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河道治理_以深圳市梧桐山河景观改造工程为例

阅读: 评论:0

浅谈生态河道治理
On Ecological River Harness: A Case Study of Constrution of Wutongshan in Shenzhen
刘新聆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广东 深圳 518008)LIU Xin-ling
(Shenzhen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Shenzhen 518008, China)
摘要:以梧桐山河总体景观规划为例,讨论在城市河流建设中保护和创造自然景观的状况,重点讲述了梧桐山河的生态
景观设计;浅议滨水景观在自然景观型城市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
Abstract:Taking the whole landscape design of  Wutongshan in Shenzhen as an example, the situation of  conserv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natural landscape were discussed.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rivers and the mountains in the construction were described. The de fi nitive elements in nat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Natural landscape; Ecology river course; Ecological river bank; Shoal; Shenzhen
关键词:自然景观;河道治理;生态驳岸;梧桐山河;深圳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0)02-0064-04收稿日期:2009-06-19修回日期:2009-09-14
在欧洲,特别是以瑞士和德国为代表的德语圈国家,正在进行尝试保护和创造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以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这些,对深圳的城市建设和水际改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河流治理中,如果只把技术层面作为判断的标准,将不利于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落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常见的做法是将流水经由铺设的地下管网排走,切断了河流与其他自然环境的有机联系,使河流慢慢地失去了原有自然净化的作用。而且,像这样仅是被“控制”的河流,也会造成生活环境景观效果的单一和生硬。
河道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潺潺的河水时而急、时而缓,流过一个个弯道;河中鱼儿在水草中嬉戏,河滩鸟儿在绿地上栖息……这样自然、美丽的河流,是每个人心中的向往,也是城市河流改造的根本目标!追求的新开端,是要将那些曾被修整过的河流湖泊的岸边,再赋予其新的生命,设法使其回归自然形态
[1]
。本文以深圳市梧桐山河生态景观
改造方案为例,讨论河流生态治理和
景观营造的相关问题。1 河道现状特点
梧桐山河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深圳水库东北角,发源于梧桐山北麓,流经横沥口水库、坑背村、茂仔村、农牧良种场、苗圃场、大望村注入深圳水库,为深圳河二级支流。全流域属东深供水水系,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河道干流长3.81 km,共11条支流汇入,总流域面积12.53 km 2。
梧桐山河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建设,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的标准。每逢洪水护岸多发生水毁,洪水漫溢,给周边村落及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河道弯转曲折,河宽一般为17~30 m,凹岸河底冲刷严重,局部挡墙已被冲毁,沿河多见坍塌的河岸,凸岸淤积严重,淤积厚度多为1.5~2 m。而且河道存在用地被挤占的现象。河道原有堤岸冲刷、掏空现象随处可见,桥梁阻水严重,给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带来威胁。况且梧桐山临近村庄而没有完善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河道的污水对河道水质造成了污染,对深圳水库的水质安全影响很大。
2 目标及理念
梧桐山河综合治理应吸收国内、国外治河的先进经验,结合河流本身特点进行。治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城市防洪、水源保护的条件下,将梧桐山河治理成为深圳市示范性的生态、景观河流,使干流达到50年一遇洪水标准,干流河道水体达到地表水三类指标。
在河道治理方面尽可能采用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生态驳岸整治梧桐山河,以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体交换和调度功能,不仅能滞洪补枯、调节水位、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同时生态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片,可构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完整河流生态系统,即对水体生态完整性的恢复。
