壁画基本上使用了无机颜料,但不能确定完全没有使用有机颜料,现在看到的白有可能是由于有机颜料的长年变化而形成的③。关于这个问题,第263 窟的壁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例证。此窟开凿于北魏时期, 西夏时期重修。20 世纪40 年代,被剥除表层的西夏壁画的一部分,露出底层原画,就是现在能看到的北魏壁画原貌。此窟白衣佛的袈裟是明显的白,因此,可以说其他4 幅白衣佛的袈裟,当时也是白的。
更应注意的是,白衣佛身体、脸部等裸露部分的颜。第435 、288 窟白衣佛的身体,原来应是肉,现在变成了浓灰, 但是, 第254 、431 、263 窟白衣佛身体的颜和袈裟的颜均白。这说明,这些白衣佛的身体当时也是白的。关于此问题,从未有人提及过,而莫高窟北朝时期的其他如来像的身体是肉或金。由此来看,白衣佛·8  ·身体的颜,可以说是个值得一提的特征。
白衣佛的形象,都是如来坐像,有重叠光背,身着通肩白袈裟。颈上绘有两条线,表示三道相,胸部用晕染表现筋肉的隆起④。
5 个白衣佛的坐法不尽相同, 但皆朝正面而坐。手印相同,右臂上举,腕子少扭,掌朝正面;左手伸出,指尖向下, 掌向正面⑤; 双手的指间都表现为缦网相。
关于如来右臂上举、伸展右手,据佛陀跋陀罗所译《观佛三昧海经》曰“:释迦文佛方身丈六,在
行者前举其右手, 而作是言”1 P663和鸠摩罗什所译《思惟略要法》亦曰“:惟见一佛结跏趺坐举手说法”2 P299,可以把白衣佛的右手看成说法印。除了白衣佛,莫高窟北朝时期很多如来坐像的右手皆说法印。在通肩袈裟上都用粗线和细线相间绘成衣
褶。其中粗线以浓淡两来表现立体感,这明确表示细绳状态的衣褶。这种表现手法在莫高窟北魏时期的佛、菩萨像中有所体现。但人们对白衣佛有一种特别的说法,它的来源是健陀罗  3    。另外,同期的如来坐像中有着通肩袈裟者,皆两手放在腹前叠起来表示禅定,像白衣佛那样的说法相很少见  4    。
第254 窟白衣佛座,并不是北魏时期常见的须弥座。其形状像土坡,绘有许多像鸟足迹似的小花纹(图2) 。与此花纹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北周第428 窟涅图上边的树叶( 图版3) 。据此, 白衣佛座上的花纹应是植物的叶子, 是一种草纹。第435 窟白衣佛座的形状与第254 窟相似,并且绘有同样的花纹,表示草座。另外,第431 窟白衣佛似直接坐在地上,但地上绘有很多三个椭圆一组的图案,我认为这也表示草座。第263 窟白衣
以上数据是笔者于1998 年10 月测量的结果。
第435 窟后壁只绘有白衣佛图( 参照附表2) 。敦煌研
究院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合作研究的《中日
共同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彩塑像的保存修复———》正在进行,期待获得壁画颜长年变化方面的成果。
④除了第435 窟以外, 其他几窟的白衣佛头部都有肉髻。第431 窟白衣佛的胸部中心绘一朵花,笔者认为这是北魏至西魏时期如来像胸部常见的花纹。
⑤这些图像的左臂较短, 这是伸出左手的姿态, 每个白衣佛左手的手势稍微不同。第431 、288 窟的白衣佛伸展左手5 指, 第254 、263 窟白衣佛屈左手第5 指,第435 窟白衣佛屈左手第4 、5 指。
佛座是箱子型的台座( 图版4) ,座上还残存有与
第254 窟相同的花纹。第288 窟的白衣佛为莲花
座,此幅白衣佛图有很多地方与其他4 窟不同,在
下文中详细陈述。第288 窟开凿于西魏时期,所
以很难确定第288 窟的白衣佛图必须具有北魏白
衣佛图原来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白衣佛应该
