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及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

阅读: 评论:0

江西客家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及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
蓝文;成宁;张宇俊
【摘 要】江西是采茶戏之乡,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民间土生土长极具地方特的剧种,也是采茶戏中“茶味”最浓的一种。(1)赣南采茶戏中的文化元素,重点阐述它的起源、沿革产生的影响。(2)赣南采茶戏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阐述采茶戏曲牌结构及歌舞结构、“衬词”、“行当”等特。(3)赣南采茶戏教学实践及校本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努力方向。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
【年(卷),期】2011(000)012
【总页数】4页(P106-109)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流变沿革;艺术风格;教学实践;教材建设
【作 者】蓝文;成宁;张宇俊
【作者单位】赣南采茶歌舞剧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教育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江西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825
近400年来,赣南采茶戏一直以其质朴的舞台艺术,演绎着世世代代客家人的生产与生活、劳动与爱情、悲欢与离合。以其鲜明的地方特、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表演形式,深受广大人民众的喜爱。在赣南、粤北、闽西等客家地区广泛流传,乃至远播广西桂南和台湾一带,长演不衰。现已被列入国家首批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南采茶戏这一剧种的孕育形成,大致经历了从“采茶歌舞”到“采茶灯”(或叫“茶篮灯”)、再到“采茶戏”三个阶段。从唐代秦韬玉作的“采茶歌”到封修眭作的“御苑采茶歌”十首算起,到代蔡襄的采茶歌就经历了几百年。至元代“采茶歌”已形成了“调性”广泛运用于杂剧中,而后发展成套曲。采茶歌在元曲中所占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如曾瑞的《闺情》、顾德润的《述怀》(《元曲大词典》第471页,南京古籍出版社1995年1月)等都是采用【采茶歌】与
另两个曲牌【骂玉郎】【感皇恩】连套方式演唱。“采茶歌最初只唱小调,每首仅有四句唱词,后由小调发展成一种联唱形式,名曰‘十二月采茶歌’,从一月唱到十二月,每月一首,而‘十二月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走进元宵节的灯彩行列中,即变成‘采茶灯’的演出。由姣童扮成采茶女,每队8~12人。另有长少者二人为首,手持花篮,边唱边舞,歌词基本上还是采茶歌联唱的内容。(《中国戏曲志·江西卷》第23页,中国ISBN中心1998年8月版)。至清道光甲辰(1844)石城县崖岭六修《熊氏族谱》熊休甫先生传记中记载:“万历应天丙子(1575),每月夕花晨,座上常满,酒半酣,则率小奚唱插秧采茶歌,自击竹拊和,声鸣鸣然撼户镛。“镛”是古乐器,奏乐时表示节拍的大钟。声音很响,户户皆能听见。可见“采茶歌”在当时已是雅俗共赏的一种娱乐形式。至此,“采茶歌”从山上唱到市井,通过文人雅士升华进入宫庭,又返回到民间,结合民间的灯舞,发展成为“采茶灯”、“茶篮灯”、“茶灯戏”的形式。例如,联唱形式的《十二月采茶歌》与当地的马灯、龙灯、摆字灯和与此同时由粤东传入的采茶灯相结合,把歌舞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亦名“茶篮灯”。
“茶篮灯”虽是无故事情节的集体歌舞,但在采茶歌发展为采茶戏的历史演变中却迈进了一大步。最早完成“采茶灯”“茶篮灯”“茶灯戏”一系列的传承、整合要数江西的安远县。时间约
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左右,安远九龙山山高雾多,盛产茶叶,当地相传九龙山由九条龙掌管,人们每年都要祭祀龙神,祈求龙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祭祀采用的形式就是舞龙灯,当地人过春节、元宵节时喜欢跳舞,叫“九龙茶灯”。灯笼是避风照明的用具,上面画上吉祥物和红字样,既可照明又显得热闹祥和。这时由粤东传入江西赣南的采茶灯与九龙山茶区的民间彩灯相碰撞、融合,产生了变化,得到了发展。原来12个采茶女、两个男队首的采茶灯缩减为二女一男,女的称大、二,男的称茶童,并将原来一唱众和“十二月采茶歌”改为妹对唱,茶童穿插其间。这就形成了《妹摘茶》有简单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歌舞小戏。之后又有人编了一个表现三个孩子(大 二 三郎子)用一条板凳仿作龙灯的小戏叫《板凳龙》,赣南采茶戏正是在这两个剧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此,两旦一丑的“三角班”从“采茶灯”的母胎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天的采茶戏。
清嘉末年,安远的《妹摘茶》传入赣县,经王母下邦村的李斌鹏口述,举人李汤凭加工改编后得到很大发展,增加了故事情节,行当角也更加齐全,特别在音乐上吸收了一此东河戏的高腔、西皮、曲牌调等,并将《妹摘茶》更名为《九龙山摘茶》,成为赣南采茶戏的正本大戏。同时还产生了《四反情》、《上广东》、《大劝夫》、《大哨表哥》、《卖杂货》、《睄妹子》、《老少配》、《钓拐》等一批优秀的生活小戏。这些小
机票订票12306戏具有浓郁的民间彩,反映了赣南广大农民内心生活的情与忧,生存的状态以及对命运的叩问,成为赣南采茶戏的经典传世之作。
