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各乡镇村来历

阅读: 评论:0

敦煌市各乡镇村来历分享转载复制地址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转载自冬儿 2010年12月28日 09:48 阅读(5)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字体:中▼小中大
杨家桥乡
杨家桥乡位于敦煌市南郊,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全乡有7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清朝雍正初年,上永丰、下永丰渠、中渠(统称总干渠)自西南向东北横穿全境。杨家桥乡位于总干渠的上半段,境内浇灌农田的渠道多、桥也多,最大的要数位于杨家桥村的一座名叫杨家桥的大桥了,其地理位置重要,道路四通八达,是众进出城、游人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必经之道。杨家桥乡解放前属于新安乡的一、二、三保。1949年10月成立区公署,属于新安区(后改三区)的新民、新建、新富三个乡。1953年在新建乡(后改二乡)一行政建立只有5户农民的全县第一个农业初级社,即“牛秉义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冬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成立杨家桥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撤区并乡后,为第四乡。1958年9月,称敦煌人民公社杨家桥生产大队。1961年春,改为杨家桥人民公社。1966年改为卫东公社。1969年11月又恢复为“杨家桥人民公社”。1983年3月改为杨家桥乡,沿用至今。
杨家桥村
杨家桥村位于敦煌市南郊,有5个村民小组。清雍正年间,现杨家桥村从我省渭源县、兰州府(即现在兰州市)、兰州卫等地迁入移民。该村在杨家桥乡二支渠的上半段,因渠道多、桥也多,全村数姓杨的户数最多,又由于大多数居住在桥的两侧,桥成了村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通道,后就称杨家桥。现杨家桥村土改时属三区二乡一行政,1955年建成全县第一个牛秉义初级社,同年并建为全县第一个杨家桥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杨家桥大队一、二、三、四生产队,1966年更名为东风大队,1969年改为杨家桥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该村二组村民、农民作家白绪仁1960年被授予“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月牙泉村
去九寨沟自由行攻略月牙泉村因地处风景名胜月牙泉而得名,有3个村民小组。“五月黄杏”、“鸣山大枣”是该村的特产。现月牙泉村从我省宁州(即现在宁县)、安化县(即现在庆阳市)等地迁入移民。关于月牙泉,据史书记载:“鸣沙山中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月牙泉因形似半月而得名。它的奇异之处是四周被沙山环绕,流沙与月泉共生,虽有强风,但泉中从不落入流沙,泉水始终碧波澄清,清明如镜,成为大自然的一个奇观。难怪这里早在汉朝已是敦煌一处名胜。月牙泉不负“天下第一泉”之称。她不仅景绰约,形胜独特,而且以盛产“三宝”著称于世。据说,泉内
成的“铁背鱼”久食可长生,泉底如茵的“七星草”有催生壮阳之功用。而湖岸边坡的“五沙”天生丽质,晶莹透亮。因此,当地的村民就把这个村子称为月牙泉村。现月牙泉村土改时为三区二乡二、三行政,合作化时为鸣沙泉初级农业社,后并为杨家桥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杨家桥大队七、八生产队,1961年更名为杨家桥人民公社月牙泉大队,1966年改为卫东大队,1969年恢复为月牙泉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合水村
合水村位于杨家桥乡政府西南2公里处,有4个村民小组。是敦煌李光杏的发祥地。李光杏因有李子的光泽,杏子的甜而得名。合水村所产的李光杏可称敦煌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光杏的收获季节。李光杏因其光泽黄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据调查,该村的李光杏是该村村民曾旺禄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从新疆和阗引入。在雍正年间,现合水村由我省合水县、环县、宁县和正宁县迁入移民。其中,现合水村一组从正宁县迁入移民,称正宁坊;合水村三组从合水县迁入移民,称合水坊;合水村三组的南半部和四组的北半部之间从环县迁入移民,称环县坊。现合水村二组从宁州(即现在宁县)迁入移民。现合水村土改时属三区二乡三行政,合作化时建立初级社,后并为杨家桥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杨家桥大队五、六生产队,1961年为杨家桥人民公社合水大队,1966年更名为反修大队,1969年恢复为合水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鸣山村