坐在草座上,这是白衣佛图的重要特征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白衣佛都在龛内。莫高窟
壁画中,如来周围画龛的只有白衣佛图①。这就
表明龛的存在是白衣佛图必不可少的条件。
综上所述,白衣佛图具有以下3 个明显特征:
1 .袈裟、身体皆白。
2 .说法相,坐在草座上。
3 .住在山中石窟内。
除以上特征外,白衣佛图皆绘于中心柱窟后
壁中心,被千佛围绕,这个显著特征对理解白衣佛
的意义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白的意义
关于白衣佛的研究文章有两篇,即贺世哲先
生的《敦煌莫高窟北朝石窟与禅观》6 和谢生保
先生的《莫高窟最早的白衣佛说法像》7 。敦煌
研究院出版的图书解说都采取贺世哲先生的看
法。
谢先生认为白衣佛是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
中提到的“白释迦像”。《佛学大辞典》中的“白
释迦像”条文中引用了宋代守伦《法华经科注》
中载“:摩腾法兰二梵僧赍白画释迦像并四十二图2    第254 窟白衣佛座部
龛的形制皆圆拱形,龛楣和龛柱上绘有装饰
纹样。如第254 窟龛楣外边绘有半忍冬连续纹,
最里边绘有一白连珠纹带,龛楣两边绘有猛禽
头。龛柱也是白的,还有两条连珠纹。
第254 、263 、435 窟白衣佛图的龛楣外缘绘有
山岳,毫无空隙( 图3) 。其中第435 窟龛楣外缘
还绘有树木。另外,第431 、288 窟并没有山岳,但
第431 窟也是开凿比较晚的洞窟( 北魏晚期) ,与
上述第288 窟莲花座相同,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例
外。因此,我们可以把龛外伴着山岳的情况看作
表示白衣佛住在山中的龛内,就是住在山中石窟
的如来  5    。
章经,以白马负至洛阳”( 笔者加线, 下同) , 说明
“白释迦像”是东汉明帝感梦求法故事里所说的
画像。谢先生把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拿来的“白
画释迦像”,即白( 白布) 上画的释迦像,看成了
着白袈裟的莫高窟白衣佛。有可能是《佛学大
辞典》的词条中“,白释迦像”少了“画”字的原
故。我认为谢先生的说法不足为凭。
贺先生在文章中论述了北朝时期莫高窟与禅
观之关系,其中引用了《观佛三昧海经》卷4《观相
品》,说明白衣佛与禅观有很大关系。对此我将在
下文中述及,先看贺先生引用的经文《观佛三昧海
经》卷4《观相品》:
此光现时, 下方世界有百万金山。
于其岩间, 百亿宝窟如云涌起, 是众窟
中,纯诸白佛,白妙菩萨及声闻众,以为
侍者。1 P666
《观佛三昧海经》有《六譬品》等12 品的长篇
观佛经典。《观相品》是第3 品“, 佛身观”是佛56
个身相好的观想, 上段经文是其中“观如来脐图3    第254 窟白衣佛龛外山岳
另外,第254 、263 、288 窟白衣佛旁边绘有站
立在莲花座上的胁侍菩萨,但第431 、435 窟白衣
佛没有胁侍菩萨。从一般佛说法图都具有胁侍菩
萨的情况来说,这两幅独尊像说明胁侍菩萨的有
无和白衣佛图的主题没有直接关系。
①雕塑为龛的例子不胜枚举,但白衣佛图的龛楣、龛柱、龛
内皆彩画。彩画龛的例子,除了白衣佛以外, 只能在第254 窟北
壁人字坡下的难陀出家因缘图与第428 窟( 北周) 西壁的二佛并
坐图中能看到。
·9  ·
相”的一部分 。开头的“此光”指的是化佛的光明 , 化佛位于龙毛端宝云的佛刹中 。这段经文记述了 以下情景 : 当化佛发光时 , 世界上的百万金山岩 间 ,仿佛云一样涌现出百亿宝窟 ,窟中有“纯诸白 佛”,还有“白妙菩萨”和“声闻众”。贺先生只引用
了这段经文 ,没有任何说明 ,但他好像把白与白 衣佛联系起来了 。
