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栾川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研究

阅读: 评论:0

・46・山西农经/2021年9期
DOI:10.ki14-1065/f.2021.09.016
杭州公寓楼盘乡村振兴背景下栾川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研究
□张孟,贾一凡,董新月,曹晓婷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基于栾川县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重点研究了栾川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栾川县
文章编号:1004-7026(2021)09-0046-02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F323;G249.27文献标志码:A
成都自由行住哪里方便
1栾川县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1.1自然资源丰富
栾川县地处伏牛山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栾川县旅游资源有八大类, 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森林覆盖率高达82.4%,绿化率高达85.05%,均居河南省第1位。“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当地自然地貌特征的真实写照;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20d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3万个/cm3,有“中原肺叶”之称。2015年,栾川县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PATA)评选为“世界十大乡村度假圣地”,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1.2景区资源优质
南卡罗来纳州
目前,栾川县有鸡冠洞、老君山两个国家5A级景区,天河大峡谷、养子沟、伏牛山滑雪场等6个国家4A级景区,各种类型旅游景区达到15个,全县15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拥有景区,是全国拥有A级景区最多的地区之一。栾川县初步形成了由老君山山水游、重渡沟农家游、龙峪湾森林游、伏牛山滑雪游、九龙山温泉游、养子沟休闲游等组成的旅游景区。
13社会资源优化
近年来,栾川县严抓旅游景区周边及主干道环境质量,完善引导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房屋“平改坡”改造共1334座;构建7条高质量旅游景观通道,已全面建成全域旅游调度中心及9个乡村自驾游服务基地;连续3年开展厕所革命,修建旅游厕所215座;坚持开展“全域水系”“全域绿化”建设,
先后开展150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动全面改革,整合力量优化旅游环境。
在旅游资源持续优化的同时,当地农家宾馆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拥有家庭宾馆1178家,总接待床位4万张,年接待游客上千万人次,是河南省内拥有农家宾馆床位数量、接待人次最多的县,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达到3.2万人,间接带动13.4万人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中,占全县总人口的47%。
2乡村旅游模式
2.1“政府主导”是核心
通过政府牵头成立旅游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担任旅游领导小组组长,副县长担任旅游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在整个政府层面上对旅游进行主导。这个主导是在宣传、营销、定位、发展等方面的全面介入。栾川县旅游已经全面形成了政府制定营销政策、主导景区升A申报、沟通协调部门执行、开拓市场、统筹市场资源、协调景点景区及涉旅企业的全面政府主导局面。
2.2“党员示范”是基础
栾川县通过组织上门培训鼓动、政策宣讲驱动、资金帮扶撬动、外地考察触动和党员示范带动“五轮互动”模式引导村党员和众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脱贫观、致富观,提升村民对新时代背景下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和新旅游的认识,充分调动其争做特农业带头人、农家宾馆示范户、旅游经营积极户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致富光荣户。
2.3 “农旅融合”是手段
栾川县依托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突破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通过“农业+旅游”的方式,依托特农业资源或农业生产活动,与休闲业态结合,通过农旅融合,既满足游客需求,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随着项目推进,栾川县休闲农业充分彰显了农村发展特,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1]o
2.4“综合管理”是保障
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众性自
作者简介:张孟(1989—),女,满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贾一凡(1998—),女,汉族,河南潢川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董新月(1998—),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曹晓婷(1999—),女,汉族,河南遂平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
农经研究/-47-
治组织,缺乏执法和管理权,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管理权限范围不明等问题。对此,栾川县在各乡镇层面设立乡村旅游办,与乡国土、建设部门合署办公,在乡一级政府层面实现了对乡村旅游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
3栾川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产业助力效应现状
3.1.1产业链延展性和联动性较弱
栾川县乡村旅游发展处于3.0阶段,产业融合、集化程度较低,由于缺乏产业化运营和市场化运作的能力,部分乡村产业发展定位不明晰,还没有形成或打造岀较为清晰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无论是产业的功能搭配还是产业的空间布局,都不够系统、严谨,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3.1.2产业开发不够深入
栾川县乡村旅游以夏季避暑度假为主,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大,旅游体验以果园采摘、农家乐和小景点休闲为主,缺乏深度开发,旅游活动局限于简单的“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缺乏深层次
创新的互动体验项目,旅游休闲项目单一,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有失趣味性和参与性。同时,古村落、研学等特项目发展并不完善,难以留住游客进行长时间的项目消费,不利于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叫
3.1.3营销宣传薄弱
通过使用“栾川”“旅游”等字段在主要的官方媒体和自媒体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发现,大景区的营销宣传方式多样,官方媒体和自媒体均有涉及。从浏览数量看,大景区的宣传效果显著,但乡村旅游面临营销宣传的诸多“雷区”,如宣传力度较弱、宣传印象较差。目前没有一个被调研村建立了自己的、微博、抖音号等宣传营销平台,缺乏宣传意识和手段。3.1.4资金缺乏,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资金缺乏是阻碍栾川县乡村旅游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村民自建农家宾馆或民宿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家庭储蓄存款、政府补助、个人外借、小额贷款等方式,偿债能力较弱,借款承担的风险较大。从规划、建设到运营,乡村旅游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村民委员会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为“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政策资金支持、银行贷款,但在信用状况、资源优势欠缺的情况下,仍面临筹资障碍。
3.2乡村文明传承现状
3.2.1传统建筑物保护开发不够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地方文脉、特文化的传统村落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栾川县居民对传统建筑物保护开发的意识比较薄弱,大部分村民外岀打工挣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返乡翻盖新房,存在发展旅游与传统建筑物保护开发相矛盾的问题。3.2.2传统农耕生产工艺开发程度较低
截至目前,栾川县开展农耕浸入式体验的主要有重渡沟等知名景区,其他村未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有效传承和发展。栾川县作为豫西地区知名的土豆、橡果和槲叶产区,手工土豆粉、橡果凉粉、石磨豆腐、槲包是洛阳乃至豫西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地方特小吃,但尚未有较大规模的传统工艺互动体验项目。相比陕西袁家村在提升游客互动参与程度上的做法,栾川县乡村旅游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提升。
3.2.3“乡土菜”正在失去“土”味