在景观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保护并利用现状,在原有植被、道路、地形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地形上以自然式缓坡地为主,利用梧桐山森林公园的自然风貌,形成以河道为纽带的山、水协调融合的生态景观。
驳岸滨水边界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景观要素创造丰富
——以深圳市梧桐山河景观改造工程为例
的亲水空间,强化亲水设施,如下河台阶、沿河观景平台、自然块石汀步等。
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遵循“四季皆有景”的原则,强调点、线、面的植物景观效果,以植、散植、孤植、列植相结合,发挥植物搭配的不同功能,突出区域特,提炼主题景观特征,也充分体现物种的多样性,产生多种视觉效果。
3 治理对策
本文通过对梧桐山河的防洪、治污、景观三个方面的简要论述,通过对梧桐山河生态河道的治理,以期为河道的生态治理带提供一些启发。
防洪工程在经过多项水利学分析后,在考虑投资小效益大的基础上,选用以“排”为主的设计方案,将实现沿河两岸环境及土地的合理使用,为流域内的经济结构转型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
河床型式在现状河道纵坡和尽可能不设堤防的基础上拓宽河道,纵断面及河岸高度尽量保持现状,局部段通过设置多级跌水进行调整放缓纵坡,堤脚以高0.5 m,宽1~2 m的石笼蜿蜒排列达到护底效果,以减小河道流速和冲刷。驳岸大部分采用1︰3
的缓坡和原状地形自然衔接,坡面采
用生态袋及石笼的方法进行护坡,面
层覆土植草。此驳岸型式防洪系统安
全可靠,有利于植物生长及水生动物
的休憩,结构稳定、整体性好、透水
性强、耐久性好、抗震抗滑性好、抗
冲刷能力强、施工方便迅速,尤其对
超标准洪水的防御能力强,同时河道
生态空间广阔,可同时建设符合河流
本身生态特点的景观特[2]。
梧桐山河流域位于深圳水库水源
保护区,大部分河段没有完整的排水
系统,雨、污合流,未经处理直接排
入河道。据估算,每年至少有50万t污
水直接通过梧桐山河进入深圳水库。
在河道开发强度大的河段水体发黑,
水质较差。远未达到二级水源保护区
水质要求——地表水三类指标。本次
治污措施以“截排”为主,即村域以
外的雨、洪水沿山边的截洪沟分段截
流入梧桐山河,村域以内的污水及初
期雨水设截流式合流管沿河截至深圳
水库污水截排工程的污水渠道中经过
处理后排入深圳河。
结合防洪及截污的治理,在考
虑梧桐山河自然及人文景观,对河道
进行生态改造,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改善河道两侧环境面貌,辟筑滨水绿
带和步行道,能够为市民提供一处休
闲、健身的活动场所,塑造“一带三
脉”的景观格局(图1)。一带——
梧桐山河滨水休闲景观带,在保护和
利用原有岸线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在
适当位置营造一系列景观空间。时空
脉——通过构筑沿岸的步行系统,增
强景观元素的通达性,使河岸由下至
上的小品、植物风格上无不体现出时
间和空间上的自然过渡。文脉——沿
着时空轴线,结合周边环境依次改造
成生态休闲活动区、城市文化展示
区、观光康体活动区等不同主题的文
化休闲景区。绿脉——通过大面积的
植物景观营造,构筑绿地的生态主
体,体现“以绿为主”的设计思想。
4 生态景观设计与效果
设计充分考虑到梧桐山河身处
水源保护区,背靠梧桐山风景区,流
域范围经济发展与转型等大环境,结
合实际地形,拟将综合治理工程,人
文景观的景观性与功能性原则,以
时空为轴线,以尊重自然过程的文化
为底蕴,创建一个综合性滨水休闲绿
地为目标,在设计中将该滨水区划分
为四个景区:“凤始问景”、“水图1  梧桐山河景观规划平面
中漫步”、“绿影访雅”和“动感梧桐”。
4.1 凤始问景
该区始于深圳水库新平大桥,本河道滨水绿带景观设计以此为出发点。原有大桥目前车流量过大,对行人构成威胁。在此条件下增建一座人行桥,以确保行人安全。河道改造采取石笼型式的驳岸,覆土植草,河床护脚以块石砌筑并种植水生植物,沿岸建造木质栈道及平台,沿河人行步道蜿蜒而行。人们在此可欣赏深圳水库的湖光山,感受鱼跃水面的欢畅。微波涟漪的水面阳光映照,上游潺潺汇入的流水清澈见底,游人在此,自有视野开阔、涤荡心扉的感受。
梧桐山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茅草。自然块石砌成的跌水营造水跃鱼游的溪流景。游人可沿岸
缓行,可轻踏木栈道驻足水边,可挽起裤脚入水而嬉戏,或斜躺于河边仰望蓝天白云,可有“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鱼舟,闲闲欧鸟”[3]之感(图2)。
4.2 水中漫步
该区位于苗圃场桥至人工湖段,右岸与苗圃场相邻。通过三座桥梁,把游客引领到开阔的左岸景区。以远处的梧桐山为背景,在河道内设置
可以步行的石砌围堰,河床内布置
浅滩、湿地。堤岸开径逶迤,得闲即
诣,随兴携游,自然生态的河流能够
提供闹处寻幽之胜。
苗圃场桥上游河道两岸均有支流
汇入,且水量较大,水质清澈。河道
右岸现状地势低洼,为涝区、荒地、
部分苗圃地,拟开挖成面积约3 hm2
的湿地人工湖。生态改造方案利用现
有池塘开挖成多级落差,改建成生
态湿地型人工湖,沿湖设置小径,
湖岸配置水生植物,如水葱(Scirpus
validus)、菖蒲(Acorus calamus)、
美人蕉(Canna indica)等。生态湖
通过支流补水,常年可有湖水漫溢,
形成丰富多彩的湖面景观。生态湿地
型人工湖的建设,可大大增加河道水
流的多样性和河道生物多样性,为河
道生态功能的恢复提供很好的物质基
础。
4.3 绿影访雅
该区始于人工湖至农牧良种场
桥。景区结合在建古典建筑风格的民
间博物馆及村内的文体公园,在建
筑、小品风格上均以“古”为前提,
将农牧良种场桥改建为具有古典形式
的拱桥,河道内设置仿木桩护角,使
河床形成蜿蜒曲折的自然浅滩,配
植水生植物,河道内摆置自然块石汀