上海好玩的地方免费的毋庸讳言,赣南采茶戏的“根”在赣南。据现有资料看,从明万历年间的“唱插秧采茶歌”的孕育,到清康熙年间的“十二茶篮灯簇簇”的形成以及清乾隆年间“长日演唱三角班戏”的兴盛。经历代艺人潜心锤炼,日臻完善,逐步衍变形成、发展起来的赣南采茶戏,根植于民间土壤,与民俗民风、心理崇尚水融。同时也从各种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昌盛自我,从山区走出平原,进入城镇,登上舞台。到清乾隆年间蓬勃兴起之时,不仅已有许多职业班社活跃在赣南各地,更有清末至民国十五年前后,“三角班”盛极一时,出现了安远县龙布镇刘德鹏、卢保仔带领的“采霓堂”、信丰的“福兴堂”等60多个大小堂班,并且东北方向辐射到贡江水源头武夷山的闽粤赣交界一带,东南方向到漳州,最远到台湾以及西南方的粤东、粤西、粤北和广西的桂西等地。
建国以来,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赣南采茶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为人民众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优秀采茶歌舞剧(节)目:由赣州地区采茶剧团改编演出的《茶童哥》1979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更名为《茶童戏主》;大型革命历史剧《
莲妹子》由江西电视台拍成电视剧;南康采茶剧团创作演出的《风雨妹》获省汇演多项奖,并由上影厂拍成彩故事片《女大当婚》。
20世纪赣南采茶戏这枝傲霜斗雪的山茶花,在漫长的岁月里迎来了“茶花吐蕊朵朵新,悠悠茶歌悠悠情”的美好时光。90年代“以歌抒情,以情感人”的《山歌情》和展示客家母亲风采,歌颂客家儿女情深的《长长的红背带》捧回了“五个一”工程奖、文华新剧目奖,张曼君、龙红也分获梅花奖等国家大奖。特别是在当前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进程中,采茶戏为进一步活跃城乡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和促进赣南戏剧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衬词”使用令人耳目一新
风格一般指的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所呈现出来的特征。赣南采茶戏是以赣南民歌小调为基础,逐步形成自己的声体体系,衬词的使用更是别具一格,独特的衬词,使唱腔妩媚多姿;于人体劳动和山间动物神态中,提炼创作的表演身段,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形成于山乡民众创造的茶味芳香的歌舞小戏,正是客家民俗文化发展的结晶。
衬词大都来源于语气词、感叹词和赣方言中的口头语言,如“啊、呀、叻、呦荷、该只你个、依呀依子呦、哎咳呦,麻格”等。这些词汇直接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赣南老表特有的表达情感的语言元素,不仅与客家关系密切,而且非常协调。这就使采茶唱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赣南的地域特,是形成剧种风格彩的重要因素之一。赣南采茶戏通过衬词的使用,渲染了气氛、刻画了情绪,使曲体结构较为均衡完整。同时强化了节奏感,增加了律性,情绪更为活跃,旋律线条更显流畅自如。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二)“以丑见美”的行当独具魅力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结构要求,以丑为中心的布局是赣南采茶戏文学剧本的本质特征。脱离这一根本特征,赣南采茶戏的特便难以体现。
纵观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无一不是小丑当家,即便是正面人物,也是小丑俊扮。在赣南采茶戏里,凡男角必滑稽幽默,装颠卖傻,凡女角必聪明伶俐,乖巧机灵。比如《睄妹子》中的米童哥,《补皮鞋》中的阿祥古,《钓拐》中的刘二,《老少配》中的大宝,《试妻》中的唐二,《茶童哥》中的茶童,都是全剧结构中的中心丑角。于是我们从戏里欣赏到了“自炫为美”的否定性丑角(刘二),“外丑见内美”、“假丑见真美”的肯定性丑角(大宝),
还有“自嘲已化丑为美”的过渡性丑角(唐二),这些充满喜剧彩的丑角,在戏中以各自的中心动作将戏里众多分散的人物动作凝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赣南采茶戏开辟了“利于表现剧种喜剧风格”的广阔艺术前景,充分展现了赣南采茶戏的行当角的艺术感染力。
长白山天气预报15天(三)以歌舞为载体彰显鲜活的生命力
黄山旅游团报名三日游赣南采茶戏的“歌”与“舞”是其生命的支点,由于它是在民间歌舞“采茶歌”和“茶篮灯舞”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始终保持着这种鲜明的民间歌舞小的艺术形态,它的表演程式从“大班”或“半班”中接收过来的东西不多,绝大多数是对某些劳动过程、生活动作以及动物形态的直接摹拟,进行艺术加工美化而成的。因而它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劳动气息,彰显出鲜明的地方风格。
1.赣南采茶戏中的曲牌结构元素
主要是以单曲牌反复或多曲牌联结为主的曲牌体音乐。人们根据曲牌来源、旋律、调式、功能及伴奏乐器等方面的区别、综合,分为茶腔、灯腔、路腔、杂调四大类,统称为“三腔一调”。这既是对传统曲调牌音乐分门别类的高度概括,又是对赣南采茶戏“唱腔”的精确提炼。
肇庆十大景点排行榜
茶腔:是赣南采茶戏音乐中的主腔之一。大多剧目都使用这一腔系的曲牌。绝大部分曲牌是从赣南民歌小调、民间音乐衍变而来。其音乐特点是抒情、含蓄、爽朗、活泼、甜美,富有浓郁的田园山野风味和鲜明的赣南地方特。它善于表现人民的劳动与爱情生活故事,善于表达社会与家庭生活矛盾冲突而形成戏剧魅力,如《斑鸠调》、《牡丹调》等。上海欢乐谷游玩路线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11:2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119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赣南   采茶戏   采茶   发展   曲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