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Word版)

阅读: 评论:0

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卷
2022.9
台湾面积一、单选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1.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统治者因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些甲骨上所记录的占卜文字即甲骨卜辞。卜辞记载内容丰富,包括祭祀征伐、田猎、农耕、畜牧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这说明,当时(  )
A.原始汉字开始出现                B.王权具有神秘彩
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血缘宗法制度建立
2.《礼记·礼运》称禹以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为“小康”之世。前者的特点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后者的特点是“天下为私,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体现这一转变的是(  )
A.郡县制替代分封制    B.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C.封建制替代奴隶制    D.官僚制替代宗
法制
3.《春秋左传》中有如下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说明在当时(  )
A.宗法关系趋向于瓦解              B.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
C.选官制度越来越完善              D.贤德是择君首要依据
4.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商周时期(  )
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        B.政体中具有一定的民主彩
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        D.人民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5.“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
必须再次重新寻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里“重新建构”的本质是(  )
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B.从强调礼治到重视法治
C.从无序管理到有序管理            D.从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权
6.朝议,亦称廷议或集议,是中国古代的朝廷议事制度。秦汉皇帝一般不会轻易否决朝议之事,唐代规定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宋太祖也常常违心屈从廷臣正确的意见。到了明代,天子对不合己意的廷议结果则屡次下议或置之不理。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决策失误逐渐减少                B.中央行政效率提高
C.宦官专权日益严重                D.君主专制权力强化
7.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这种现象(  )
A.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B.昭示着宗法制的崩溃
盐城海边旅游景点
C.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D.有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
8.柳宗元对秦制给予高度评价:“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与这一评价相对应的史实是(  )
A.确立皇帝制度  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设郡县  D.修筑万里长城
9.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后,只有具备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才可以当面向皇帝反馈情况回答咨询或请示皇命,即使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也只能通过规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这一措施(  )
A.受到先秦官僚制的影响            B.旨在维护皇帝至上权威
C.规范了地方官员的行为            D.限定了呈递文书的内容
10.《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记载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      B.门阀士族发展成割据势力
C.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11.西汉文帝三年,罢太尉官由丞相兼任。景帝平定吴楚之乱,任用周亚夫为太尉,但不久就将其罢免。武帝时任田玢为太尉,也很快将其罢免。这表明文帝至武帝时期(  )
A.皇权地位突出      B.官僚政治尚需完善    C.丞相权力扩大    D.太尉地位不断下降
12.长期以来,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到唐代,他们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三省掌握了以前的宰相职权。这一变化
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标志着内外朝制度形成            D.调整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13.唐朝时,为加强边防在沿边重镇设立的节度使,逐渐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北宋建立后,革除前朝之弊,弱化地方权力,形成干强枝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
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与唐、宋相比,元朝(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
大理自由行旅游攻略三天C.行省官员有名无实                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14.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之后,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      B.君主专制呈现明显弱化趋势
C.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大大削弱      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加强
15.宋初设立通判,州长官不得单独签署文件,需要通判的连署,文件才能生效。至于通判的数目,“大郡置二员,余置一人,州不及万户不置”;至于武臣驻地,则“小郡亦特置矣”。通判的设置体现宋代
A.官吏协作行政效率提高            B.制度僵化导致因循守旧
C.行省长官掌握军政大权            D.地方官员间的相互牵制
16.宋代中央政府的官员,多数是任其职不理其政,而采用“权知”、“判”、“提举”、“管勾”等名义派遣实际长官。如枢密院的正式长官是枢密使,但更常见的是以别的官员“知枢密院事”。此举旨在(  )
A.提高政务处理效率                B.拓展官员晋升渠道
C.保证皇帝控制朝政                D.实现朝廷吏治清明
17.元朝所设行省中,岭北、辽阳、甘肃等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元还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民族地区,设置了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这表明元朝的边疆治理(  )
A.促进了民族交流                  B.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C.扩大了管辖范围                  D.沿袭唐宋的传统
18.明朝前期,内阁“不过文学侍从”、“其重亦止于票拟”。到万历年间,内阁阁臣“虽无宰
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举天下国家之务,无巨无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这表明明朝内阁(  )
A.实现了朝廷内部权力再分配        B.逐渐掌握了决策权
C.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D.直接秉承皇帝旨意
19.据图1和图2,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 B.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  C.缓解基层官员的冗滥  D.增加地方政区的层级
20.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整个大清帝国的庆祝活动长达数十天。参加庆典的除了大清帝国的满族贵族、汉族百官、蒙古王公外,还有作为朝贡国的安南、朝鲜、缅甸使团,甚至包括远道而来的哈萨克使团。这表明(  )
广州住宿哪里方便又便宜A.清朝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        B.亚洲的朝贡圈十分稳定
C.清政府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        D.中国中心得到世界承认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封邦建国”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分封一些异姓贵族……姬姓诸侯国的封国沿着殷周交通路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侯国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控制东、北、南三方的戎狄蛮夷部落。周朝也分封了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
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高淳老街要门票吗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行省实行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内容。(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西汉
汉武帝拔用文学之士,加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名街随侍左右,分大臣议政之权,以尚书掌机要,成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东汉
东汉设尚书台(省),长官称尚书令,品位低微,仍属内廷官署。“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日常行政中心由公府向台省转移。宜昌自驾游2日游攻略
曹魏、两晋
三公系名义宰相。尚书省职无不总,转化为外朝宰相机构。皇帝身边新的秘书咨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发展起来。
隋朝
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省,门下、内史省的长官只能作为参掌朝政的辅助。
唐朝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据材料指出尚书省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

本文发布于:2023-05-18 11:4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120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方   皇帝   权力   行省   制度   官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