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红崖村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探究

阅读: 评论:0

2020年2月下半月刊
隆德县红崖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探究
史慧秀
隆德县红崖村作为以红革命文化为依托的传统村落,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资源。红崖村结合当前村落的实际情况,借助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地方民俗文化特,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红崖
村历史和民俗文化资源的梳理,对其在民俗旅游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合理、有效的实施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普遍选择旅游的方式来纾解压力和开拓视野,然而传统的旅游景点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在此背景下,民俗旅游作为旅游行业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能够满足游客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那么,何为民俗旅游?喻湘存对民俗旅游的理解是“以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满足旅游者开阔知识视野、促进人类相互了解和认识的一种社会
经济现象。”由此可见,民俗旅游的发展主要在于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而传统村落作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使传统村落能够在保护中开发、利用中传承,同时也兼顾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村落经济的发展。
以隆德县红崖村为例,2012年红崖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红崖村依托红革命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当地民俗文化特,推动村落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红崖村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发展问题,对此提出相对合理、有效的实施对策,使其能够走上民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隆德县红崖村的历史概况
红崖村位于宁夏隆德县清凉河流域,距离隆德县城不足一千米处,位于县城关镇东南方,东倚龟山(东山堡),南达清凉寺,西对清流河,北依六盘山。村落整体靠龟山而建,村民居住区南北延伸排布有序,从山底至半山腰呈扇形状分布,一条长约200米南北走向的老巷子贯穿全村。景点门票哪里买便宜
武汉最值得去的三个景点
隆德县因其依附于六盘山西麓的战略防守要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争夺的有利地形。据《隆德县志》相关记载,宋代德顺军驻军就在此屯田戍边,而且发生在隆德县境内的古战役不计其数,其中较为著名的古战役有宋金争夺德顺之战、成吉思汗拔德顺和李自成攻占隆德城等。红崖村具有依山而建的地理优势,故每次战役均选择将红崖村作为军营驻扎地和军事指挥中心,尤其是元代以后丝绸之路在六
盘山地区的畅通,使隆德县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在重视军事戍守屯田的同时,近邻移民所带来的商业文化也在这里日益展现。清同治年间,有马姓家族从甘肃静宁搬迁到这里,依山而居,故起名“红崖马家”,之后又有从甘肃天水、庄浪等地搬迁过来的杨姓、张姓等大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做小商业营生。由于历代有屯兵戍守和邻近人口的自然迁移,红崖村逐渐形成了以老巷子为代表的传统村落建筑,现在村中分布着农家院落、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等建筑。二、红崖村的民俗文化资源
根据民俗事象的不同性质,大致可以将红崖村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为物质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生活两大类。
北京人艺订票
(一)物质生活方式类民俗文化资源
红崖村物质生活方式类的民俗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民居建筑、饮食文化和工艺制品3方面,其中每一项都各具特,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红崖村的民居建筑大多数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土木砖结构,墙体由黄土夯筑而成。民居布局多为三合院、四合院,院落则按照地形分为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由于村落依山而建,房屋大门多向西开。红崖村的民居建筑通常为单檐式“厦房”和硬山顶式两种房屋结构:其中单檐式“厦房”的屋面里高外低,便于排水,而且每户之间多采用合脊的形式建造,这样的营造方式不仅节省房屋建材和公共空间,同时又保证了居住的安全性;硬山顶式房屋结构,屋面铺青瓦,墙体多由土坯堆砌夯筑而成,部分房屋的前墙为土坯草拌泥,山墙大多为砖石砌筑。红崖村民居建筑内部装饰有所不同,但屋内均设带有西北地区特的暖炕。
贵阳美食攻略
在饮食方面,最具有当地特的是暖锅。《清嘉录》中记载有云:“年夜祀先分岁,筵中皆用冰盆,或八、或十二、或十六,中央则置以铜锡之锅,杂投食物于中,炉而烹之,谓之‘暖锅’。”从上述可以得知,暖锅是除夕岁时祭祀祖先的一种饮食习俗。当地的暖锅多为“穿心式”黄铜形制,中间是一根放置炭火加热的炉筒,铜锅则套在炉筒的四周,暖锅主料全是家常菜,以白萝卜片为主,荤素搭配,依次将配菜铺置在锅中盖面。
周公馆重庆工艺制品主要以民间刺绣和剪纸为主,刺绣和剪纸作为红崖村村民装饰生活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一种方式来源。每到岁时节日,或逢婚丧嫁娶,红崖村村民就会用剪刀把凝聚着传统文化精神和古老民俗观念的各种剪纸张贴在村中的每个角落,主要的剪纸手法以阳剪、阴剪和套剪为主;刺绣在技法上常用的是实心绣、室心绣、藏针绣等针法,刺绣的内容多样化,以花卉鸟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主。红崖村村民通过刺绣和剪纸这种民间工艺美术传达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社会文化生活类民俗文化资源
红革命文化记忆和民俗表演是展现红崖村民俗文化的又一大特。通过体验红文化和观看民俗表演,让游客能够认识和了解到红崖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据县志记载,1935年秋,
昆明大理丽江6日游报价作者简介:史慧秀(1996—),女,宁夏中卫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区域民俗。
2020年2月下半月刊
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隆德,其先遣部队宿营在红崖村,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为村里留下革命文化火种。现今在红崖村崖壁上依稀可见红军长征路过时留下的八字红漆标语:“参加红军,北上抗日”。红崖村将其革命历史记忆延伸,建成了红崖泉、红军墙和红军文化广场等20处人文景点,完好保存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先遣团团部遗址。游客通过参观景点遗址和观看表演,能够跨越时空了解革命历史和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