“纯诸白佛”的“白佛”,确实给我们留下白 佛的印象 ,就让我们想起白衣佛的白身 、白衣 ,而
且 ,我们还可看出在百万金山岩间涌起的“百亿宝 窟”中有“白佛”的情景 。这与壁画中的白衣佛在 山中
石窟的图像有些关系 。但是 ,这段经文符合 白衣佛图的地方只有白和窟 。另外 ,经文中所 说“诸白佛”是“白佛”的多数 ,因此 ,我们不能轻易
地把“诸白佛”和白衣佛等同起来 。
在光线不佳的石窟内 ,也能发出皎洁辉煌的光 。
三 白衣佛与观佛
贺世哲先生在文章中论述北朝时期莫高窟与
禅观之关系时 ,讲到白衣佛与禅观有关  6
。 禅
观是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修行法之一12      ,有 人研究了莫高窟以外其他石窟和禅观的关系13    。
禅观的“禅”,指集中意识后获得心性统一和 。
“观”
是“观想”,指禅的境地里详细地思念 、念想的 对象
。如果这个对象是佛 , 称其为“观佛”。“观 佛”
,首先要“观像”,指详细地观察佛像 。因此 ,雕 或绘佛像是为了“观像”,通过“观像”而“观佛”,而 佛像就是观佛的对象
③。贺先生在论文中使用 “禅观”一词 ,其实他在引用“观佛 、观像 、念佛的三
种实践”10 P50
的《观佛三昧海经》来说明白衣佛 不过 ,谢先生和贺先生都注意到了“白”,我
也认为探索白衣佛的意义 ,关键是白 。因为 ,白 衣佛是除了袈裟以外 ,身体也是白的 。在《观佛
三昧海经》中多处记有 “:  观如来金”1 P648          ,或 是观佛的对象 ④
我很赞同贺先生的看法 ,因为 ,白衣佛皆绘于 中心柱窟内 ,这就表明白衣佛与观佛有密切关系 。 关于中心柱窟 ( 图 1) , 水野清一先生早就认 为它的来源是印度的礼拜窟 ,将其称为“塔庙窟”, 现在大家都认为莫高窟中心柱是设在窟中心的
塔 ⑤。近年 ,齐藤龙一先生提出 ,汉译经典中有石
窟内起塔和塔柱等记载 。5 世纪初汉译的《十诵
律》卷 48《 作 窟 》中 明 确 写 到 : “窟 中 起 者“释迦文佛 ( 中略) 身紫金端严微妙”1 P692 ,
经文记述如来的身体是金 。因而 ,白衣佛的白 身会给观者很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也可以说是一
个很独特的特征 。
后来还有两篇关于白衣佛的研究论文 ①, 即
王惠民的《白衣佛小考》8    与赖鹏举的《以敦煌造
像看北朝佛教由涅 〈白衣佛〉到华严〈卢舍那佛〉 的转变》9
。赖先生认为白衣佛的白袈裟意味 着丧服 ,论述了白衣佛和涅 之关系 。
对有特定尊格的如来 ,后世的密教经典中有
明确的记载 ②。北朝时期虽没有此记载 , 但能看 到有关化佛的记载 ,如《观佛三昧海经》卷 2《观相
塔”
14 P351
, 卷 56《作 塔 》中 记 有“龛 塔 柱 ① 笔者在 1999 年 12 月召开的日本东洋文库内陆亚洲出
土文献研究会与 2000 年 6 月召开的早稻田大学美术史学会上作 了关于白衣佛的报告。当时笔者重视北朝弥勒教匪的资料 ,论述 了白衣佛是弥勒佛。笔者于 2001 年 7 月投稿后 , 王惠民先生与 赖鹏举先生对此发表了专题文章。后来笔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后 写了本稿。
品》曰“:  白化佛身白银 。”1 P656
这里把身体
② 唐代金刚智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 3 记载 ,毗 是“白银”的化佛记为“白化佛”。我们能看出
“白”并不是白颜 ,好像银皎洁辉煌的样子 。 而且 ,《观 相 品 》又 曰 :“于 白 光 中 有 白 化
庐遮那的身“如白鹅”《,  大正藏》第 18 册第 242 页。
③ 关于观想佛行法的原说 , 在初期经典《增 —阿含经》卷 2