厦门园博园电话鸣山村因地处著名景点鸣沙山下而得名,有4个村民小组。境内有敦煌有名的佛爷庙。清雍正年间,现鸣山村从宁州(即现在宁县)迁入移民。现鸣山村土改时属三区二乡三行政,1955年建立鸣山泉初级社,后并为杨家桥高级社,1958年属敦煌人民公社杨家桥大队九、十生产队,1961年改名为鸣山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上世纪70---80年代,该村农民张凤山领导全村人民战天斗地,功勋卓著,中共敦煌县委曾提出“远学大寨,近学鸣山”的战斗号召。
兰亭村
兰亭村位于杨家桥乡政府东2公里处,有4个村民小组。据资料记载:清雍正年间,现在的兰亭村就是当时的兰厅坊。兰厅现在何处尚不清楚。但从清代军政组织“卫”、“所”、“厅”推断,“兰厅”可能是清代兰州府的军事组织“兰州厅”的简称。兰州厅附近的无业穷民移民到敦煌,设立一坊谓“兰厅坊”。由此可见,把“兰厅”改写成“兰亭”,虽然雅致,但失去了地名的原意。现兰亭村土改时属三区一、二乡三行政,1954年建成红星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杨家桥大队十一、十二生产队,1961年为杨家桥人民公社兰厅大队,1966年改为永红大队,1969年恢复为兰厅大队,1983年3
月撤大队设村。
兰州村
兰州村位于敦煌市东郊,有3个村民小组。清雍正年间,现兰州村及杨家桥一组从我省兰州府(即现在兰州市)迁入移民,称兰州坊。现兰州村土改时属三区二乡三行政,1954年组成柴家堡子初级社,1957年为杨家桥高级社十七、十八、十九生产队,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杨家桥大队九队,1961年为杨家桥公社兰州大队,1966年更名为红卫大队,1969年恢复为兰州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中渠村
中渠村位于杨家桥乡政府东3公里处,有6个村民小组。中渠村的一、二、三组因位置在二支渠的中段,故而有中渠的说法。现中渠村四组、五组从清代兰州卫迁入移民,称下兰卫坊。该村土改时属三区一乡三行政,1955年建成兰厅、中渠二个初级社,后合并为杨家桥高级社的十三、十四、十五、十六队,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杨家桥大队七、八队,1961年为杨家桥公社新兰、中渠二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红星大队,1969年复名为中渠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三危乡
杭州烂苹果乐园门票多少钱三危乡位于敦煌市东郊,是敦煌市的东大门,敦郭公路和安敦公路纵贯全乡。有5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是敦煌市蔬菜林果生产大乡。因其位于敦煌佛教名山三危山下而得名。在地方志中“三危东峙”被列为“敦煌八景”之首。三危山东西绵延数十公里,主峰隔大泉河与鸣沙山遥遥相望,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坠,故云三危”。解放前三危属和平乡的五、六保。1949年10月建政属和平区(后改二区)
的胜利、泾州两个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三乡。1958年9月,称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1961年成立三危人民公社。1966年改名为先锋人民公社。1969年11月又恢复为三危人民公社。1983年3月改名为三危乡,沿用至今。
窦家墩村
窦家墩村位于敦煌市东郊,有6个村民小组。清雍正移民时,现窦家墩村二组从我省靖远县迁入移民,称靖远坊。后因窦家墩村三组的石龙湾地上有一个烽火台,且姓窦人家较多,故取名窦家墩。现窦家墩村土改时属二区五乡三行政,1955年成立胜利和金星两个初级农业社,1956年合并为胜利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胜利生产队,1962年分为窦家墩和营田台两个大队,1966年又合并为窦家墩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1905年,该村二组武举张壶铭首倡抗采买粮,被害。1934年,在该村二组建成抗粮烈士祠,以纪念在抗采买粮事件中牺牲的诸烈士。
西河(和)槽村
西河(和)槽村位于三危乡政府东1公里处,有3个村民小组。清雍正年间我省西和县农民移民到西河坊(即现在的西河槽),因“和”、“河”混淆,使地名失去了原来的特定含义。“槽”是因为当时所在地位于党河古河槽,南北两边被窦家墩村和杨家桥的两边的土层所夹挟,呈长条的槽形。故名
西河(和)槽。现西河(和)槽村解放初属二区五乡三行政,1955年成立红光、高潮两个初级社,同年秋两社并转为红光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红光生产队,1961年为三危人民公社红光大队,1969年改称西河(和)槽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会宁村
会宁村位于三危乡政府东2公里处,有3个村民小组。清雍正年间,现会宁村一组、二组及西河(和)槽村一组从我省会宁县迁入移民,称会宁坊,在所在村修建了会宁庙,后经逐年移民而不断发展,从此起名会宁村。现会宁村解放初为三区一乡三行政,土改后并入二区三乡五行政,1955年成立新丰农业初级社,1956年转为会宁高级农业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先锋生产大队,1961年冬为三危人民公社会宁生产大队,1966年又更名为先锋大队,1969年恢复为会宁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1996年前后,我省会宁县的有关工作人员来会宁村调查移民迁移情况,还进行了寻亲访故有关活动。