步,用设计手法软化原有僵硬的河
床,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给河流中的
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同时在文体
公园段增加下河台阶,给周边居民增
加亲近生态河流,感受自然的空间,
让人们在体会水旁留矶、水随山转的
园林情趣的同时感受古建筑带给人们
古朴典雅的传统美感(图3)。
4.4 动感梧桐
该区始于农牧良种场桥至横沥口
水库坝下。流经梧桐山森林公园北大
门,景观设计采用以生态透水砖铺设
的沿河步道与小区相连通。桥头段拆
除原有违章建筑,增建休闲空地与健
身场地。将原有驳岸改造为生态型缓
坡驳岸,左岸临山段绿地片植桃树,
使河流与堤岸形成“栽桃绕屋,插柳
沿堤”的景观。右岸以缓坡型式,以
增加人们观花赏水的休闲空间,使周
边的居民能够感受到自然生态河流所
带来的“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微,
屋绕梅余种竹”[3]的闲暇、舒适、惬
意的生态居住环境(图4)。
4.5 沿河景观小品
沿岸景观小品的材质大多采用天
然的木材、石材等,以体现自然与休
闲,与梧桐山整个环境相融合。滨水
区内无论是桌凳、树槽、标识还是娱
乐设施等设计都体现自然与人性化的
结合。
5 植被规划
保护原有沿河大树、古树是此
次河道绿化种植的重点。绿化种植时
图2  苗圃场桥段效果图3  文体公园部分段改造效果
考虑到梧桐山河地处深圳水库集水区域,从保护水库水质的要求来讲,河岸种植树种要无毒、无污染,少落叶、落果,避免造成水体的污染。多采用梧桐山风景区的野生树种及当地的乡土树种,适当补充少量观赏树种。结合立地条件,分别选择耐湿树种、水生植物进行科学配置,在满足固土护岸、营造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形成独具特的河岸植物风景景观。
乔木类在上游段近横沥口水库段以乡土树种为主,规划树种有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等;近横沥村,大望村段绿化结合乡村绿化,以兼具观赏和经济效益的树种,经济树种如荔枝(Litchi chinensis)、龙眼(Dimocarpus longan)、芒果(Mangifera indica)等为主;中游段结合规划花卉园艺中心,绿化树种以园林观赏树种为主,如池杉(Taxodium ascendens)、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等;下游段近水库以无污染树种为主,如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var. pusillifolia)、水翁
等。灌木类以常绿、观赏为主,如
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海桐(Pittosporum tobira)、九里香
(Murraya exotica)等。地被类有蝴
蝶花(Iris japonica)、美人蕉、海芋
(Alocasia macrorrhiza)等。藤本类有
绿萝(Epipremnum aureum)、地锦
(Euphorbia humifusa)、薜荔(Ficus
pumila)等。水生植物类有菖蒲、千
屈菜(Lythrum salicaria)、水葱等。
6 结语
通过对梧桐山河生态整治工程在
河床、驳岸及绿化设计方面所作的生
态性改造尝试,同时引进了国外较为
流行的生态护坡技术,有效地改善了
河道的环境效应。其以人为本、治河
的设计理念和生态滨水驳岸的设计原
则,可以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
借鉴。
随着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理念的提高,人工建设或修复的生态河
道越来越受到推崇。它以保护和创造生
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
在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
时,充分考虑了生态效果,把受人类干
扰和破坏的河道修复成为水体与土体,
水体与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
的近自然状况的生态河道[4]。
审稿编辑:李青  杨学成
刘新聆(1971- ),女
工程师,供职于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
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
E-mail: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1] 河川治理中心. 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
与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104~112.
[2]尼古拉斯•T•丹尼斯,凯尔•D•布朗. 景
观设计师便携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2:238~239.
[3] 计成. 园冶[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
社,2003:59.
[4] 赵广琦,邵飞,崔心红. 生态河道的
坡岸绿化技术探索与应用[J]. 中国园林,
2008,24(11):3.
图4  梧桐山河上游段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3-05-07 12:4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85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河道   生态   梧桐   山河   景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