《广演品》中有“专精念佛观如来形”的记载 《(  大正藏》第 2 册第
554 页) ,这里说到“观像”,是把它作为思念佛的具体方法。关于 观佛和观像 ,参考高田修《观佛、观像 と造像》,载《佛教 の起源》,
1967 年。大南龙升《三昧经典 におけゐ见佛 と观佛》,载《印度学 佛教学研究》:23 ( 2 ) , 1975 年。大南龙升《见佛 ———その起源 と
展开 ———》,载《大正大学研究纪要·佛教学部文学部》: 62 , 1976 年。
④ 贺世哲的《北朝石窟 におけゐ千佛图像 の诸问题 にっい て》一文中说 “:  念佛而后见佛 ,这个本来属于禅观的范围。”
⑤ 水野清一在《北支那石窟构造论》一文中提到此问题 ; 萧 默先生在《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形式》一文中也提到此问题 ,载《中 国石窟·敦煌莫高窟》2 ,1982 。
佛 。”1 P 663 我们能看到白和光有一些关系 。 上述《观佛三昧海经》中关于“白佛”的那段记 载 ,开头就记“此光”,即化佛的光明是在龙毛端宝 云的佛刹中出现的 ,在此光的映照下出现“纯诸白
佛”和“白妙菩萨”10
。而“纯诸白佛”的“纯”字包 含皎洁之意 ,我们可以理解“白”、“白妙”,也是形 容佛 、菩萨受到此光的照曜后皎洁的样子11    。
白衣佛的身体和袈裟皆白 ,可知 ,白衣佛图 ·10  ·
塔”
14 P415
,卷 48 中又写到 , 用“彩赫土白灰” 是依据《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 名经》所写 , 这个看法大概没有很大的错误 ⑤。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中记述了过去庄严劫的十 方诸佛《,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中记述了未来星 宿劫的十方诸佛 。第 254 窟的千佛很明显表示过
去世和未来世的十方诸佛 。
第 254 窟窟内后部的壁画中心是白衣佛 ,南
侧是过去诸佛 ,北侧是未来诸佛
( 图 4) 。因此 ,随 着右绕中心柱看壁画 ,先出现南壁到西壁南侧的 过去诸佛 ,然后出现白衣佛 ,再出现西壁北侧到北 壁的未来诸佛 。白衣佛位于过去世与未来世之 间 ,具有联系两者的现在贤劫佛的性格 。 总之 ,因为白衣佛皆绘于中心柱窟中 ,所以是 观佛的对象 。由第 254 窟千佛榜题推测出白衣佛 具有现在贤劫佛的性格 。再加上白衣佛呈现皎洁 的光辉 ,又绘于窟内后壁的中心 ,而且画得很大 , 很有存在感 。从上述特点得知 ,白衣佛应该不是 贺先生所述经文中的“诸白佛”之一 ,而是有特定 尊格的如来 。
装饰“塔柱”14 P352 。齐藤先生的这些记载 ,说明
了各面开龛有塑像的莫高窟中心柱是佛塔15    。 贺先生也引述了《观佛三昧海经》卷 9《观相 品》的“欲观像者先入佛塔”
1 P 690
, 认为莫高窟
中心柱是佛塔 ,同时指出中心柱的佛像与观佛有
关6 。“入佛塔观佛形像”等记载 , 在《观佛三昧 海经》的其他地方处处可见  1 P689 。据疆良耶舍 译《观药王药上两菩萨经》记载 , 入佛塔 , 观像礼 拜 ,在像面前入观佛三昧16 P663 。
上述记载表明 ,窟内设佛塔的中心柱窟有观 想和礼拜佛像的意义17    。于是 ,在中心柱窟才有 的白衣佛图 ,也应该与观佛有关系 。
白衣佛图周围是千佛图 。千佛是遍满十方的 诸佛 ,也称十方诸佛 。《思惟略要法》中有“十方诸
佛观法”18 P299
。十方诸佛在过去 、现在 、未来的
三世都存在 。刘慧达先生据鸠摩罗什译《坐禅三 昧经》卷下所云“当系心专念十方三世诸佛生 身”1 P 281
①。 在表现十方诸佛的千佛图中 ,每个坐佛旁边
都有佛名榜题 。《观佛三昧海经》卷 3 中释迦佛 说“:  若称我名及称南无诸佛所获福德无量无