甘家堡村
天气预报30天查询百度甘家堡村位于三危乡政府东5公里处,有7个村民小组。清雍正年间现甘家堡七组从我省灵台县迁入移民;六组从我省两当县迁入移民,称两当坊;三组、四组、五组从我省定西县迁入移民。其来历是:相传清代,在现甘家堡村一组有一个占地约20亩的堡子,为厚厚的土打墙,堡内有军队驻扎,大姓人家以甘姓为主,故名甘家堡。现甘家堡村解放前属于三乡一保,解放后分属二区二乡三行政和三区一
乡一行政,1955建为五五和安丰两个初级农业社,1957年建成红旗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红旗生产队,1961年分为三危人民公社和、甘家堡两个大队,1966年又更名为红旗大队,1969年12月恢复为甘家堡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该村农民马玉莲1958年曾代表敦煌人民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泾桥村
泾桥村位于三危乡政府东北5公里处,有5个村民小组。清雍正年间,现泾桥村一组、二组从我省陇南徽县迁入移民,称徽县坊;二组、三组一带从我省镇原县迁入移民,称镇原坊;四组、五组一带从我省崇信县迁入移民,称崇信坊。其来历是:在泾桥村的西南面有一片湖滩叫泾州塘,因与现在的泾桥村相连有一座桥,故取名泾桥。现泾桥村土改时属二区六乡三行政,1955年成立红星、泾桥两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泾桥生产队一、二、三组,1961年分为三危人民公社泾桥、崇信两个大队,1966年改名为东风大队,1969年恢复为泾桥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有什么好玩的
五墩乡
五墩乡地处敦煌市最东面,距市区13公里,有“敦煌东大门”之称。它南望祁连、北邻草原、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众多。辖6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莫高镇”。为什么叫五墩乡呢?因为在五墩乡的东面有五个汉代烽火台,当地人称为“五个‘墩’”,故十渡二日游详细攻略
名。解放前属于和平乡的一、二保,1949年10月建政,属和平区(后改二区)的新店、隆德两个乡,1955年撤区并乡为第一乡,1958年9月称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三中队,1961年成立五墩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为曙光人民公社,1969年11月恢复为五墩人民公社,1983年3月更名为五墩乡。
新店台村
新店台村位于五墩乡政府东5公里处,有7个村民小组。境内全市投资规模最大的旅游开发项目伊塘湖温泉旅游开发区正在建设。新店台村因境内有清代新建的烽火台和小庙而得名。烽火台附近原建有小庙一座,旧时县城东行到此,或由圪垯井西行到此,恰好一站路(约40华里),行人多在此歇脚休息,故称“新店”。店、台合称谓云“新店台”。现新店台村解放前属二乡一保,解放后属二区二乡一行政,1955年成立新店台、许家堡两个初级社,1957年分别转为两个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五墩中队新店台、徐家堡两个生产队,1961年为新店台、许家堡两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东升大队,1969年恢复为新店台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八户村
八户村位于五墩乡政府东北7公里处,有2个村民小组。清末民初之际,这里因只有八户人在开荒种地而得名。现八户村解放前属二乡一保,解放后为二区二乡一行政,1955年建立八户梁初级社,1957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五墩中队八户梁生产队,1961年改为五墩公社八户梁大
队,1966年改名为黎明大队,1969年恢复为八户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五墩村
五墩村因所在区域有五个汉代烽火台而得名。该村位于五墩乡政府东4公里处,有4个村民小组。清雍正年间,现五墩村三组、四组从我省渭源县迁入移民,称下渭源坊。现五墩村解放前属二乡一保,解放后为二区一乡二行政,1955年成立五墩初级社,1957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五墩生产队,1961年为五墩公社五墩生产社,1961年更名为向阳大队,1969年恢复为五墩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靖远村
靖远村位于五墩乡政府北1公里处,临近敦煌机场,有5个村民小组。靖远村因清雍正年间移民多数来自我省靖远县而得名。现靖远村解放前属二乡一保,解放后为二区一乡三行政,1955年成立两个初级社(一、二、三队为红星社,四、五队为黎明社),1957年合并为靖远高级社,1958年为

本文发布于:2023-05-19 22:1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150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队   移民   迁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