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法视角解读《长生殿》杨玉环

阅读: 评论:0

从精神分析法视角解读《长生殿》杨玉环
单位所在省市:海南省海口市
邮编:570228
摘 要
杨玉环是《长生殿》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形象十分饱满的角,历史上对她争议颇多。在剧中,她既是一个才貌双绝的佳人,又是深情妒忌的妃子。本文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视角对杨贵妃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剖析。
关键词:杨玉环; 精神分析法; 人物形象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与无意识心理研究有关的理论原则。关于精神,有三个理念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前意识、意识、无意识。无意识与意识有其对立性,无意识活动于心理,潜在的支配着意识,意识则抑制无意识于本能上的冲动。弗洛伊德相对精神分析
提出三重人格结构说——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早、最原始的部分。本我按“唯乐原则”活动,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本我是本能冲动的根源,指原始的、非人格化的而完全无意识的精神层面而言。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它的作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冲动之实现,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
“超我”是社会环境中经由奖励与惩罚的历程而建立的,是传统道德及规范的代表,如个人的行为与超我的自律标准不符,即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二、无意识状态下的“本我”——纵情声、贪恋富贵、贪图享乐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是一种遗传下来的原始本能,它在“快乐原则”的支配下竭力满足本能需求的冲动。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在受原始本能冲动的驱使的,是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
欲望性满足,主要表现为对玉环“丰姿秀丽”的贪恋与“倾国之貌”的美之恋的肤浅情感。之后,在二人的爱情行为中,他们所寻求的是对性欲的满足,二人的爱恋是对鱼水之欢的贪恋。“鸳帏”“秀幕”“芙蓉帐”,是二人寻求性欲望满足的象征。他们二人的爱情生活大部分是纵情声、追寻享乐满足的。
另外,第十五出《进果》中“自家西州道使臣,为因贵妃杨娘娘,爱吃鲜荔枝,奉敕涪州,年年进贡。天气又热,路途又远,只得不惮辛勤,飞马前去……海南荔子味尤甘,杨娘娘偏喜啖”。讲述为满足杨贵妃吃荔枝的需要,李隆基不惜劳民伤财,将刚刚采摘下来的荔枝从海南运到数千里外的长安。沿途大片农田被马蹄踩坏,百姓的心血付诸东流,还有的百姓因躲闪不及,惨死在马蹄下的故事。这里吃荔枝,就是在“快乐原则”支配下而产生的需求。
上述不论是杨玉环沉迷在与欲在爱情里,导致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还是吃荔枝,一骑绝尘只为博妃子一笑,导致农田被毁百姓惨死马下。二者都是“快乐原则”支配下的结果,是下决心去求取快乐的需要,是“本我”的表现。但将百姓疾苦与杨贵妃的穷奢极欲的生活对比,杨玉环贪恋富贵、贪图享乐的性格也就突出了。
三、处于矛盾挣扎的“自我”——工于心计、争风吃醋、善妒
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杨玉环是聪明的,不仅体现在才华上,更体现在为维护君王之爱流露出的心机里。剧中有两处杨玉环心机流露尤为明显,一处是《献发》,一处是《制谱》。
《献发》的前因是唐明皇召见了虢国夫人,杨玉环心生妒意惹怒了皇帝被遣送回府、被贬家中。她十分后悔当初的举动,积极寻挽回圣心的契机,将目光当到了与唐玄宗的关系之亲密程度非同一般的高力士身上。回家后的杨玉环长吁短叹,在苦痛与希望的交织中,一个公公骑马而来,这人正是高力士。高力士他发觉明皇似乎亦有悔心,特意通传给贵妃,还为她出主意——可进献与皇帝一样贵妃的东西或可感动圣心。杨玉环想到了自己的头发,一来这头发是二人曾经耳鬓厮磨的见证物;二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今日将头发剪下献与君王,可表一片诚心。果然,见到玉环的青丝,唐明皇不禁顾念往昔种种情事,迅速命人将玉环连夜接回宫中。
杨玉环心机深沉流露的第二处是《制谱》,主要体现在她制谱的动机。杨玉环为压制梅妃、重获皇帝欢心,将梦中之曲,醒来后翻制曲谱,制成《霓裳羽衣》。制好曲后,她将
曲谱放在桌案之上,前去更衣。李隆基听说杨玉环在荷亭之上,前来探望,翻阅曲谱,看罢不由啧啧称赞,对杨玉环的爱意又陡然增添了不少。皇上看了曲谱,更加怜爱眼前的佳人。可见,杨玉环通过“才艺”的红线,将这一段帝妃之恋维系得更加坚固牢靠,确是高明之举。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拥有三宫六院在纲常伦理,但杨玉环却没法忍受李隆基移情别恋。两次在唐玄宗宠幸其他人时争风吃醋,如“只有梅妃《惊鸿》一舞,圣上时常夸奖。思欲另制一曲,掩出其上”表现出浓浓的醋意。这些嫉妒、心机都是在“现实原则”支配下的,是“自我”的表现。杨玉环的行动,不论是献发还是制曲,都是目的明确,理性的结果。同时她还考虑到外界因素,懂得借助旁人,巧选位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但另一方面,这些做法也体现了杨玉环爱争风吃醋和工于心计的性格。
四、被道德压抑的“超我”——痴情钟情、深明大义、懂得自醒
超我按“道德原则”行事,它始终压抑着本我的原始本能冲动,并持续与本我发生冲突。杨玉环是向往一夫一妻的生活方式的,她渴望相知相惜、与子偕老的爱情。在《定情》中,杨玉环四次咏叹“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在李杨二人的爱情里,他们的地位不
平等。李隆基身居帝位,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两度移情,但杨玉环对他始终一往情深。
自《埋玉》后杨玉环走上自省之路,当听到外面传来的哗变之声,听到“不杀贵妃,誓不扈驾”的呼声,杨玉环幡然醒悟自己罪孽深重,请求佛祖超度后从容赴死。在自缢前,杨玉环向高力士交代“圣上春秋已高,我死之后,只有你是旧人,能体圣意,须索小心奉侍……这金钗一对,钿盒一枚,是圣上定情所赐。你可将来与我殉葬,万万不可遗忘。”临死,还关心、惦记着丈夫,特意交代将定情信物与她同葬,深情流露。在马嵬缢死之后,杨贵妃的游魂四处飘荡,触目一派荒凉景象,她认识到自己爱情使君王“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不论是杨玉环的一往情深,还是她的深明大义,在幡然醒悟后选择从容赴死,都是让人唏嘘不已的。这些行为都是高尚的,都是按照“道德原则”行事,拥护追求美好的,都是“超我”的表现。
1.
结语
《长生殿》中的杨玉环是一个有着多个侧面的矛盾体,她不乏心机,心机背后却是罕有的美貌与才华;她深陷嫉妒的泥淖,却是重情所致;她度过了极尽骄奢的短暂的一生,却在死后完成了自省的升华。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03:04: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3950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冲动   满足   原则   百姓   曲谱   皇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