指出 , 三世的十方诸佛都是观像的对
四 那乾诃罗的佛影
白衣佛是全身呈现光辉的如来 ,观佛的对象 ,
以及联系过去和未来的现在贤劫佛 。考虑这些事
情 ,就想起古代著名的那乾诃罗 (也叫“那竭”“
、那 边”1 P 661
,可知称呼诸佛的名字是众生得到无
量无边福德的方法之一
②。 白衣佛图周围的千佛也是观佛的对象 。据宁 强先生和胡同庆先生的论文19      ,第 254 窟千佛墨
书 榜 题 的 依 据 是《 过 去 庄 严 劫 千 佛 名
揭罗曷”
等) 佛影20 P67  。 2901 据推测 ,那乾诃罗位于今阿富汗东部加拉近 郊的犍陀罗境域 , 包括那乾诃罗 。据东晋《法显
传》记载 , 那乾诃罗东郊有祀佛顶骨 ( 肉髻骨) 的 “佛顶骨精舍”, 城内有“佛齿塔”和“定光佛受记 处”,城外东北有祀“佛锡杖”和“佛僧伽梨”的精
舍 ,城外南方有佛的身影留在石室壁上的“佛影”, 经 》18 P356    2376
经》18 P388    2399 和 《 未 来 星 宿 劫 千 佛 名 。此文中提到 1235 件榜题墨书佛 名 ,其中 19 件在《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与《未来 星宿劫千佛名经》中不存在 ,而在菩提流支译《佛
说佛名经》和《现在贤劫千佛名经》等其他佛名经 典中能见到 。但是 , 1216 件在《过去庄严劫千佛 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中确有记载 ③。而 且 ,有些记述与经典中的记述顺序相同 。譬如 ,从 南壁最上端最西边的“车乘佛”到“焰幢佛”有 23 件 ,其顺序与《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中的记载顺
序相同 ④。从西壁北边第 6 段“无量精进佛”到
“无量雄勇佛”有 14 件 ,第 7 段“最香须弥身佛”到 “虚空须弥佛”有 17 件 ,第 8 段“宝光佛”到“无量 勇猛佛”有 10 件 ,其顺序都与《未来星宿劫千佛名 经》中的记述顺序相同 。因此 ,第 254 窟的千佛名
① 刘慧达在《北魏石窟与禅》一文中指出 ,三世十方诸佛是
观想的对象。后贺世哲先生、久野美树先生、刘永增先生都发表 论文 ,认为石窟内和碑像上的千佛是十方诸佛或三世十方诸佛。
② 关于称佛名的功能《,  观药王药上两菩萨经》曰 “:  得闻是 五十三佛名者 ,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不堕恶道 ,若复有人 ,能 称是五十三佛名者 ,生生之处常得值得遇十方诸佛。”《大正藏》第 20 册第 664 页。“五十三佛”是过去佛。
③ 其中 145 件佛名在其他佛名经典有载。
④ 此外 ,南壁后部第 2 层到第 5 层是按照《过去庄严劫千 佛名经》的记载 ,从东向西写佛名。西壁南部第 7 、8 层也相同。 ⑤ 不过 ,已经报告的第 254 窟的千佛榜题与《过去庄严劫 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相符 ,可以指出 ,不符合这两 经的一些佛名有可能是误记或误读。
·11  ·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19:0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838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白衣   莫高窟   白色   观佛   中心   袈裟   先生   时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