此外,马社火表演是红崖村岁时节庆必不可少的展示节目。这是一种借助畜力在街头村落集体表演的社火形式,每年一到春节和正月十五前后,村民就开始集结全村的人力和物力,制作表演道具,将表演人员装扮成戏剧人物,骑上披红的高头大马,摆各种造型,走村串巷的热闹一番。其中对脸谱的装扮是一大亮点,《隆德县志》中就马社火所扮脸谱也做了相关描述:“其脸谱化装别具一格,如《铡美案》中的包丞额头左为‘日’,右为‘月’;《苟家滩》中王彦章面画一蛤蟆;《黄河阵》中三教爷额头分五花轮(代表“五行”),左右两颊画乾、坤二卦符号。此类特殊谱式造型,是民间脸谱艺术的精华,其花纹图案,格调彩的直观性与原始性迥异于秦腔。”在社火表演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是“春官”,一般“春官”会选择一名或几名能说会道、反应敏捷、声音洪亮的人担任,“春官”报春祈求的是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然唱秦腔也是社火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红崖村依山就势,以宗亲为纽带,创造了以红革命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村落,并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性、多样性的传统历史文化和人情风俗。
三、红崖村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隆德县依托红崖村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千年隆德县,百年老巷子”为主题,以打造“红旅游景区,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为理念,将老巷子打造成集传统村落保护与红旅游景区相结合的红教育、旅游观光、摄影基地、养生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村。然而,在对红崖村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商业与民俗两者的有效结合。商业文化的介入对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利弊共存,对民俗资源的合理开发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民俗文化体验,与此同时也存在过度消费民俗文化的问题,使民俗文化商业化,丧失其本真的特点。
(一)红崖村民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落设计规划不合理。红崖村以南北走向贯通全村的老巷子为主要旅游观光路线,两旁陈列着具有当地民俗特手工艺品的商铺,以老巷子为东西分界线,东部多为当地村民居住区域,西部多为旅游景点仿古建筑,这3部分的建筑风格类型差异较为明显,同时由于旅游建筑景点扩大,存在将居民住所改造成旅游用地的问题。
(2)民俗旅游出现季节性断层。每年7-9月是红崖村民俗旅游的高峰期,村民利用这段时间返村经营,其余时间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村中民俗旅游资源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资源利用。
(3)外地商人的介入。由于传统村落民俗旅游的兴起,红崖村老巷子逐渐成为游客观光体验的首要选择,同时在级差地租和集体选择的作用下,红崖村的本地居民逐渐被外地商人所置换,有一部分沿着老巷子的生活门面已被改造成面向游客的商铺,村中分布的农家院落也逐渐被外地商人接手,红崖村的民俗旅游逐步发展成了以经济利润为导向的商业化旅游。长此以往,还会对导致当地民俗文化传承出现中断。
(4)过度消费民俗资源。民俗旅游不同于其他的旅游开发,侧重点是民俗,即民俗的展示,如特民居、民俗手工艺品(刺绣、剪纸)展示、地域小吃(暖锅)品尝推介等,这些都是必要的商业化,也是游客乐意体验的商业化。但是,如果抛弃了民俗这个主题,一味商业化,只会让游客产生抵触情绪,心生厌烦。
(二)红崖村民俗旅游发展的对策
(1)科学合理规划村落发展。红崖村在开发民俗旅游的过程中应结合村落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特民俗文化资源,制订符合村落发展的计划,并对村落中留存的文化古迹进行适度开发,使之能够与当地民俗相呼应。
(2)引进和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红崖村的民俗旅游开发以县政府为主导力量,为了能够使红崖村的民俗旅游更好地活态性发展,应积极引进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为红崖村的民俗旅游发展提供专业性人才支撑,针对当地所出现的民俗旅游季节性断层问题,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性方案。
(3)加大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在红崖村的民俗旅游开发中,县政府作为主要的监督者和管理者,不仅要保护好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还要维护当地村民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对于外地商人的介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干预政策,为保证红崖村的红革命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得以良性化、活态化发展。
(4)推动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对红崖村的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将红崖村的民俗文化依托建筑、手工艺制品、饮食和民俗表演等具象的文化载体展示出来,同时为了避免民俗文化商业化以及市场的恶性竞争,政府应带头制定民俗旅游产品的相关产业链体系,这样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还能够更好地宣传红崖村的民俗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认识和走进红崖村,从而提升民俗文化发展的实力和竞争力,起到传播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作用。
四、结语
民俗旅游作为红崖村开发的重要经济支撑,为了提高红崖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对其进行适度开发固然是必要的,但在开发红崖村民俗旅游资源的同时也需处理好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
加大对红崖村村落民俗旅游资源的监管力度,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引进先进旅游管理专业性人才,注重打造村落品牌,避免红崖村的民俗旅游过度商业化,利用红崖村的红革命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努力提升传统村落民俗旅游的自身实力和竞争力,让红崖村的民俗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0:1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184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