随着政府大力扶持乡村旅游,栾川县各个村针对性地开展了烹调技艺等相关培训工作。一方面,这些培训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接待游客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旅游规模扩大和人数增加,在保障“农家饭”“乡土菜”规模化供应的前提下,许多农家宾馆已无法保持高水准“农家饭”的传统味道,并不是人们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
3.3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栾川县坚持科学发展,但仍存在环境改善不到位的问题。
3.3.1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经过多年发展,栾川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大幅度提升了乡村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但在旅游配套方面,囿于有些地区的地形、地势和资金等不利影响,乡村旅游景区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市场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秋扒一狮子庙一白土项目村距离县城较远,通往主要景区、交通要道和县城的沿途区域仍然较为落后,尤其是道路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旅游通畅性。
3.3.2生态环境与理念有待提升
在生活环境方面,乡村均统一对农舍进行外立面改造,实施全域绿化,包括农舍的庭院绿化和村庄整体环境绿化,同时按相关规定对垃圾进行统一收运处理,实施改厨、改圈、改厕政策,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
升。但从调研数据发现,超60%的村民对村内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表示不满,特别是在垃圾分类、及时清
运等方面有待提升。同时,调研中发现,村民的环保意识特别是环保理念较滞后。
3.4贫困村村民生存现状
3.4.1旅游收入支撑不足
村民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村民家庭收入主要来
源于外岀打工或就近打工,仅有34%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中。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栾川县的乡村
旅游处于3.0阶段,易受到季节性客流量和营销平台的影响,整体收益效果不明显,且从乡村旅游事业的参与度发现,只有少部分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中。3.4.2村民返乡就业热情低迷
家庭中年轻人员选择外岀打工的居多数,73%的
调研家庭没有返乡就业人员,(下转第50页)
-50-山西农经/2021年9期
鄂尔多斯好玩的地方给予农民部分补贴,并根据农民的实际状况提供优惠政策,从多方面确保农民的收益公平。
4.3以农户经营为主,推动规模经营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得到巩固和完善,要帮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有机衔接,抓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指岀,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农业发展必须长期面对的现实。根据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可知,2017年家庭农场平均耕地面积大于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平均耕地面积。由此可见,家庭农场在农业发展中有重要地位,推动其规模经营是大势所趋。
马里兰大学美国排名综上,建议在新时期取消“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建立长期荒废土地的农户家庭的退岀机制,实现真正的占有公平,让想种地、想发展农业的无地农民拥有土地;土地分配的集中化,有利于对土地进行规模经营,规模经营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存土地资源,对农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关良,李贤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界定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7-15.
[2]王增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涵及方式问题[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35-39.
[3]祝天智.新时期农民土地承包权公平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学术界,2019(6):90-99.
[4]田立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责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5]李军波.试论新时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关内容为分析视角[J].理论导刊,2009,12(12):69.
[6]苏秋月.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7]姜杰凡,孙媛萌.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新途径及法律实现——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反向抵押[J].华中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7-83.
[8]张新瑞,薛兴利.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利益的保护[J].经济研究导刊,2011(18):37-38.
[9]韩龙.农民权益保护视角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若干问题探讨[J].学术论坛,2013,3(10):224-227.
[10]赵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涵义及其构建[J].农村工作通讯,2013(6):48-50.
(编辑:季鑫) (上接第47页)
由于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乡村旅游整体规模效益不足以吸引中青年返乡实干,农村岀现了一定的“空心化”现象,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4.3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部分村民存在严重的小农思想,这是阻碍土地流转进程的重要因素。村民认为土地是“命根子”,不舍得将土地流转岀去,再加上农村养老、医疗等事关农民生存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认为把土地流转岀去会造成经济损失。
3.4.4部分贫困户存在福利依赖
据调查,70%的人感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的照顾和得到了一定的扶贫资金,但是部分贫困户脱贫愿望强,发展能力弱,存在福利依赖现象。针对贫困户文化素质较低、不愿意离开当地等实际情况,应提供保洁、安保、护林巡逻等岗位,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让他们尽快、稳定脱贫。
3.5政府政策扶持现状
河源疫情最新消息3.5.1战略规划可操作性低
乡村地区受到技术落后、资金紧缺、人才短缺的阻碍,当地旅游业发展要求的服务档次、接待规模以及实施标准都处于初级阶段。在项目实施初期要求规划先行,虽然邀请了专家对项目设计进行宏观把控,但不少项目在落地过程中,由于对乡村特文化的理解存在差异或偏颇,特别是基层干部和村民对市场趋势和行业发展的把控不强,导致有些项目主题、定位仍然不够突出,农耕文化、休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地方性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彰显。这样一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优质资源价值,不利于乡村文化保护;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同质化发展。
3.5.2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栾川县旅游产业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在全县旅游大形势下,特别是乡村旅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专业旅游管理和营销人才。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造成人才流失,导致乡村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目前留在村里的人大多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均在50岁左右,且多为初中学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知识结构单一,学习能力弱,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和科技产品、现代化产品、先进技术相结合,而人才不足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自我造血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园园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山区旅游农业发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
[2]刘昕华.精准脱贫方略下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17.
(编辑:季鑫)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01:4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087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乡村   发展   栾川县   农业   村民   项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