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名城邗江瓜洲镇:千年诗词渡焕发新活力

阅读: 评论:0

触摸名城邗江瓜洲镇:千年诗词渡焕发新活力
“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作为长江运河交汇处的一座千年古镇,扬州邗江瓜洲是当之无愧的“沟通之渡”。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在此留下了传颂至今的诗句,这里是一处诗词之渡。到了当代,瓜洲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千年古镇“沟通之渡”
在瓜洲古渡公园,有一座牌坊,面江的一面写着含江口,背江的一面写着江天胜境,壮丽的江景令人心胸开阔。瓜洲曾经是长江的入海口,到了秦汉时期,长江泥沙增多,堆积形成了河口沙坝,随江潮涨落时隐时现。
当时长江上的广陵潮是一大名胜奇观,和钱塘潮齐名,其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象令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到了晋代,长江口向东延伸,泥沙不断淤积,形成了露出水面的沙渚,形状如“瓜”字,瓜洲之名因此诞生,距今近1800年。在历史进程中,这个四面环水的沙洲上渐渐形成了渔村、城
镇。
隋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扬州处于运河和长江的交界点,成为重要的经济城市。
到了唐代中期,由于泥沙沉积日益严重,彼时的瓜洲已经与长江北岸的扬子津相连,成为了一个渡口。京口过江北的船,必须绕行瓜洲西端,迂回60里,给漕运带来了不便。
镇江刺史齐浣向唐玄宗提议,能不能开一条新河从瓜洲直通到扬州市区,唐玄宗同意了,这就是有名的伊娄河。伊娄河又名新河,亦称瓜洲运河,全长约12.5公里。它开通后,省去了水陆转运环节和迂道之苦,还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功绩之大,世人赞许。
伊娄河的开通,使得瓜洲成了南北向运河与东西向长江十字形黄金水道的交汇点,以及漕运与盐运的要冲,瓜洲由此迅速发展为江北重镇。相传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在经历过多次东渡失败后,高僧鉴真从伊娄河口出发,第六次东渡,次年2月到达平城京,也就是如今的奈良,实现了东渡宏愿,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从唐代开始,瓜洲也成了世人向往之地。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宋金对峙时期,瓜洲成了战争前线。明清时期,由于漕运、盐运的再
兴,瓜州再度繁盛。“虽弹丸之地,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成为七省咽喉,被誉为“明清时代大运河之魂”。清道光三年(1823年),瓜洲南门开始坍陷。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瓜洲城沦于大江。民国初年,瓜洲移至原城西北四里铺,如今的瓜洲镇就是在四里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
1949年后,瓜洲继续蓬勃发展,1978年瓜洲汽渡兴建,2005年润扬长江大桥通车,如今的瓜洲古镇交通区位优势依然十分突出。
传奇所在诗词之渡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张祜漫游江南,夜宿镇江渡口,他眼中的瓜洲宁静凄迷、淡雅清新。“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在白居易的笔下,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如同瓜洲渡口的水一样蜿蜒曲折。“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李白的《题瓜洲新河》,则盛赞了瓜洲运河的重要地位。
在隋唐诗人的笔下,瓜洲是浪漫的,是美丽的,到了宋代,诗词中的瓜洲则多了一份大气
和厚重。“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已经成了千古绝唱。而到了宋金对峙时期,因为独特的军事地位,瓜洲更是诗人笔下的高频地点。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生逢乱世,南宋诗人陆游笔下的瓜洲充满了豪迈气概。明清时期,瓜洲因为漕运和盐运再次繁盛起来,清代康乾二帝分别六次南巡,都曾在瓜洲停留,并留下了诸多诗篇。
除了诗词文化繁盛,瓜洲还一直有着浓郁的传奇彩。唐代,高僧鉴真从这里东渡扶桑、传播文化;元代,马可·波罗曾漫游“瓜洲市”,撰写了游记传播四方。
自唐代开凿伊娄河以来,1000多年间,瓜洲不断出现在诗词里,出现在小说中,出现在一个个传奇故事里,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归根到底,这都是源于运河,源于瓜洲特殊的地理位置。
恩泽一方传承之渡
在经历了唐代的繁荣、宋代的兵荒马乱、明清的再度兴盛后,到了清晚期,瓜洲和一江之
隔的镇江又成了近现代中国变革的重要见证地。战争前后,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人物林则徐也曾和瓜洲有过一段缘分。
1841年,林则徐被清政府流放到新疆,但当时,他手上还有一项未竟的事业。在此之前,林则徐组织了很多学者研究海内外的情况,写成一本《四洲志》,因为他被流放来不及写了,于是就把手稿一起带着。
在镇江和瓜洲一带,林则徐和魏源相遇了。当时的魏源目睹了近代中国的剧烈变革,为救国救民倾注了满腔热忱。林则徐把《四洲志》交给了魏源,后来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了《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在当时是唯一一部系统讲述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在国内开创了介绍西方先进文明的先河,旨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了一大批想了解西方的中国人。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瓜洲沦于大江。民国初年,瓜洲移至原城西北四里铺,之后逐步发展成了现在的瓜洲镇。1949年后,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瓜洲继续蓬勃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瓜洲的渡口功能逐渐削弱,当地也正在把它打造为以
历史文化为背景,以自然生态为依托,以运河古渡为核心,以现代旅游为手段的国际化休闲度假胜地,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向往。
在流淌了千年的伊娄河畔,有一所运西小学,这里的孩子已经把运河文化刻进了骨子里、融入了血液中。
运西小学有着70多年的历史,受着伊娄河水的滋养,有着扬州市大运河保护志愿者中队运西小学伊娄支队,孩子们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默默守护着母亲河。
齐浣开伊娄河时,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的李白来到了扬州,看了之后非常感动,写下了一首诗《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如今,在运西小学,时常能听到孩子们诵读这首诗:“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稚嫩却坚定的声音直击人心,有传承就有希望。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05:2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899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瓜洲   运河   长江   文化   新河   诗人   东渡   诗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