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气象灾害分析与防御

阅读: 评论:0

内蒙古赤峰市气象灾害分析与防御
常立新
【摘 要】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feng C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region were summarized, several major meteorogical disasters from aspects such as the degree of damag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the causes were studied, and some mitigatio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根据赤峰市气象灾害的实际情况,概括出该地区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并从危害程度、时空分布、形成原因等方面对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剖析,提出减灾措施。
【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
【年(卷),期】2011(052)012
【总页数】3页(P253-255)
云南自由行7天最佳路线【关键词】气象灾害;时空分布;防御措施
【作 者】常立新深圳驴友网结伴旅游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42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平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介于41°17'~45°24'N,116°21'~120°58'E,面积 9 万多 km2,人口460万。赤峰市地处内陆,温带中部,深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赤峰市年平均气温0~7℃,多年平均降水量380 mm,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短促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降临早。赤峰市是一个气象灾害较多的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洪灾、冰雹、大风(包括沙暴)等。
1 干旱
1.1 影响
干旱是赤峰市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具有出现概率高(80%以上)、涉及范围广、历时长、灾情重等特征。该市旱年农作物平均减产率约在10%以上,而大旱年平均减产率高达30%~50%。1951年赤峰市春夏连旱,轻灾区受灾人口18.0万,重灾区受灾人口达36.2万,大部分耕地无苗,农业减产80%以上。
1.2 时空分布
按照农牧业生产特点和干旱出现时间的不同,对赤峰市农业造成危害较大的旱灾有8种:春旱,平均出现的频率为13%;严重后春旱,平均为11%;夏旱,平均出现的频率最低,为3%;严重夏旱,平均出现的频率次低,为4%;秋旱,平均为8%;严重秋旱,平均出现的频率次高,为16%;春夏连旱,平均出现的频率最高,为39%;夏秋连旱,平均为6%。
春夏连旱、夏秋连旱和严重秋旱在赤峰市的分布是北部多于南部和西北部;严重后春旱的分布是北部(林西县、巴林左旗最少)少于南部(宁城县最多)和西北部;总体来看,赤峰市北部的旱灾(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最多)多于南部和西北部(克什克腾旗最少)。
1.3 成因
1.3.1 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赤峰市地处内陆,受干燥的大陆气团影响时间长,全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年平均蒸发量2 000~2 300 mm,约为年降水量的5倍以上),使得土壤水分收支悬殊,造成旱灾出现。
1.3.2 降水变率大,降水保证率低 赤峰市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深受我国东部地区极锋带(即降雨带)的影响,而此带在季节性位移当中,常发生持续异常现象,导致赤峰市降水变率大(作物生长季的4~9月降水变率为14.8%~25.4%),降水保证率低(农作物生长季80%的降水保证率为270 mm,其中多数地区为250~300 mm)。这使得赤峰市旱灾出现的频率增高,范围变广,灾情加重。
1.3.3 农业灌溉条件差 农业灌溉条件差是旱灾严重的主要人文因素,赤峰市耕地面积中旱坡地占70%,完全依赖大气降水,形成了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1.4 预防对策
1.4.1 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①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中小型水利工程,逐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程度,减少自然降水分配不均造成的干旱损失。②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改良中山周边旅游景点大全集
土壤,从而提高土壤持水能力。③根据当地水源情况,制定科学的水利发展规划,并有步骤地加以实施。④推广系列节水措施和喷、滴、渗、灌等新技术,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合理浇灌,采用抑制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防旱措施,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以达到抗旱目的。
1.4.2 根据干旱区域分布规律,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尽可能将作物安排在适宜种植区。利用山地、丘陵面积广的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调整播种期和地域布局结构,使作物的需水临界期避开重旱期,从而减轻灾害损失。
1.4.3 播种耐旱作物,积极倡导有机旱作农业 赤峰市地处半干旱区域,水资源贫乏,扩大水浇地面积的空间有限。因此应立足于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实质是增肥地力,增进土壤结构和保水性能),选择当地耐旱和产量稳定的作物品种(如高粱、谷子、马铃薯、荞麦等),发展豆科作物和绿肥牧草,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能。
1.4.4 植树种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绿植被能有效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灾害。因此,应坚决制止过度开垦、放牧和砍伐;大力推广植树种草(特别
是植树种草的固沙技术),提高植被覆盖率,逐步改善局地生态环境,达到减轻干旱灾害的目的。
1.4.5 预测来年气候状况,实施人工降雨 气象部门要根据干旱发生的规律和所观测到的气象数据对来年的气候状况进行预测,为有关部门制定抗旱措施和农业生产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人工增雨也是减轻干旱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一些有利于降雨的天气条件下,人工增雨平均可增加降水量20%~30%。
2 洪灾
洪灾在赤峰地区主要表现为山洪。山洪主要由于某一地区降水过于集中,加上合适的地形条件和防洪设施不利而产生的。山洪一般与大(暴)雨相继发生,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2.1 危害
赤峰市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所占面积比重较大。每逢暴雨,数十条山沟积水成河,汇集成山洪,由西向东注入西辽河。若山洪过大,河沟宣泄不及,即造成洪灾。1990年赤峰
市12个旗县区有321个乡镇、苏木,1 410个自然村遭受洪灾,受灾农田面积达19.3万hm2,死亡61人,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达1.9亿多。
2.2 时空分布12360订票
暴雨出现的时间与季风活动的时间基本一致,最早在4月下旬出现,最晚在10月上旬结束。7、8月份是赤峰市暴雨集中期,这2个月份暴雨出现频率占全年的83%;峰值在7月,占全年的50%。而暴雨出现的年际差别也较大,据赤峰市14个气象台站统计资料表明,年均为7站次,最多的年份达18站次,而有的年份则无1站次。
就地区分布来看,赤峰市东南部的老哈河流域是暴雨多发区。其中,敖汉旗、宁城县暴雨和洪灾发生的频率最高,而位于赤峰市西北部的克什克腾旗暴雨和洪灾发生频率最低。总体来看,暴雨和洪灾发生频率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
2.3 成因九寨沟天气预报15天景区
北京所有景点
①赤峰市虽地处内陆,年降水量小,但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过分集中(多集中在7~8月份),常形成大(暴)雨。大范围大(暴)雨的形成,主要是夏季温热的东南季风深入
内陆与北方冷空气交绥的结果。②赤峰市大部分丘陵坡地植被稀疏,风蚀沙化较重,土地涵养水分能力薄弱,致使径流集中过快而成山洪。③局部大(暴)雨的产生与地形的阻挡抬升和喇叭口地形对气流的收缩辐合作用有直接的关系。④防洪水利工程不配套和抗洪资金投入不足,也使得自然形成的暴雨和山洪所产生的灾情加重。
2.4 防洪措施
2.4.1 大力修建骨干防洪工程,健全防洪体系 在洪涝易发区的主要河流上要分段治理:上游修建以防洪为主的堤坝;中游除设置一些蓄洪区外,截弯取直,改善河道的泄洪能力;下游除加强堤坝外,重点流段还应修筑围堤,完善排洪措施等。要增加抗洪工程的投入,新建一些防洪水利工程,对年久失修、工程老化、配套不全的防洪抗灾工程设施进行改造和修善,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和防洪效益。建立汛情、灾情、水文情报、预报信息传输服务的防汛指挥通讯系统,完善洪水预报和防洪法规体系,尽量降低洪灾损失。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9:5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196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赤峰市   农业   灾害   暴雨   降水   洪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